灾难、心理创伤与心理救助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杨 洪(教授)
一个“灾难频发”的年代
2月份
3.14拉萨暴乱
4月28日4时41分,北京 开往青岛 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死亡人数70余伤400余人.
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
灾难突破了人的正常防线 生理域值(死、伤) 心理防线(心理障碍)
创伤群体的层次 大灾面前 没有幸存者 灾难事件的幸存者 灾难事件中家属伤亡者 灾难事件中直接参与救灾者 灾难事件中的工作人员,包括媒体、心理 救援人员本身 间接了解灾难事件者 大灾面前 没有幸存者
汶川地震: 心理救助被空前重视 地震发生1周后,自5月18日始心理救助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全国约有数千人、近百支“各种名目”的心理干预队伍进入四川灾区。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方案”中首次将心理康复列入计划。 心理救助被空前重视
汶川地震: 但是: — “深圳商报”点评:明星“心理救援” …… — 深圳某医院谢绝“心理社工”进入伤员病 区; — “深圳商报”点评:明星“心理救援” …… — 深圳某医院谢绝“心理社工”进入伤员病 区; — 四川某中学请求武警协助严禁“心理干预 者”进入学校; “三防”:防火、防盗、防……。
为什么会这样 ?
问题出在哪儿? 被医院谢绝的“心理社工” 被四川人民“误解”的“心理干预者” “明星心理救援” — 主观臆断,非专业化 — 专业知识不足(只知道不要压抑情绪而且不知 如何处理情绪) 被四川人民“误解”的“心理干预者” — 非自愿,强行介入,“蜻蜓点水”(蜻蜓太多)
怎么办 ?
“不打无准备之仗” 了解受受灾民众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 — 知彼 了解心理救助与自助的基本策略 — 知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灾难后心理反应 冷漠、麻木 恐惧 无助感 悲伤 内疚、罪恶感 愤怒 抑郁
灾难后生理症状 疲倦 失眠、做噩梦 心动过速 肌肉疼痛 胸部压迫感 眩晕
创伤后心理反应(1) 急性应激反应(四个阶段 3-6月): — 休克期: 麻木、“镇静”、反应平淡、平静 — 愤怒期: 急性应激反应(四个阶段 3-6月): — 休克期: 麻木、“镇静”、反应平淡、平静 — 愤怒期: 抱怨、不满、指责、“不公平” — 抑郁期: 低落、消沉、悲伤、无助、抑郁 — 恢复期: 接受现实、整合心理、重新开始
创伤后心理反应(2) 创伤后期应激反应(3-6月后) — 绝大多数人逐渐恢复正常(90-95 %); — 少数人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5-10 %, 创伤重现,回避,警觉性增高, 痛苦与社会功能受损, 兰博
心理自我调节心理救助的基本原则 自我调节 心理救助 — 不回避(面对现实) — 面对它(接受现实) — 说出来(表达感受) — 调整好(重新生活) 心理救助 — 认真听(理解关注) — 多陪伴(保证安全) — 给支持(心理支持) — 解困难(现实帮助)
谢谢 杨洪:深圳市康宁医院 0755-25504943(O) 13688801795(M) Yanghong6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