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急性 STEMI 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解读 急性 STEMI 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解读. 中国 STEMI 现况 STEMI 估计年发生率 50/10 万 ( 直接 PCI-5%) 卫生部 STEMI 诊疗临床路径 (2008) 中国 STEMI 诊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38(8):675.
Advertisements

开辟 CRRT 新应用领域 - 严重心力衰 竭 中山大学中山一院心外 ICU 唐白云. 目录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变化 重度失代偿急性心衰治疗策略转变 CRRT 治疗新理念 - 预防性 CRRT 重度急性心衰治疗 CRRT 时机、剂量及模 式.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 现状与未来 武汉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向定成. 全球胸痛中心的发展历史 全球第一家 CPC 于1981年在美国建立,至今美 国已经发展到5000余家,其中900余家已经通过 认证 英、法、加、澳、德国等在医院内设立 “ 胸痛 中心 ” ,其中德国总体水平处于国际领先.
急性胸痛诊治规范 - 《 “ 胸痛 中心 ” 建设暨 “ 急性胸痛 ” 诊治规范中国 专家共识 》 江西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刘传垠.
冠心症 主講人 : 陳冠儒護士. 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因硬塊 斑 (Plaque) 的堆積,引起 血管內膜局部狹窄,影饗 血流,引發心肌缺氧的症 狀.
急性心肌梗死 卢月珍. 急性心肌梗死 (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某支血流突 然阻断,或心肌氧耗剧增而 狭窄的冠状动脉不能供应所 需血液,导致部分心肌不同 程度缺血坏死而引起的临床 征候群. AMI 发病率逐渐 ↑ AMI 常见于中老年人.
杨树森 教授 有出血倾向的冠心病患者抗凝溶栓治疗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痛三联症-致命性胸痛 诊断思维和处理策略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李臣文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血栓性疾病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心内科 尹博英.
而目前习惯上将循环辅助视作为机械循环辅助。
UA/NSTEMI-ACS治疗新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陈 珏.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 Primary Hypertension )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杜正光
基层医院如何面对ACS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二院 杨承健.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国产氯吡格雷-泰嘉 临床应用新进展 谷涌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现代诊断与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抗血栓治疗新进展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内科 张素荣.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 袁洪
极晚期血栓 大庆油田总医院 心内科 温尚煜.
謝鎮陽醫師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內科 成功大學藥學生物科技研究所 2011/04/2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 伍贵富.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 临床价值的新认识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王晓非 解放军第306医院.
不断优化AMI再灌注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陈玉国
冠心病优化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吴伟康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CRO:********公司
心脏标记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朱继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HD)
Atherosclerosis Timelin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STEMI血运重建治疗原则与流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 李建平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进展 张小勇 清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糖尿病流行病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RELAXIN 2:心衰治疗新希望 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王勇教授.
心 肌 梗 死.
2017/9/10 依达拉奉用于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心脏外科 参赛医生:王晓伟 职称:主任医师.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胡奉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左主干PCI术后再发心绞痛 ——病因? 处理? 陈玉善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ACS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 2009
ILR诊断心源性晕厥 陈建明 何浪 沈法荣 浙江医院 Instructor’s Notes: Participant’s Notes: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新进展-2014 New progress in ECG of AMI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南华大学附二院 曾高峰.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AMI再灌注治疗, 院前我们能做什么 张斌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 -策略与选择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乔树宾
GP2b/3a受体拮抗剂 的获益/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霍 勇.
从指南到临床实践 —药物治疗ACS患者的治疗
ACS更新指南中的抗栓治疗 高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试验名称: 申办方: CRO:.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2013ESC稳定性冠心病指南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心内科 李公信
AMI规范化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王丽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版) 辽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 陶贵周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 Presentation ST Elevation NQMI QWMI Working Dx ECG No ST Elevation ST Elevation UA NSTEMI Cardiac Biomarker Unstable Angina NQMI QWMI Final Dx The Lancet 2001; 358: 1533-1538 and Heart 2000; 83: 361-366.

STEMI 治疗目标 恢复心肌水平再灌注 尽早、完全、持续 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LV功能 避免心力衰竭 和心源性休克 解决残余狭窄 Goals for AMI Therapy The primary goal of therapy for AMI is to reduce the likelihood of mortality in the post-infarction period. The second and equally important goal is to leave the AMI survivor with an improved outcome.1 Since large infarcts lead to deteriorating pump function and secondary arrhythmias,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AMI strive to preserve left ventricular (LV) function , resolve ST-segment elevation, and rapidly restore coronary blood flow to ischemic myocardium.1,2,3 Very early initiation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in 70 to 90 minutes after the onset of AMI symptom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rates and better LV function.3 Complete and sustained thrombolysis with TIMI 3 coronary perfusion is also critical for optimal outcomes,3 as well as for preventing late reocclusion. A key strategy to achieving all these goals is to shorten the time to perfusion. 1. Yusuf S, Sleight P, Held P, et al. Routine med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ssons from overviews of recen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irculation. 1990;82 (suppl II):II-117-II-134. 2. Schröder R, Wegscheider K, Schröder K, et al. Extent of early ST segment elevation resolution: a strong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a sensitive measure to compare thrombolytic regimens. A sub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Efficacy Comparison of Thrombolytics (INJECT) Trial. J Am Coll Cardiol. 1995;26:1657-1664. 3. Smalling RW, Bode C, Kalbfleisch J, et al. More rapid, complete, and stable coronary thrombolysis with bolus administration of reteplase compared with alteplase infus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995;91:2725-2732. 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Yusuf S,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suppl II):II-117-II-134. Schröder R,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5;26:1657-1664.

时间就是心肌 ,时间就是生命 AP AP AP 40 minutes 3 hours 96 hours 正常 缺血 坏死 PP PP PP AP = anterior papillary muscle PP = posterior papillary muscle R.B. Jennings et al., Circulation 68-1 (1983) 25-36

如何实现治疗目标 ? 尽早 完全 持续

STEMI 患者治疗现状

VIENNA STEMI登记研究:治疗延误 只有14.6%的进行PCI的患者在2小时内进行了治疗,而2小时内溶栓的患者达到50.6%。 PCI治疗 溶栓治疗

北京地区STEMI直接PCI的延迟 仅19%达到指南要求 19% 中位数139 分钟 35 30 25 20 15 10 5 19% 百分比 Median time from admission to primary angioplasty (‘‘door to balloon’’ time) was 139 minutes and only 17.3% patients treated within 90 minutes. 30 min 5 0.9% 30-60 25 4.6% 60-90 81 14.9% 90-120 101 18.6% 120-180 175 32.2% 180-240 63 11.6% 240-360 39 7.2% >360 54 9.9% <30 30-60 60-90 90-120 120-180 180-240 240-360 >360 D-B时间分布(分钟)

再灌注治疗的变化趋势 Heart 2005;91;882-888

CREATE 中国研究 2001年7月-2004年7月,症状<12小时内STEMI Reperfusion therapies (%)* No reperfusion 53.6 37.2 PCI 40.2 54.5 Thrombolysis 1.5 1.2 Others∗∗ 4.77.1 我国溶栓治疗的患者中绝大多数(90%)应用非选择性溶栓药物, 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者仅占2.7%。

溶栓是否已经过时? 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减少,但溶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溶解血栓开通血管,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即使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中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例相当。国际上多项注册研究显示,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但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修订版). 14

溶栓是否已经过时? 我国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溶栓治疗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时间延迟大大降低了直接PCI的获益。对于不能通过直接PCI达到理想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是较好的选择! 新型溶栓药物的研发大大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应该积极推进规范的溶栓治疗,以提高我国急性STEMI的再灌注治疗的比例和成功率。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09年修订版).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的分类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链激酶(SK) 和尿激酶(UK) ——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瑞替普酶(r-PA),兰替普酶(n-PA),替耐普酶 (TNK-tPA)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 注:* 体重<60 kg,剂量为30 mg;每增加10 kg,剂量增加5 mg;直至体重> 常规剂量 纤维蛋白特异性 抗原性及过敏反应 纤维蛋白原消耗 90分钟再通率(%)# TIMI 3级血流(%) 尿激酶 150万单位 60分钟 否 无 明显 未知 链激酶 30~60分钟 有 50 32 阿替普酶 100mg 90分钟 是 轻度 75 54 瑞替普酶 10MU×2 每次>2分钟 中度 83 60 替奈普酶 30~50mg 根据体重* 极小 63 注:* 体重<60 kg,剂量为30 mg;每增加10 kg,剂量增加5 mg;直至体重> 90kg,最大剂量为50 mg;   # 不同临床试验种不同剂量方案的冠状动脉开通率略有不同

Rt-PA常用剂量和用法 90min加速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5mg,随后30min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的35mg于60min持续滴注最大计量100mg 3小时给药法:首先静脉推注10mg,随后1h持续静脉滴注50mg,剩余剂量按10mg/30min静脉滴注,至3h末滴完,最大剂量100mg。

TUCC研究比较了rt-PA 50mg 90min给药方法(8mg静脉推注,随后42mg静脉滴注)与尿激酶(150万单位)30min给药直接对照的小样本研究 结论:显示rt-PA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但其(TIMI)血流达到3级的比例仅48%,逊于100mg rt-PA研究中TIMI3级的比例。 但目前没有rt-PA 50mg与100mg直接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 溶栓的获益取决于开始溶栓的时间。血管开通越早,被挽救的心肌就越多,溶栓治疗越早越好。 院内溶栓治疗应该在患者到达医院的30 min内进行。如有条件可进行院前溶栓,但院前溶栓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急救车上有内科医生; (2)良好的医疗急救系统,配备有传送心电图的设备,能够解读心电图的全天候一线医务人员; (3)有能负责远程的医疗指挥负责医生 目前国内还均为医院内溶栓治疗。

溶栓的适应征 患者应首先明确诊断为STEMI,并符合下列情况: STEMI症状出现12小时内,心电图两个胸前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或可能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STEMI症状出现12至24小时内,而且仍然有缺血症状以及心电图仍然有ST段抬高。

溶栓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出血性卒中或原因不明的卒中 缺血性卒中(不包括3h) 脑血管结构异常(动静脉畸形) 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或肿瘤 近期的严重创伤、手术、头部损伤(3周内) 活动性出血或出血素质(包括月经来潮) 三个月内严重头部闭合性创伤或面部创伤 主动脉夹层 出血性疾病 痴呆者或已知其他颅内疾病

溶栓的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血管穿刺后不能压迫止血者 5d前应用过链激酶或有链激酶过敏史 目前正在应用抗凝药物; 血压控制不良收缩压≥180 mmHg或者舒张压≥110 mmHg; 妊娠; 活动性消化系统溃疡; 创伤三周内或大于20min的心肺复苏无效或三周内进行大手术 近期2-4周内胃肠道出血

溶栓注意事项 溶栓前,应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证。 下列特殊情况需注意: 有发生致命性出血风险的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恶液质、终末期肿瘤)应选择PCI而非溶栓治疗。 年龄>75岁的患者建议首选PCI,如选择溶栓治疗,应慎重选择剂量并密切注意出血并发症。 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该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PCI或CABG。如无条件或上述治疗明显延迟,可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常常合并低血压,尽管溶栓疗效不确切,但如不能行PCI,仍可考虑溶栓治疗。 心肺复苏过程中进行溶栓可能无效。

溶栓与PCI的选择 直接PCI优于溶栓,但是如果PCI相关延误超过60分钟~110分钟,PCI的优势消失,国际指南建议直接PCI应该在首次医疗接触90分钟内进行球囊扩张。 如果首诊医院不能进行直接PCI,也不能在90分钟内转运PCI,若没有溶栓禁忌证应在30分钟内溶栓;如果存在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可考虑转运PCI。

溶栓 vs 直接 PCI 溶栓 直接PCI 血流TIMI 3 比例60% 血流TIMI 3 比例80-90% 再梗死发生率 ~ 4% 卒中总发生率 ~ 2% ICH发生率 <1% 任何地点(院前) 任何时间 所有医生 无时间延迟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直接PCI 血流TIMI 3 比例80-90% 再梗死发生率 <2% 卒中总发生率 ~ 1% ICH发生率 ~0.2% 受导管室数量限制 白天与夜晚 有经验的手术小组 时间延迟 (> 1h)

STEMI 再灌注治疗策略 应该根据: 患者症状发作的时间、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和转运至导管室所需时间,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血管开通策略。

溶栓治疗首选条件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的医院。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也不具备迅速转运条件的医院。 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患者就诊时症状持续大于3小时,但就诊-球囊扩张与就诊-溶栓时间相差(PCI相关的延误)超过60min或就诊-球囊扩张时间超过90min(新指南的建议为:FMC(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的时间)。

总之 无论采取何种再灌注策略,关键是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即从症状发作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时间就是心肌!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疗效评估 1. 溶栓治疗开始后60—90分钟 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新指南推荐90 min进行临床评价) 2. 患者在溶栓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3.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 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峰提前到发病12—18小时内,肌钙蛋白峰值提前到12小时内。 4. 溶栓后的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下壁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 其中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溶栓疗效评估 应了解,冠状动脉造影TIMI Ⅱ或Ⅲ级血流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金标准”,但临床中并非常规用于评价是否溶栓成功。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的辅助治疗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溶栓的疗效。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UFH)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ADP受体拮抗剂 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 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UFH) 低分子肝素 Ⅹa抑制剂——磺达肝癸钠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出血并发症 溶栓治疗的危险主要是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ICH),发生率为0.9%—1.0%,致死率很高。 预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低体重、脑血管疾病史,以及入院时血压升高。 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关键是: — 除外有严重出血危险的患者 — 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出血征象。

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轻微出血可对症处理。 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 h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应怀疑ICH,并应积极采取措施: (1)停止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2)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 (3)请神经科和(或)神经外科和血液学专家会诊。

ICH处理 根据临床情况,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鱼精蛋白、血小板或冷沉淀物, 一旦明确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给予10单位冷凝蛋白质,新鲜冰冻血浆可以提供Ⅴ因子和Ⅷ因子,并能增加血容量。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用药4 h内可给予鱼精蛋白(1 mg鱼精蛋白对抗100 U普通肝素);如果出血时间异常,可输入6—8 U的血小板。 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使用甘露醇、气管内插管和高通气降低颅内压力; 考虑外科抽吸血肿治疗。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的PCI 不建议溶栓后立即进行PCI,即易化PCI。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应用半量溶栓药物易化的PCI,如:高危(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血流动力学和电不稳定)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就诊医院不能进行直接PCI,且不能及时转运。 溶栓治疗失败者,应积极进行补救性PCI:补救性PCI对高危患者有益,但仍有风险。

溶栓治疗后的PCI 如果溶栓成功,且无禁忌证,建议进行血管造影: —— 近期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24 h内进行常规PCI获益大于仅在溶栓失败后行PCI的患者,同时风险并未增加。 —— 对于PCI明显延迟的患者,可以考虑在尽早溶栓治疗后,3—24 h内进行血管造影,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一步决定后续的治疗。 —— 低危患者(如症状缓解且ST段有所改善,局限于3个心电图导联的下壁梗死)不建议常规造影。

溶栓后PCI的适应证

主要内容 相关背景 溶栓药物及分类 溶栓治疗 疗效评估 溶栓的辅助治疗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 溶栓治疗后的PCI 再次溶栓治疗

再次溶栓治疗 如果有证据显示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或开通后再闭塞(如下降的ST段再次抬高等提示患者发生再梗死),应血管造影并根据情况进行血运重建或转运至可行PCI的医院。 如不能迅速(症状发作后60 min内)进行PCI,可考虑进行再次溶栓治疗,并选择无免疫原性的溶栓药物。

祝大家身体健康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