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头 痛. 头痛指头颅上半部的疼痛,是一种自觉 症状,常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头痛 的发生常见于高血压、偏头痛、神经功 能性头痛、感染性发热性疾患以及眼、 鼻、耳等病症。
Advertisements

食育 菜單 1. 義大利麵 本日冠軍 2. 咖哩飯 NO.1 卡布奇諾咖啡 3. 乾煎香腸 NO.2 香草烤雞腿 4. 台式鹽酥雞 NO.3 蝦捲 6. 卡布奇諾咖啡 7. 香草烤雞腿 8. 蝦捲.
1 2  1、定义 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刺防 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一是根 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二是根据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  一、概述.
头 针 河北北方学院 张萌. 概 念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 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 皮内,故又称头皮针。 《素问 · 脉要精微论》: " 头者,精明之府 "
腕踝针 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用针灸针 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灸特色疗法. 腕踝针的适应证 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 换药疼痛 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 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内科、外科、妇科、 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针灸与推拿技术.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 and Acupoints
靳三针疗法.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络与穴位 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经外奇穴.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要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不但应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健按摩,可缓解颈部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中医 经络养生.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第七章 耳针、头皮针、腕踝针.
督脉 Du Meridian.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第二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Points of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三章 直线 基本要求 §3-1 直线的投影 §3-2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3-3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它与投影面的夹角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垂直 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 旗杆与底面垂直.
线段的有关计算.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第2课时)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3 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名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同名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特性 ⒈ 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开颅取脑及脑片制作实验 安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头 针

教学目标 1.掌握头针的概念、特点;头针标 准线的定位、主治。 2.熟悉头针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 与注意事项。 3.了解头针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 概念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三、操作方法 四、适应范围 五、注意事项

概念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 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有多种头针用于临床,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脑源性疾病的常用针法。 概念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头皮针、颅针。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头部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的重要部位,是头针治病的理论依据。

二、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 (一)额区 (二)顶区 (三)颞区 (四)枕区

额区 [额中线] [额旁一线] [额旁二线] [额旁三线]

[额中线] 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神志病、鼻病等。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回顾 [额中线] 定位:额部正中,属督脉。自神庭穴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神志病、鼻病等。

[额旁一线] 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 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 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胸部病、鼻病等。 攒竹直上入前发际0.5寸 回顾 [额旁一线] 定位: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 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向 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胸部病、鼻病等。

[额旁二线] 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 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腹部病、眼病等。 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 [额旁二线] 定位:在额旁一线的外侧,直对瞳 孔,属足少阳胆经。自头临泣 向前,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 寸。 主治:腹部病、眼病等。 回顾

额角发际上0.5寸 [额旁三线] 定位:在额旁二线的外侧,自足阳明 胃经头维穴内侧0.5寸处向前, 透过前发际,沿皮刺一寸。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早 泄、子宫脱垂、眼病等。 回顾

顶区 [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一线] [顶旁二线]

[顶中线]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自前顶穴 向百会穴,沿皮 刺1.5寸。 主治:腰、腿、足的瘫 痪、麻木和疼痛 等病证。 前顶: 百会前1.5寸 回顾 [顶中线] 定位:当顶部正中,属 督脉。自前顶穴 向百会穴,沿皮 刺1.5寸。 主治:腰、腿、足的瘫 痪、麻木和疼痛 等病证。

悬厘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前神聪 百会前1寸 [顶颞前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前神聪 穴,沿皮刺向颞 部的悬厘穴,贯 穿督脉、足太阳 膀胱经、足少阳 胆经、足阳明胃 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 治下肢、上肢、 头面部的瘫痪。 回顾

耳前鬓角发际后缘与耳尖水平交点 [顶颞后斜线] 定位:从顶中线的百会穴, 沿皮刺向颞部的曲 鬓穴,贯穿督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 少阳胆经、足阳明 胃经、手少阳三焦 经。 主治:自上而下,分别主治 下肢、上肢、头面部 的感觉异常。 回顾

[顶旁一线] 定位:在顶中线旁开 1.5寸,属足 太阳膀胱经, 自通天穴沿皮 向后刺1.5寸。 主治:腰、腿的瘫痪、 麻木、疼痛等 病证。 前发际正中上4寸,旁开1.5寸 [顶旁一线] 定位:在顶中线旁开 1.5寸,属足 太阳膀胱经, 自通天穴沿皮 向后刺1.5寸。 主治:腰、腿的瘫痪、 麻木、疼痛等    病证。 回顾

前发际上2.5寸,正中旁2.25寸 [顶旁二线] 定位:在顶旁一线的外 侧,顶中线旁开    2.25寸处,属足 少阳胆经。自正 营穴沿皮向后刺    1.5寸。 主治:肩、臂、手的瘫 痪、麻木、疼痛    等病证。 回顾

(三)颞区 [颞前线] [颞后线]

颔厌 头维与曲鬓上1/4和下3/4交点 悬厘 头维与曲鬓上3/4和下1/4交点 [颞前线] 定位:在颞部鬓角内,属足少阳胆    经、手少阳三焦经,自颔厌穴    向下,沿皮刺向悬厘穴。 主治:头、面、颈病证,如瘫痪、麻    木、疼痛、失语、齿病和眼病    等。 回顾

[颞后线] 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 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 刺向曲鬓穴。 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 曲鬓 鬓角发际后缘,耳尖水平 率谷 耳尖直上入发际一寸半 [颞后线] 定位:在颞部耳上方,属足少阳胆    经。自率谷穴向前下方,沿皮    刺向曲鬓穴。 主治:颈项病、耳病、眩晕等。 回顾

(四)枕区 [枕上正中线] [枕上旁线] [枕下旁线]

[枕上正中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 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 皮刺1.5寸,达脑户穴。 主治:眼病等。 脑户 枕外粗隆上缘凹陷处 强间 脑户上一寸半 [枕上正中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    线,属督脉。自强间穴向下沿    皮刺1.5寸,达脑户穴。 主治:眼病等。 回顾

[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 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 经。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 [枕上旁线] 定位:在枕上正中线旁开0.5寸,与枕    上正中线平行,属足太阳膀胱    经。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    视眼等。

[枕下旁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 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 穴向下,沿皮刺2寸。 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 脑户旁1.3寸 [枕下旁线] 定位:为枕外粗隆两侧向下的垂直    线,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玉枕    穴向下,沿皮刺2寸。 主治:动作失衡等小脑病证。 回顾

三、操作方法 (一)针具 (二)体位和消毒 (三)针刺法 选用28-30号粗细, 1.5-2寸长的毫针。 一般选用坐位或 卧位;常规消毒

针刺法 1.进针 2.行针 3.起针 4.疗程 教学参考

进针 针尖与头皮呈30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将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区刺入0.5-1.5寸。如推进过程中针下有抵抗感,或患者感到疼痛较剧时,应立即停止推进,后退改变角度或重新进针。 头皮分层

头皮分层 皮层 皮层下 帽状腱膜层 纤维组织紧密联系 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阻力小 帽状腱膜下层

行针 快速捻转法:只捻转不提插。左右快速旋转达200次/分左右。一般可持续捻转2-3分,留针20-30分,留针期间每隔5分,重复捻针1次。 (参考手法:抽添法,分抽提法和进插法两种。)

起针 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如紧涩难出,可徐徐捻转出针。注意起针后必须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疗程 可每日或隔日针刺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休息5-7天,再作下一疗程。

四、适应范围 头针主要用于脑源性疾病,亦可用于针刺麻醉。

五、注意事项 (一)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加上头发覆盖, 不易及时发现。因此,必须作到针前严格 消毒,针后按压针孔,以防感染。 (二)头针在治疗时刺激较强,故需掌握适当的 刺激量,防止晕针。 (三)出针后应清点针数,防止遗漏 (四)高热、心力衰竭、病情危重以及婴幼儿囟 门尚未完全闭合者,不宜采用头针。血压 过高时,应待稳定后方可行头针治疗。

头针教学参考 多针刺法 ① 头针对刺法:有上下对刺和前后对刺两种,前者用于额区,后者用于头顶各线。上下对刺:如针额中线时,一根针从神庭穴由上而下刺入,另一根从前额发际下5分处由下而上刺入,二针相对。额旁1、2、3线的上下对刺,可按此法施行。前后对刺:如针顶中线时,一根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另一根针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顶穴透刺,二针前后相对。顶旁1、2线可按上述施行本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刺法的二根针是相对而刺,并不要求其针尖相抵。

②头针接力刺法:适用于顶颞前、后斜线的多针刺法。其操作常用等长度的三根毫针,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如前顶穴)、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将此线三等分)处进针,沿皮由上而下依次透针。如此这三根针犹如接力赛跑的接力棒,依次接力,故名曰“接力刺”。

 ③头针齐刺法:是用三根针并列集中刺激同一头穴或治疗线的多针刺法,适用于额中线、顶中线和枕上正中线等。额中线:第一针从神庭穴进针,第二、三针则分别从神庭穴左右旁开各5分处进针,三针均向前额发际下5分处透刺1寸。顶中线:第一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第二、三针分别从前顶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百会穴。枕上正中线:第一针从强间穴透刺至脑户穴;第二、三针分别从强间穴向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脑户穴。在临床上,亦可同时针刺枕上正中线和枕上旁线(双侧),三针平行齐刺。  (以上多针刺法内容出自于《针刺手法百家集成》314~315页)。

复习思考题 1、头皮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如何? 2、简述头针的刺激方法。

附:焦氏头针 根据大脑功能定位原理拟定的头针刺激区作为头针治疗部位。 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头针治疗分区。其适应范围、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参照标准头针。 ●刺激区的定位及主治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眉枕线: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1.运动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上1/5是下肢、躯干运动区。中2/5是上肢运动区,下2/5是头面部运动区,也称言语一区。    【主治】:运动区上1/5,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运动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瘫痪;运动区下2/5,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   

2.感觉区    【部位】: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自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上l/5是下肢、头、躯干感觉区;2/5是上肢感觉区;下2/5是面感觉区。    【主治】: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后头部、颈项部疼痛、头鸣;感觉区中2/5,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感觉区上1/5,治疗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关节炎等。    3.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一侧的病变针对侧,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感觉区:运动区后移1.5cm 舞蹈区:运动区前移1.5cm

 4.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4厘米。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等。    5.言语二区    【部位】: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6.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7.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失用症。

8.足运感区    【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 l厘米,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     

【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9.视区    【部位】: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   10.平衡区    【部位】: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5厘米处,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11.胃区    【部位】: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12.胸腔区    【部位】: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从发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13.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14.血管舒缩区    【部位】: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