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 农村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级医院(高层次医疗服务机构) 二级医院(向多个社区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 一级医院(直接向具有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 疾病控制中心 卫生监督所 妇幼保健站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县医院 县中医院 卫生防疫站 妇幼保健站 卫校 和专科防治机构
卫生保健筹资 政府(财政) 企业卫生筹资 自费医疗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 160亿 585亿 费用支出(1997) 农民集资为主 企业福利费提取 财政拨款 资金来源 约1亿人 约1.2亿人 约3200万人 人数 农村居民 国有企业职工及家属 部分集体企业职工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革命残废军人 大学生 对象 合作化时期 1951年 1952年 建立年代 合作医疗 劳保医疗 公费医疗 农村 城市
中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一) 一、初创阶段(1951-1965) 二、维持阶段(1966—1978) 1951.2 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1修订) 1952.6 政务院发布《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1953.1扩大到干部和大专院校在校学生) 二、维持阶段(1966—1978)
中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二) 三、改革阶段(1978——) (一)治理整顿、局部改革(1978—1992) 1978.8 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整顿和加强公费医疗管理工作的通知 1988 国务院建立公费医疗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四平、珠洲、黄石、丹东四市试点) 1989.8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费医疗管理办法》的通知 (二)改制转型、深化改革(1992—) 199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调整医改领导小组) 1994.4 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的通知(镇江、九江两市试点) 1996.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意见的通知
公费、劳保医疗支出状况
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
1.8%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措与分立帐户 4.2% 2% 职工个人 本人年工资的2% 用人单位 年工资总额的6%左右 30% 社会统筹基金 约4.2% 个人帐户基金 约3.8%
“统帐结合”付费方式 医疗费用额 住院 门诊 (大体分块 部分节通) 补充 保险 年工资4倍 封顶线 个人 自付 起付费 年工资10% (大体分块 部分节通) 医疗费用额 补充 保险 补充 保险 年工资4倍 封顶线 社会统筹与个人共付 社会统筹 支付为主 个人配比 共付 个人 自付 起付费 个人帐户 支付或 共付 年工资10% 个人帐户支付 住院 门诊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为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卫生保健进行的筹资,通常是筹资与保健组织相结合。筹资依靠一种混合方式,包括地方税收、参保费用、直接付费、来自地方企业或集体的支持、以及省级或国家政府的补助,这种在某个地区为其人群筹集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方式通常称为社区筹资。如中国的合作医疗。
一、中国卫生领域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卫生服务需求不足 卫生资源配置不当 卫生服务的效率、公平和质量问题 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全国县及县以上医院医疗服务 需求量下降情况
每医生年门急诊服务人次数下降情况
全国次均门急诊费用、每张处方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 1990 1996 (1) (2) (2)/(1) 次均门急诊费用(元) 10.9 52.2 4.79 每张处方费用 (元) 7.4 32.3 4.36 次均住院费用 (元) 473.3 2189.0 4.62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卫生系统绩效测定结果 指标 排序 健康期望寿命(DALE) 62.3岁 81 反应性指数 0.911 105 指标 排序 健康期望寿命(DALE) 62.3岁 81 反应性指数 0.911 105 公正性指数 (FFC) 0.639 188 (fairness of financial contribution index) 总卫生系统绩效指数 67.5 144
中国卫生经济学研究领域 卫生服务供需理论 卫生服务领域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卫生资源配置 健康保障制度(健康保险) 技术经济学评价 卫生保健筹资 药物经济学 医疗设备的经济学评价 卫生保健筹资 卫生总费用 支付制度 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