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较: 东西方美术作品 表现手法的不同
线的魅力 ---中国绘画中的线描艺术
《朝元图》系山西省芮城县元代古建筑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三清殿《朝元图》是永乐宫壁画的精髓,完成于公元1325年,由河南府洛京勾山马七等十一位民间画师所绘。它描绘了中国民间诸神朝拜元始天尊,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和太清太上老君三位主神的情景。画面全长94.68米,高4.26米,403平方米。
构图宏阔,气势磅礴,主像庄严肃穆,群像环立, 形象丰满圆润,个个神采奕奕,无一雷同. 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 长达数尺,紧劲贯气,既含蓄又有力度. 色彩采用重彩勾填,在冠戴、衣襟、薰炉等处沥粉 贴金,更觉绚烂眩目
线描十八法 历代人物画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描绘对象,不同质地衣服的不同质感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描法。 铁线描类 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钱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这类描法无粗细变化,在于追求线的单纯性,历代名家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类线描法的渊源演变的痕迹。 兰叶描类 包括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类描有粗细变化;兰叶描是从丰富的衣纹曲折向背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压力不均,运笔中时提时顿,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画史记载吴道子兼擅兰叶、柳叶、枣核诸法,他画的佛教壁画有雕塑般的立体感。 减笔描类 包括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和减笔描。此类描法是随着中国画一部分向写意发展而形成的。此法是先以淡墨画出衣纹,再用浓墨画出衣的皱褶,使衣褶起伏明晰不觉混乱。 线描十八法
蚯蚓描 蚂蝗描 橄榄描 水纹描 撅头钉描 竹叶描 折芦描
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顾恺之的人物画用线犹如“春蚕吐丝”、“细密精致”,具有长短疏密的变化我们可一窥其所创造的“高古游丝描”之真容。 东晋顾恺之 《洛神赋图》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唐 吴道子 画圣 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 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蓴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画圣 唐 吴道子 吴道子开创兰叶描,“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莱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他用笔起伏变化,状势雄峻而疏放,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明、清间诸暨枫桥人。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与北方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屈子行吟图
水浒叶子 陈洪绶人物形象伟岸高古,线条沉着劲练,方折刚硬,着色典雅清新,以精细夸张的笔法来表现塑造,极富个性。他的衣纹处理很有装饰性,金石意味的线条穿插组合,自然流露出的那种奇傲古拙的感觉,后人称之为“高古奇骇”。
王叔晖 西厢记 陈洪绶 西厢记插图 人物造型含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舒缓流畅,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线条运用巧妙,所用线条不但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且丰富了画面的装饰语言。 非常擅长于用线条来表现“动感”的画家 卢延光
纸本,设色;纵20.8cm,横139.8cm 1952年文化部文物局购于香港拨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非单纯动物画,有深刻内涵寓于其中。经研究认为,韩氵晃画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笔法精妙,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
《五牛图》唐代画家韩晃 作。画五牛于一长横幅上。五牛的体态神情,无一雷同,各牛的姿势真切生动,笔墨简劲,色调自然,画出一种朴实雄健的田家风味。
《五牛图》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纸上的绘画,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
动手试试: 选择一幅你最喜爱的作品临摹一下,体会中国线描的创作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