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 綢 之 路 育 英 國 中 陳 昱 伶
學習重點 絲路的地理位置 沙漠地形 農牧並存的生活方式 土壤鹽鹼化問題 特殊的生活方式 絲路的歷史 絲路上的重要城市
地理位置 歐亞中樞 歐亞大陸內陸地區 起點:陝西省西安 絲路為古代橫貫亞洲並聯結歐洲的陸上商路之總稱。因主要以絲綢貿易為媒介,19世紀7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此名,後被廣泛使用。絲路位於歐亞大陸的內陸地區,主要涵蓋中國甘肅省及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由於四周距海遙遠,出現一片連接北亞、東亞及西亞、南亞的廣大單調的漠地。絲路為東西往來的通道,各游牧民族的匯集地,造就了多樣的民族與宗教。
絲綢之路示意圖 終點: 羅馬帝國 敦煌 張掖 阿富汗 蘭州 吐魯番 玉門關、陽關 嘉峪關 西安 古代橫貫亞洲並聯結非洲、歐洲的陸上商路之總稱。為以東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為內涵的重要交通路線。因主要以絲綢貿易為媒介, 19世紀7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先提出此名,後被廣泛使用。絲綢之路在西漢以前即已逐漸溝通並初步形成,西漢建元二年(前139)及元狩四年(前119),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地區與西域各國的聯繫。隋唐達到鼎盛。此後各代仍持續發展,元代以後漸衰。主要路線:由長安出發,在隴右可經三道入河西:一路沿涇水谷地西北行,經今涇川、平涼、固原、景泰等地至武威;一路沿渭水谷地西行,經今寶雞、隴縣、通渭、臨洮至蘭州;另一路由臨洮岔往今臨夏、西寧至扁都口,再至張掖,諸路匯於河西道抵敦煌。由此再分三道:南道自玉門關、陽關至鄯善,沿昆侖山北麓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越過蔥嶺,經大月氏西行;中道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越蔥嶺,經大宛和康居南部西行,與南道會于木鹿城,然後向西經和櫝城、阿蠻、斯賓等地,抵地中海東岸,再轉至羅馬等地。北道則出玉門關,沿天山北麓西行至碎葉城,過里海北,經黑海至歐洲。該路沿途又有多條支線互相連接,如回中道、羌中道、六盤道,敦煌遺書中記載的矟竿道、第五道、大海道、銀山道以及經青海、西藏到印度的吐蕃路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東西交通貿易的需要,又逐步出現了穿越蒙古高原至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及自中國東南沿海至日本、東南亞、南亞以至歐洲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漆器、瓷器、造紙法、印刷術、火藥及冶鐵、水利灌溉技術等都由此路傳向西亞及歐洲;而西方的植物新品種、毛皮、珍禽異獸及音樂舞蹈、天文曆法、宗教等,也源源不斷地輸入中國。 吐魯番 玉門關、陽關 嘉峪關 西安
地理位置 歐亞中樞 歐亞大陸內陸地區 起點:陝西省西安 從長安出發沿途經過甘肅及新疆。 甘肅、新疆
甘肅省地圖 西部: 河西走廊 東部: 黃土高原 甘肅省為東西交通孔道,和鄰近地方相比,因地形平坦,容易通過,且多綠洲分佈。 甘肅的西部為河西走廊,位於烏鞘嶺以西,南、北山之間。因距海遙遠及地形阻隔影響,氣候乾燥,年、日溫差均大。祁連山夏季時融雪,流至山麓,形成綠洲,如:武威、張掖、酒泉、玉門、敦煌等。 甘肅省東部為黃土高原,因受灌溉有無的影響,河谷地區可發展農業,其他坡地為牧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阿爾泰山 天山 準噶爾盆地 塔里木盆地 崑崙山 塔克拉瑪干沙漠 新疆是中國最大行政區,該地區的地形為三山夾兩盆,北為阿爾泰山,中間為天山,南邊為崑崙山。以天山為界,北邊為準噶爾盆地,南邊為塔里木盆地。新疆因地勢高、距海遙遠及地形阻隔影響,雨量稀少。 北疆的地形西北有缺口,利於大西洋及北極海水氣進入,雨量較多,但山勢較矮,融雪較少,牧業重於農業。在天山、阿爾泰山居民以山牧季移的方式為止,伊犁河谷則盛行放牧。南疆形式完整封閉,所以雨量較少,又因山勢較高,融雪較多,農業生產重於牧業,農業生產以綠洲農業為主。 崑崙山 塔克拉瑪干沙漠
沙漠地形 成因:身處大陸中央、四周山脈 圍繞、蒙古高壓 分布:新疆北疆及南疆盆地 特徵:砂質沙漠與岩石沙漠 地形上有多處為沙漠地形。沙漠地形形成的原因:1.深處大陸內部,四周又有高山圍繞,導致夏季季風不易到達。2.冬季蒙古高氣壓的影響,冬季風力強大,晝夜溫差大,因物理風化崩解的岩石碎屑被風搬運走形成礫漠、沙漠 。
一望無垠的沙漠 沙漠地區氣候乾燥的 原因包括:居內陸、山地阻隔水氣。 氣候特徵: 1. 年、日溫差大 2. 年雨量少→400mm以下 氣候特徵: 1. 年、日溫差大 2. 年雨量少→400mm以下 3. 日照時數長 影響 1.缺乏植被 2.物理風化作用強烈 3.多內陸河
沙漠中的枯樹
沙漠中的景致
塔克拉瑪干沙漠 新疆塔里木盆地形成原因 代表:塔克拉瑪干沙漠 早期沉積許多堆積物質 位在亞洲中部,距海遙遠,四周又有高大的山脈圍繞,乾旱顯著,地表長期風化的結果,形成許多沙漠 代表: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
農牧並存的生活 游牧與放牧 傳統:逐水草而居(游牧與山牧) 游牧—蒙古包 山牧—天山山脈—垂直移動 現代:商業化放牧—定居、企業化 經營 因氣候乾燥或高度太高,導致環境惡劣,無法養活大量人口,為人口密度全國最低之處。 游牧:新疆。改革開放後,傳統的產業轉型為定居放牧的商業化畜牧業,以放牧牛、羊及馬群為主 山牧分布於天山、阿爾泰山或青藏高原部分山谷。夏季由於高山草原牧草繁茂,當地牧人於每年春夏之際,驅趕牲畜垂直而上,由山麓冬季草場到高山牧場放牧,秋季時又從高山牧場移回山麓牧場以避冬,這種游牧型態稱為「山牧季移」。
農牧並存的生活 綠洲農業 原因:有水灌溉 分布:塔里木盆地山邊—利用高 山溶雪,形成坎兒井 塔里木盆地內部—人工挖鑿 綠洲農業分布於 塔里木盆地周邊:山上冰河積雪融化,為山麓地帶帶來灌溉水源,當地人開挖「坎井」以取得水源灌溉而形成的山麓綠洲。
塞里木湖 有水源的地方便是草原茂盛之處,同時也是放牧的好地方。
塞里木湖
坎兒井結構圖 農民利用水渠或坎井, 引河水或雪水灌溉農田 坎兒井是吐魯番盆地居民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特的水利工程。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山區,春夏時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 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吐魯番現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 坎兒井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份組成。豎井,主要是為挖暗渠和維修人出入用的。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農田之間的水渠。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後灌溉農田。
梯 田
土壤鹽鹼化問題 形成原因:灌溉水太多而未適量排除,則會造成地下水位上升,讓地下水中的鹼性礦物質留存地表而形成土壤鹽鹼化現象。
絲 路 的 歷 史 傳說中凱撒大帝在一個場合中穿上了來自中國的絲袍,對於沒見過絲綢的王公貴族來說,真是驚為天人,於是紛紛派人去中國取得絲綢。絲路古道上載運最常見的就是來自中國的珍貴絲綢,在十九世紀時一名德國學者稱這條古道為「絲路」,「絲路」也就成為西方人士對古代中國通往西方的陸上道路的特定名稱。絲綢之路是指從長安出發,穿過河西走廊,經玉門關,再沿崑崙山北麓或天山南麓西行。前者叫天山南路,後者叫天山北路,接著越過蔥嶺,走進中亞細亞,經過大宛、大月氏、安息(在今伊朗)等國,最後到達大秦(羅馬帝國)。
漢長城遺跡 為防禦匈奴侵擾,漢代接續秦代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張騫出使西域圖 公元前138年,武帝派張騫出使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帶領百多人,途中被匈 奴捉住,扣留十二年,後逃離,輾轉到達大月氏,惜大月氏生活安定,不再願與匈奴打仗。張騫出使西域前後十三年,使命未能完成。公完前119年,武帝再派張騫出使烏孫,夾擊匈奴,但烏孫不敢與匈奴為敵,張騫此行使命亦沒有完成。 張騫出使西域有以下影響: 1.交通方面:開闢了通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逐漸形成,商人由長安經河西走廊把絲綢運向中亞,進一步發展了中西的陸路交通。 2.政治方面:漢與西域諸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設置都護府管理,確立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 3.經濟方面:東西物產交流,貿易逐漸開展,中國出口絲綢,西方傳入良馬、香料、葡萄、胡瓜等。 4.文化宗教方面:西域樂曲、舞蹈、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思想、文學和藝術影響很大。中國的鑿井和農業技術亦傳至中亞。
河西四郡 敦煌 酒泉 張掖 武威 西漢漢武帝派霍去病率大軍擊敗匈奴,河西走廊歸入中國版圖。漢朝在河西置武威、張掖、酒泉及敦煌四郡。
班超出使西域圖 東漢時北匈奴控制西域各國,苛徵重稅,且阻礙西域和東漢的交通;西域派使請求驅逐匈奴,重建西域都護。公元73年,竇固派班超率36人出使,先到鄯善等國,殺匈奴使者,控制了南道。至公元94年,西域五十餘國終納於東漢都護管轄。 貢獻: 1.恢復中西交通,重新打通「絲綢之路」。 2.恢復西域諸國與東漢的政治、經濟聯繫,消除匈奴對東漢的威脅。 3.擴大與中亞、西亞貿易,促進中西文化發展。
唐代 玄奘法師
玄奘法師取經路線圖 出發:長安 出關:玉門關 終點:北印度 貞觀元年(六二七年)玄奘法師,發心前往印度,上表請求西行,但主管的官員不許。貞觀二年秋,他偷偷前往敦煌,輾轉到高昌國,備受高昌國王的禮敬。玄奘法師歷經西域十六國,越過大雪山,進入北印度,路上遇有飽學的大德,都往問學,如此前後四年,才到了摩揭陀國。貞觀十九年(六四五年)正月,他才回到長安,備受唐太宗禮遇。
唐三彩 絲路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經濟方面,東西物產交流,貿易逐漸開展,中國出口絲綢,西方傳入良馬、香料、葡萄、胡瓜等。文化宗教方面,西域樂曲、舞蹈、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的思想、文學和藝術影響很大,中國的鑿井和農業技術亦傳至中亞。
天水——麥積山石窟
充軍至新疆的林則徐 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失敗後,被道光皇帝發配至新疆,在途經絲路時他提了這首詩。
謝 謝 欣 賞
沙漠之舟——駱 駝
蒙古包 蒙古包易於拆建、搬運、搭蓋,為了適應當地的生活方式,許多居民採用蒙古包。蒙古包圓弧的外型可減少寒風威力,傘狀頂部利於排除雨雪,內部冬暖夏涼。
蒙古包結構裝置圖
蒙古包裝置完成圖
哈薩克人 哈薩克族是新疆第二大種族,數量僅次於維吾爾人,不同於務農的維族,哈薩克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主要家畜是羊、馬、牛三種,居住在類似蒙古包的氈房,氈房可以隨處搬移。在天山南北疆的低海拔山區,都可以見到哈薩克人的蹤影。 哈薩克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牧民們認為,如果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放走客人,是一件奇恥大辱的事情。因此,對於前來拜訪或投宿的人,不管曾經相識與否,他們予以熱情的接待。
哈薩克人的舞蹈表演
維吾爾族小吃-囊 維吾爾族歷史悠久, 原居蒙古北部,9世紀時遷南疆,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各大綠洲。 維吾爾族 的經濟活動採行高度集約的綠洲農業,商業貿易亦活絡 。維吾爾族篤信回教,起居作息依從可蘭經指示,並以清真寺為生活重心及主要公共活動場所。在住的方面他們自製土磚搭建的土房。
西安:絲路的起點 西安
絲路的起點~西 安 西安位於渭河盆地,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人口稠密的精華區。現今的西安城牆為明代時重建的。
西 安 城 門
新 石 器 時 代 半坡文化遺址 西安是中國重要的歷史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此居住。
新 石 器 時 代 魚 紋 盆
秦 代 兵 馬 俑 秦代的咸陽城即在西安近郊,也是文化資產兵馬俑發現之處。
秦代兵馬俑
秦代兵馬俑
仿唐霓裳羽衣曲壁畫 唐代國都也在長安
仿唐樂舞
仿唐樂舞
西安事變地點 回地理位置 回絲綢之路示意圖 民國廿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發生西安事變,轟動中國,也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絲路中途站:蘭州 蘭州
舊時渡河工具—羊皮筏 舊時渡河工具∣ 羊皮筏
橫跨在黃河上的蘭州 中山橋
蘭州 中山橋
蘭州 中山橋 夜景
黃河母親雕像
絲路中途站: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 嘉峪關為明朝邊關,清代左宗棠將它稱之為「天下第一雄關」 「天下第一雄關」為左宗棠所題
嘉峪關遠眺祁連山
嘉峪關遠眺祁連山
絲路中途站:張掖 張掖
張掖大佛寺 回河西四郡示意圖 回絲綢之路示意圖
絲路中途站:敦煌 敦煌 敦煌位於甘肅省西部偏南,河西走廊西端。西漢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擊敗匈奴,在河西走廊設酒泉、武威二郡,敦煌隸屬酒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郡置敦煌郡,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疏勒河以西及以南地區,領敦煌、冥安等六縣。北魏正光五年(524)改瓜州。唐武德五年(622)改瓜州為西沙州,轄瓜、西沙、肅三州,州治設在敦煌。貞觀七年(633),改西沙州為沙州。貞元二年(786)沙州陷蕃,大中二年(848)張議潮率眾起義,恢復唐在瓜、沙的統治,設歸義軍節度。宋天聖年間沙州回鶻取代歸義軍政權。乾道元年(1068)西夏佔據瓜沙。寶慶三年(1227)蒙古帝國佔領敦煌,至元十三年(1276)由朝廷直接管轄。明朝在敦煌設沙州衛,嘉靖七年(1528)為吐魯番佔據。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設敦煌縣。1987年改縣設市。名勝古跡有莫高窟、鳴沙山、玉門關、月牙泉、陽關等。
鳴沙山沙丘 鳴沙山位於敦煌市西南5公里處,位於戈壁大沙漠邊,由於種種的地理與氣候等自然現象,這邊的沙會不斷發出鳴聲,因此得名。
鳴沙山沙丘
鳴沙山沙丘
鳴沙山沙丘
月牙泉 月牙泉是敦煌八景之一,是相當著名的旅遊聖地,是地質學家的重點研究地區,也是古代中國騷人墨客喜愛稱頌的景點。關於敦煌月牙泉的記載,最早見于東漢的「辛氏三秦記」:「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干躇。又山之陽有一泉,云是沙井,綿歷千古,沙不填之」。這個所謂的「沙角山」,就是現在所稱的「鳴沙山」,而「沙井」指的就是月牙泉。月牙泉沒被沙漠吞沒,水也不曾乾涸,至今仍是不解之謎。
月牙泉
月牙泉旁的仿古建築
敦煌漢簡
漢長城遺跡
莫 高 窟 外 景
清末時的莫高窟
莫高窟的九層樓 莫高窟是佛教文物的重要寶庫,經過歷代的努力之下,莫高窟擁有許多壁畫及佛像。十九世紀末,道士王圓籙來到莫高窟定居後,香火漸盛,他把信徒們施捨的錢財節省下來,開始按照自己對道教的理解來重修和改造莫高窟。他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清除底層洞窟中的積沙。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道士偶然發現了藏經洞(今編號為第17窟)。但當地無人認識洞內這批古物的價值,致使藏經洞中的大批敦煌遺書和文物先後被外國探險隊捆載而去,分散於世界各地,壁畫和塑像也遭到劫奪與破壞。
莫 高 窟
莫 高 窟 佛 像 莫 高 窟 佛 像
莫高窟佛像 莫 高 窟 佛 像 回河西四郡示意圖 回絲綢之路示意圖
絲路中途站:玉門關 玉門關因古代于闐玉石經此輸入中原而得名。漢關在敦煌縣西北一百八十裏、壽昌城北一百六十裏處,周回130步,高3丈。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都尉。今敦煌西北80公里小方盤城,即漢關遺址,出士有漢"酒泉玉門都尉"簡。西出至車師、樓蘭、疏勒等地,為漢通西域門戶。隋唐時東徙至瓜州城東北80餘裏,今安西縣東雙塔堡一帶。 玉門關
玉門關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夕照玉門關
夕照玉門關
絲路中途站:陽關 陽關在唐壽昌城西10裏。東北距沙州城130裏。西漢武帝時置,為都尉治所,當敦煌通西域南路之要隘。晉及後魏置陽關縣,北周廢,唐置戍。今屬敦煌縣南湖鄉古董灘。 陽關
陽 關 故 址
渭城曲 王維 渭 城 朝 雨 浥 輕 塵,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勸 君 更 盡 一 杯 酒,西 出 陽 關 無 故 人。
陽關烽火燧
絲路中途站: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在吐魯番以東50公里處的火焰山南麓吐峪溝中,是五世紀回鶻高昌王國的王都,明代初年隨著回鶻王國滅亡,這座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廢棄至今。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
絲路中途站:吐魯番 吐魯番
火焰山
火焰山
吐魯番 葡萄
吐魯番 葡萄
絲路中途站:阿富汗 阿富汗
見證絲路:巴米揚大佛
見證絲路:巴米揚大佛 阿富汗已成為阿拉的子民 曾描述看過巴米揚大佛 在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 阿富汗過去為佛教古國 如今
阿富汗:巴米揚大佛 巴米揚大佛現況
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 阿富汗:巴米楊大佛 所毀之大佛
為阿富汗塔利班政權 阿富汗:巴米楊大佛 所毀之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