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教案 主讲教师 梁旭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 年下学期 制作 18 试卷讲评 长郡中学 2012 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主讲:秦洁.
Advertisements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题不同 ——语言文字运用题考点解析
第六章 孟子哲学思想.
《史记·魏公子列传》.
纪昌学射.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指导.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屈 原 列 传 临武一中多媒体课件 设计制作:黄素娥 临 武 一 中 上课.
请读准加点字音 ji zhù tiě tiē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jiān huò yān jì jiū shuò tuò
语文园地二.
中国酒文化.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别人。
Shuǐ mā mɑ de hái zi 水妈妈的孩子.
幻想出版社.
2016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第一单元  秋天的故事.
台湾、江苏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 之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
秋天 何其芳.
欣赏歌曲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悄悄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歌,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公司治理与融资 ——理论前沿与中国实践 Made by Wang Shu.
22 窗前的气球 李桂琳.
星星变奏曲 江 河.
12.听听,秋的声音 小游戏 小诗人 欣赏.
12、懒惰的智慧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许棹廷老師 Bill Shu
第一章 复 习 锦囊妙计 多看书 多看笔记 善于梳理.
木 兰 诗.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中医针灸与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与人类》课程小组 毛俊喆 王亦凡
孔孟之道 圣人 孔子 亚圣 孟子.
鸿门宴 学习重点 司马迁 作者作品 掌握字词 背景介绍 情节分析 人物分析 课文小结 课外练习.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霸王举鼎 霸王别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探索汉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鸿门宴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郭法春.
胡同文化 汪曾祺.
秋天的雨.
雪 鲁 迅.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第1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项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制作人:语文组教师詹永碧.
通渭县第二中学PPT课件制作 张鸿.
木兰诗.
雪 鲁迅 采桑一中 李丽芬.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选自       编者       又名          时  民歌与 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民间叙事诗“双璧”。 郭茂倩 《木兰辞》 南北朝 北朝.
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语文 孝 忠 木 兰 诗 初一(1)班.
木兰诗.
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韩愈.
王 何 必 曰 利.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何其芳 松泉中学 欧阳明慧.
专题二 号角,为你长鸣—— 第5课 指南录后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听听, 秋的声音 制作:黄兴小学 黄金.
宋濂 读准字音 翻译2 词性活用 中心思想 课文朗读 翻译3 通假字 写作特色 作者简介 内容概括 虚词 联系实际 解题 一词多义 练习1
语文百花园六.
鸿门宴.
鸿门宴 司马迁.
1 人有两个宝.
比尾巴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玉桃园分校 王 竞.
第三編 唐宋文学批评 第五章 唐代文学批评.
花 脸.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读一读 害怕 相遇 喜欢 猜 字 谜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人 感 , “日” 出 里 无 云, “水” 到 透 明。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读一读 cāi zì mí 猜 字 谜 (二) “ ” 来   相 尊 重, “心” 至.
画.
【校本研修】 刘志臣 示范区贾寨镇杨八集小学《画》课件.
12.失物招领.
29.数星星的孩子 幸福陈占梅小学二年(3)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宋辽金文学教案 主讲教师 梁旭艳

绪论 宋代诗歌 宋诗特点 (见史24页 ) 宋诗发展线索 唐宋诗之争

北宋诗坛 : 前期:宋初三体: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中期:欧、梅、苏,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示出宋诗的独立面貌。 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诗坛: 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两宋之交的江西骨干吕本中、陈与义、 曾几。 中期:“中兴四大家”。代表南宋诗歌最高成就。 后期:衰飒气氛。四灵体、江湖诗人。 亡后:爱国诗人,文天祥。

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明人推崇唐诗,“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 清人重视宋诗。 关于唐宋诗之争: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 唐诗,重比兴,自然浑成,唐人以强烈激情感受生活,不事雕琢; 宋诗,重议论,辞工语新,宋人以冷静的态度体味人生,务求精妙,“皮毛落尽,精神独存”。 严羽推崇唐诗,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辩》) 明人推崇唐诗,“诗必盛唐”,认为“宋无诗”。 清人重视宋诗。

宋词 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 宋词发展线索 : 北宋词坛北宋词坛 :前期:晏欧,继承花间、南唐遗风,以反映 达官贵人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的侧艳词。作品多小令。风格典雅、 清丽、含蓄。 柳永,远绍敦煌遗风,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多长调。通俗、平易、直露。 中期:苏轼。出现了突破传统的作家作品。豪放词。 后期:秦观、贺铸、周邦彦(北宋婉约词之集大成者) 南宋词坛 :前期:二张、朱敦儒、李清照 (南渡词人) 中期:辛派词人,辛弃疾、陆游、陈亮、刘过。豪放 词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后期:格律古典派。姜夔、吴文英、史、张、周。 与北宋相比,更加刻意追求典雅,讲究词法,雕琢字面,强调音律

唐宋古文运动至宋完成,宋文成就高于唐。数量上,川大《全宋文》;质量上,高于唐文。 一、 宋词成就高的原因 (1)都市生活的需要。 (2)文人享乐的需要。 (3)诗词分工——词娱情。 文 唐宋古文运动至宋完成,宋文成就高于唐。数量上,川大《全宋文》;质量上,高于唐文。 唐宋文区别: 唐人是专门作文章,讲求布局谋篇,曲折波澜; 宋人虽曲折,但舒缓,洋洋洒洒,不露锋芒。 唐人善锤炼,自铸伟词,求词必己出,贵新奇; 宋人贵平易,大量使用虚字,使得文势舒缓,有一唱三叹之妙。  

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古倾向,倡导韩柳古文。 (一)柳开、穆修、姚铉(《唐文粹》专录古文),大力倡导古文 (二)宋初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王禹偁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一、宋初散文 特点:具有鲜明的复古倾向,倡导韩柳古文。 (一)柳开、穆修、姚铉(《唐文粹》专录古文),大力倡导古文 (二)宋初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王禹偁 王禹偁是正直的官吏,三次遭贬。文集《小畜集》(周易,小畜,寡也,不足以兼济)。通过阅读其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了解宋初古文的情况。 二、 宋初诗风——一宋初三体 (一)白体(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代表: 王禹偁——学白居易讽喻诗,也学杜甫,成为“白体”中成就最高的。有近600首诗。 (二)晚唐体:学贾岛、姚合, 林逋(“梅妻鹤子”)咏梅诗最有名,如《山园小梅》。 (三)西昆体:学李商隐,力图改变浅切诗风。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坛 一、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因:继承五代词短章小令之体、相思离别的主题。 革:(1)语言洗去了浓艳与脂粉; (2)抒情功能加强,表现为对李煜词境的发展,多抒发人生感受; (3)审美趣味改变,通俗性加强。 晏殊(同叔),有《珠玉词》。欧阳修,以婉约艳词著称 ,有《六一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存词242首。 二、范仲淹等对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公。词存五首,独树一帜。 一是境界大,从秦楼楚馆到塞上征人; 二是格调新,悲壮质朴,为豪放词的先驱。 三、柳永 (一)生平。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存词219首。

(二)柳词主要内容,三方面: 1、都市风光,市井人情。如《望海潮》。把词从樽前转向了市井。 2、羁旅行役,别离相思。如《八声甘州》、《雨霖铃》。写景抒情都有突出成就。 3、下层妇女生活。这一内容的词很多。柳尤其了解下层妇女、妓女的生活和心理,填了大量的词。如《满江红》(万恨千愁,史41)。 (三)柳词史贡献 1、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和表现范围。把词从樽前花间转向了市井行役,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由花间的宛曲、温雅而致通俗。柳词的世俗化,可以看作是宋代的通俗歌曲。 2、丰富了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形式结构大大推进。大量写作长调慢词。词至柳永而体制始备。 4、风格多样。 5、雅俗互陈。

第二章 北宋中期文学 欧阳修 一、生平 其人(1007—1072),“欧九”,字永叔,谥文忠公。 号醉翁,(《朝中措·平山堂》词写道:“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醉翁亭记》中说:“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  二、古文理论及创作。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1、革新理论:(1)革新对象:抨击五代文风、西昆体,打击“太学体”。(2)革新理论:A、重道。道,既是儒道,又是现实中的百事;B、文道并重,内容和艺术技巧并重。 C、对西昆体、太学体的看法也较客观,如很欣赏西昆中的好句子“峭帆横渡官桥柳,迭鼓惊飞海岸鸥。 D、不必拟古。他提倡继承孟子、韩愈,但并不拟古不化,如韩文奇崛,欧文平易。

2、创作:讲解《朋党论》、《秋声赋》、《泷冈阡表》、 《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序》 三、诗歌创作 八百五十余首。现实诗 论诗诗 抒怀言志诗 山水风物诗(后两类最能体现欧诗清新自然平易疏放的特点) 欧诗的特点: 1、学韩,“以文为诗”,好议论。 尤古体。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开始显现。 2、学李白,平易自然的语言,不好用典。 力避昆体浮艳,典故,注重内容,语言平易发乎自然。“欧九不读书”。 3、率真、直抒胸臆。  

第二  梅苏 一、梅尧臣,圣俞,宣城(古宛陵)人,专力作诗,有2800首,《宛陵先生集》。 其诗特点:(1)对政事很关心,对民生疾苦很关心。如《汝坟贫女》、《田家语》。 (2)善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甚至琐碎丑恶不大入诗的事物。如聚餐后害霍乱、上茅房见粪蛆、喝了茶肚子里打咕噜之类。如他想家,就希望娇妻在闺中大打喷嚏:“我今斋寐泰坛外,侘傺(CHACHI,失意貌)愿嚏朱颜妻。” (3)风格冲淡。但有时淡得没味。 “诗坛推子(梅)将”,可见梅在宋诗史上的地位。宋诗风的开创是从梅开始的。 苏舜钦,子美,开封人,有《苏学士集》。贬谪后居苏州,筑“沧浪亭”。 苏的观察力虽没有梅尧臣那样细密,情感上却比较激昂,语言较流畅。但修词上粗糙生硬。

王安石 一、其人(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人。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仕途经历重实践,个性强烈自信。(不拘细节,执着) 政治改革家。 二词作。存词29首。 其怀古、咏史及抒写个人感受的词开词一境界,由伶工之词向言志抒情转变。 怀古、咏史有交叉,又有分别,界限不明显,一般可以不分开。 怀古,以史——时、地、事为媒介,兴发感慨,咏怀古迹。方回:“怀古者,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在历史中反映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既有深重的历史感,又有敏锐的现实感将历史与现实映衬起来; 咏史,不需“史迹”作媒介,直接以史事为对象,抒发感慨。王《金陵怀古》与《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史38)

苏轼 一、其人(1037—1105),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称长公(其兄早死),“苏二”(黄庭坚:唤取谪仙苏二来。),坡仙、坡公。父死葬于眉山之老人泉,苏以“老泉”自号(宋人误以其父)。 1、生平: 生平与创作的关系:黄州时期与惠州、儋州时期是创作丰收期。“诗穷而后工”(欧)。 2、为人: (1)奖掖后进。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1045—1105)、秦观(1049—1100)、张耒、晁补之(1053—1110)。 “四学士”加李廌、陈师道(1053—1102)称“苏门六君子”。 (2)个性。总的说来旷达、乐观、超迈。以他的话说,“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日日都是好日子。 3、思想 (1)政治思想: 既革新又保守 (2)宗教思想 儒、释、道三家思想在苏身上体现都很明显 .他融通三家之长,形成“静而达”的思想。

1、文道关系:苏重文,文章如“金玉珠贝”、“精金美玉”。 2、重艺术形式。语言上,“辞达尽意”,易之易明。 结构上,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二、文艺理论观 1、文道关系:苏重文,文章如“金玉珠贝”、“精金美玉”。 2、重艺术形式。语言上,“辞达尽意”,易之易明。 结构上,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3、精到的艺术评论。 东坡是艺术感觉很好的人,他许多见解都很经典。除上所例,另“左史韩文,杜诗颜字,集大成者也”;他评李杜诗出,“古今诗人尽废。” 三 、散文创作 ( (一)各类都精工:议论(政论、史论、文论) ;记叙抒情文 《前、后赤壁赋》 ;书札笔记类 《与谢民师书》 (二)散文特点 总总体风格:“韩潮苏海”。 其气势奔放、汪洋恣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如行云流水,辞达通脱。 (三)苏文地位 唐宋古文运动的最后完成者,也是集大成者。

四、苏轼词的创作 37岁知杭州时始填词,存词362首。 就文体发展而言,其在词上的贡献超过其文、其诗。 改革与贡献:苏对词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由于他的个性与胸襟,由于他文坛领袖的地位、政治上的影响,使得他对词的改革更成功,这是柳永所不能达到的。 (一)提高了词品。使词获得了与诗一样的地位。 (二)拓宽了词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三)突破词律束缚 从苏轼始,词由重音乐、供歌妓演唱,而始转向供案头阅读之用,文学性增强。 (四)开创了词风。“自是一家”,“关西大汉”。创豪放词风。 北宋后期文学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  

一、黄庭坚(1045—1105) (一)其人:江西修水人,鲁直。曾游江西诗派的形成、诗歌理论宁(潜山)三祖山山谷寺,喜那里的林泉风景,故号山谷道人。曾在哲宗朝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这一棘手的官事,使之贬官,后死在宜州贬所。在政治上,他虽说是苏轼的追随者,与苏同起同落,实质上他对政治没有苏那样的热情,没有参加新旧党争。贬涪陵时,号涪翁。 山谷词学苏轼,在诗歌创作上不追随苏轼,而是自成面貌。 (二)论诗主张 1 1、 力主独创。 “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是其名言。 2、切忌尘俗。 〈书嵇叔夜诗与侄夏木〉:“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又“出尘拔俗有远韵。” 3、注重学养。 4、艺术技巧: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三)创作风格 《山谷集》 1900首 生新廉悍、瘦硬峭拔——超然平和中透出兀傲奇崛之气。 “黄鲁直体”,表现在: 1、语言上。好用生僻典,少用常典,即使常典也出新意,“句句有来处”。 句法多变,求新变。 音律上多拗律,改变诗的节奏特点。 2、结构上。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 3、形象上。雄奇兀傲,比喻新警,想象奇特。 二、陈师道(1053—1102) (一)其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人。48岁时才任秘书省正字,次年穷冻而死。 (二)诗歌创作 在江西诗派中除黄外,陈年辈最长,声望最高,故往往“黄陈”并称。他追慕黄,但学问、才气都不如黄,姑作诗常有力不能胜之状。钱:“读其集,就仿佛口吃或病得一丝二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痛快,替他干着急。”

创作师法杜甫,重苦吟 。其诗风格:朴拙 三、江西诗派的形成与特点 (一)得名: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25人。因黄及大部分人为江西人,取禅宗之“宗派”,而称“江西诗派”。 (二)形成原因 1、黄庭坚的作用和影响: (1)鲜明的诗歌理论。 (2)诗歌创作成就,体现了宋诗特点。 2、共同的诗学观 (1)宗杜,诗法可依可学。从典籍中认识事物,不是从现实生活、自然中找创作素材。 (2)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着眼于“无一字无来历”。 3、共同的创作倾向 (1)内容上咏书斋生活,文人意象密集;多以寄赠、唱和、次韵为主。 (2)用典,推敲文字技巧;

(三)“一祖三宗”说。 宋末元初方回提倡,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 陈与义”为宗。 (四)影响 两宋之际影响最大。宗派色彩浓厚是以前文学流派所不见的。 影响了一大批人,影响了两宋诗坛,形成了有较为统一的创作 倾向的诗人团体。卓异于唐诗的宋诗的特点。 四、江西诗派的新变 (一)诗歌理论的新变 。 “活法说”——即摆脱既有的成法而有所创新。 (二)诗歌内容的改变。由书斋、个人周围生活转向现实 。 (三)技巧和风格的新变 。关注自然,由怪涩而至轻松、活泼 。 代表诗人:吕本中 、陈与义 、曾几 周邦彦与北宋后期词坛 一、秦观(1049—1100) (一)其人

字少游,高邮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传说他是苏轼小妹 的女婿,有《苏小妹三难新郎》一剧。第三难对句“闭户推出窗前月 ,投石击开水中天”为雅谈。 他与陈师道生平有所相似,37岁进士及第,43岁时才谋得秘书省 正字一职,随着苏轼而浮沉宦海。 个性脆弱。哀怨词人, “古之伤心人也”。 (二)其词 他出于苏门,但词学柳永,有“柳七风味”(苏语) 。 与柳七比,又有不同:格调高。很少直接描写艳情,也少用俗语。 秦观在词坛的贡献,不是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而是在当时 词的发展水平上,使词更加柔婉妍雅,自成一家。秦特别擅长写景, 尤其描绘出凄迷朦胧的意象,将自己深沉哀怨的情感贯注其中, 他的语言精美凝练,最适合于这种情景交融的描绘。他有许多幽美 的句子流传于世,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其诗与词风相似,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故元好问评曰:“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字少游,高邮人,有《淮海居士长短句》。传说他是苏轼小妹的女婿,有《苏小妹三难新郎》一剧。第三难对句“闭户推出窗前月,投石击开水中天”为雅谈。 他与陈师道生平有所相似,37岁进士及第,43岁时才谋得秘书省正字一职,随着苏轼而浮沉宦海。 个性脆弱。哀怨词人,“古之伤心人也”。

二、贺铸(1052—1125) (一)其人 字方回,河南卫州人。有词集《东山寓声乐府》,近300首词。另有诗集《庆湖遗老集》。 (二)其词 其词兼豪放(如《六州歌头·少年豪气》)与凄婉、柔媚(如《鹧鸪天》悼亡,《青玉案》柔情)两种风格。因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名句,人称“贺梅子”。 三、周邦彦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杭州人。有《片玉词》,近200首词。 (二)艺术特色 1、精于音律,能自度曲——“格律词”的代表。 2、工于描写,语言典雅工丽,一字一句都很讲究。常用精工、富丽的语言言情体物,曲尽其妙。 3、长于铺叙,尤其在慢词的写作上 4、结构上,常用曲线结构 5、风格:浑厚和雅。

(三)周词的地位和影响 周被看作是北宋的殿军,自成一宗,又博采众长,终成北宋词之集大成。“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 他又被作为维系南北宋词脉的纽带,处于关键地位。陈庭焯《白雨斋词话》:“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 “美成思力独绝千古。”比较而言: 柳,兴致而写,以俗为美; 苏,才气太大,出口即成好词,不可模拟; 周,借技巧、人力达到“人巧极而天工生”的境地。故更人工化,更精美。 南渡前期文学 一、李清照(1084—1151) (一)其人 1、生平:济南人,号易安居士。 2、个性:“古今才女第一”的李清照,是个士大夫化的女子。

她有志向,有自己的头脑和独立的见解。如《上枢密韩侂胄》 对和议有看法,《词论》品评当代词人;《夏日绝句》及 “学诗漫有惊人句”都可见其抱负。 3、文学创作概况:词,有《漱(SHU)玉词》,约60首,真伪莫定10首; 诗,如《夏日绝句》; 文,有《金石录后序》等五篇; 《词论》,最早的词论,“别是一家”说。 (二)词创作 1、其词前后期的不同: 前期:悠闲、富贵的生活——闲愁;如《如梦令》、《醉花阴》。 后期:国破、家亡、夫死、流离失所——哀愁。《声声慢》、《永遇乐》。 2、其词艺术特点 “易安体”:用寻常语,白描手法,写清新意境。

雅俗兼之 内容上的雅:极含蓄、缠绵、委婉; 俗:直写自己的感受,“无顾藉”。 语言上的雅:优美而精炼传神;俗:以口语、俗语入词。 写作手法上:白描。 风格上:清丽淡雅,委婉含蓄。 填词态度上:推崇雅,反对“词语尘下”,讲究音律,反对“句读不葺之诗” 二、朱(敦儒)希真——洛阳才俊,长寿词人(96岁)。 早年:洛阳才俊,“山水郎”,放浪形骸,在繁华中度过。词风婉 丽明快。《鹧鸪天》。 中年:处乱难,如逃亡之“孤雁”,在漂泊忧愤中度过。词风悲凉慷慨。《卜算子》。 晚年: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瘦仙人”,逍遥自在。词风清疏晓畅。 “朱希真体”:语言上,明快通俗,清新晓畅,不作绮艳语,少用典故。 手法上,以描写景物见长,抒情。风调上,多抒发旷放闲适的人生感受,飘逸、清朗、疏放。(以晚年词风为主)

四、南渡词人词风的改变 (一)南渡词人共同的经历以及词创作的共同特点: 1、生活上。青年时代在繁华中度过,生活优越、安定、轻狂、闲适,南渡后漂泊。 生活际遇的反差,使他们忧愤悲痛,并时时追忆以前的好时光。 2、内容上。由抒写流连光景、疏狂放荡的 生活而至山河破碎,流离失所及怀旧情绪,时代感、现实感加强; 3、词风由轻快、清丽、绮艳而转向沉郁、慷慨悲壮。 (二)主要的作家: 张元干(1091—1161) 、叶梦得(1077—1148)、陈与义 、 四名臣词: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和岳飞 。 第五章 南宋中期文学 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一、陆游(11254—1210) 务观,号放翁。“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9200首,主要是后两个时期所作,42岁前只有百余首,被自己烧掉。有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生平与创作的关系:其生平经历与创作自然分成三个时期: 1、45前。他出身于学术和文学空气很浓的仕宦之家,父亲陆宰有爱国精神。 18岁时学诗于曾几。 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 。 2、46—65岁,入蜀从军至1189年被罢斥。这是其诗成熟期,赵翼:“放翁诗之宏肆,自从戎巴蜀,而境界又一变。”他体味出“诗家三昧”。 3、66—86,闲居家乡山阴。诗风平淡,但仍不泯爱国热情。创作了七千余首诗。 (二)其诗题材 1、爱国诗。这是其诗的主旋律 。 2、闲适诗。主要写日常情事,、闲适之趣。如《游山西村》。 3、爱情诗。不多,但很好,主要写与唐婉之间的情感。 如《沈园》。

(三)其诗艺术特点 陆游兼学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家诗:学李——豪放 ;学杜——沉郁雄浑 ;学白——平易闲适 1、章法:整饬严谨。 2、语言:工整锤炼,通俗晓畅。刘克庄: “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 3、诗体:以七言擅长,古近体兼善; 4、风格:沉郁悲壮与雄奇奔放兼之。 (四)影响 梁启超《读放翁集》这样评道: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 说到胡尘意不平。

二、杨万里(1207—1269),号诚斋。 1、有两点注意; (1)他是一位理学家,但没有禁锢他的思绪,他却能从平凡中发现理趣。虽写日常生活而富有情趣。 (2)他诗学于江西诗派,后又学王安石及晚唐人绝句,但他都没有拘束于此。 他主张“活法”同于吕本中,既不破坏法则,又能变化,师法造化。 2、“诚斋体”特点: 构思上,新颖奇巧,善于表现人物情态的特征,和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场景。(最富包孕的片刻)钱钟书《谈艺录》:“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及其未改,眼明手快,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语言上,通俗活泼,幽默诙谐。风格上,爽朗明快。 杨万里与陆游在“中兴四大诗人”中名气最大。 从杨万里起,宋诗就分为“江西体”和“晚唐体”。

一三、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集》。 博 博学多才的作家,出身于有深厚文学氛围的家庭。使金不辱使命,受朝野敬仰。 诗成就体现在两方面: 一 一是七十二首纪行诗——使金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之于诗 。 二二是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晚春、夏、秋、冬日五组,每组12首 。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十十二世纪下半叶,中兴词人群有二: 一一是以辛弃疾为代表辛派词人群;一是以姜夔为代表骚雅词人群。 一一、辛弃疾(1140—1207) (一)其人 生平:字幼安,号稼轩,历城(济南)人。有人把易安、幼安并称济南“二安”。 (二)词创作有600余首,为宋词人之冠。 1、题材丰富,包罗万象,无意不可入 。 2、其词艺术特点 (1)意境上。宏阔、雄豪悲壮。其词多战争意象  

(2)手法: 好用比兴,《摸鱼儿》; 好用典,“掉书袋”;好以文为词:多议论、以散文句法、章法入词,甚至用对话入词。 (3)风格刚柔兼济,多姿多彩。或雄豪悲壮,或婉约含蓄,或清新明丽。 (4)语言或庄或谐,丰富多彩。 多典故、俗语、成语,比如《论语》、《孟子》中的句子,药名等皆入词。 辛之影响 他为宋词人成就最高者(数量、成就、地位),为宋之集大成。 他比苏进一步扩大了词境,真正“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对同时代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形成“辛派词人”。 二、辛派词人 (一)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 1、承辛弃疾豪放词风,意象多宏肆。意境慷慨激昂、雄豪悲壮 2、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容 3、以文为词,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论化

4、虽重音律,但辞藻秀丽不及格律词人。 (二)主要作家 张孝祥(1132—1169);陆游 ;陈亮;刘过 南宋后期文学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骚雅派: (1)骚:继承以离骚为代表的表现自我、抒发自我情怀为 主要目的的抒情的传统。 (2)雅:人品:词人以“雅”相标榜,少了世俗气,多了 名士风流气。 词品:格调高雅。代表人物:姜、吴、史、张、周 一、姜夔(1155—1221) (一)其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14岁父殁,得千岩老人萧德藻看重,妻以侄女。他终身布衣,与卿相名公交,但耿介清高,不屈媚于人,能舒卷自如。

(二)词创作 有《白石道人歌曲》,80余首。夏承焘《姜白石词编梦窗注》 1、题材: (1)记游《扬州慢》 (2)咏物《暗香》《疏影》 (3)情词 《鹧鸪天》 《踏莎行》 2、词风 : (1)关于“清空”。属婉约一派,但又不同于传统婉约词风的艳丽圆熟、柔丽妩媚,而是透出一股清冷空灵的气象。 (2)关于“幽韵冷香”(刘熙载) 姜白石喜用清、冷、空、寒、凉、碧等词语,造成“幽韵冷香”的境界(刘熙载) (3)幽韵冷香、骚雅峭拔——用谨严的格律,谐婉的音调、清隽劲健的笔致、曲折含蓄融情入景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 (二)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1、地位:格律词的开创者,拓宽了词的道路。薛砺若《宋词通论》 “中国词学自南宋中末期一直到清代的终了,可以说完全是 ‘姜夔的时期’ ”。继承周邦彦而将婉约词推向最高境界。 2、贡献 (1)发展了词律。 (2)转变了词坛风气。辛之后,多浮躁和粗疏,无雅美、词意可言。姜词为词坛带来绵邈的风神和深远的意蕴;而婉约词多过于软媚和浓丽,姜词把劲健瘦硬带入词坛。 二、史达祖 号梅溪,有《梅溪词》。他善于咏物,辞藻工丽,但时显雕琢。 代表作是自度曲《双双燕》。 三、吴文英(1207—1269) (一)词创作。有《梦窗词》,约350首 1、题材: (1)登临酬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2)咏物 (3)情词,写得最好。如《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四库提要》:词家之有吴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 1、地位:格律词的开创者,拓宽了词的道路。薛砺若《宋词通论》:“中国词学自南宋中末期一直到清代的终了,可以说完全是‘姜夔的时期’”。继承周邦彦而将婉约词推向最高境界。

三、宋末词人 一是遗民词人群,以姜夔、吴文英为宗,雅词,代表有张炎、周密。其特点是通过咏物寄托亡国悲恨,精雕细刻,音律精严,语词典雅。 二是江湖词人群,以辛弃疾为宗,以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为代表,辛派后劲。 诗坛 一、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一)永嘉四灵 1、四灵的得名:永嘉地区的四位诗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赵师秀(灵秀)、翁卷(灵舒),各人的字中都带有“灵”字,都出于叶适之门,叶称为“四灵”。 2、特点 (1)多题咏景物、酬赠。类似“九僧”诗,取境小,只局限于书房。 (2)以晚唐贾、姚为宗。 (3)以五律为主。

(4)艺术上精雕细刻诗风玲珑雅洁。 (二)江湖诗派 1、得名:书商陈起刻印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的“江湖谒客”的诗集《江湖集》而得名。相对于“四灵”而言,是较松散的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 2、特点 受“四灵”影响,以写景抒情为主,但境界较开阔。如叶绍翁《游园不值》。 二、宋末诗歌 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一是英雄诗人,奋战,以身殉国,如文天祥;一是遗民诗人,隐居守节,不仕,如谢翱。 宋代其它文学样式 宋代的话本 一、话本的产生:由民间文学发展起来,它产生的社会根源;上承唐代讲唱文学,下启明清章回小说。 二、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描写爱情的作品反抗封建压迫,公案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也有消极成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事性强,人物性格突出,语言朴实、亲切。

辽金文学 一、辽代诗歌(907---1125) 契丹族诗人以君主、皇族、后妃为著名,接触汉文化的机会多。 (一)耶律倍 第一个较著名的契丹族诗人。 (二)萧观音、萧瑟瑟的成就可观 (三)由契丹文译成汉文的长诗《醉义歌》,用许多典故,写人生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热爱。 二、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诗歌 存诗1400首。代表作是“纪乱诗”。记金亡前后国家灾难情况, 思想成就很高,而笔力又悲壮慷慨。 (二)其它方面 词:金代成就最高的词人。 诗论:《论诗绝句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