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一、定义 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 能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分类、功效及适应证 化痰药-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不爽等。亦可用 于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中风等。 温化寒痰药-温燥-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清化热痰药-寒凉-清化热痰-热痰、燥痰证.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食疗误区与合理进补 1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吴嘉瑞 (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3 丰台区 —— 幸福生活讲师团讲座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常用中药养生保健 搭配技巧 佛山市中医院杨波.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之前,就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 避免疾病的发生 —— 未病先防;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 防止疾病的复发 —— 既病防变。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①掌握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②掌握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鹿茸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十四节 安神药 定义: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适应证: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概念: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改善或 消 除风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称 发散风热药。
补益药对.
第八章 理气药.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节 补阳药 1.特点:性味多甘温或咸温或辛热,主入肾经。因肾阳为一身之元阳,乃诸阳之本。此类药能温补助长肾阳,肾阳之虚得补,就能温煦其他脏腑,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的阳虚诸证。 2.应用:主治肾阳虚证。(怯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淡漠,阳萎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呼多吸少,咳嗽喘促;腹中冷痛,黎明泄泻;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齿迟行迟;水泛为肿;以及崩漏不止,带下清稀等证。
儿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蓼 科Polygonaceae.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九章 清 热 药.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第三节 补血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第三节 补血药 1.特点:药性多甘温或甘平,质地滋润,能补肝养心 或益脾,而以滋生血液为主,部分药兼能滋养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薛 己 【导学】 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吸取诸家之长,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精通各科。重视脾肾,提出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之说;临证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胃,温补肾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概说.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清热药.
参茶物语 —金日牌美国洋参袋泡茶.
气血同病辩证.
益气活血解毒是冠心病治疗大法.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甘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消食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鸡蛋知多少 制作人员:郭怡欣 崇家荣 张茅 郑云淇.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固 涩 剂 方剂学教研室.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甘 草 Radix Glycyrrizae 教学重点 历史传说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化学成分 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第五章 化湿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补虚药

定义 补益正气,治疗虚证 功效与适应证 补益虚损——治虚弱诸证 扶正祛邪——治虚实夹杂证

分类及其关系 补气药 补阳药 补血药 补阴药 导致 导致 气虚 阳虚 血虚 阴虚 每兼 每兼

性味特点 补阳药 温 阳虚则外寒 甘 补气药 微温 补血药 微温、微寒 补阴药 寒 阴虚则内热

使用注意 1.防“闭门留寇” a.外有表邪,内有实热者不宜用。 b.如实邪未尽,正气已虚,应处理好扶正 与祛邪的关系,注意选药与配伍。 2.防“虚不受补” a.选药:选不太滋腻的药 b.配伍:配理气药 c.炮制

使用注意 3.不滥用补药 阳虚有寒者,不能用补阴药 阴虚有热者,不能用补阳药 4. 用法、剂型 煎法:文火久煎 服法:以空腹为宜 剂型:汤、丸、膏、酒、片、颗粒、口服液、 注射液

第一节 补气药

本节学习要求 掌握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西洋参、山药、大枣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太子参、扁豆、蜂蜜的功效、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兼养阴、生津、养血 1.气虚证 脾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 溏薄,甚或浮肿,脱肛,脏器下垂等。 肺气虚:少气懒言,语音低微,甚或喘促,易出 虚汗等。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

补气药 2. 阴虚津亏证和血虚证 3. 失血证 注意:本类药味甘而较壅滞,容易产生胸闷 腹胀,食欲不振

人 参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与适应证】 大补元气……治元气虚脱证 独参汤 参附汤 生脉散 人 参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与适应证】 大补元气……治元气虚脱证 独参汤 参附汤 生脉散 补脾益肺……肺脾心肾气虚证 四君子汤 归脾汤 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白虎加人参汤 安神益智……失眠,多梦,健忘 天王补心丹

人 参 【用法用量】 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人 参 【用法用量】 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同用。

红参类 性偏温 宜气虚、气阳虚证 白参类 性偏平 宜气虚、气阴虚证 西洋参 性偏寒 宜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证

人 参

西洋参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 【性能】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养阴…气阴两伤证 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性能】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养阴…气阴两伤证 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清热生津…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用法用量】 另煎兑服,3~6g。 【使用注意】 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西洋参

党 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性能】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脾肺气……脾肺气虚证 党 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根。 【性能】 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脾肺气……脾肺气虚证 补血…………气血两虚证 生津…………气津两伤证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使用注意】 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党 参

太子参 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能】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脾肺气阴两虚证 【性能】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脾肺气阴两虚证 【用法用量】 煎服,9~30g。

太子参

人参 大补元气,安神益智 党参 补脾肺气 补血 西洋参 生津 养阴,清热 太子参 润肺

黄 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能】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芪术膏 参芪膏 黄 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 【性能】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气健脾……脾气虚证 芪术膏 参芪膏 中焦虚寒,腹痛拘急 黄芪建中汤 气虚阳弱,畏寒 芪附汤 肺气虚证 升阳举陷……中气下陷证 补中益气汤

黄 芪 益卫固表……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 利尿消肿……脾虚浮肿尿少 托毒生肌……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十全大补汤 黄 芪 益卫固表……气虚自汗证 玉屏风散 利尿消肿……脾虚浮肿尿少 托毒生肌……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十全大补汤 【用法用量】 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用。

补气生血 治气虚血亏,面色萎黄,神倦 当归补血汤 补气摄血 治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 补中益气汤 补气行滞 治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 补阳还五汤 补气生津 治气虚津亏之消渴

黄 芪

人参 长于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 补气要药 具抗利尿,气虚水肿不宜 治脾肺气 虚证 黄芪 善于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 生肌,具利尿,气虚水肿适宜

白 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能】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健脾………脾气虚证 四君子汤 脾胃虚寒 理中汤 白 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 【性能】 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健脾………脾气虚证 四君子汤 脾胃虚寒 理中汤 脾虚食滞 枳术丸 燥湿利水………脾虚痰饮内停 苓桂术甘汤 五苓散

白 术 止汗………气虚自汗 玉屏风散 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白 术 止汗………气虚自汗 玉屏风散 安胎………脾虚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 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白 术

苍术 以燥湿运脾为主,宜湿滞实证。 燥湿 祛风湿,发汗,明目。 健脾 白术 治脾虚湿盛 以健脾为主,又补气, 利水,宜气虚证、脾虚兼湿。 止汗,安胎。

山 药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1.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山 药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 【性能】 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与适应证】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1.脾虚证 参苓白术散 2.肺虚证 3.肾虚证 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 4.消渴气阴两虚证 玉液汤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山 药

白扁豆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种子。 【性能】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脾和中…脾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 化湿………暑湿吐泻 【性能】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脾和中…脾气虚证 参苓白术散 化湿………暑湿吐泻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 脾止泻及作散剂服用时宜炒用。

白扁豆

甘 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甘 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 【性能】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脾益气…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 炙甘草汤 脾气虚证 四君子汤 祛痰止咳…咳喘,寒热虚实,有痰无痰均宜 三拗汤 桑菊饮 桑杏汤 杏苏散 缓急止痛…脘腹、四肢挛急疼痛 芍药甘草汤

甘 草 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 调和诸药………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减轻或缓解药物 的偏性、毒性 甘 草 清热解毒…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 调和诸药………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减轻或缓解药物 的偏性、毒性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甘 草

大 枣 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性能】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中益气………脾虚证 大 枣 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 【性能】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效与适应证】 补中益气………脾虚证 养血安神………脏躁及失眠证 甘麦大枣汤 【用法用量】 劈破煎服,6~15g。

大 枣

蜂 蜜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成的蜜。 【性能】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与适应证】 蜂 蜜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或意大利蜜蜂所酿成的蜜。 【性能】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与适应证】 补中,止痛………脾气虚弱及中虚脘腹挛急疼痛 润燥……………肺虚久咳及燥咳证,便秘证 解毒……………解乌头类药毒 【用法用量】 煎服或冲服,15~30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 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 【使用注意】 本品助湿壅中,又能润肠,故湿阻中满及便 溏泄泻者用。

蜂 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