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opular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技术大实验 张风丽. 重组 DNA 技术,又称为基因或分子克隆技术 ,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包括了一系 列的分子生物学操作步骤。 实验课程的设计从整体上是一个完整的大实 验,各实验之间相互连贯,要求学生每一次实 验既得到本次实验的结果,同时也为下一次更 深入的实验做准备(提供实验材料)。
Advertisements

Chapter 16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nheritance. 探索遺傳物質 DNA  孟德爾 (Meselson) 發現遺傳因子。 1. 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解釋了諸多的遺傳性狀。 2. 對每一種性狀而言,一種生物體遺傳有兩個等位基因, 每一個等位基因得自於一方親代.
Diagnosis of Genetic Disease 本章节重点 本章节重点  遗传病特有的诊断方法? 及其应用范围?  染色体检查适应症  基因诊断  产前诊断.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 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莊子儀醫師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of biotechnology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基因探针 CHEN PU YAN.
三峡大学医学院 盛德乔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三峡大学医学院 盛德乔
测序知识概述.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第40章、重组DNA技术 1. 目的基因的获取 2. 克隆载体的选择与构建 3. 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4. 重组DNA导入受体菌
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tic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
PCR & Kary B. Mullis PCR & Kary B. Mullis 2010级化学基地班 张为宁.
实验三 PCR扩增目的基因 【目的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基本过程; 2.了解PCR引物设计原则;学会设计PCR引物 ;
5 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上)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高速发展,除了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方法,特别是基因操作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
荧光定量PCR 刘 兵.
PCR 及分子标记.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 = 显微镜和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分子杂交技术与应用.
分子杂交及生物芯片技术 申川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三峡大学医学院 盛 德 乔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的研究方法 三峡大学医学院 盛 德 乔
模块九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其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PCR技术及其应用 申川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PCR技术及其应用 朱德裕 2013年11月1日.
第六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Basic Technologies for DNA Manipulations
第五章 基因扩增.
WESTERN BLOTTING 基本原理与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基因工程实验流程总览.
5、利用EST数据库发现新基因 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是从基因表达的短的序列,携带着完整基因某些片断的信息,称为表达序列标签 获得一个EST的途径有三种:1 大规模测序;2 比较同源性;3 差异显示或基因芯片法获得与某一性状相关的EST 电脑克隆 第一步,找到与待克隆基因相关的EST;第二步.
微生物遺傳學實驗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曾惠中 教授.
Hybridization of Nucleic Acids
基因工程实验指导书 THE EXPERIMENTAL GUIDE FOR GENE ENGINEERING.
重組DNA技術的條件: 1. 基本工具:enzymes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轉譯醫學及農學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 「水產養殖產業」教學資源中心 計畫主持人:張清風 副校長 協同主持人:唐世杰 主任
功能基因组学 中英联合实验室.
生物芯片原理初探 黄思宇 生物芯片原理初探 HSY.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现代生物技术 导 论.
细胞分离和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 张惠丹 细胞生物学 张惠丹.
流式细胞术 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彭公峰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片段.
第二节 分子杂交及相关技术 。 分子杂交包括: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及蛋白杂交等。
第十八章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therapy).
第三章 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八章 DNA文库的构建和 目的基因的筛选 §1 基因组DNA文库的构建 §2 cDNA文库的构建 §3 基因克隆的筛选策略.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1.了解引物设计原则 ; 2.掌握primer premier的基本使用方法 。
专项考能集训(四)  碱基含量及DNA复制有关的计算.
第五章 目的基因的获得 第一节 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或cDNA 第二节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基因分离 第三节 cDNA文库的构建与筛选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登革熱 也稱骨痛熱症 ◎是由登革熱症病毒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它是由屬於斑蚊的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與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先叮咬患者後,成為「病媒蚊」,其它健康的人可能因這隻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有可能出現極度疲倦及抑鬱症狀,偶然病者會惡化至登革出血熱,並進一步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PCR法检测细菌核酸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The Popular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第二十二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The Popular Technology in Molecular Biology: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 一 节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 Blotting Technology

一、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的原理 核酸分子杂交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

复性 RNA DNA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 带有某种标记的核酸单链作为探针,在一定条件下,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互补的核酸单链退火形成双链杂交体, 鉴定靶序列的存在、分子大小或进行靶序列的相对定量分析。

核酸分子杂交的杂交动力学 核酸分子杂交 核心序列形成 自发过程

(一)印迹技术 (二)探针技术 探针 (probe)

探针的来源 基因组DNA探针 cDNA探针 RNA探针 寡核苷酸探针

二、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 (一)DNA印迹技术 (Southern blotting) (二)RNA印迹技术 (Northern blotting) (三)蛋白质的印迹分析 (Western blotting)

其他 斑点印迹 (dot blotting)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DNA点阵 (DNA array) DNA芯片技术 (DNA chip)

核酸杂交技术 (一)Southern Blot 原理 用途:检测样品中的DNA及其含量,了解基因的状态, 如是否有点突变、扩增重排等。

Southern Blot 操作步骤: DNA 琼脂糖电泳 印迹转移 预杂交 杂交(变性探针) 洗膜 放射自显影或显色

斑点印迹杂交(Dot blot) 斑点印迹 优点-----简单、迅速;核酸粗提、多样品检测 缺点-----不确定分子量、特异性不高,假阳性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切片或细胞中的待测核酸中的互补序列杂交。 1969, Pardue --爪蟾核糖体基因探针 1970, Orth ---兔乳头状瘤病毒cDNA探针

Western Blot 原理

操作过程 SDS-PAGE电泳 转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 封闭 一抗 洗涤 酶标二抗反应 洗涤 显色或化学发光显影

Hours 0 4 8 16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cleavage of Caspase-3/Bcl-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20M of gossypol for 4, 8 and 16 h. After treatment, cells were harvested and lysed in lysis buffer. 50ug of protein was loaded in each la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ctin was detected as a loading control.  

注意的问题 蛋白质电泳 常用SDS-PAGE 非变性PAGE Tris-Tricine胶中电泳 聚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要戴手套

三种印迹技术的比较

分子杂交实验 ① ② ③ 目 录

放射自显影照片 目 录

DNA芯片 特点: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 DNA芯片: (Bio-chip、DNA arrays、Oligonucleotide microchip) 特点:高度并行性,多样性,微型化和自动化。

Assay Formats Genomic Expression 1. Extract genomic DNA from tissue 4. Hybridize to Chip 5. Wash and Image 2. Label Genomic Expression 1. Extract mRNA from tissue 2. Produce cDNA by RT & Label 3. Mix with labeled reference DNA reference cDNA Tumor Sample Normal Sample

DNA micrarray robot enclosed in a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led environment.

Research Use—— From Sequence to function 计算Ratio 值 (= Cy3/Cy5) 在 0.5-2.0 之外的定义为在两样本中有明显差异表达。进而获取初步功能信息。 Clustering

芯片杂交结果示意图

DNA点阵 目 录

DNA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 ① 分析基因组、发现新基因 ② 基因表达的研究 ③ DNA序列分析 ④ 基因诊断 ⑤ 基因药物设计

第 二 节 聚 合 酶 链 反 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发展简史 (1)PCR的最早设想 (2)PCR的实现 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 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 (3) PCR的改进与完善 

耐热的DNA聚合酶 Taq DNA聚合酶于1988年saiki从嗜热水生菌thermus aquatics YT-1株中直接分离出来。该菌株于1969年从美国黄石国家森林公园火山温泉中分离到。基因全长2,499bp,编码分子量为94 kd、长度为83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原理 PCR是Kary Mullis于1985年发明的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即利用DNA 聚合酶(如Taq DNA聚合酶)等在体外条件下,催化一对引物间的特异DNA片段合成的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一、基本工作原理 Template DNA Primer 1 5 5 Primer 2 Cycle 1 Cycle 2 5 5 5 目 录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的含量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 Cycle 3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25~30 次循环后,模板DNA的含量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 目 录

二、PCR体系基本组成成分 模板DNA 特异性引物 耐热DNA聚合酶 dNTPs Mg2+

三、PCR的基本反应步骤 变性 95˚C 退火 Tm-5˚C 延伸 72˚C

PCR thermal cyclers

平台期与平台效应(plateau effect) PCR经过一定数量的循环后,随着产物的对数累积趋于饱和,DNA片段不再呈指数积累,而是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此过程称为平台效应。  

① 向一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双蒸水 补至终体积(终体积20~100μl) PCR通用操作程序 ① 向一微量离心管中依次加入:双蒸水 补至终体积(终体积20~100μl) 10×PCR缓冲液 1/10体积 2mmol/L dNTP 1/10体积 引物 各10~50pmol DNA模板 102~105拷贝 Taq DNA聚合酶 0.2~2.5U 混匀后,离心数秒。  

② 加矿物油50~100μl于反应液表面 以防蒸发,于PCR仪上设置程序,置反应 管于PCR仪上,进行热循环。 ③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

四、PCR的主要用途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二)基因的体外突变 (三)DNA和RNA的微量分析 (四)DNA序列测定 (五)基因突变分析

三、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 (一)反转录PCR技术 (二)原位PCR技术 (三)实时PCR技术

原位PCR(In-situ PCR) 原位PCR是指直接用细胞涂片或石蜡片包埋组织切片在单个细胞中进行PCR扩增,然后用特异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含该特异序列的细胞的一种方法。

实时PCR技术原理 目 录

第 三 节 核 酸 序 列 分 析 Nucleic Acid Sequence Analysis

核酸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 化学裂解法 (Maxam-Gillbert法) DNA链的末端合成终止法 (sanger法)

一、化学裂解法(Maxam-Gillbert法) 基本原理 基于某些化学试剂可以使DNA链在1个或2个碱基处发生专一性断裂的特性,精确地控制反应强度,使一个断裂点仅存在于少数分子中,不同分子在不同位点断裂,从而获得一系列大小不同的DNA片段,将这些片段经电泳分离。 分析前,用同位素标记DNA的5´末端,经放射自显影即可在X胶片上读出DNA链的序列。

二、DNA链末端合成终止法

目 录

三、DNA自动测序 采用荧光替代放射性核素标记是实现DNA序列分析自动化的基础。用不同荧光分子标记四种双脱氧核苷酸,然后进行Sanger测序反应,反应产物经电泳分离后,检测器采集荧光信号,并依此确定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DNA自动测序结果举例 目 录

第 四 节 基 因 文 库 Gene Library

基因组DNA文库 (genomic DNA library) cDNA文库 (cDNA library) 基因文库 (gene library) 是指一个包含了某一生物体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 基因组DNA文库 (genomic DNA library) cDNA文库 (cDNA library)

基因组DNA文库 目 录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ive Genes 第 五 节 疾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Clo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ive Genes

克隆疾病相关基因的策略 (一)功能性克隆(functional cloning) (二)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 independent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四)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positional candidate gene approaches )

(一)功能性克隆 定义 从对一种致病基因的功能的了解出发,克隆该致病基因。 应用 生化机制已明确、基因表达产物较易得到部分纯化的遗传性疾病。

功能互补试验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assay) 克隆方式 ① 利用特异性抗体筛选表达型cDNA文库; ② 根据已知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合成寡核苷酸作探针,筛选cDNA文库。 功能互补试验 (functional complementation assay) 利用酵母系统从功能学角度鉴定致病基因。

(二)定位克隆 定义 从一种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出发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克隆该基因。

(三)非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由于基因组作图的完成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可以不依靠染色体定位,直接根据病理学变化和对各种基因产物功能的了解,预测出候选致病基因。

(四)定位候选基因克隆策略 当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确认后,人们可以利用因特网上的基因网站所提供基因序列数据,鉴定出候选致病基因。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redity-Modified Animal Model 第 六 节 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eredity-Modified Animal Model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 采用基因转移技术使目的基因整合入受精卵细胞或胚胎干细胞,然后将细胞导入动物子宫,使之发育成个体。 转基因——被导入的目的基因 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 ——目的基因的受体动物

目 录

二、核转移技术 核转移技术 即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将动物体细胞核全部导入另一个体的去胞核的受精卵内,使之发育成个体,即克隆(clone)。

三、基因剔除技术 基因剔除技术 也称基因靶向(gene targeting)灭活,有目的去除动物体内某种基因的技术。

四、基因转移和基因剔除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建立动物模型 ① 单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基因剔除 获得性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 ② 多基因决定疾病模型

Biological Chip Technology 第 七 节          生 物 芯 片 技 术 Biological Chip Technology

一、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gene chip) DNA芯片(DNA chip) cDNA芯片(cDNA chip)

目 录

二、蛋白质芯片 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 是将高度密集排列的蛋白分子作为探针点阵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当与待测蛋白样品反应时,可捕获样品中的靶蛋白,再经检测系统对靶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

Research Technology of Interaction of Protein 第 八 节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Research Technology of Interaction of Protein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蛋白复合物是细胞各种基本功能的主要完成者。几乎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DNA的复制与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信号转导和代谢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酵母双杂交 各种亲和分析(亲和色谱、免疫共沉淀等) 荧光共振能量转换效应分析 噬菌体显示系统筛选等等

一、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目 录

双杂交系统的原理 Gal4激活域 LacZ Gal4结合域 X Gal4结合域 LacZ Gal4激活域 Y LacZ Gal4激活域 Y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一)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对蛋白质功能域的分析 (三)分析未知蛋白相互作用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一)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对蛋白质功能域的分析 (三)分析未知蛋白相互作用 (四)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系统图谱 (五)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