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痛 陈良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教学目的 掌握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内容 理气药的功效主治; 理气药常用的实验方法 理气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效 成分、药理作用 教学重点 理气药的药理作用; 枳实与枳壳、青皮与陈皮、香附的有 效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十二章.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中药复方治疗痛经 的统计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新华医院 中医科 倪建俐. [ 摘要 ]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治疗痛经的中药复方 176 首,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 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在所使用的 62 种中药中,活血化瘀类 中药和理气类中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腹满寒疝宿食病 脉证治第十.
痢疾.
泄 泻.
和 解 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胁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胃 痛 Stomachache.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 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 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 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定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便 秘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内科。脾胃.
痢 疾 主讲: 马剑颖 讲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鼓 胀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鼓 胀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系 中内教研室 周新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七章 温里药.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方剂与中成药 十七、消食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腹 痛.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痛 经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梁菁.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腹 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急诊科 郑敏宇.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痛经 目的要求 1·掌握痛经的定义、辩证要点及辨证论治。 2·掌握痛经的应急处理。 3·熟悉痛经的病因病机。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泄泻.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便 秘 主讲:赵振杰.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七节 泄泻.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腹 痛 陈良金

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 一、概述 (一)、定义 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 -----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

腹中 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 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 故外邪侵袭,内有所伤,引起: 脏腑气机失调, 邪气阻滞腹中, 经脉运行不畅, 脏腑经脉失养等,均可致腹痛。

本节:内科病证。 不讨论:外科、妇科的腹痛。 另外,痢疾、霍乱、积聚、臌胀 和虫证等的腹痛参考有关章节。

(二)、源流 《内经》提出寒邪、热邪客于肠胃致腹痛。 《素问·举痛论》: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提出与脾胃、大小肠、膀胱等有关。

仲景论述全面 诊法: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辨证、用药:开创先河。 《金匮要略·腹满》: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者黄自去”。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急、慢性胰腺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腹型荨麻疹等。 (三)、范围: 急、慢性胰腺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腹型荨麻疹等。

1.外感时邪 二、病因病机 六淫之邪,侵入腹中,均可引起腹痛。 伤于风寒: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传导失职 腑气不通 1.外感时邪 伤于暑热 寒邪不解,郁而化热 湿热壅滞 “热气流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传导失职 腑气不通

2.饮食不节 肥甘、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 生冷---寒湿内停 误食:馊腐、不洁; 偏 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 食 无规律:暴饮暴食---饮食停滞 肥甘、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 生冷---寒湿内停 误食:馊腐、不洁; 损伤脾胃,腑气通降不利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偏 食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 忧思伤脾 肝郁克脾,肝脾不和 气机不利,腑气通降不顺

3.情志失调 气滞 血瘀; 或跌扑损伤,络脉郁阻;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 -----腹中瘀血,血瘀腹痛。 气滞 血瘀; 或跌扑损伤,络脉郁阻; 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 -----腹中瘀血,血瘀腹痛。 《证治汇补·腹痛》:“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

4.阳气素虚 素体脾阳不振 或过服寒凉 ---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 损伤脾阳 寒湿内停

《诸病源侯论·久腹痛》:“久腹痛者,脏腑虚而有寒,客于腹内,连滞不歇,发作有时,发则腹鸣而腹绞痛,谓之寒中”。

久病 脾胃阳虚 肾阳不足 迁延不愈

病理小结 病因:寒、热、虚、实、气、血等 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 寒邪客久,郁而化热---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血行不畅---瘀血内阻; 以及寒热并见、虚实挟杂、气滞血瘀等。 因此: 详审见证,辨明其因 正确诊断,恰当治疗

病机:不通则痛 实痛: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虫积、跌仆---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 虚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部位: 性质及特点:一般不甚剧烈,且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诱因:饮食、情志、受凉 X线、B超、CT、MR以及实验室指标等。 排除外科、妇科、他病腹痛。

(二)、鉴别诊断 1、胃痛 胃痛 腹痛 部位 心下胃脘 胃脘以下 伴随症: 胃脘部症状 胃肠的症状 二者关系 同居腹中,常兼见

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如水样。 2、他病: 痢疾: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 泄泻: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如水样。 积聚:腹内包块。 臌胀:外形胀大、皮色苍黄、青筋暴露 腹痛: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他病以腹痛为初起见症

3、外科腹痛如何与内科、妇科腹痛鉴别 外科: 先腹痛后发热 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 肌紧张和反跳痛。 内科: 先发热后腹痛 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 腹部柔软,痛无定处。 !外科--及时会诊。

妇科腹痛 部位:多在小腹, 与经带胎有密切的关系 ---痛经、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 !及时妇科检查---明确诊断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

1.辨性质 气滞: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嗳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 伤食:脘腹胀满,嗳气频繁,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1.辨性质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2.辨急缓 急性: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蛔虫内扰。 慢性: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疼痛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

(二)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瘀者散之,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二)治疗原则 腑:不通则痛,通为顺,降为和 故: 审因论治 + 通法 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实而辨证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止痛通导之品,标本兼治。

!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 《景岳全书·心腹痛》:“凡治心腹痛证,古云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此以闭节坚实者为言。若腹无坚满,痛无结聚,则此说不可用也,其有因虚而作痛者,则此说更如冰炭”。 !久痛入络,宜加入辛润活血之剂。

(三)、分证论治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剧。 兼次症: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自可 舌象:苔白腻 脉象: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胸协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 1.寒邪内阻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胸协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 内外皆寒:腹中冷痛,身体疼痛---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暖肝煎暖肝散寒; 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通---大黄附子汤以去寒积。 1.寒邪内阻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暖肝煎暖肝散寒; 寒实积聚:腹痛拘急,大便不通---大黄附子汤以去寒积。 附子理中 丸、乌梅丸、温脾汤。

2.湿热壅滞 主症:腹部胀痛,痞满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 兼次症:胸闷不舒,烦渴引饮,身热自汗,小便短赤 舌象:苔黄燥或黄腻 脉象:脉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

方药:大承气汤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破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

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大柴胡汤; 2.湿热壅滞 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大柴胡汤; 肠痈:小腹右侧疼痛---大黄牡丹皮汤。 选用厚朴三物汤、枳实导滞丸等。

3.中虚脏寒 主症: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 兼次症: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胃纳欠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 方中桂枝、饴糖、生姜、大枣温中补虚;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3.中虚脏寒 可加黄芪、茯苓、人参白术等助益气健脾之力; 加吴茱萸、干姜、川椒、乌药等助散寒理气之功。 腹中寒甚痛重,呕吐肢冷---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3.中虚脏寒 脾肾阳虚:腹痛下痢,脉微肢冷---附子理中丸; 大肠虚寒:积冷便秘---温脾汤 中气大虚:少气懒言---补中益气汤。 选用当归四逆汤、黄芪建中汤。

兼次症: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4.饮食停滞 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 兼次症:厌食,痛而欲泻,泻后痛减,粪便奇臭,或大便秘结 舌象:舌苔厚腻 脉象:脉数。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枳实导滞丸 方中大黄、枳实、神曲消食导滞;黄芩、黄连、泽泻清热化湿;白术、茯苓健脾和胃。 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之力。 食滞较轻,脘腹满闷---保和丸消食化滞。

5.气机郁滞 主症: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 兼次症:痛引少腹,时聚时散,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 舌象:苔薄白 脉象:脉弦。

5.气机郁滞 治法: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舒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 气滞较重:胁肋胀痛---川楝子、郁金;

5.气机郁滞 痛引少腹睾丸:橘核、荔枝核、川楝子; 腹痛肠鸣,气滞腹泻---痛泻要方; 少腹绞痛,阴囊寒疝---天台乌药散。

兼次症: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舌象:舌质紫暗 6.瘀血阻滞 主症: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兼次症: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舌象:舌质紫暗 脉象:细涩。

6.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术后作痛---泽兰、红花;

6.瘀血阻滞 跌仆损伤作痛---丹参、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 下焦蓄血,大便色黑---桃核承气汤; 胁下积块,疼痛拒按---膈下逐瘀汤。

(四)、转归预后 体质好,病程短,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 体质较差,病程较长,正气不足者预后较差; 身体日渐消瘦,正气日衰者难治。 若腹痛暴急,伴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为虚脱之象,如不及时抢救则危饴立至。

寒痛者要注意保温; 虚痛者易进食易消化之食物; 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 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五)、预防保健 寒痛者要注意保温; 虚痛者易进食易消化之食物; 热痛者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 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病案分析 1.杨某,男性,28岁。昨日在下班回家途中淋雨后,突然出现腹痛难忍,按之尤甚,但局部用热水袋温熨后疼痛减轻,吃冷饮后更甚,伴有头痛头重。口淡不渴,小便清,大便溏稀,日2次,舌苔白腻,脉沉紧。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分析、证型、治法、方剂、药物。 2.王某,男性,42岁。患者素有腹痛病史6年,常因着凉即感腹痛隐隐不,泛吐清水,肢冷恶寒。昨天朋友生日聚餐后出现上腹胀满疼痛,时有呕吐少量食物残渣,且吐后痛减,恶心厌食,嗳腐吞酸,大便秘结2日未解,口干口苦,舌质淡苔黄腻,脉滑。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候分析、证型、治法、方剂、药物。

复习题: 1. 试述腹痛的病因病机。 2. 腹痛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 3. 腹痛如何辨寒热虚实,在气在血? 4 复习题: 1.试述腹痛的病因病机。 2.腹痛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鉴别要点是什么? 3.腹痛如何辨寒热虚实,在气在血? 4.腹痛与哪些脏腑经络有关,如何辨脏腑? 5.腹痛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 6.腹痛的常见证型有哪些?试述其主症、治法及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