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第二章 藏象 第三节 六腑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第三节 六 腑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气机)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总的生理功能特点: 第三节 六 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 总的生理功能特点: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气机)
七冲门:消化道的七道关隘—— 唇—飞门;齿—户门;会厌—吸门; 胃上口—贲门;胃下口—幽门; 大肠小肠交接处—阑门(回盲部); 直肠下端—魄门(肛门)。
一、胆 概述: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下,内贮胆汁。 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 ,主决断。 特点:胆气以下降为顺,胆排泄胆汁的功能,是肝气的疏泄作用。 胆又是奇恒之腑.
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的功能特点相似; 且与饮食水谷不直接接触,故又为奇恒之腑之一。
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黄疸、厌食、腹胀、腹泻; 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滞留,郁而化热,日久易形成砂石---结石。
黄 疸
2.主决断,调节情志:(中正之官)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 -----心虚胆怯证 治疗:安神定志丸
口苦、呕逆、心悸不寐,惊悸不宁, 疑病,大便不调,舌边尖红,苔白厚或腻,脉沉滑等。 -----胆虚痰扰证 治疗:温胆汤
二、胃(重点) “太仓”、“水谷之海” 概述:胃,又称胃脘,位于上腹部,上连食管,下接小肠。 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接受容纳由口腔经过食管下传的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向下传入小肠。) 下脘 贲门 上脘 幽门 中脘 “太仓”、“水谷之海”
2. “胃主通降” ,以降为和。 地位: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太仓” 特性:“喜润恶燥”
胃气的通降作用,主要体现于: 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 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 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协调,共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失和降:纳呆脘闷,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等症。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症。
3.喜润恶燥 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故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损。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中津液。 胃中津液不足,称为胃津亏虚,影响饮食物的消化而见饥不欲食等症。
胃气的涵义,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是指一身之气分布到胃的部分,属脏腑之气之一。 ②是脾气与胃气的合称,又称“中气”。 ③脉象特征。 所谓脉有“胃气”。有胃气之脉以和缓有力,节律一致为特点。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死”
三、小肠 概述: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管道器官,盘曲于腹腔的中下部。 功能:主受盛和化物 主分别清浊
(一)主受盛和化物 (受盛之官) 受盛,接受、贮盛;化物,即消化。是指小肠接受由胃传下的食糜,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作进一步消化。 (二)主分别清浊 “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
注意: 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归属于脾主运化范围。消化吸收不良等,用健脾方法治疗。
(三)小肠主液 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还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小肠的吸收功能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治疗泄泻常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
四、大肠 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 概述:上口于阑门处相接小肠,下口连肛门 。 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大肠接受经过小肠秘别清浊剩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故大肠有“传导之官”之称。
大肠传化糟粕与以下脏腑功能相关: ①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大肠承接); ②胃气的通降; ③肺气的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 ④脾气的运化,有助于大肠对水液的吸收; ⑤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主司二便的排泄。
二、腑与腑的关系 受纳腐熟 胃 饮食物 食糜 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肝 胆 小肠 水道出焉 胆汁 食物残渣 大肠 三焦 膀胱 贮尿排尿 传化糟粕 水液 水液 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