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防治目標與策略指引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生活型態重點 劉燦宏 2012/10/26 小組成員:劉燦宏*、劉影梅、林正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兒童肥胖 高雄榮總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潘湘如. 台灣的胖小孩越來越多 根據台灣地區第三次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 示,我國兒童身高、體重的成長情形較以 往快速,因此過重或肥胖的盛行情形也明 顯增高。
Advertisements

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积极地鼓励孩子们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很有必要 从小打好健康基础,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健康勻稱 好 有型. 全球超過一億的成年人體重超重 Globally, there are more than 1 billion overweight adults 全球至少有 300 萬成人有肥胖問題 At least 300 million of adults worldwide are obese.
新生兒的恆溫室照護 高雄榮民總醫院 新生兒科 王曉萍醫師. 裸體嬰兒於 23 ℃ 室溫中 相當於裸體成人於 0 ℃ 室溫中 體溫喪失程度.
為人生減壓 ─ 悠活配方 ─ 悠活配方 何謂壓力? 定義: 當你覺得生活的要求已經超過自己能力所及。 壓力因素 一般分為 : 1. 個人內在: 生理上, 如疲勞. 飢餓;心理上, 如自我否定. 自尊受挫.. 等 2. 外在環境: 如噪音. 塞車. 高犯罪率.. 等 3. 未來發展: 如求學. 求職.
1 愛滋病個案管理師的 角色功能、工作職責 台大醫院個案管理師 謝佳吟 前言 1. 第一位被診斷愛滋病者超過 20 年 年始使用抗病毒藥物. 3. 在預防性投藥與雞尾酒藥物治療與醫療照護下, 發病率與死亡率顯著下降。 Primary Care Guidelines for.
第二章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 一、健康( health ) 健康至少应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二、疾病( disease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
體育科安全措施 醫學的觀點 Dr Kathy Lee香港心臟專科學院 Hong Kong College of Cardiology.
認識口腔癌 香山衛生所江國彬醫師. 什麼是口腔癌 ? 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 的一些惡性腫瘤的總 稱,但大部份皆屬鱗 狀細胞癌,可出現在 口腔任何部位,包括 唇、舌、口底、齒齦、 齶部、上顎竇、頰粘 膜及顎骨。
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與體重的關係 6B 袁康傑. 肥胖的簡介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網頁簡介 : 肥胖是由身體內脂肪的積聚,引致身體形態產生變 化,體重亦會不斷增加。根據肥胖的各種不同成因, 綜合來說可分爲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二大類。
個人基本資料. 學歷 學 校 名 稱院系科別 修 業 年 月修 業 年 月 學位 起訖 台灣大學微生物與生化學研 究所 營養科學組 2000/9/1~2006/7/1 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 營養組 1985/9/1~1987/7/1 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食品營養系 1981/9/1~1984/7/1.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陈方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出版物 健康生活方式 核心信息 第一册(试用版)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牛津期刊- Oxford Journals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教育訓練 Oct 邱子翎.
第四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健康管理师首届师资研修班
健康休閒概論(第三章) 體適能的健身理論 第二節 體適能的要素 第三節 心肺適能 第四節 身體組成 第五節 肌肉適能 第六節 柔軟度
Healthy Breakfast 第四組 電子一甲(電資一) 指導老師:高美玉 組長:B 侯昌毅
臺灣職業病鑑定及補償簡介 國泰綜合醫院 職業醫學科 謝蕙宜主任.
了解血压现状、关注变化趋势 ---全国第五次高血压调查的意义及方案介绍
肥胖發炎與糖尿病 國防醫學院生理學研究所 謝博軒教授兼所長.
醫療專業化與繼續教育 石美春 97年11月6日 醫療專業化與繼續教育.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 曾春雨、杨成明
一、體重與健康.
如何讓心情飛而不灰— 認識壓力的身心效應與情緒紓解
新興議題: 長照體系內失智評估與處置 王 培 寧 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專任教授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補救教學實施策略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高淑芳.
应激与应对深入研究的例子: 否认机制与冠心病临床 2010 武汉 浙江大学医学院 姜乾金.
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 对前列腺体积较大和/或血清PSA水平较高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连续药物治疗6年疗效持续稳定
運動貼紮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 體育與健康學系 曾國維.
健康產業定義與分類介紹 定義: 能夠促進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方面良好狀態之相關產業。 何謂健康(健康的定義):
双模式健康教育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服药依从性的护理进展
職場健康促進與教育 陳俊傑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公共衛生科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秘書長
第十八章 健康保险.
文學與生活-期末報告 赤壁之戰 組員名單 : 4A2L0031 王柔之 4A2L0033 劉兆偉 4A0L0063 謝商裕
校園霸凌行為定義 與特質 白河國小 林水雲.
女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和 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白小涓 沈阳.
基因改造或回歸生態- 從演化與生態變遷談現代人的健康議題 台灣運動健康學會 理事長 陳俊忠.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自 转意义 一、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 1、昼夜更替 周期是24小时(1太阳日)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Welcome to study sports !
第八章 产品策略 第一节 产品组合策略 第二节 品牌、商标与包装策略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管理.
肥胖的防治.
1 促進健康行為改變.
健康體適能,健康, 及身心健康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and Wellness
陳慧女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諮商心理師
Figure Interpreting. Introduction In recording an English figure, its three digits make one subsection, while in Chinese, its four digits make one subsection.
Understanding Interest Rates
Linda CW Lam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医学類 收录与特色介绍.
脂质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流行病学 临床实验证据 饮食与药物调节 Nathan Wong 翻译:童俊翔 校对:王一鸣.
Elderly Suicide in Hong Kong 香港長者的自殺状况研究
一般过去时态中 常用的时间状语 汶河小学 卞蕾
通識教育中心 邱子恒 資訊檢索之理論與實作 通識教育中心 邱子恒
實證醫學常用資源及檢索 策略介紹 林愉珊 典藏閱覽組 國立陽明大學圖書館 民國98年5月11日.
每一個人都有三種年齡 實際年齡 生理年齡 心識年齡
社会研究方法 第二讲:理论与研究.
美国动物园保护教育发展趋势与启示 胡彦 陈红卫 王强 李峰 杨小仪 成都动物园 & 成都野生动物研究所.
南京基层骨质疏松骨干规范化培训 国际研究新进展之 精粹钙述.
保护民众不接触烟草烟雾 Protect People from Second Hand Smoke
台北市南港高中(國中部) 97學年度上學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學研究會
實證醫學資源應用解析 報告人:林芳輝.
台灣各大醫學圖書館 與醫圖專業組織 邱子恆
系统科学与复杂网络初探 刘建国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 第一節 運動、身體活動、體適能與健康的定義 第二節 運動、體適能與健康的關係 第三節 健康體適能與競技體適能
李樹強醫生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主席 陳偉希醫生 香港腔內微創泌尿外科學會榮譽秘書 彭嘉麗小姐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統籌
英國的研究 (Blatchford et al., 2003)
Active Ageing and Sustainable Pension Reform
OVID Medline vs. PubMed 邱子恒
主要领域:心血管疾病、认知与脑科学、代谢与营养、环境与肿瘤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防治目標與策略指引 第二節 身體活動與生活型態重點 劉燦宏 2012/10/26 小組成員:劉燦宏*、劉影梅、林正常、 卓俊辰、林貴福、黃奕清、許雅雯 劉燦宏 2012/10/26

壹、前言 身體活動是維持理想體重的關鍵,對於減重或增重均有影響,除了左右能量消耗,肌肉質量的增加也有助於提高基礎代謝消耗的卡路里,以及控制體脂肪比例(台灣健康體能指引,2010;King et al., 1995;Hartman et al, 1993;國家衛生研究院,2008)。 規律的身體活動除了有助維持理想體重、增進健康體能之外,更能促進心理健康、改善疾病危險因子、改善從事每日生活所需的活動之功能性能力,也能延長壽命,降低死亡率等 (台灣健康體能指引,2010)。 2

貳、關鍵問題 一、不活動人口比例偏高 二、工作活動量下降,工時增加 三、平均每人花在健康促進方面的支 出,明顯偏低 3

參、策略文獻回顧 一、運動習慣的缺乏 二、運動持續時間的建議 三、長時間的靜態生活,使得肥胖機 率大增 四、減重者建議的運動種類 4

肆、目標與策略 一、短期 (3年內) : 增加運動人口5%,降低不運動人口5%。 增加運動者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到達每 次30分鐘,每週至少3次。 休閒螢幕時間(Screen time):小於2小時。 提供國人適合的運動休閒步道及用路環境。 5

肆、目標與策略 (續) 二、中期 (5年內): 三、長期 (10年內): 增加運動人口10%,降低不運動人口數10%。 肆、目標與策略 (續) 二、中期 (5年內): 增加運動人口10%,降低不運動人口數10%。 推廣運動種類多樣化,含有氧適能活動、肌肉適 能活動、柔軟度活動及協調性訓練等。 每週應累積210分鐘以上的中度身體活動。 三、長期 (10年內): 增加運動人口20%,降低不運動人口數20%。 每週運動量累積到300分鐘以上(含90分鐘的費力 身體活動,及21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 6

伍、監測指標 一、運動人口比例。 二、不運動人口數。 三、每週運動時間、頻率、強度與 運動種類數。 四、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率。 7

陸、五年目標主題 (central theme) 第1年 繩繩相連年:跳繩 102年(蛇年) 第2年 馬路友善年:健走、走路上下學 103年(馬年) 馬路友善年:健走、走路上下學 第3年 104年(羊年) 洋洋得意年:游泳 第4年 105年(猴年) 好厲害年登山 第5年 106年(雞年) 太極強身年:太極 運動的推廣需要與專業運動團體結合,提供多樣化之運動,並製造話題,所以配合時序及推廣之難易程度,安排如上。 8

柒、參考文獻 9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健康體能指引;2010。 King AC, Haskell WL, Young DR., Oka RK, Stefanick ML. Long-term effects of varying intensities and forma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participation rates, fitness, and lipoproteins in men and women aged 50 to 65 years. Circulation 1995;91(10):2596-2604. Hartman WM, Stroud M, Sweet DM, Saxton J.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weight loss following supplemented fasting. Int J Eat Disord 1993;14(1):87-93. 國家衛生研究院:2020健康國民白皮書技術報告(上);2008。 Garber CE, Blissmer B, Deschenes MR, Franklin BA, Lamonte MJ, Lee IM, Nieman DC, Swain DP.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respiratory, musculoskeletal, and neuromotor fitness in apparently healthy adults: guidance for prescribing exercise. Med Sci Sports Exerc 2011;43(7):1334-1359.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Physical Activity. Available at : http://www.heart.org/HEARTORG/GettingHealthy/PhysicalActivity/StartWalking/American-Heart-Association-Guidelines-for-Physical-Activity_UCM_307976_Article.jsp. Accessed October 11, 2012. 柒、參考文獻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commended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Adults Aged 18-64 Years. Available at: http://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adults/en/index.html. Accessed October 11, 2012. Leroux JS, Moore S, Richard L, Gauvin L. Physical Inactivity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Exercising Behavior of Social Network Members and Obesit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 LoS One 2012;7:e46558. Lindstrom M, Isacsson SO, Merlo J.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two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1986 and 1994. Eur.J.Public Health 2003; 13:306-312. Tremblay MS. Major initiatives related to childhood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in Canada: the year in review. Can J Public Health 2012;103:164-169. Hohepa M, Schofield G, Kolt G. Adolescent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N Z Med J 2004;117:U1210. Arsenault BJ, Rana JS, Lemieux I, Despres JP, Kastelein JJ, Boekholdt SM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abdominal obesit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pparently healthy men and women. Int J Obes (Lond) 2010;34:340-347. Patterson PD, Moore CG, Probst JC, Shinogle JA.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in rural America. J Rural Health 2004;20:151-159. 柒、參考文獻 (續) 10

Chaput JP, Tremblay A. Obes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the relevance of reconsidering the notion of sedentariness. Obes.Facts. 2009;2:249-254. Banks E, Jorm L, Rogers K, Clements M, Bauman A. Screen-time, obesity, ageing and disability: findings from 91 266 participants in the 45 and Up Study. Public Health Nutr 2011;14:34-43. Maher C, Olds TS, Eisenmann JC, Dollman J. Screen time i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than physical activity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9- to 16-year-old Australians. Acta Paediatr. 2012;101:1170-1174. 教育部: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報告;2011。 劉影梅、洪永泰、黃璉華、陳俊忠、姚開屏、蔣立琦(2005)。國際衛生組織身體活動量表監測系統的建立與國際合作(二)-以電腦輔助電話系統訪問台灣 18-65 歲國民之國際身體活動盛行率調查期末報告(DOH-93-HP-1410)‧台北: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十三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PressShow.aspx?No=201101190001。引用2012/07/15。 柒、參考文獻 (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