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 第三章 煤化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光线向 法线方向偏 折.( 填 “ 靠近 ” 或 “ 远离 ” ) 空气 玻璃 靠近 2. 一束光线斜射到一块玻璃三棱镜上 ( 如下 图 ), 画出光折射的情况.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伍群艳 H O C H COOH R2 N NH2 C C 肽键 R1 H2O.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临海外国语学校 冯丽雅.
第二节 原子.
                                                                                                                                                                
Geophysical Laboratory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章 燃料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 第二节 煤的化学成分与性质.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Positive gate bias-Induced Reliability in IGZO TFT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Go 二、岩石及其成因 Go 三、地壳物质循环Go.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用计算器开方.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三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2.了解三元系合金的显微组织与三元相图的关系; 3. 学会利用三元相图的投影图分析合金的凝固过程
基因信息的传递.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Target Market Consumer Promise AD Goal Support Personality.
真信心的果效 雅各書2: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煤田地质学 第三章 煤化作用

第三章 煤化作用 成煤作用是原始成煤物质最终转化成煤的全部作用,它分成两个相继的阶段: 第三章 煤化作用 成煤作用是原始成煤物质最终转化成煤的全部作用,它分成两个相继的阶段: 从成煤原始物质的堆积,经生物化学作用直到泥炭的形成,称为泥炭化作用阶段; 当泥炭形成后,由于沉积盆地的沉降,泥炭被埋藏于深处,在温度、压力增高等物理、化学作用下,形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称为煤化作用阶段。 对于腐泥来说,则经历了硬腐泥、腐泥褐煤、腐泥亚烟煤、腐泥烟煤到腐泥无烟煤的煤化作用。

第三章 煤化作用 成煤作用的阶段划分

第三章 煤化作用 泥炭向褐煤转变经历了成岩作用,从褐煤的形成到下一步演化经历了煤的变质作用。煤再进一步演化成石墨,成为石墨化作用。变质作用不包括石墨化作用 煤与岩石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不完全等同,主要是由于煤受到温度、压力变化的反应比无机沉积物敏感多,所以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滞后于煤。 利用煤化作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确定沉积盆地原始边界、分析盆地形成的古构造格局及演化、阐明盆地形成后的构造形变、盆地热演化的研究,确定地层剥蚀厚度、研究大规模构造形变、研究推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等。

第三章 煤化作用 §1 煤化作用的阶段与特征

一、煤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煤的成岩与变质作用的分界: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一、煤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 煤的成岩与变质作用的分界: 一般认为,由于亮褐煤(中国的老褐煤、美国的亚烟煤)已出现镜煤,具有强烈的镜煤化作用,并且具有微弱的光泽。因此,变质作用开始于亮褐煤的形成。 具有了光泽就进入了变质作用阶段.

泥炭→年青褐煤(不具光泽) 1、煤的成岩作用 (1)成岩作用概念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1、煤的成岩作用 (1)成岩作用概念 由泥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年青褐煤的过程,为煤的成岩作用。 泥炭→年青褐煤(不具光泽)

(2)成岩作用机制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 ①压实、脱水、增碳;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2)成岩作用机制 泥炭形成后,由于盆地的沉降,在上覆沉积物的覆盖下被埋藏于地下: ①压实、脱水、增碳; ②游离纤维素消失; ③凝胶化组分逐渐固结; ④具有了微弱的反射力。 这一转变所历经的作用称为煤的成岩作用。据stach认为,这种作用大致发生于地下200~400m的浅层。

(3)成岩作用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A、成岩作用的化学作用结果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3)成岩作用特点 A、成岩作用的化学作用结果 ①泥炭内的腐植酸、腐植质分子侧链上的亲水官能团,以及环氧数目不断地减少,形成各种挥发性产物; ②碳含量增加,氧和水分含量减少—脱水。 碳元素(C)主要集中于稠环中。稠环的结合力强,具较大的稳定性。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各种煤的含氧官能团含量变化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3)成岩作用特点 B、煤的物理煤化作用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3)成岩作用特点 B、煤的物理煤化作用 主要反映在发生了物理胶体反应,即成岩凝胶化作用,从而使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木质纤维组织,不断转变为腐植酸、腐植质,使已经形成的腐植酸、腐植质变为黑色具有微弱光泽的凝胶化组分。 成岩作用中,丝炭化组分和稳定组分也发生变化。

2、煤的变质作用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1)煤变质作用概念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2、煤的变质作用 (1)煤变质作用概念 年青褐煤,在较高的温度、压力及较长地质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一步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老褐煤(亮褐煤)、烟煤、无烟煤、变无烟煤的过程。

(2)煤变质作用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2)煤变质作用特点 ①腐植物质进一步聚合,腐植酸进一步减少,使腐植物质由酸性变为中性,出现了更多的腐植复合物; ②失去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和甲氧基—OCH3)。 ③结束成岩凝胶化作用,形成凝胶化组分(煤岩); ④植物残体己不存在,稳定组分发生沥青化作用。

二、煤化作用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1、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二、煤化作用特点 1、煤在连续地系列演化过程中,可明显地显现出增碳化(相对)趋势(特点) 即由泥炭阶段含有C、H、O、N、S五种主要元素,演变到无烟煤阶段基本上只含碳(C)一种元素。因此,煤化作用过程,也可称作异种元素的排出过程。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煤化作用的最终结果: ①排出的其它元素和碳结合构成挥发性化合物;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煤化作用的最终结果: ①排出的其它元素和碳结合构成挥发性化合物; ②随煤化程度增加,煤中挥发物减少,碳含量增加。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2、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2、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分子表现为结构单一化趋势 即由泥炭阶段含多种官能团的结构,逐渐演变到无烟煤阶段只含缩合芳核的结构,最后演变为石墨结构。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具有六方晶格,原子呈层状排列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煤化作用过程实际上是依序排除不稳定结构的过程。即逐渐保存稳定结构。

第三章 §1 煤化作用的阶段与特征 3、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的有机为分子结构表现为致密化和定向排列的趋势

第三章 §1 煤化作用的阶段与特征 ①煤的有机分子侧链由长变短,数目变少; ②腐植复合物的稠核芳香系统不断增大,逐渐趋于紧密; 第三章 §1 煤化作用的阶段与特征 ①煤的有机分子侧链由长变短,数目变少; ②腐植复合物的稠核芳香系统不断增大,逐渐趋于紧密; ③分子量加大,缩合度提高; ④分子排列逐渐规则化,从混杂排列到层状有序排列,反光性能增强。 低煤级 分子结构 高煤级 分子结构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4.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4.随着煤化作用进程,煤显微组分性质呈现为均一性趋势。 在煤化作用的低级阶段,煤显微组分的光性和化学组成结构差异显著,但随着煤化作用的进行,这些差异趋于一致,变得愈来愈不易区分。高变质煤的煤岩组分不易识别。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5.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5.煤化作用是一种不可逆的反应。 煤化作用只有由浅而深、或者被终止,不可能发生由深变质的煤转变为浅变质的煤,不可逆转性。煤化作用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 煤化作用能否形成连续的系列演化过程,决定于具体地质条件。 例如,含煤盆地由沉降转变为抬升,这就会导致煤化作用的终止;如果后来由于岩浆作用的加剧,或盆地再度沉降,那么煤化作用还可能再次进行下去。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6、煤化作用的发展是非线性的,表现为煤化作用的跃变,简称煤化跃变。 煤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在煤化进程中,快、慢、多、少是不均衡的。 煤化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的增高是跳跃式的。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三、煤化作用跃变 褐煤 Ⅰ 烟煤 无烟煤 (1)第一次跃变(Ⅰ):发生在长焰煤开始阶段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三、煤化作用跃变 亮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褐煤 Ⅰ 烟煤 无烟煤 (1)第一次跃变(Ⅰ):发生在长焰煤开始阶段 (Cdaf=75%~80%,Vdaf=43%,镜质体反射率Romax=0.6%),与石油开始形成阶段相当。即与生油阶段相当。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特点是:发生沥青化作用:生成沥青质。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特点是:发生沥青化作用:生成沥青质。 沥青化作用是指壳质组(包括藻类体)和镜质组在煤化过程中形成沥青质,即石油型烃类的一种作用。这种作用起始于硬褐煤阶段(Rom为0.5%),持续到早期肥煤阶段(Rom=1.2%)。 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含氧官能团逐渐脱落,在Rom=0.6%以前主要析出CO2和H2O;当煤化作用达到Rom=0.5%~0.6%阶段,芳香核稠环上开始①脱落脂肪族和脂肪族官能团和侧链,②形成以甲烷为主的挥发物,于是开始了生成沥青质的沥青化作用。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褐煤 Ⅱ 烟煤 无烟煤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亮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褐煤 Ⅱ 烟煤 无烟煤 (2)第二次煤化跃变(Ⅱ)出现在肥煤到焦煤阶段 Cdaf=87%,Vdaf=29%, Romax=1.3%。镜质体反射率Romax=1.3%对应于石油的“死油线”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①煤中甲烷的大量逸出,释放出大量的氢。富氢的侧链和键的大量缩短及减少;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①煤中甲烷的大量逸出,释放出大量的氢。富氢的侧链和键的大量缩短及减少; ②煤的比重下降到最小值;   ③煤的显微孔隙度逐渐缩小,水分减少。 到焦煤阶段(Cdaf=89%,Vdaf≈20%,Romax≈1.7%)腐植凝胶基本上完成了脱水作用,水分和孔隙度都达到了最低值;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④发热量则升高到最大值(这是和镜质组的硬度、密度的最小值,以及炼焦时可塑性最大值相一致); ⑤焦煤阶段,由于化学结构的变化,水分含量(主要是内在水分)又有所回升; ⑥煤的物理、工艺性质发生转折:耐磨性、焦化流动性、粘结性、内生裂隙数目等都达到极大值,内面积、湿润热等达到最小值。称为煤化作用转折。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二次煤化跃变(Ⅱ)特点: ⑦第二次跃变的结果--煤化台阶:壳质组与镜质组在颜色、突起、反射率等的差异愈加变小。因此,壳质组从Vdaf=29%~22%这一阶段的明显变化又称为煤化台阶。   ⑧生油→生气:本阶段与油气形成的深成阶段后期(即热裂解气开始形成阶段)相当,石油烃转化为气体烃,因此它对应于石油的“死亡线” 。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3)第三次跃变(Ⅲ)发生于烟煤变为无烟煤阶段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亮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褐煤    烟煤 Ⅲ 无烟煤 (3)第三次跃变(Ⅲ)发生于烟煤变为无烟煤阶段 Cdaf=91%,Vdaf=8%,Romax=2.5%。煤化作用的第三次跃变以后,就是有人称为无烟煤化作用和半石墨化作用的阶段,代表了煤化作用的最终阶段,其产物是无烟煤和变无烟煤的形成。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4)第四次跃变为无烟煤与变无烟煤分界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亮褐煤→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变无烟煤 褐煤 烟煤 Ⅳ 无烟煤 (4)第四次跃变为无烟煤与变无烟煤分界 Cdaf=93.5%,Hdaf=2.5%,Vdaf=4.0%,镜质体反射率Rmax=4%,Rmin=3.5%。 已经不属于煤化作用阶段。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四次跃变特点是: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第四次跃变特点是:   ①在化学煤化作用方面,主要表现为氢含量与氢碳原子比的急剧下降。碳含量随埋藏深度的增加也明显地增大。   ②硬度增大、光泽增强,到变无烟煤时几乎呈金属光泽,宏观上微层理已不明显。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无烟煤阶段镜质组反射率随着煤化作用进一步增高,进入变无烟煤以后,由于最小反射率(Rmax为6%时)迅速减小,双反射率而急剧加大。 图3-4 以氢含量和镜质组反射率(Rmax、Rm和Rmin)为基础,介于烟煤和石墨阶段之间的煤级的增高

随深度增加煤化作用程度加深,并由此带来的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 第三章 §1煤化作用的 阶段与特征 随深度增加煤化作用程度加深,并由此带来的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 原联帮德国北部闵斯特兰1号钻孔中的镜质组反射率(Rmax,Rmin和Rm)随深度而增加

第三章 煤化作用 §2 煤化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一、温度 煤化作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沉降深度的变化,温度的增加使得煤化作用程度提高,因此煤化作用的演化决定于煤的受热史。煤化程度增高的速度,有人称为“煤级梯度”或“煤化梯度”。它首先决定于地区的地热条件,即地热梯度变化。 大地热流值高→地热梯度高→煤化梯度高→煤的变质程度高。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顿巴斯煤田的受热温度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温度/℃ Rm/% 65 90 110 0.50 0.65 0.85 130 140 170 1.15 1.53 2.00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温度的影响因素: (1)当地的大地热流及古地温梯度:盆地地温场; (2)地球深部岩浆活动,岩浆热的叠加状况; (3)构造热流场; (4)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 (5)下伏和共生岩石的导热性能等。

联帮德国萨尔区Tevfelspforte钻孔砂岩带影响了煤化程度的增高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联帮德国萨尔区Tevfelspforte钻孔砂岩带影响了煤化程度的增高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二、时间 在煤化作用中,煤在温度、压力作用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特别是在地质上的时间延续,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时间因素在较高的温度下往往更加明显,当温度过低,时间因素就不易起作用了。

煤化程度与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关系 1—5×106a ;2—10×106a;3—20×106a (据Karweil,1956) 第三章 §2 煤化作用的因素 煤化程度与温度和受热时间的关系 1—5×106a ;2—10×106a;3—20×106a (据Karweil,1956)

据反应动力学计算的不同温度下煤化时间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据反应动力学计算的不同温度下煤化时间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1—50℃(埋深1000~1300m);2—80℃(埋深1000~1200m);3—100℃(埋深2000~3000m);4—150℃(埋深3500~4700m) (据Karweil,1956)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三、压力:压力的双重特点 在不同压力下的煤化实验更加确认了静压力对化学煤化作用起着抑制作用。 压力因素虽阻碍化学反应,但却引起煤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 在煤化作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化学煤化作用,而不是物理煤化作用。

第三章 §2煤化作用的因素 三、压力:压力的双重特点 ①在构造压应力作用下,剪切与拉伸能使芳香族单元层沿石墨形成的方向更加排列有序,这在半石墨化、石墨化阶段表现的更为明显。 ②静压力使煤的孔隙率和水分降低、比重增加,还促使芳香族稠环平行于层面作有规则的排列。 ③构造应力影响到反射率值及镜质组的各向异性,其光性也发生变化。

1.煤化作用划分为几个阶段,各具哪些特点,其关键因素是什么? 第三章 煤化作用 思考题: 1.煤化作用划分为几个阶段,各具哪些特点,其关键因素是什么? 2.煤化跃变及其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