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主讲:王晓凤 老师 任课单位:孟津县平乐高中 时间: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清朝政局变动和洋务运动 一 二 三 四 退出.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派探索救国道路一览表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晋公庙中学 传经送宝、指导教学!
   导言 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在封建社会曾发生过无数次农民起义,而在近代,农民起义也随着时代变迁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社科部 李慧.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八国联军侵华.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共 和 国 之 恋.
第 二 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 二 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 怎么办.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 6 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戊戌变法 历史选修二复习课.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安地躁动起来,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天国;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也急了,开始了自强求富,意在中兴自存;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急了,担心亡国灭种,主张改弦更张发展资本主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政 治 文 明 历 程 专题三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主讲人:李素云.
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 代表 基本主张 实践效果 特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 未付诸实践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四次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农民阶级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三、戊戌变法。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救亡图存。 四、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探索之一: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 思考:从“太平天国”国号中,你能 想到些什么?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中国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2、鸦片战争之后,庞大的战争费用,巨额赔款,都转嫁到广大人民头上(主要是农民),人民负担大大加重,民生益加凋敝。 3、战后的鸦片走私更形猖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益加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洪秀全(1814~1864) 洪秀全,1812年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家境贫寒,7岁被送入私塾读书,曾4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位身穿明朝服装的西方传教士带了一名翻译进行传教活动,当时称为“讲街书”。之后,又遇到此位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年9月25日攻克广西永安州,进行了军事、 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整顿和建设,主要包括整顿军纪、分封诸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这为后来东王权重,天京事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它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从未实行过,也不可能实行。

洪仁玕 1859 年冬, 为振兴太平天国,提 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 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 《 资政新篇 》 是具有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的纲领,是先进的中 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最矛盾的是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关系。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次子,是上帝派来解救人间的最高代表;而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手搞了“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

从1848年到1856年,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共代天“传言”近三十次,绝大多数是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稳定了军心、民心。这些“传言”内容庞杂,有宗教的、军事的、政治的、文化的,还有假借“天父”名义“识奸”与“杀奸”的。在太平军定都天京以前,杨秀清的“传言”对于太平天国的事业具有积极意义。因为这种方法让太平军将士觉得“上帝”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有了如此巨大的精神力量,太平军早期真是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跟定上帝去杀“妖魔”,几乎所向无敌。 但是,随着太平军的不断壮大,杨秀清的“天父下凡”日益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往往以“天父”的名义杀人,或斩首,或五马分尸,或“点天灯”,使太平天国人人对他又敬又畏。

北王韦昌辉在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9月1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北王韦昌辉被杀。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洪秀全重整纲纪,挽救危局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三、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消灭了百万清军,腐败官吏、地主被杀,逃亡;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立的政府 ;封建文化的支柱儒家思想,孔子思想受到打击;全国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有力地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反对外国势力共同瓜分中国,并痛击外国侵略者。

4、 具有世界的意义。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四、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清军、湘军、淮军、洋枪队、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 任人唯亲,大封王爵; 等级愈加森严,尊卑愈加分明 ; 大兴土木,贪图享乐,生活完全腐化堕落。

太平天国天王府西花园

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 忠王府

(2)领导者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不能长期保持内部团结。 民 谣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3)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摆脱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束缚。 利用拜上帝教,神话权威。 (4)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小 结 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农民是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的,但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探索之二:地主官僚的洋务运动 思考:“洋务运动”的含义?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原意外国,“洋务”即指一切涉及外国的事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兴起的标志是总理衙门的设立。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 内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进行的自救活动。 内忧: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恭亲王奕訢:心腹之害(发捻)、 肘腋之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先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1 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 2 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奕訢

左宗棠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曾国藩 李鸿章

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军用工业 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 3.创办新式学堂

1创办近代军用工业 自强 口 号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崇厚 湖北枪炮厂 张之洞 主要军事工业

口号→ 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 主 要 企 业 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 开平矿务局

2.建立新式海陆军 (1)用洋枪洋炮训练装备军队 (2)筹建新式海军 至中法战争前,清朝表面上维持了北洋、南洋(苏浙)和福建三支水师。 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此时北洋海军拥有新旧舰船25艘,成为晚清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

1.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翻译学堂) 2.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学堂) 3.1879年兴办天津电报学堂(工艺学堂) 3.创办新式学堂 1.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翻译学堂) 2.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学堂) 3.1879年兴办天津电报学堂(工艺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此后,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京师同文馆大门

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4-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学习造船、驾驶。 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学到了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30名赴美留学儿童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三、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实际结局:清政府败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但是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探索之三: 资产阶级维派的戊戌变法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维新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 康有为(1858-1927)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成效显著,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一、戊戌维新运动 1、维新派的变法活动 2、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在康有为的领导下,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向世人宣传维新主张: 一是,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 二是,著书立说。 三是,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四是,办学会。 五是,设学堂。 六是,办报纸。

如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你可放手为之,我决不从中作难…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慈禧太后和满洲亲贵大臣要的是万世不易的“一族专政”,任何对这个“国之根本”的变法主张都是他们无法容忍的,因为这极有可能让他们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将从此一去不复返 如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你可放手为之,我决不从中作难…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2、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 光绪帝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1.裁撤冗员 2.澄清吏治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类 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裁撤冗员 2.澄清吏治 经济方面 1.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路 文化方面 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方面 1.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变法的内容——百日维新 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等。 2、军事方面:训练新军等。 3、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4、文化教育方面:改科举,废八股, 设学堂等。

百日维新的失败

"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刘光第 林旭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局限性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制度。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再次,害怕人民群众。

小 结 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自上而下的 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探索之四: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 (1)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加深 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 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流域。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漫画:民不聊生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清政府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迫加,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

从1902~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包括抗捐、抗税、抗租、罢工、反洋教、拒俄、拒法、抵制美国货以及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等各个阶级阶层广泛参与的反抗运动。

2 .清政府的“新政”及其破产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 改革兵制 改革学制 奖励工商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清末“新政”的破产。 实质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3.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年幼时随兄就读于美国檀香山,1883年回国,先后在广州(博济书院,今中大二院)、香港、澳门等地求学行医。

孙中山的转变与成长: 由医人转向医国 由改良转向革命

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品中,影响最大的是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和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 同盟会(1905,日本东京)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二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也没有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的对象,给了这部分人日后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的可乘之机。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妥协。 孙中山手书的《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但是,民权主义虽提出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又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共和国的权利与地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孙中山手书的《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它包含这样几个思想: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后的迫切任务,其核心是解决土地 问题,具体办法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 价归公。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也没有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在革命的过程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农民的理论武器。 孙中山手绘三民主义

总体上说,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它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号召,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缺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实际内容。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辩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程度未逮”,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皖浙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举行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举行广州起义。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称“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广州起义失败后不久,全国就爆发了成为武昌起义导火线的保路风潮。

保路风潮 保路风潮的起因是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的政策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回国有”,并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为最烈。 保路风潮 保路运动中之成都血案 保路风潮的起因是清政府实行“铁路国有”的政策

2、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的必然性: 革命形势的发展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爆发 空前孤立 “新政” 有利革命 预备立宪 清朝政府 革命党人 扩大影响 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爆发 清朝政府 革命党人 人民群众 扩大影响 鼓舞斗志 加快进程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收回利权 保路运动 直接推动 时机成熟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取得了首义的胜利。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及其他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各地响应武昌起义 烟台 太原 西安 镇江 安庆 上海 南昌 成都 杭州 长沙 重庆 贵阳 福州 昆明 广州 桂林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们合影 1、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帝国主义的支持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 清:威逼利诱迫使清帝退位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 位 立宪派等的拥护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中国重新落入黑暗的深渊。

袁世凯投靠帝国主义 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挫折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挫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二次革命”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 3月20日,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孙中山开始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了。

护国运动 1915年底至1916年云南等省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

护法运动 段祺瑞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辛亥革命评析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它有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第二,它有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第三,它有一个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客观上说,是由于帝国主义用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从主观方面来说,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在于它本身具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来说: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企图所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结 论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启示:中国革命走农民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都行不通,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个重担只能由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