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 C A 一、填空: 1、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 )( )( ) 2、局限性化脓性炎称( ),弥漫性化脓性炎称(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生殖系统疾病 Genital System Pathology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东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张爱凤 张爱凤.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Carcinoma of endometrium)  发病率为一或二位  >95% 为腺癌  多发生在老年妇女.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Tumor spread 一、肿瘤的生长方式 良、恶性 乳头状、息 肉状、蕈伞 状、溃疡状 体表,腔道 肿瘤性质 大体观察 膨胀性生长 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生长 良性肿瘤 结节状、有完整 包膜,分界清楚、 可推动 实质器官与组织 易摘除,不复发.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 一 ) 、外环境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已达 1000 多种 直接致 癌物 间接致 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癌肿 以前致癌物形式进 入机体,经代谢、 转化形成活化的终 致癌物.
《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 主讲人:郭奕斌 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第八章、肿瘤遗传学 **** 《医学遗传学》 CAI 教学 ****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 第 20 章 肿瘤免疫.
考点一:细胞概述(实验 ”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 胞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 象和结果、讨论 p25 ) 考点二: 细胞膜与细胞壁(实验 “ 验证活细胞 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 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考点三:细胞质(实验 “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 布.
NEOPLASM Zhu keqing 竺可青 Patholog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肿瘤 (tumor,neoplasm).
第五章 肿瘤 (tumor,neoplasm)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分类 基 础 医 学 院 主讲:于智泉.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修改:张绘宇.
软组织肉瘤概述及举例 兰卉 2012年9月.
第 7 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1、红 炎性充血,早期鲜红,后期暗红 2、肿 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增生
肿瘤概论 外科教研室.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一、分 级(Grade):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像的数目 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肿瘤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卵巢肿瘤 Ovarian tumor 中山二院妇产科 林仲秋. 卵巢肿瘤 Ovarian tumor 中山二院妇产科 林仲秋.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第 17 章 肿 瘤.
外 科 护 理 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五章 肿瘤 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炎症.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
Path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长 春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精品资源共享课 制作单位:基础医学部 病理教研室 李桂波.
肿 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第三节 肿瘤的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肿 瘤 (tumor, neoplasm)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实验 6, 肿瘤 (Neoplasia) 总菜单 切片: 1,胃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tomach)
第 3 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是指主要由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子宫颈慢 性炎症性疾病。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医 学 遗 传 学 肿 瘤 遗 传 学.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生殖器瘤样病变.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四节、肿瘤的染色体异常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实验 4, 炎症 (Inflammation) 总菜单 切片: 1, 纤维素性心包炎(Fibrinous pericarditis)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肿 瘤 中国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主讲人 孙丽梅.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课堂评价 C A 一、填空: 1、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 )( )( ) 2、局限性化脓性炎称( ),弥漫性化脓性炎称( ) 1、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 )( )( ) 2、局限性化脓性炎称( ),弥漫性化脓性炎称( ) 3、假膜性炎属于( )炎症,病变发生于( )假膜主要由( )( )和( )构成。 4、绒毛心是发生在( )的( )炎症。 二、单选题: 1、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 ) 物理性因子 化学性因子 生物性因子 免疫性因子 2、炎症反应最主要的特征是( ) 白细胞渗出 纤维素渗出 血浆渗出 红细胞漏出 变质 渗出 增生 脓肿 蜂窝织炎 纤维素性 粘膜 纤维素 脱落上皮 坏死组织 浆膜 纤维素性 C A

课堂评价 A C D C 3、 不属于纤维素性炎的疾病是( ) A.病毒性肝炎 B.大叶性肺炎 C.白喉 D、绒毛心 E.细菌性痢疾 3、 不属于纤维素性炎的疾病是( ) A.病毒性肝炎 B.大叶性肺炎 C.白喉 D、绒毛心 E.细菌性痢疾 4、单核巨噬细胞在局部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是( ) A、炎性假瘤 B、炎性息肉 C、肉芽肿 D、肉芽组织 5、 病毒感染性病变组织内的主要炎性细胞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6、炎症时液体渗出的主要机制是( ) A、血管内压升高 B、炎症灶内胶体渗透压升高 C、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D、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 C D C

肿 瘤 平凉医专病理教研室 肿瘤

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形态 肿瘤异型性 生长与扩散 目录

第一节 肿瘤概念 肿瘤:机体在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 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分化、过度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 . 1

生物学特性: 丧失分化成熟的能力—幼稚性 相对无限制生长—不协调性 浸润和转移—破坏性 瘤特性可传代—遗传性 3 2

炎性增生与瘤性增生区别: 名 称 原 因 分 化 增 生 去除病因 炎性增生 致炎因子 成 熟 受制约 停 止 瘤性增生 致瘤因子 不成熟 名  称 原  因 分 化 增 生 去除病因 炎性增生 致炎因子 成 熟 受制约 停  止 瘤性增生 致瘤因子 不成熟 无限制 永无休止 BACK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1、形状: 一、 肿瘤的形态结构 (一)肿瘤肉眼观 与肿瘤的性质、生长部位有关 器官表面: 外生性——菜花状、乳头状、息肉状。 内生性——溃疡状。 沿管壁长—缩窄、硬化状。 实质器官内: 树根状、结节状、囊状、分叶状。

BACK

菜花状 乳头状 5 4 BACK

6 溃疡状 7 BACK

囊状 结节状 9 树根状 8 10

大小、数目、颜色、硬度 2、大小: 小→肉眼看不见 大→几十斤 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等有关 3、数目: 单发、少数多发 4、颜色: 脂肪瘤?黑色素瘤? 与组织来源有关 5、硬度: 血管瘤?骨肉瘤? 与组织来源、间质含量有关。 17 14 16 13 15 12 11 大小、数目、颜色、硬度

镜下结构 (二)、镜下结构: 由实质和间质构成。 1、 实质: 即瘤细胞——决定了肿瘤的特性。 2、间质: 由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构成 ——支持、营养。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免疫 肌纤维母细胞——限制瘤细胞扩散 18 BACK 镜下结构

二、肿瘤的异型性 二、肿瘤的异型性 (一)概念: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 异称异型性。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异型性:易判断组织来源 恶性肿瘤异型性:难判断组织来源 19 20 BACK 1、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 )良性瘤:异型性小 (2 )恶性瘤:异型性显著,如下: 1)瘤细胞的多形性: 核大,形态各异; 多核,核仁大; 核染色质粗大; 2)核的多形性: 核膜厚; 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核分裂 3)胞浆的改变: 2、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BACK 21

22 BACK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 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取决其分化程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 ①膨胀性生长 ②侵袭性生长 ③外生性生长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①膨胀性生长 如吹气球 常是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3 ①膨胀性生长

②侵袭性生长 如树根 常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5 ②侵袭性生长

③外生性生长 如大白菜 良、恶性均可 27 ③外生性生长

(二)、肿瘤的扩散(恶性) (二)肿瘤的扩散(恶性) 1、直接蔓延 (directed spread) 2、转移(metastasis) 淋巴道转移 转移途径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二)、肿瘤的扩散(恶性)

乳 腺 癌 直 接 蔓延 29

三种转移 (1)淋巴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是癌最常见的扩散途径。 (2)血道转移(hematogeneous metastasis) 是肉瘤常见的转移方式。 (3)种植性转移(transplantation metastasis) 好似农民播种 三种转移

掌握 熟悉 了解 小 结

课堂评价 D B 一、填空: 1.常见的肿瘤转移途径有( )( )( ) 2.肿瘤的实质是( ),决定肿瘤的( ) 二、单选: 1.常见的肿瘤转移途径有( )( )( ) 2.肿瘤的实质是( ),决定肿瘤的( ) 二、单选: 1. 下列哪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 ) A.生长旺盛 B.常形成肿块 C.相对无止境生长 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 2.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 A.乳头状 B.火山口溃疡状 C.灰白色 D.肿块大 三、思考作业: 如何理解肿瘤的异型性与分化成熟程度、恶性程度的关系? 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 种植性转移 瘤细胞 生物学特性 D B

Thanks 谢谢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I级: 分化良好,核分裂少见,属低度恶性 II级: 分化中等,核分裂易见,属中度恶性

Ⅰ级 Ⅱ级 Ⅲ级

N:Node— 指局部淋巴结受累积,淋巴结无累积时为N0 ,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加大依次用N1-N3。 T:Tumor— 指肿瘤的原发灶,随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 N:Node— 指局部淋巴结受累积,淋巴结无累积时为N0 ,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加大依次用N1-N3。 M:Metastasis— 指血行转移,无血行转移者为M0 ,有者用M1-M2。 TNM分期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1、压迫和阻塞 2、激素分泌异常

二、恶性肿瘤 1、侵袭 2、出血和感染 3、疼痛 4、恶病质:晚期肿瘤患者常表现严重消瘦、 乏力、严重贫血、全身衰竭的状态称之恶病质。 5、副肿瘤综合症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区别 良性 恶性 组织结构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复 发 转 移 影 响 异型性小 异型性大 缓慢 迅速 区别 良性 恶性 组织结构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复 发 转 移 影 响 异型性小 异型性大 缓慢 迅速 膨胀性和外生性 浸润性和外生性 很少复发 较易复发 无转移 可有转移 危害性小 危害性大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一)良性肿瘤的命名 原则:部位+组织来源+瘤 例: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的良性肿瘤 子宫平滑肌瘤

(二) 恶性肿瘤的命名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则:部位+组织来源+癌 例:来源于子宫颈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二) 恶性肿瘤的命名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则:部位+组织来源+癌 例:来源于子宫颈鳞状细胞的恶性肿瘤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2、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则:部位+组织来源+肉瘤 例:来源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的恶性肿瘤 腹部皮下脂肪肉瘤

(三) 其他命名方式 1、母细胞瘤: 某些肿瘤组织类似于一些幼稚组织和神经 组织,常以组织+母细胞瘤称之; 2、“恶性…”: (三) 其他命名方式 1、母细胞瘤: 某些肿瘤组织类似于一些幼稚组织和神经 组织,常以组织+母细胞瘤称之; 2、“恶性…”: 某些恶性肿瘤的命名是直接在名前冠以“恶性”二字;

3、以“瘤” 字结尾的恶性肿瘤: 4、以“人名”或“病名”命名: 有些肿瘤是以最早描述或研究该肿瘤的人 的名字来命名的; 5、以肿瘤细胞的外形命名:

二、癌 和 肉 瘤 区 别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癌变潜能(危险)较大的良性病变. 意义: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 1、概念 指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异型性,较多核分裂像,但还不足诊断癌的病变。

2、类型 鳞状上皮、柱状上皮、移行上皮 3、分度(分级) 异型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基底部<2/3,可恢复 异型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底部)<1/3,可恢复 轻度(Ⅰ): 异型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基底部<2/3,可恢复 中度(Ⅱ): 根据异型程度和累及范围分 异型的上皮细胞累及上皮基底部>2/3,但未及全层,常发展为癌 重度(Ⅲ):

轻度非典  中度非典 重度非典

(三)原位癌   指癌细胞已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仍局限于黏膜上皮或皮肤表层内的非侵袭性癌。

第六节、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囊腺瘤 纤维腺瘤 2.腺瘤 息肉状腺瘤 多形性腺瘤

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1.鳞状细胞癌 2.基底细胞癌 3.移行细胞癌 4.腺癌

二、间叶组织肿瘤

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瘤 2.脂肪瘤 3.平滑肌瘤 4.脉管瘤

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1.纤维肉瘤 2.脂肪肉瘤 3.平滑肌肉瘤 4.骨肉瘤

三、其他组织肿瘤

黑痣和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黑痣

第七节 肿瘤的病因学

一、物理致癌因素 1. 电离辐射 2. 紫外线 3、热辐射 4. 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可引起肺癌、胸 膜间皮瘤。

二、化学致癌因素 大体上分为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

1.激 发 ( Initiation ) 即激发剂(致癌物)引起的不可逆的过程,细胞 DNA受到损伤,成为潜在癌细胞。这些细胞在促进剂的进一步作用下,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促 进 (Promotion ) 促进剂,如巴豆油、酚、激素、药物,本身无致癌性,并不损伤 DNA,可能在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水平上发挥作用,改变了基因的表达方式。促癌是一种缓慢的(10-20年)、非特异的、可逆的过程,因而减少环境中的促进剂,在癌的防预中很有意义。

重要的化学致癌物 (1)多环芳烃:与肺癌及胃癌关系密切。 (2)亚硝胺类: 与肝癌、胃癌、食管癌有关。 (3)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最具代表性,主要 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三、生物致癌因素 1.DNA肿瘤病毒 目前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 人类乳头瘤病、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2.RNA肿瘤病毒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 3.寄生虫

四、遗传因素 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2.遗传因素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就属于这一类,患者常伴有某种免疫缺陷、染色体畸变或DNA修复功能缺陷。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 而环境因素又起主要作用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 而环境因素又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恶性肿瘤是散发的,无家族史,可能患者的体质对致癌因子有易感性,因而发生了肿瘤。

五、免疫因素 1.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抗肿瘤的免疫效应,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在破坏、溶解肿瘤细胞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六、激素因素 七、营养因素

第八节 肿瘤发病学

多阶段: 增生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中晚期癌 早期浸润癌

原癌基因被激活,转化为癌基因,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肿瘤。 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激活 原癌基因被激活,转化为癌基因,细胞过度增生,形成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丢失、灭 活或突变时,往往会使细胞呈恶性生长。

定义:肿瘤标志或肿瘤标记物,是肿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的化学物质。 这类物质可以是大分子蛋白质(包括肽类、激素和酶),也可以是小分子脂类和氨基酸衍生物。

常见的肿瘤标志 1.甲胎蛋白(a -fetal protein, AFP ) 约60-70%的肝细胞癌的AFP高于正常,血清AFP≥500g/L持续1个月或AFP≥200g/L持续2月,支持肝细胞癌的诊断。

2.癌胚原(CEA) CEA可作为消化道癌瘤的标志。 3. CA19-9 约72%的胰腺癌常伴有CA19-9显著增高,因而CA19-9是胰腺癌较好的标志。

4.酸性磷酸酶(ACP) 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SAP)的监测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前列腺癌病情的监测、鉴别诊断方面都有帮助。 5.碱性磷酸酶(ALP) 骨肉瘤患者的血清ALP含量升高,说明骨肉瘤有残余、复发或转移。

下列哪些肿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肝细胞癌 视网膜母细胞瘤 神经纤维瘤病 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