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DESIGN REINVENTED 張婷. DRAIN COVER + = 百葉窗的構想加上邊邊做成斜的設計 , 讓雨水更容易集中不會 淤積在路邊 , 行人或自行車在靠路邊行走時也不會出現鞋跟或 輪胎卡在水溝蓋的情況 。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教學引導 地球真奇妙!大自然的奇蹟! 臺灣篇~陽明山 美國篇~黃石公園,老忠實噴泉 冰島篇~熱噴泉.
參考資料﹕大人國夢遊記 遠看.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一段難以忘懷之 黃金年華 照片來源 - 網路流傳 及 私有 Ted Tsai.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第十課 北投硫穴記 作者:郁永河.
第五課 裨海 紀遊選 郁永河 郁永河 郁永河形容硫穴「白氣五十餘道, 皆從地底騰激而出」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四課裨海紀遊選 ──北投硫穴記 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九課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美瑤修訂自翰林版.
Unity3D.
《春曉》.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描寫景物的方法.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野地的花 穿著美麗的衣裳 天空的鳥兒 從來不為生活忙 慈愛的天父 天天都看顧 他更愛世上人 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欣賞有趣的薑餅屋.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新一代數學》(第三版) 六下D冊 20 行程圖.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寫作與思維.
古今地圖比對 國立彰化高中102年高瞻計畫空間資訊專題課程.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台語的源由.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算獨教學 范國祥製作 於新湖國小 算獨資料來源
數字獨樂樂 --數獨原來這麼簡單.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中文標楷、英文Times New Roman,85點,粗體,置中)
You will see a very spectacular picture 你將看到一幅蔚為奇觀的圖片
程式移植.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12797: Lette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學校 LOGO 103年度教育部推動技專校院與產業園區產學合作計畫 ( 計畫名稱 ) 發表人:○○系○○○教授 ○○科技大學 聯絡方式: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在羅馬的日子.
DEP5114A General Studies Prof. Mak Se Yuen Student Name:Lau Yeuk Lan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第十三章 彩色影像處理.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台中市信義國小 六年七班34號_楊凱茵 製作日期:2012/04/12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附錄二 北投硫穴記 郁永河

授課大綱 作者 題解 郁永河採硫始末 《裨海紀遊》簡介 〈北投硫穴記〉段落要旨 〈北投硫穴記〉文章優點 郁永河詩選 裨海紀遊月曆‧衛星篇 本課結束

作者 郁永河,字滄浪,清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 郁永河為縣學生員,性喜遊歷。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在福建省官府擔任幕僚,公餘之暇,遍遊全省山水勝景,而以未至臺灣為憾。 圖片來源:http://www.hudong.com/wiki/%E9%83%81%E5%A7%93

作者 康熙三十五年冬天,福州火藥庫失火,燒毀庫存的五十多萬斤火藥,福州官方必須負責賠補,乃決定派人至北投採硫以製火藥。郁永河自願前往。 次年正月,由福州出發,乘 船經澎湖抵臺南,而後走陸 路北上抵北投,隨即進行煉 硫工作。其間遭遇癘疫、暴 雨、颱風的侵襲,幾乎前功 盡棄,郁永河仍不畏勞苦, 勇於任事,終於在十月完成 任務,返回福州復命。 中國戎克船 (郁永河搭乘這種船渡海來臺) 圖片來源: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4/tony0404.html

作者 郁永河的文章清新簡潔,情韻生動。常隨文詠詩,頗能渲染文中所述之情境。尤其是《裨海紀遊》中的〈臺灣竹枝詞〉與〈土番竹枝詞〉,刻劃臺灣地理、人文特色及平埔族的風俗民情,最為質樸深切。 著有《裨海紀遊》、《海上紀略》、《番境補遺》等書。 圖片來源:http://w3.thvs.tp.edu.tw/th5001/exposition/team2/paper/web/top/ta2.htm

補充:竹枝詞 本是流行於四川一帶的曲調,唐時劉禹錫加以剪裁,後傳於世。形式多為七言絕句,用語通俗輕快,內容多為當地風俗或男女情愛,為民間流傳的一種詩歌形式。 臺灣有竹枝詞,始自郁永河的引進,可謂不爭之論。郁永河以宦遊的姿態,審查當時風物,寫下〈臺灣竹枝詞〉十二首及〈土番竹枝詞〉二十四首,為臺灣竹枝詞播下種籽,開「不問腔調、不計格律」的竹枝詞先河。 授課大綱

題解 本文選自《裨(ㄆㄧˊ)海紀遊》。裨海,即小海的意思。標題為後人所訂。 作者描述自己受命來臺,僱工到北投採硫、煉硫時,親訪硫磺產地所見到的特殊景觀。全文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各個景點為緯,鋪敘出豐富奇險的硫穴之旅。

題解 《裨海紀遊》是郁永河旅臺經驗的紀錄,他感於來臺機會難得,故詳細記下見聞。 全書以採硫任務為主軸,包括由福州至臺南,由臺南至北投的旅途,以及在北投煉硫的經過。書中描述臺灣的山川形勢、物產氣候、史地沿革和風俗民情,為三百年前的臺灣留下珍貴的紀錄,是風格獨具的遊記,也是郁永河採硫之餘的另一收穫。 授課大綱

改寫自楊龢之譯注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 郁永河採硫始末 改寫自楊龢之譯注 《遇見三百年前的臺灣:裨海紀遊》 圖片來源:圓神出版社

郁永河採硫始末 ◎性好遊歷,遍遊八閩 郁永河性好遊歷,自康熙三十年春天入閩,到第二年任王仲千的幕賓止,已遊遍建寧、延平、福州、興化、泉州、漳州等地。其後兩年間,又因職務之便,至邵武、汀州遊覽。短短數年之間,已走遍福建山水優美之處,而以無緣至遠在海外的臺灣為憾。 圖片來源:《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福建疆域圖。清領初期,臺灣的行政層級是福建的一個府,列入版圖的僅限於已經「輸賦貢金」的原住民族群地境。西部沿海以外地區因為是「化外」,故一片空白。 ──採自《古今圖書集成》

郁永河採硫始末 ◎遠渡臺灣,歷經艱辛 康熙三十五年的冬天,福州的火藥庫失火,五十多萬斤火藥全毀,必須賠補,郁永河自願到北投採硫,並說:「吾事濟矣。(我的理想要實現了)」。 他在三十六年正月從福州出發,先搭船往廈門,一上船就刮起強風,浪高得像山,船隻幾乎要翻覆。好不容易到了廈門,腰疼宿疾復發,休息近兩週才上船,卻連著三天三夜遭遇大雨大風大浪。終於來到危險的黑水溝,水流湍急,且有腥臭味,船家將紙錢灑入海中,緊張到不敢呼吸,幸安抵澎湖。由澎湖再到鹿耳門時,已是二月底了。

鹿耳門,十八世紀的臺灣之內門:「鹿耳門安則全臺與之俱安。」 而今鹿耳門溪緩緩地流向台灣海峽,昔日的天險如今是一格格魚塭毗連散布在天地間,間或有魚船停泊處。 一個碣穩穩如巨型石敢當立在堤岸上,寫著「府城天險」、寫著「鹿耳門港」,在荒涼的溪口訴說滄海桑田。 資料、圖片來源:http://taiwanesepoems.blogspot.com/2010/05/2.html

郁永河採硫始末 ◎計畫周詳,親履險境 郁永河在臺南住了一個多月,一面會見府城的各級官員,一面招募、置辦採硫的工作人員與裝備、物資;包括用來和原住民交換硫磺礦的布,煉硫用的油和大鍋子,加在水裡讓工匠飲用和洗澡以消除硫磺毒氣的糖等,租了兩艘船裝運,準備即日啟程。 府城裡的官員及郁之友人都勸他留在府城指揮,因為雞籠、淡水地方水土惡劣,去的人常不能生還。郁永河以重任在身,不顧眾人勸阻,仍決定親履蠻荒險境。 高拱乾(1692年至1695年間任臺廈兵備道)纂《台灣府志》附圖 圖片來源:http://taiwanesepoems.blogspot.com/2010/05/2.html

郁永河採硫始末 ◎接納諫言,乘車就道 郁永河本來打算走水路,但他的同鄉顧敷公在臺灣久住,很了解山邊海涯地勢的狀況,勸他走陸路。因為船舶航行海上,不怕大海反而是怕靠近海岸,不擔心深水而擔心淺水。從府城到雞籠,船沿著沙洲和淺水之間走,如遇大風沒有港灣可以泊靠,比在大洋中更加倍危險。郁永河接受了他的建議,但同行的王雲森貪圖省事,堅持上船,他們只好分兩路出發。 (水路)日據初期泊於淡水港的船隻,型製小於戎克船,應是專門航行於臺灣各港及內河者。 (陸路)由整片木頭製成大車輪的「板車」,可載重物。 圖片來源:(上)《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下)http://www.ta.org.tw/Beitou/desktop/index0.htm

郁永河採硫始末 ◎誤走歧途,連夜趕路 四月七日,郁永河和顧敷公率領五十多位工作人員出發,乘坐牛車沿著西部海岸平原北上。由原住民負責趕車,每到一個原住民部落就換車。經新港社(臺南新市)、嘉溜灣社(臺南善化)到麻豆社(臺南麻豆)。從麻豆換車,應該到倒國咯社(臺南東山),但因為原住民誤解隨員的意思,竟一路駕往 佳里興(臺南佳里),發現走錯了 再回到倒咯國社時,已經落後了。 只好連夜渡過急水和八掌等溪。天 亮之後,又渡過牛跳溪,直到柴里 社(雲林柴里)過夜。這樣整整走 了兩天兩夜,一路上都是陡峭的山 崖和深邃的山溝,十分驚險。 《第二、三次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出使大清帝國記》中的福爾摩沙人,與郁永河所記原住民相仿。 圖片來源: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715/tony0715.html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郁永河採硫始末 ◎溪澗湍危,石路顛簸 坐牛車涉溪是一大考驗。例如四月十日,渡過西螺溪、東螺溪時,溪水寬達兩三里,水勢湍急,拉車的牛隻怕被淹死,躺著浮水不肯用勁,靠十幾個原住民推著車輪渡過,倖免了溺水之難。而走一般的陸路也不輕鬆,例如從半線社(彰化市)到大肚社(臺中大肚)時,一路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牛車一整天在這樣的路面上顛簸,非常疲倦;再加上途中都是荒榛莽草,雜草比肩膀還高,和半線社(彰化市)以南地區相比好像是兩個世界。 東螺溪又稱舊濁水溪,早期含沙量高,河道不固定,易發生水災。經過整治後,河道多已湮沒為平地,僅存數條灌溉渠道,迥非三百年前面貌。 圖片來源:http://big51.chinataiwan.org/twly/twmj/200806/t20080616_672682.htm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郁永河採硫始末 ◎大雨阻路,浮水而渡 四月十三日,一行人到達牛罵社(臺中清水),但直到十八日,幾乎是連日大雨,空氣中的溼氣很重,路上十分泥濘。大甲溪水漲湍急,不能前進。雨停後又等了幾天,但水仍未完全退去。二十三日,因為擔心王雲森和兩艘船的安危,郁永河決定勉強涉渡,原住民扶著郁所乘坐的牛車浮水而渡,幾乎是泡在水裡走過的。郁永河在這裡耽擱了十天,大甲溪也成為他西部縱走路上最大的障礙。 《臺番圖說》中的「渡溪」。所用工具是竹筏而非郁永河所乘的牛車,但原住民在水中推挽則同。 圖片來源:http://knowledge.teldap.tw/focus/000808/4.htm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郁永河採硫始末 ◎沉船之厄,損失慘重 郁永河在二十四日到達後壟社(苗栗後龍)時,終於看到王雲森。他穿著破衣、光著腳,樣子十分狼狽。原來他們的船開航後,就一再偏進黑水溝裡;船頭自行朝下,又遇巨浪,找不到港灣停泊。第二天晚上終於看到小港,但沙灘水淺沒辦法進入,只好在港外拋錨。沒想到早上醒來,船隻又漂出外海,而且船舵斷裂,船首也破了。好不容易讓船隻漂向岸邊,但立刻被大浪打碎;船上的人都落了海,幸虧都游上岸來才逃過一劫。 另一艘船則於二十日安抵淡水(郁永河在二十七日到淡水後才得到證實),但在海上遇大風也扔了一些東西,總計已損失了十分之八。幸好郁永河心思細密,叫王雲森到沉船的沙岸附近,找尋陷沒的大鍋子和一些煉治硫磺用的工具,採硫工作才得以勉強進行。

郁永河採硫始末 ◎酷熱蟲害,苦不堪言 二十五日以後,郁永河等人繼續前行,經竹塹社(新竹市)到南崁社(桃園蘆竹)。從竹塹到南崁的八九十里路,沒看到一個人、一間屋子,甚至一棵樹,十分荒涼。到了南崁,走在荊棘樹叢中,鞋帽一再被刮破。二十七日,到達八里分社(新北市八里),準備渡淡水河時,忽然有算不清的飛蟲,像大雨般襲來,全身都被咬傷,苦不堪言。在郁永河看來,這裡根本不是人應該來的地方。不過,他總算完成西部大縱走,全程費時二十日,經過二十七社,涉渡九十六條大小溪流。

衛星重現 300年前郁永河足跡 「由淡水入港…水道甚隘,入門,水忽廣,漶為大湖,渺無涯涘。」三百多年前,清朝人郁永河來台北採硫,第一眼看到的是一片大湖。現在,中央大學和中研院團隊透過衛星影像,模擬出當年台北湖的情景,讓現代人也能看到三百年前台灣第一位探險家──郁永河眼底的風光。 台北湖的成因,是由於郁永河抵台三年前的一場地震造成,「但是在一七四一年的古地圖中已經看不到了」。當時並非整個台北盆地都是一片汪洋,而是在今天蘆洲、三重、新莊,以及關渡、士林一帶沒入水中。張中白說,現在關渡水鳥保護區的沼澤,應是當年台北湖的遺跡。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032755.shtml 圖片來源: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032755.shtml

郁永河採硫始末 ◎北投治屋,鳩工採硫 郁永河到淡水後,先暫住淡水社(臺北縣淡水)社長張大家,並託他蓋屋子。五月二日,一行人搭船經甘答門(關渡),來到新蓋的二十間茅屋。安排妥當後,郁永河便招集各社頭目,請他們喝酒、吃糖,又送布匹,並約定以七尺布,交換一筐硫土(大約二百七八十斤)。第二天,眾原住民相繼用獨木舟載來硫土,工人們也開始煉硫。往後五個月,郁永河一直待在這裡辛苦地工作。 北投硫磺礦場。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83。 圖片來源:http://www.ta.org.tw/Beitou/desktop/index0.htm

陽明山硫磺噴氣孔。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83。 硫磺塊。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83。 圖片來源: (左上) http://www.ta.org.tw/Beitou/desktop/index0.htm (右上) http://goldminers.ddm.org.tw/country/dm35_20110101.html (右下) 硫磺塊。 《陽明山國家公園》,民83。

郁永河採硫始末 ◎工人病倒,風雨肆虐 沒多久,工人漸染瘴癘,王雲森更染了痢疾。最後連廚師也病倒,無人炊煮。郁永河只好僱船將他們送回福建。他獨自督工,竟日在大太陽和長草密林之間往來,片刻不得休息。 然而噩運尚不止此,還有連續幾天的颱風,樹木被一一拔起,郁永河住的茅屋也斷兩根柱子。不久,水勢高漲,一直淹到胸部,他只好到山邊原住民的屋子避難,且用身上穿的衣服向原住民換了一隻雞充飢。風雨停止後,工寮已被夷為平地,損失慘重。 不幾日,洪水又來了,他趕忙跑到二靈山躲避,在沒人的山中躲了四天四夜,比上回還驚險恐怖,這是郁永河的颱風經驗。

郁永河採硫始末 ◎大功告成,整裝賦歸 八月初四日,雨停風平,郁永河再回到張大家,準備重新開始。十五日,茅屋完成了,兩艘海船也載來近六十名工匠,於是又重造鍋爐煉硫。所幸一切順利,在十月初一,完成煉硫作業,可以回福州覆命。 初七日下午,郁永河和顧敷公分乘兩艘船出海。風強浪高,兩艘船的桅杆都折斷,船也在大浪中隨風飄蕩。初八日,風勢稍停,才到官塘山。初九抵定海,與顧敷公的船會合。再航行五、六十里,到達福建門戶五虎門。十二日,終於到南臺大橋下登陸,回到省城,結束了驚險的海上之旅以及郁永河的採硫之旅。

郁永河能完成採硫任務,實有賴於他勇於任事,不避險阻的精神,也才能有《裨海紀遊》為臺灣留下最珍貴的紀錄。 誠如《裨海紀遊》所言:「余嘗謂:『探奇攬勝者,毋畏惡趣;遊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太白登華山,恨不攜謝朓驚人句,搔首問天;昌黎登華嶽絕頂,痛哭投書與家人別,華陰令百計取之,迺得下,皆以嗜遊癖者也。余雖不敢仰希前哲,然茲行所歷,當令昌黎、太白增羨。況蓬萊在望,弱水可掬,藉令祖龍、漢武聞之,不將蹇裳恐後乎?」 翻譯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何況我本來就因為是喜歡旅遊才來的,我曾說:「要探訪奇景遊歷名勝的話,就別怕路難走;遊覽的地方不夠險峻就不會有奇景,旅途平順就沒有樂趣。」當年李白登上華山落雁峰,說:「可惜沒帶謝眺(南朝詩人)的驚人詩句來,想不出恰當的描寫詞藻,只能搔首問天而已。」韓愈登上華山頂峰,感動得不肯回去,痛哭寫信和家人訣別,華陰縣令用盡辦法,才勸得他下山。這都是好旅遊成癖的例子。我雖不敢高攀比附古人,但這一趟所經歷的,應該會讓韓愈、李白加倍羨慕才對。況且能看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可掬起阻隔求仙路程的弱水,假使讓沉迷於神仙的秦始皇、漢武帝聽到了,不也會提起衣裳跑來,唯恐落後了吧? 「清郁永河採硫處」碑 圖片來源:程尚楷 攝

《雅堂文集》〈裨海紀遊書後〉 右《裨海紀遊》一卷,仁和郁永河著。永河字滄浪,快男子也。康熙三十六年春,自省來臺,躬歷南北,採磺北投,事畢而去。觀其百折不撓之精神,誠足使人起敬。書中所載山川險阻、瘴毒披猖,以今視之,何啻霄壤。夫北投者,今日之所謂樂土也,歌舞樓臺,天開不夜,山溫水嫩,地號長春;而在當時幾於不可一朝居,此則人治之功,而滄浪之開其始也。滄浪所著尚有《番境補遺》、《海上紀略》,惜版久失傳,知者較少。至書中所論撫育土番一事,我輩今日讀之,其感想又何如? ※連橫《臺灣通史》〈流寓列傳〉亦記載郁永河採硫事  資料來源:http://162.105.138.196/tr/data/0208/20830051a.txt

圖片來源:http://thcts.ascc.net/template/sample8.asp?id=rc14

授課大綱 圖片來源: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2/tony0402.html

《裨海紀遊》簡介 裨海紀遊新注 裨海紀遊英譯版 大地地理文化 香港南天書局 圖片來源:(左)http://info.gio.gov.tw/Yearbook/92/p334.htm (右)http://www.hkbookcity.com/showbook2.php?serial_no=106427

《裨海紀遊》結構特色 《裨海紀遊》又名《採硫日記》、《渡海輿記》,共二萬四千多字,採日記體,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行文。 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卷上自述來臺緣由,從福州至鹿耳門的行程,以及對臺灣的介紹,而以十二首〈臺灣竹枝詞〉作結。卷中分臺南府城備辦採硫物資、臺灣西部大縱走、北投採硫三部分,而以自述艱辛困頓的旅途作結。卷下先縱論全臺山川夷險、形勢阨塞、風俗民情,再回到採硫最後段的事,包括七月中工人生病及遇颱風和完成工作回福州,而以〈土番竹枝詞〉作結。

《裨海紀遊》內容特色 由結構特色可知,《裨海紀遊》以郁氏渡臺採硫貫串全書,而穿插有關臺灣之描述。具體而言,前者述及的橫渡黑水溝、西部大縱走、北投煉硫,最為詳實生動;後者述及的臺灣歷史沿革、地理風貌、原住民風俗,最值稱道。 其中,有關康熙臺北湖的說法和對原住民的觀察紀錄,至今仍是學者不斷援引的資料和討論的議題,成為研究臺灣地理史與民族學的最佳文獻。 此外,他時時表達的見解,也是有心人語。還有隨處因感賦詩,雖為一般文人習慣,但與文言文內容的高度一致性,亦為書中鮮明的特色。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對來自內地的郁永河而言,這塊初入版圖的臺灣,在想像知識脈絡中是海盜與叛賊叢聚地,是疫病橫行的孤島,歷史缺乏足夠且客觀的紀錄,使得旅途中處處瀰漫著「理亦難明」的陌生與恐懼。 這樣的感受驅使他尋求一種新的論述形式,一方面消解內地人士對臺灣的陌生與恐懼感,也進一步提供清朝統治者治理臺灣的參考。而他的努力,確實也讓《裨海紀遊》成為臺灣戶志編寫者及宦遊者的參酌方向。 資料來源:三民版課本、教冊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原住民 《裨海紀遊》中原住民形象遠遠多於漢人。郁永河所描述建構的清朝國族內部的他者,位處帝國邊陲,面目模糊、身分難辨,是愚昧無知讓人恐怖,同時又是純真無慾令人嚮往的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他也曾顛覆過去刻板的臺灣論述以真實之筆觸,描繪臺灣原住民之遭遇,從人道主義的關懷,為他們發出不平之鳴,並進而提出「教化」之道。 《諸羅縣志》中的原住民捕鹿圖 圖片來源: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1/16.htm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婦女 這部分呈現男性視域同時也是漢人視角的凝視。如「婦人弓足絕少,間有纏三尺布者,便稱麗都;故凡陌上相逢,於裙下不足流盼也。」即以「三寸金蓮」做為女性審美的標準。又如「又有三少婦共舂,中一婦頗有姿;然裸體對客,而意色泰然。……自諸羅山至此,所見番婦多白皙妍好者。」而且從文末的感慨「所謂神仙者,不過裸體文身之類而已」一句來看,視覺上「裸體」現象給他的印象極為刻骨。 《諸羅縣志》中的舂米圖。 當時原住民仍然裸體對客。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uduCo2SGHRYWIzLEAu0T/article?mid=-2&next=344&l=f&fid=15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明鄭 或謂郁氏行文以「偽鄭」看待,似乎站在滿清立場,然而以清朝高壓文字獄,動輒得咎的情形來看,文字使用不得不慎。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明鄭 或謂郁氏行文以「偽鄭」看待,似乎站在滿清立場,然而以清朝高壓文字獄,動輒得咎的情形來看,文字使用不得不慎。 其實《裨海紀遊》還附記了一些有關鄭成功祖孫三代的傳聞,在〈偽鄭逸事〉一篇,字裡行間對鄭成功的孤忠大節給予正面評價,並不用偽鄭、叛逆等字眼,「偽鄭」或許是好事者所改易。在《裨海紀遊》正文裡,他是讚譽鄭成功的。 鄭成功畫像。原件藏於臺灣博物館,為清代時所繪,因鄭成功「以書生封王」形象而想像的作品。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E9%84%AD%E6%88%90%E5%8A%9F%E7%95%AB%E5%83%8F.jpg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裨海紀遊》書寫視角 臺灣 郁永河從地理形勢配合人文發展的角度來觀察臺灣。黑水溝帶來的是兼具重洋阻隔與危險的形象;西部平原漢人與原住民雜處,愈往北瘴癘之地愈多,原住民長相愈醜陋,愈難教化……。 他採取了渡海、踱山、涉水、採硫(含瘴癘)四方面之險惡,刻劃臺灣行之艱難。在船舶科技落後、臺地未墾、橋梁未建的三百年前,都是危機四伏、死生無定之事,所以《裨海紀遊》全書,多記此驚險之經驗,也可以看出他簡潔生動、歷歷如在眼前的精采文筆。 1714年法國傳教士奉康熙帝命,到福建省及台灣西部以三角法實測,並繪製地圖。圖中的中央山脈以東空白,可見郁永河離臺後一、二十年,仍對其情況一無所知。 圖片來源:http://www.flickr.com/photos/changturtle/sets/72157624494474397/detail/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裨海紀遊》表現形式 ◎日記體裁 原名《採硫日記》的《裨海紀遊》,宜是在臺期間即有所記,但日間趕路又遭逢諸多事情,自必無法詳記,等到回福建之後再審視回憶前後歷程,予以整理再現所經歷的情境及想法。 目前三卷之安排,上卷敘述在前,議論在後;中卷記敘抒情為多;下卷議論在前,記敘在後。可說做了靈活的變化,議論隨所居之地、所見之事引發出來,停留府城之際必然思及明鄭之政事,既已沿途經歷各原住民部落,足履踏遍西部臺灣,便不能不有感慨,因此論述臺灣之山川形勢,分析臺灣戰略位置,提出開發策略,紀錄原住民風俗民情,談教化之政策。

《裨海紀遊》表現形式 ◎詩文並呈 合計穿插全文之詩有十四首(七絕三首、五律七首、七律四首),竹枝詞三十六首,使得全書呈現詩文合記的現象。 詩文合記、韻散兼具,除了文義可詩文互補,相互發明,讓讀者易於記誦,加深印象外,當文中因行文結構考量,不便提及者則可以以詩補充,甚至在詩(竹枝詞)末復有自註做為補充說明。這些詩作非以風流相尚,而是以如椽健筆,為自己的心思及清臺灣社會之風俗民情作客觀而深入的描寫,從其詩與自注中,可發現作者時時懷抱經世濟民之思,可謂用力甚深之作,並非隨意為之,因此被視為史詩實錄,屢為關心臺灣文獻者與研究者所徵引。

《裨海紀遊》價值 ◎反映當時臺灣開發的概況 當時的嘉南平原經荷、鄭多年墾殖,大體上已適宜以業農為主的漢人居住,但過此以北則不然。臺中附近是「野番常伏林中射鹿,見人則矢鏃立至」;花東地區是「苦野番間阻,不得與山西通」;中央山脈是「自洪荒以來,斧斤所未入,野番生其中,巢居穴處,血飲毛茹者,種類實繁」,而其目的地淡水地區更是「人至即病,病輒死」。在此情況下,隸役、官弁每以深入「蠻荒」區域為難。 《臺番圖說》中的「捕鹿」。 圖片來源: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taiwan/index.htm

《裨海紀遊》價值 ◎記錄當時臺灣原住民的情況 郁永河自府城出發,將近一個月後到達今天的北投,開始煉硫作業。其所行經路線,穿越了許多不同族原住民的地域。這些族群之間的語言、風俗,甚至外貌原本差異極大。郁永河雖然行色匆匆,但一路都不斷記下所見印象。經由《裨海紀遊》,我們可以發現西拉雅、洪雅、帕瀑拉、巴布薩、道卡斯,以及凱達格蘭等各族之間是有相當差別的。郁永河只憑驚鴻一瞥,就留下如此詳實的資料,其觀察、敘述的功力之高,令人嘆服。 圖片來源: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02/tony0402.html

《裨海紀遊》價值 ◎展現作者的胸襟器識 郁永河雖和當時一般漢人一樣,有時不免會有些「大漢沙文主義」,但在行文中,處處可見他盡量排除根深柢固的成見。他還是個人道主義者。對一些在原住民各社中負責對外聯絡、仲介的通事,每藉原住民語言隔閡、不諳法令的弱點而上下其手,盤剝自肥的行為,他一再表示痛恨,直斥之為「社棍」。 另外,《裨海紀遊》還記錄了一些有關鄭成功祖孫三代的傳聞,字裡行間對鄭成功的孤忠大節一直都給予高度評價。 《臺番圖說》中的「社師」。是乾隆年間的情況。郁永河主張加強對原住民教化,以使「風俗改觀」。 圖片來源:http://saturn.ihp.sinica.edu.tw/~wenwu/taiwan/index.htm 圖片說明:參《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裨海紀遊》評價 《裨海紀遊》是台灣遊記文學的開創者。 臺灣研究先驅──黃得時推崇為「臺灣文學史上隨筆文學裡最出色的作品」。 葉石濤《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是一部臺灣鄉土文學史上永不磨滅的偉大寫實作品。」 葉石濤稱其與《臺海使槎錄》為臺灣文學「散文雙璧」。 資料來源:《遇見300年前的台灣─裨海紀遊》 圖片來源:http://www.ta.org.tw/Beitou/desktop/index0.htm 授課大綱

〈北投硫穴記〉段落要旨與賞析

第一段 說明此行的動機。 郁永和對於原住民帶著一筐筐硫土乘莽葛而來,不免引發好奇,這些硫土究竟從何而來?產地又是何等光景?原住民指示他就在茅廬後山麓間,自然激起他親往一探究竟的心,行動第一的他,立刻找了顧敷公為伴,原住民為導,坐船到內北社。

第二段 一開始即進入又高又茂密的茅草叢中,「兩手排之,側體而入」,茅草茂生,茅棘刺人,不言可喻。 加以初夏時節,暑氣蒸鬱,小徑曲折,行進更為辛苦。 顧君一馬當先,和嚮導走在前面,作者一不注意就落在後頭,「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慮或相失,各聽呼應聲為近遠」,處荒煙蔓草間,不得不提高警覺。

第三段 寫深密的樹林。 林林總總不可辨名的樹木,樹上若虬龍環繞的老藤,樹間傳來耳所創聞的鳥鳴,且有涼風陣陣,令人不再感到炎熱。「林木蓊翳」、「老藤纏結」、「葉大如掌」、「禽聲萬態」、「涼風襲肌」,是深林特有的樣貌,也是郁永河匆匆穿越時的視聽感受,寫來自然天成。 裂土而出的巨木,「兩葉始蘗,已大十圍」,吸引了郁永河的眼光,甚至引嚮導之言,進一步詳加解說。

第四段 寫四五丈寬的大溪,即沸泉所在。 溪水潺潺,溪石巉險,皆作藍靛之色,且水溫甚熱,必須扶杖躡巉石渡,原來它的源頭正是硫穴,無怪乎與一般溪流迥異。 本段可說是全文的過渡,表面寫溪,實則寫硫穴;而且用嚮導之言印證溪與石特異之因,作者又親自以一指試探,印證嚮導的說法,文理綿密而細膩。

第五段 先是「林木忽斷,始見前山」(遠處),後是「又陟一小巔,望前山半麓」(近處)。 距山遠處,作者用林木絕跡的景象,暗示硫穴在望;距山近處,又透過觸覺(「履底漸熱」)、視覺(「草色萎黃」、「白氣縷縷」)及嗅覺(「硫氣甚惡」)的摹寫,來描述接近硫穴時的感覺。未至硫穴,已彷彿置身其間。 「白氣縷縷,如山雲乍吐,搖曳青嶂間」,巧妙的譬喻與形容,為濁重的硫穴,增添了輕靈縹緲之感,也是神來之筆。

第六段 是全文的重心,作者從許多不同的角度,寫硫穴的特殊景觀。 本段大量運用譬喻修辭,近硫穴處「地熱如炙」,兩山巨石「剝蝕如粉」,硫聲如「怒雷」、「驚濤」、「沸鼎」,硫穴如「沸鑊」,透過具體巧妙的譬喻,使人更能感受硫穴奇觀之動人心目。

第七段 為尾聲。 作者回住處後,衣上累日不散的硫氣,為此行留下無窮餘韻。也因為這趟硫穴之旅,使他恍然大悟,原來在初到北投時,常常聽到的如峽谷倒塌、山崖崩落的巨大聲響,就是硫穴沸泉的聲音。文章也在不散不輟的硫氣與硫聲中結束。 授課大綱

〈北投硫穴記〉文章優點

一、題材特別 本文以蠻荒景象和硫穴的特殊景觀為主,是極為少見的題材。 尤其是有關硫穴的部分,寫奇景固然令人驚嘆;而硫磺影響所及,使水石變色,草木不生,山石剝蝕如粉,甚至毒焰撲人,觸腦欲裂,更令人駭異。

二、寫景出色 大量運用摹寫的技巧,如「巨木裂土而出,兩葉始蘗,已大十圍」的視覺摹寫,「樹上禽聲萬態,耳所創聞」的聽覺摹寫,「衣染硫氣,累日不散」的嗅覺摹寫,及「以一指試之,猶熱甚」的觸覺摹寫等,變化鋪陳,使客觀的景物,更為鮮明具體。 此外,作者也擅長用譬喻的修辭,如用大沸鑊喻硫穴,用倒峽崩崖喻硫穴沸聲等,都十分貼切生動;文中頻頻出現的巧妙譬喻,堪稱一絕。

三、照應緊密 本文以硫穴為核心,作者行文即一直掌握此一核心而前後照應。例如: 硫土產地-在「茅廬後山麓間」v.s第五段「始見前山」、「望前山半麓」 氣候溫度-「炎日薄茅上,暑氣蒸鬱」(先) v.s「涼風襲肌,幾忘炎暑」(後) 與硫穴的距離-「履底漸熱」(遠)v.s「地熱如炙」(近);「草色萎黃」 (遠) v.s 「草木不生」 (近) 。 硫氣景觀-「白氣縷縷」(遠) v.s ,白氣五十餘道」(近)

四、結構謹嚴 作者以尋訪的路線為經,以各個景點為緯,鋪敘出豐富新奇的硫穴之旅,謀篇布局極為細密有條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只是從書中節錄下來的一小部分,非刻意創作的一篇文章,竟能首尾俱足,結構謹嚴,可見作者敘事寫景的功力不俗,信筆為之,自成佳篇。 授課大綱

郁永河詩選 硫穴 ◎以下兩首律詩描繪的主題是( )。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以下兩首律詩描繪的主題是(   )。 造化鍾奇構,崇岡湧沸泉。 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巔。 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 蓬瀛遙在望,煮石迓神仙。 五月行人少,西陲有火山。 孰知泉沸處,遂使履行難。 落粉銷危石,流黃漬篆斑。 轟聲傳十里,不是響潺湲。 硫穴 翻譯: (一)大自然所有的奇景都匯聚於此地,在高聳的山嶺之間,竟然湧出沸騰的泉水。在泉水湧出處,還從地底傳來如雷的轟然巨響,而冒出一陣陣的毒霧籠罩整個山崖。泉水流成深藍色的小溪,兩旁本該四季長青的松樹呈現出枯槁的姿態,原該碧綠的草坡,被染成紅通通的一片,就像快燃燒起來一般。此地遠遠望去就像神仙所居的蓬萊與瀛州一樣,正煮著山石,似乎準備迎接神仙的降臨。 (二)在今年的五月,我帶著少數的隨從,來到海外的這處火山。怎麼會想到在溫泉冒出的此地,竟如此舉步維艱。高聳的石頭在硫氣的蒸薰下,竟然剝落呈粉末狀,硫磺的結晶竟然形成如篆書一般的線條。轟然的聲響可以傳到十里之外,而這並不是溪水流動的聲音,竟是溫泉口發出的轟然巨響。

郁永河詩選(臺灣竹枝詞) ◎請猜猜下列詩歌所詠為何物: ( )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 綑載都來糖廍裡,只留( )葉餉群犀。 蔗 ( )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 綑載都來糖廍裡,只留( )葉餉群犀。 (  )大葉似枇杷,臃腫枝頭著白花; 看到花心黃欲滴,家家一樹倚籬笆。 蔗 蔗 青蔥 原註: (一)取蔗漿煎糖處曰糖廍。蔗梢飼牛,牛嗜食之。 (二)花葉似枇杷,花開五瓣,白色,木本,臃腫,枝必三叉;花心漸作深黃色,攀折累三日不殘。香如梔子,病其過烈;風度花香,頗覺濃郁。

郁永河詩選(臺灣竹枝詞) ◎請猜猜下列詩歌所詠為何物: ( )幾樹植墻陰,蕉子纍纍冷沁心; 不為臨池堪代紙,因貪結子種成林。 芭蕉 (  )幾樹植墻陰,蕉子纍纍冷沁心; 不為臨池堪代紙,因貪結子種成林。 獨榦凌霄不作枝,垂垂青子任紛披; 摘來還共蔞根嚼,贏得唇間盡染脂。(  ) 芭蕉 檳榔 原註: (一)蕉實形似肥皂,排偶而生,一枝滿百,可重十觔;性極寒。凡蒔蕉園林,綠陰深沉,蔭蔽數畝。 (二)檳榔無旁枝,亭亭直上,體龍鱗,葉同鳳尾。子形似羊棗,土人稱為棗子檳榔。食檳榔者必與簍根、蠣灰同嚼,否則口且辣。食後口唇盡紅。

郁永河詩選(臺灣竹枝詞) ◎請猜猜下列詩歌所詠為何物: 惡( )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 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 竹 惡( )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 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 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 枇杷不見黃金果,番檨何勞向客誇? (  ) 竹 原註: (一)竹根迄篠以至於葉,節節皆生倒刺,往往牽髮毀肌。察之皆根之萌也,故此竹植地即生。 (二)番檨生大樹上,形如茄子;夏至始熟,臺人甚珍之。 芒果

郁永河詩選(土番竹枝詞) ◎請猜猜下列詩歌所描述的原住民特色為何: 胸背斕斑直到腰,爭誇錯錦勝鮫綃; 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雙蛾不解描。( ) 冰肌玉腕都文遍,只有雙蛾不解描。(  ) 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 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    ) 紋身 原註: (一)番婦臂股,文繡都遍,獨頭面蓬垢,不知修飾;以無鏡可照,終身不能一睹其貌也。 (二)番俗以婿紹瓜瓞,有子不得承父業,故不知有姓氏。 母系社會

郁永河詩選(土番竹枝詞) ◎請猜猜下列詩歌所描述的原住民活動為何: 誰道番姬巧解釀?自將生米嚼成漿; 竹筒為甕床頭掛,客至開筒勸客嘗。( ) 竹筒為甕床頭掛,客至開筒勸客嘗。(    ) 莽葛元來是小舠,刳將獨木似浮瓢; 月明海澨歌如沸,知是番兒夜弄潮。(  ) 釀酒待客 原註: (一)無。 (二)番人夫婦,乘莽葛射魚,歌聲竟夜不輟。 射魚 授課大綱

圖片來源:http://www. cavesbooks. com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1-2月 台江內海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3-4月 笨車就道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5-6月 披荊度莽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7-8月 射鹿逐獸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9-10月 台北大湖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

11-12月 硫事既竣 授課大綱 圖片來源:http://www.cavesbooks.com.tw/files//webpage/activityfile/2010-csrsr/pag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