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库恩 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 卫研究员 2014年6月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 1。聚焦课堂教学 2。亟须中介技术 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实践反思的镜子,操作性的理论。 3。教师学习特点 课程改革实施----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教师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提高质量落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重实效的抓手 专业成长历练----加快中青年骨干教师、教研员专业成长 2。亟须中介技术 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实践反思的镜子,操作性的理论。 3。教师学习特点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 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4。改进教研活动 如何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是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老师忙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做什么。 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 3、教师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课程改革需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来支撑。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 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 首先不是为了打分,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为了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功的亮点与问题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客观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其反省。 ● 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体认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恰当的回应。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方法,以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 为制定学校改进计划提供依据,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 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你看到了什麼?
六角形,中間三條线段交叉? 六個正三角形? 六個平行四邊形? 六個菱形? 六個梯形?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察 什么是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 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 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现场观察记录与观看分析录像带相结合) 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 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评估教师 (教什么,怎么教) 评估学生 (怎么学) 评估作业 (学得如何) 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制定有效的计划,有清楚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参与 向学生提出挑战并期盼学生取得最好成绩 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使所有学生学好 有效利用时间,坚持用高标准约束行为 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有效利用作业扩展并巩固课堂知识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获得新知识和新技巧,发展思维,加强理解力 积极参与,学会应用,专注于学习,并学有成效 发展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教师全面而有建设性的评估了学生的作业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业,既满足个体发展,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评估学生在多大程度上知道自己作业完成情况,是如何改进的
华东师大崔允廓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崔允廓
叶澜:一节好课基本的要求 1.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在上课?) 2.有效率,即充实(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效率高) 3.生成性,即丰实(不能完全预设,既有互动过程又有资源生成) 4.常态性,即平实(哪怕部长听课,也要“旁若无人”) 5.有待完善,即真实(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问题是改进的开始)。 享受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体验!
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 教授,到世界各地听课1万节的实践研究者。 1、东京大学课程、教学、教师教育的首席 教授,到世界各地听课1万节的实践研究者。 “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但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2、改变一所学校,绝不是靠演讲,而至少需要三年。 “学校是不可能因为一次演讲而改变的,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3、三年改变学校的方略,最大的难关是校长。 ——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
近年来各地教学改革的探索和追求 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介绍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完成作业。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立体式、大容量、整体性教学;自主学习的预习、展示、反馈;展示三模块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上海静安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三环节 共同特点: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基本教学流程为: 学案交流,暴露问题---引导探索,释疑解难---巩固新知,变式训练---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二、研究的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 优 化 教师行为 内 隐 决策研究 现 代 教育技术 现象学 解释学 课堂生态学 文化学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 质 量
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 探究 探究 理解 理解 理解 记忆 记忆 无数学的活动 记忆 记忆 (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
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 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 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包 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 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 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 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 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 强调; 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3、时间过多或过少; 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4、课堂管理问题; 7、适当的探索时间。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指 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 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 过 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 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 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 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女生、差生、内向、不举手······) 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 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 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
关于儿童学习的十二条原则 丝黛拉·沃斯尼亚杜(欧洲学习与教学研究会主席) ⒈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⒉激励社会性学习 ⒊促进有意义学习 ⒋建立新旧之间的联系 ⒌讲求教学策略 ⒍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学会反思 ⒎前知识的再建构 ⒏更注重理解而不是记忆 ⒐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⒑投入足够时间进行练习 ⒒发展差异与个体差异 ⒓自我激励的学习者 原载《教育研究》2002.5 张铁道译 时俊卿主编:《实用教学策略》。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
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主要视点 二、怎么教 一、教什么 1.先学后教: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2.呈现方式: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 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7.平衡教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2.核心知识:教师是否准确的把握了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点?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课堂教学设计、观察、反思的主要视点 三、怎么学 四、学的如何 1.指导预习: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2.学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灵活积极回应? 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及效果,活动交流与指导 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5.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6.作业完成:老师是否分层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的程度。 7.相异思维:学生对同一问题有无独特的思考和创见?
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 人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总期望寻找一个普适性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属于“复杂性”的范畴,很难找到一个对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学段、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普适标准。 “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 “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立。”
三、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 (一)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二)目的与背景 (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 (四)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 (五)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
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 界 定 特 点 区 别 定量观察 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界 定 特 点 区 别 定量观察 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 ●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 三种记录方式:编码体系、记号体系(或项目清单)、等级量表。 ●两种抽样方法:时间抽样和事件行为抽样 在观察前提出问题,然后具体设计指标系统来分析。 定性观察 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等)呈现的课堂观察 ●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呈现形式是非数字化的,分析手段是质化的。 ●四种主要记录方式:描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工艺学记录。 只有在搜集了大量客观资料后,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常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时间较长。
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2、课前准备 ● 座位表、问卷表、摄像机 1、目的设定 ● 背景分析 ● 技术选择 3、听课、录像 ● 现场观察记录 ● 座位表、问卷表、摄像机 ● 学情分析、前测 1、目的设定 ● 背景分析 ● 技术选择 3、听课、录像 ● 现场观察记录 ● 全息录像、录音 课堂观察、诊断程序 4、教师访谈 ● 访谈、问卷 ● 教师说课,座谈 5、学生访谈 ● 问卷、访谈 ● 课后测验 6、录像带分析 ● 全息实录整理 ● 录像技术处理 7、老师自我评价 ● 观看录像资料 ● 反思评价 8、指导教师评价 ● 综合评价分析 ● 完成分析报告 9、临床诊断指导 ● 执教、指导面谈 ● 编辑资料光盘
观察教师行为的角度与技术选择 观察角度 技 术 选 择 讲 授 过 程 技 术 选 择 讲 授 过 程 (1)教学程序表;(2)课堂教学实录;(3)深度访谈 ;(4)轶事记录 ; (5)教学目标是否恰当,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关键如何把握。 提 问 水 平 (1)提问、理答行为类别检核及统计; (2)提问及理答技巧分析。 练 习 (1)布置学习任务的层级分布; (2)如何针对学生差异,分层练习; (3)学习任务认知水平保持或下降的原因分析。 师 生 互 动 (1)教学时间分配表; (2)弗兰德斯语言互动分类分析体系(FJAC);(3)教师巡回路线图;(4)倾听儿童心声;(5)串联儿童思考; (6)反刍教材表述。
观察学生行为的角度与技术选择 观察角度 技 术 选 择 讲 授 过 程 (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2)典型学习任务的思维结构分析。 技 术 选 择 讲 授 过 程 (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2)典型学习任务的思维结构分析。 提 问 水 平 (1)学生学习水平激励及分析; (2)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问题的归类分析。 练 习 (1)观察活动过程(自学、作业、实验、讨论、操作);(2)采用“出声思维”,了解学生思维特点,问题困惑;(3)使用前后测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及效果;(4)利用分层抽样访谈和问卷,评估教学绩效。 学 生 互 动 (1)师生语言流动图; (2)定向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及水平(小组学习、伙伴学习); (3)观察学生的分享表达。
背 景 分 析 1、观察目的(现场诊断与指导,围绕研究任务, 评估与检查) 2、教师 (职初、有经验、骨干;基本情况,教学特点) 1、观察目的(现场诊断与指导,围绕研究任务, 评估与检查) 2、教师 (职初、有经验、骨干;基本情况,教学特点) 3、学生(班级情况,学习差异、特殊需要,座位、分组) 4、环境(教室布置、多媒体设备、教具学具准备) 5、进度(课时安排,前后联系,课前说课) 6、合作与沟通(观察者与执教者) 7、技术选择与准备
三、一堂几何课的现场观察与改进 听课教师及班级样本 水平 …… 学校 类型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女) 执 教 教 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执 教 教 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职务 水平 …… 薄弱 初中 初二 ⑴班 数学 新授 38 (20) 女 46 19 中教 一级 大学 教研 组长 全区 中上
课堂教学观察表 等级量表 观 察 记 录 课堂观察视角/主要观点 优秀 1 良好 2 一般 3 不满意 4 未观察到—— 5 某视角 观 察 记 录 优秀 1 良好 2 一般 3 不满意 4 未观察到—— 5 某视角 主要观点 a.········ b.········ c.········· d.········ 八个视角:①内容设计 ② 教学表述 ③进度安排 ④资源利用 ⑤ 激发动机 ⑥师生互动 ⑦自主学习 ⑧鼓励创新
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记号体系或核查清单 次 数 非投入 投 入 人 数 % 人 数 次 数 非投入 投 入 人 数 % 人 数 1 4 16 21 84 2 6 24 19 76 3 96 25 100 5 12 22 88 7 8 20 80 9 10 总计(人数) 36 214 平均数(%) 14.4 85.6 (资料来源:Hopkins,D,A Teacher’ s Guide’ to Classroom Research, 1993, p.104.) 观察方法:每2分钟扫视,记录
语言流动图、巡回路线图 讲 桌 ○ 教师无反应 ↑ 师对生交流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 女 女 + 女 女 女 ● 女 女 × × + ●● + × × + 女 女 ● ● + 讲 桌 ○ 教师无反应 ↑ 师对生交流 × 学生无关或错误回答 ↓ 生对师交流 ?学生主动提问题 + 教师正面 ←→ 生生交流 — 教师负面反应 语言流动图、巡回路线图
初二几何课堂教学时间分配 教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伙伴学习(%) 学 生自 学(%) 非教学时间(%) 合 计 时间 占总课时 11′46″ 25′37″ 9′07″ 46′30″ 占总课时 25.3% 55.1% 19.6% 100%
编码体系 初二几何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编码体系 初二几何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序 号 问 题 问答 方式 A.教师提问 B.学生答问 管理 记忆 理解 探究 批判 无答 机械 1 第一组同学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1、2、3(无停顿) 先指定齐答 √ 2 定义是什么?(师身体前倾,提高嗓音,加重语气,纠错,重复学生问答。由于紧张语塞、重复) 追问 3 请另一组同学回答矩形的定义 (师重复学生回答) 4 请第三组同学回答菱形的定义 (师重复,语调平和满意) 5 请一个同学回答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停顿6″,第一次未回答完整) 先举手再指名 6 很好,那么平行四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师手持教鞭,边指投影边问) 7 嗯,它的对称中心? (未回答完整,继续追问)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理解性问题 4、探究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3 78 行 为 类 别 频 次 百分比% A、提出问题的类型 1、常规管理性问题 2、记忆性问题 3、理解性问题 4、探究性问题 5、批判性问题 3 78 22 2 2.9 74.3 21.0 1.9 B、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 5、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44 57 1 41.9 54.3 1.0 C、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2 13 11.4 12.4
行 为 类 别 频次 百分比(%) D、学生回答的类型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理解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2 39 行 为 类 别 频次 百分比(%) D、学生回答的类型 1、无回答 2、机械判断是否 3、认知记忆性回答 4、理解性回答 5、创造评价性回答 2 39 45 18 1 1.9 37.1 42.9 17.1 1.0 E、停顿 1、提问后,没有停顿或不足3秒 2、提问后,停顿过长 3、提问后,适当停顿3—5秒 4、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5、对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当多等几秒 91 5 8 86.7 4.8 7.6
填空式提问 (四组、28问)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边 角 对角线 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对边平行 对边相等 四边相等 角 对角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 互相平分 互相平分相等 互相垂直 平分对角 互相垂直,平分相等,平分对角 中心对称图形 是 对称中心 对角线的交点 对角线的角点 轴对称图形 不一定是 对称轴 无 两条 四条
课堂观察后重新设计 三边相等 菱形 平行四边形 有一个是直角 有四个角是直角 四边相等 矩形 正方形 不完整的结构草图
学生重新整理后的结构图 一个角是直角 一组邻边相等 一个角是直角,且一组邻边相等 弄清图形之间关系,整体迁移,变繁琐为简单,提升思维水平.
研究关键事件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其实是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普通事件,然而它对教师培训具有典型意义,之所以显得关键,是在其隐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被分析和挖掘出来之后. 澳大利亚摩尔杜克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大卫·特里普(Darid Tripp)强调,要善于发现并解释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运用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大卫·特里普著《教学中的关键事件》,胡庆芳等翻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案例]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与“误读” 针对过去一元化文本解读的弊端,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案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课上讨论唐僧、孙悟空、白骨精性格特点。 生1:白骨精诡计多端,残害百姓…… 生2:白骨精也很孝顺。 师: 同学们以为呢?(大多愕然,有人微微点头。) 生3:我觉得也有道理。不过它请母亲来吃唐僧,却使母亲不幸被打死了呀…… 师: 听了同学发言,我很受启发。白骨精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审视:“请母亲共享唐僧肉”举动背后是血淋淋的屠杀; 老妖婆之死不是偶然的不幸而是作恶多端的必然结局; 在“孝”的个人道德层面之上还有公德、正义、人性等更具普适性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引导必须肩负社会责任,拨正误读,而不能随声附和,乱加赞许。
日常教学中关键事件的描述和意外问题的诠释 【案例】高一“摩擦力”:弟子不必不如师 老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物体表面越粗糙,同样压力下摩擦力越大;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后排一男生“哼”的一声。老师笑问:“你对这个问题可能有更科学的看法,你给大家说说好吗?” 不料学生以两块紧贴在一起难以侧向移开的玻璃为例,一口气介绍了“凸凹啮合说”、“粘附说”和“静电理论”。 老师带头为该生热烈鼓掌。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没有预设就无法保证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能过度预设,不允许任何意外、偏差,课堂就缺乏了弹性和活力。 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
“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主题研讨,自上而下与在自下而上相结合。 中学数学主题研讨 “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主题研讨,自上而下与在自下而上相结合。 时间:2013年5月12日上午9:00-12:00 主题: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与传授如何落实 主持专家:顾沛(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数学思想的PCK 数学“课标”由“双基”发展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初中数学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有哪些? 数学思想不同于数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和传授数学思想(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天津新华中学李庆:七上“电话计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思想教学中数学语言的运用
初中数学中有哪些的基本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课程发生发展的根本与精髓。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以及演变派生出的思想有: 1.数学抽象的思想(分类、集合、变中有不变、符号表示、对应、有限与无限) 2.数学推理的思想(归纳、演绎、公理化、数形结合、转化化归、联想类比、逐步逼近、运筹、算法、代换、特殊与一般) 3.数学模型的思想(简化、量化、函数、方程、优化、随机、统计) 4.数学审美的思想(简洁、对称、统一、和谐、以简驭繁、通过现象看本质)
“电话计费问题”一课中的数学思想 1.渗透了数学模型的思想(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求解,讨论结果意义) 2.重点传授了分类的思想 3.渗透传授了数学推理的思想 4.另外还渗透了数形结合、转化、方程、归纳、符号表示等思想。
开放式默写—香港创意教学法的启示 背景:香港地区在2002年的PIRLS(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比较研究中排名第十四,2006年却跃升为全球第二。其中公认的一个原因,是香港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 香港大学谢锡金教授开创的中文“创意教学法”,很能说明学习科学的研究对于一线教学的影响。以“创意默书”为例,可以从中窥见“创意教学法”的原理。 通常的的默书,是拿了一篇文字要学生回家背了,再默写出来。满分一百分,错一个字扣五分。大多数教师习以为常,也没有去深究其成效。 “创意默书”,是小学二、三年级的默书。一张大纸,中央印好了“春天”或者“科学”“早点”“泥土”之类词语,作为主题。学生的所谓“默书”,就是在这些词的周围,按照自己的思想,写上有关的词,最少要写六个,但写得越多越好。每个正确的词得三分,错的不扣分,总分不设上限。
一个学生围绕“春天”写了53个词,得了159分!
创意默写的启示: 只设下限,不设上限的评价,既可以质量保底,又可以使学生特别是资优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以学习科学作为支撑,鼓励学生围绕中心词联想—创造—写字,正是利用了学生学习的特点,联系性是记忆与学习的基础; 刻意让学生发展他们的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文字库、知识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尊重与赞赏使孩子充满自信。它一改以往机械的重复训练方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生词重现8次,可以巩固记忆,反复地罚写, 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厌恶。
课堂观察教研组教师分角度观察任务及方法 分角度分工 观察方法与技术 观察任务 1.时间分配组 教学程序表 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 *主要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板书、提纲记录及分析。 *教师独占时间、师生共享时间、学生独占时间。 2.提问分类组 提问技巧水平登录表 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提问频次、提问水平、应答水平。 *问答类别频次(记忆、理解、探究、管理),问答技巧分析 3.呈现方式组 1.录像带分析及课堂教学实录 2.关键教学事件分析 *不同呈现方式和策略(情景导入、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样例、类比、归纳、解释;有无创意和关注个别差异)。 *捕捉发现关键教学事件,对事件的描述和诠释。 4.预设生成组 对教材、教案、课件及说课稿分析;2.关注资源动态生成与回应 *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学情分析、教材处理、练习设计、重点难点把握,研究主题、预设目标达成度。 *生成的机遇、生成的问题,是否细心聆听、灵活回应 5.学生活动组 1、小组活动定向观察 2、聆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 *学生活动的方式、时间、组织、参与度及效果分析。 *多重对话质的分析,串联与反刍。 注:观察者可分成5组,每组重点从一个角度,进行独立观察和分析,然后教研组相互讨论,交流分享。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堂观察表 五年级 尹红 2014.3.22 课例研修主题:多种策略感受人物性格 聚焦体会描写人物方法 课例研修主题:多种策略感受人物性格 聚焦体会描写人物方法 描写 人物 方法 教学策略的 预设与生成 (填序号) 学生表现(定量或定性) 学习兴趣 (用 √显示) 理解的增长点 (简要记录学生新的理解) 练字 学习方式 高涨 有 无 时间 (分) 书写情况 (正确、整洁、速度) 用 √显示 效果 (简要描述) 自学 合作 外貌 语言 填表说明: 1.教学策略的预设与生成:可选择相应的序号填写在表格中。 ⑴了解作者 ⑵《红楼梦》的背景 ⑶片段所涉及的人物关系 ⑷默读 ⑸朗读 ⑹浏览 ⑺提问 ⑻对应画批 ⑼对比整理读后收获 ⑽联系他人的评价 ⑾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片段 ⑿背诵 ⒀表演 ⒁配音 ⒂其他 2.学生表现:观察时参见每列中的提示,填写相应次数、人数、人次、时间等,也可简要描述学生当时的表达和表现。
中国教师研修网首席专家周卫老师做“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的专题讲座,结合典型课例《生命 生命》具体讲解“课堂观察”技术。
各学科观察课例选择一览表 学段 学科 课 题 授课教师 课程来源 导师 初中 化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吴长权 2011年电视台展播 马俊兰 课 题 授课教师 课程来源 导师 初中 化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吴长权 2011年电视台展播 马俊兰 历史 丝绸之路的开辟 胡杰 石蔷 小学 品生品社 《帮助残疾人》 邓陆琼 汪亚勤 思想品德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何迅 姜荣环 语文 老王 杜颖 施建华 《庐山的云雪》 穆荣兰 李春 唐富春 地理 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 高立功 2012年人教社课例 李通 美术 色彩的魅力 陈俊蓉 何墨荣 《鱼儿游游》 马妮娜 生物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张冬梅 李弢 数学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曹自由 伍春兰张玉梅 用数数策略解决问题 周霞 郭为民朱滇生 各学科观察课例选择一览表
各学科课堂观察课例一览表 学段 学科 课 题 授课教师 课程来源 导师 初中 体育 篮球 姜超 宋超美 2012年人教社课例 张立新 小学 课 题 授课教师 课程来源 导师 初中 体育 篮球 姜超 宋超美 2012年人教社课例 张立新 小学 体育与健康 安全地进行游戏 郑开渝 物理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朱红军 黄恕伯 李天印 音乐 凤阳花鼓 陈善冰 薛辉 吴文漪 唱歌:《谁唱歌》 德瑞希 李川 英语 Unit 6 Period One 揭晓玲 刘兆义 狄燕 胡小力 英语(PEP) 《词汇课》 邓凤娇 马荣花 陈玲 科学 太阳系 杨洋 参赛课例 张莉娜 信息技术 网络安全 杨烁 张军 我是一个粉刷匠——“彩色橡皮”工具 孟博宁 综合实践 走进陕西剪纸艺术 牛莹莹 陶礼光 环境保护 窦桂桢
人教版小语四下19课《生命生命》教学程序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投影 一、复习旧课(1’39’’) 师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三件事例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一生回答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 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34’9’’) 1.围绕三个事例,让学生从书中找出含义深刻句子。 2.提问交流,品读重点句。 3.联系作者杏林子生平和成就,感悟生命的价值。 4.以读为中心,采取默读、引读、范读、示读、齐读、重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方式 1.生默读课文,一次批注。 2.生相互交流 3.课堂提问,穿插生自由读 4.按教师提问,或个别回答,或一问齐答,或指名读,或重点读,或重复读。 1.教师根据提问预设,提炼归纳板书。 2.教师课前准备ppt,配乐介绍作者画面、生平、著述、日记。 三、小结(14’10’’) 师自问自答,概括生命的价值 生写二次批注 自由读 四、布置作业(52’’) 留作业,写感受,搜名句 抄作业
人教版小语四下《生命生命》教学时间分配表 教师 讲授 师生 问答 学生 默读 自由读 学生朗读齐读 学生活动时间 非教学时间 合计 时间 6’18’’ 21’26’’ 11’41’’ 1’25’’ 13’6’’ 40’50’’ 占课时(%) 15.43 52.49 32.08 100%
人教版小语四下19课《生命生命》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作者:杏林子 飞蛾求生 强烈 瓜苗生长 顽强 聆听心跳 负责 有限 无限 珍惜
关注《生命生命》一课的关键教学事件-1 一、教师预设过度,力图将学生的答案纳入自己的“标准答案”,忽视了聆听学生的心声,接纳、赞赏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老师的原教案中,老师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聆听心跳”三个事例详细设计了提问、追问的问题和预设的“标准答案”,然后在边讲边问的基础上,归纳出板书提纲。 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超出预设答案的个性表达,老师却没注意细心聆听,接纳赞赏,积极回应。 新修订的语文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关注《生命生命》一课的关键教学事件-2 二、老师精心制做了大量的有关作家生平的课件,却没有与阅读的理解与朗读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两张皮。 1、兰宇老师花了很大功夫,制作了介绍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坐在轮椅上的照片,作者的生平、日记、伤痛、著作目录,并播放了聆听心跳的录音,使学生深受感动。 2、但老师在一连串的引读之后,在最后阶段就放手让学生自读去了。 3、如果此时能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着作者带着病坚持写作的情景,一笔一划地把最后一段60字的话写出来,然后在全班表情朗读,可能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体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1970年,散文集《遥远的路》出版 1976年,散文《喜乐年华》出版 1977年,《生之歌》出版 1979年,散文小品《杏林小记》出版 1980年,散文《北极第一家》出版 1981年,散文集《生命颂》出版 1982年,散文集《谁之过》出版 1983年,散文集《另一种爱情》、《皓皓长安月》、《凯歌集》、 《牧羊儿—于右任的故事》出版 1984年,编辑摄影新诗集《大地注 生命注》 1985年,散文集《母亲的脸》、《重入红尘》、《我们》出版 1986年,散文集《行到水穷处》、《种种情怀》、《山水大地》、 《杏林子作品精选》出版 1988年,散文集《凯歌集》出版 1989年,散文集《感谢玫瑰有刺》出版 1993年,散文集《相思深不深》出版成人童话集《现代寓言》出版 1994年,少年犯罪案例小说《留白的青春 叛逆的岁月》出版 1995年,散文集《生之颂》、《阿丹爸爸》出版 1998年,散文集《生命之歌》出版小说集《身边的爱情故事》出版 1999年,散文集《在生命的渡口与你向遇》出版 2000年,《为什么我没有自杀?如何度过生命低潮》、 《真情是一生的承诺》、《探索生命的深井》、 《美丽人生的22种宝典》出版 2002年,精选集《打破的古董》出版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 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 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实践体验式培训课程的创新 它一改以往专题讲座,我讲你听,我说你记,单向传递的被动式培训,变为专家报告,方法引领;——示范观察,实践体验;——学科应用,深入领悟;——提交作业,组内交流;——跨省分享,专家点评;——校本研修,进入常态;——不断改进,日臻完善。这是一种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共建共享、多向交流的动态的生成式培训。 它生动地体现了教师学习的特点:“听中学,做中学,听懂了把它说出来,做好了把它写出来”。
对课堂观察指导的反思 1、观察是研究的起点。要研究学校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必须坚持深入课堂,长期作深入细致的观察。 2、要学会观察和聆听,应当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占有事实和数据,努力读懂教师。有针对性的作个别化的指导. 3、定量观察问题及局限:对被观察者干扰,行为改变;测评标准漂移;测评晕轮效应,宽大效应;不稳定;缺乏弹性或表面化;定性观察更具灵活性和洞察力;然而耗时多,成本高. 4、要做好观察,仅有方法、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式。 5、观察者、指导者与教师是教师生涯中的生命共同体、合作学习的伙伴。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动,只能在其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平等交流与对话,起到启发、激疑、唤醒、发现的作用,促进教师点燃其内在的创造的火花。
推荐参考文献: 1、[美]Keith A Acheson Meredith Damienll 著、吕木琳校订、林在雄等译,《教师临床视导的技巧——职前教师及在职教育适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8月初版 2、周卫:《如何深入开展课堂观察 ·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福建教育,2012年41、42、33期 3、[美]玛丽·凯·斯登、玛格利特·斯万·史密斯、爱德华·A·西尔佛著,李忠如译,《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4、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二版 5、陈瑶:《课堂观察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6、周卫:《一堂几何课的现场观察与诊断》,1999年第11期《上海教育》
请多联系,请多指教! 13439959813@163.com 电话:1343995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