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程颢 程颐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第 4 课 宋明理学 东莞高级中学 陈娓斯. 中国古代思想的发端: 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 统治思想的选择和确立: 儒学思想的丰富与更新: 第 1 课《孔子与老子》 第 2 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 3 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 4 课《宋明理学》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长期混战与分.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线索一 专题三 复习线索 线索二 模块一 第二部分 考点一 高考考点 考点二 配套课时检测.
美丽校园 共同缔造 朱子家训 2016年5月16日.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一单元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考:①识记:理学和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 4 课 宋 明 理 学.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传统与智慧 ——传统道德与人生智慧.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科备考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牧航.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We Are Joining Jesus’ Movement
多元文化概論.
Harvard ManageMentor®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Harvard ManageMentor®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简历 WESTIN.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超导探索与科学思辨 李平林 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Sssss.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3 课 程颢 程颐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 (信仰危机)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信仰危机)

(河南洛阳) 白马寺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佛教: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缘起缘灭、因果业报、 生死轮回、 道教:东汉末年兴起。 讲究修炼、 追求长生不老、 肉身成仙、 (河南洛阳) 白马寺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 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 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 缩影 另类皇帝梁武帝 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 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 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儒学无法解决当时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现实问题,人们普遍重利轻义,和儒家倡导的伦理纲常、礼乐仁义大相径庭,出现道德危机。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共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 后晋的一个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儒学无法解决当时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现实问题,人们普遍重利轻义,和儒家倡导的伦理纲常、礼乐仁义大相径庭,出现道德危机。

一、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儒学的困境: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尊道、礼佛、崇儒 2、唐宋儒学大师展开儒学复兴运动。 (1)先声——韩愈首先提出复兴儒学。 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3.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 (2)宋代,经济发展,科技文化进步。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朱理学 (3)长期以来,儒、佛、道三教的争论和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7

A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A

(2015全国卷I)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C

理学,又称“道学”。指从宋代至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体系,吸收了道家和佛家部分思想。理学是儒学理论化、哲学化的标志。 本体论问题是指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本源) 本体论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 方法论 认识论 认识论通俗地说就是关于认识方法,因素,结果等等的系统理论

主要思考三个问题: 1、什么是理?(本体论) 2、理在什么地方?(认识论) 3、如何得到理?(方法论)

②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4、北宋:张载 唯物思想: 宇宙本原是气; 气理论(先有气后有理)。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2、什么是理学? 划出P14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基础)+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三教合一) 3、理学的特点: ①以“理”(或“天理”)为核心; ②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4、北宋:张载 唯物思想: 宇宙本原是气; 气理论(先有气后有理)。

漫画《一团和气图》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A.隋唐时期初露端倪 B.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 C.“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 D.糅合了法家、道家及 阴阳家的思想 B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C

5、北宋:“二程” (程颢、程颐) 客观唯心主义 (1)思想: ①本体论:(核心)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理”。 天理: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格物致知:通过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 客观唯心主义 1.代表人物: 2.理论来源: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二程+张载 本体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哲学思想): 先有理后有气,理气浑然一体 (2)理学的修养论 (个人修养):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不在求科学之真。 强调“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强调 “仁”(社会责任心) (3)社会政治理论: 人民版独有: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依据—“道统论”、核心—“正君心” 伦理观: 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通过这一方法,达到天下大治,重建儒学信仰。 (4)经典著作: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四书章句集注》

三、朱熹与理学的成熟 4、评价(P15第五段) ①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束缚思想。 ②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有利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 ③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④传播海外,形成“朱子学派”。

“格物致知” “理”就是“三纲五常” 万物本源是“理”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万物本源是“理” “理”就是“三纲五常” “格物致知” 据材料一、二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据材料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朱熹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据材料三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小结: 三纲五常 程朱理学的本体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程朱理学的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理”。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程朱理学的本体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程朱理学的方法论:通过“格物致知”来获得“理”。 程朱理学的道德观:“理”在人类社会中表现为儒家伦理道德(三纲五常),要求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的终极目标:成“仁”成圣(正君心、强国) 何为“孔颜之乐”? 指不注重物质享受,只追求精神的自由和满足。 (仁者注重孔颜之乐,仁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成为仁者是儒家学者的终极追求。)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A

D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的生活秩序 D

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B 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家对妇女“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极端强调由此而发。

鹅湖之会 · 朱陆之辩(1175年)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陆九渊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经典。

看材料,归纳思想: 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四、陆王心学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 发明本心 心学的开创者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龙场悟道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 良知是人心中的天理,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去私欲而恢复良知本性。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四、陆王心学 (主观 ) 唯心主义 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 ①世界观: ◆世界观: 心外无物,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外无理, “心”即“理”。 (主观 ) 唯心主义 心学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把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 南宋:陆九渊 明朝中期:王阳明(王守仁) 吸收佛教禅宗的思想 ①世界观: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心”即“理”。 ② 方法论: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世界观: “心”是万物的本原 “心”即“理”。 ◆方法论:反省内心即可得天理。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心学地位: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儒学信仰的平民化)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观点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是 A.“致良知”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灭人欲” D.“养浩然之气’ A

著名作家曹聚仁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敌机来了,该怎么办? 朱熹: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陆九渊: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致良知” (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同:什么是理 异:理在什么地方,如何得到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境界论 功能论 天理是世界万物本原,先理后物,理在物中 心是世界万物本原,心外无物,理在心中 格物致知,向外求真 致良知,内省去欲 存心去欲,知行合一 存天理,灭人欲 成贤成圣(得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承担社会责任) 同:什么是理 异:理在什么地方,如何得到理。

B 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 ) 朱熹说:“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佐证二人都主张(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B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重视道德 如何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 (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 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重视道德

注重人生价值、 气节、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压抑、 扼杀人性。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北宋·程颐 反对妇女改嫁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重人生价值、 气节、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北宋·程颐 反对妇女改嫁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压抑、 扼杀人性。

五、评价宋明理学 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个人的精力应该奉献给国家。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实质: 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2、积极影响:重视道德教化, 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自立自强,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格 的庄严,有利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3、消极影响: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A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 C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D

六、宋明理学的特点 (1)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思辨化。 (2)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和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3)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宋明理学 影响 小结: ①“理”是万物的本原 程朱 “理”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 灭人欲 理学 ②格物致知。 陆王 流 心学 派 存天理 灭人欲 宋明理学 流 派 ①“心”是万物的本原 ②反省内心即可得“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 消极:扼杀人性 积极:塑造人格 影响

A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四位思想家都属于儒家,他们的思想应以孔子的“仁”说为基础。 A

D A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D A

C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D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D

C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C

C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C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① ② 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6分)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① ② ③ ①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②士大夫积极议政;③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9分)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①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待;② “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③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