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种类 弧菌属 Vibrio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解读 消化内科胡良凯.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 意义  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 疡发病学和治疗学面 临一场革命  2005 诺贝尔  2005 诺贝尔生理学和 医学奖 巴里 · 马歇尔( Barry J. Marshall ) 罗宾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教研室. 泌尿男生殖器的任何部位有致病菌繁殖引起炎症 正常菌丛对致病菌的抑制平衡作用(宿 主防御) 正常菌丛对致病菌的抑制平衡作用(宿 主防御) 肾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肾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其他: 其他: 酸性尿 (PH
细菌生理学 (Physiology).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 营养类型。 自养菌( autotroph ) 异养菌( heterotroph ) 腐生菌 寄生菌 大部分病原菌.
学习目标 掌握幽门螺杆菌的基本生物学性状 熟悉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理解幽门螺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
弯曲菌属空肠弯曲菌 幽门螺杆菌螺杆菌属 第 11 章 螺杆菌和弯曲菌. ——
第 2 章 细菌的生理 Bacterial Physiology 主讲:庄东明 电话: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 Nersseria ) 是一群革兰阴性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 有菌毛。对人致病的只有脑膜炎奈氏菌和淋 病奈氏菌。除淋病奈氏菌寄居于尿道粘膜外, 其他奈氏菌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
革兰氏阳性菌 : 葡萄球、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和部分厌氧球 菌等。 第九章 球 菌 ( coccus ) 球菌:能够感染机体并可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又称化脓性细菌 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常 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16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主要致病菌 假单胞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鲍曼不动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 军团菌属 嗜肺军团菌.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霍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赵志新.
第一章、食源性致病菌.
第四节 弧菌属 (Vibrio).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霍乱 CHOLERA.
第10章 弧菌属(Vibrio) 为一群G-,弯曲成弧状的细菌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但水中多见,多数为非致病菌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螺杆菌属与弯曲菌属 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特性 G- ,菌体弯曲呈螺旋型、S形、海鸥形,单端 2~6根鞭毛,运动活泼。
实验七 粪便标本的病原学检查(1) 目的要求: 1.掌握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查的步骤、方法、结果判断及实际意义。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3章 细菌的生理 Physiology of Bacteria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 细菌学诊断 病毒学诊断 真菌学诊断.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第八章 肠道杆菌.
实验材料 1.肠道致病菌的鉴定: 玻片每人2张; 革兰染液; 沙门菌属多价O血清(1套/班); 双糖铁培养基(2支/组,18支/室);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实 验 五  肠杆菌科检验(一) 西安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球菌.
第10章 弧 菌 属 弧菌属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弧形的革兰阴性菌。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于碱性培养基上。本菌属共有100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以水中最多。其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主要有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是本属的模式种细菌.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第十三章 水卫生生物学 第一节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水质生物学指标 第三节 水的卫生学检验方法 与饮用水的健康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肠杆菌科细菌.
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 井申荣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奈瑟菌属 共同点: 革兰阴性球菌、单个或成双排列、无芽孢、无鞭毛、有菌毛 触酶试验(+) 氧化酶试验(+)
第八章 弧 菌 科 包括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端极鞭毛、动力阳性的细菌:分为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和发光杆菌属等四个菌属。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十一章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 第三节 不动杆菌属 第四节 寡养单胞菌属 第五节 产碱杆菌属 第六节 军团菌属 第七节 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弧菌属(Vibrio)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五章 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 与防治原则 潘建平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主要种类 弧菌属 Vibrio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弧菌科(Vibrionaceae)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中最为多见 G-细菌,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 具有一端单一鞭毛,运动迅速 钠离子能刺激其生长,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外其他菌种为嗜盐菌 多数氧化酶+(麦氏弧菌除外) 主要种类 弧菌属 Vibrio 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第一节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Vibrio)共有36个种。其中有12个种与人类感染有关 霍乱弧菌:引起霍乱 副溶血弧菌: 引起食物中毒

弧菌属共同特征 G-,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 端生单鞭毛,运动迅速 兼性厌氧,发酵利用葡萄糖 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 钠离子能刺激其生长,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外其他菌种为嗜盐菌 氧化酶+(除麦氏弧菌外)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的鉴别 特征 弧菌属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肠杆菌科 氧化酶 + - 葡萄糖发酵 TCBS生长 0%NaCl +/- 6%NaCl O/129敏感性

霍乱弧菌 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 菌体一端有单鞭毛,悬滴镜检呈穿梭或流星样运动 在病人“米泔水”样便中,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排列 O139群有荚膜。

流行病学 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在我国属甲类传染病 1883年Koch发现霍乱弧菌 1817年以来,全世界已发生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前六次为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 1961年开始第七次霍乱大流行,为埃尔托生物型 自1992年10月起分离到的非O1群霍乱弧菌O139

致病因素 鞭毛、菌毛、霍乱弧菌肠毒素(cholera Toxin, CT) CT由一个A亚基和5个B亚基组成多聚体蛋白。 B亚基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GM1受体结合 A亚基包含A1和A2两部分,以二硫键相连。A1为毒素活性单位,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大量增加。 A2连接A1和B亚基。

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机理 霍乱弧菌进入肠道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分泌CT 其B亚基结合细胞膜上GM1受体形成通道 A1进入细胞内激活cAMP酶, 细胞内cAMP大量增加,分泌亢进导致严重呕吐和腹泻 临床表现 前驱期 吐泻期 脱水期 恢复期 治疗 免疫力

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 激活GS,使细胞内cAMP 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重 的腹泻与呕吐 A亚基 (毒性亚基) B亚基 (结合亚基)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基进入细胞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2 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1 4 3

微生物学检验 法定报告传染病,疑为霍乱时应于2小时内上报CDC 粪便标本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 凝集试验 ELISA直接检测 霍乱肠毒素 涂片GS 动力和制动试验 碱性胨水增菌6h~8h 选择性平板分离 (TCBS、双洗平板) 初步报告 可疑菌落、血清凝集 确认报告 可疑菌落生化鉴定、分型

标本直接检查 GS镜检:G-弧菌 动力和制动试验 :“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标本,直接观察有无呈穿梭样“鱼群”运动的细菌。在悬液中加入1滴霍乱多价诊断血清,若细菌停止运动并发生凝集,则为制动试验+。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和抗O1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凝集试验 霍乱毒素的测定:ELISA法或乳胶凝集测定CT

形态特征 G-,弧形或逗点状 端生单鞭毛,悬滴镜检呈穿 梭或流星样运动 在病人“米泔水”样便中, 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 排列 O139群有荚膜。

培养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 具耐碱性,初次分离选用pH8.5的碱性胨水增菌培养,经35℃4h-6h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 在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平板(Thiosufale-citrate-bile salts-sucrose, TCBS)上菌落呈黄色 在含亚碲酸钾的平板上(糖双洗琼脂平板、庆大霉素琼脂平板)菌落中心灰褐色(碲离子还原为金属碲) 可在无盐培养基上生长 (NaCl浓度0~6%) , ElTor生物型在BAP可形成β溶血环。 TCBS

生化反应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氧化酶 + 葡萄糖发酵 蔗糖发酵 + (TCBS黄色) — (TCBS绿色) 吲哚 0%NaCl —

霍乱弧菌的抗原和分型 霍乱弧菌有不耐热的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根据O抗原的不同分为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其中O1群、O139群引起霍乱 O1群霍乱弧菌分为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 O1群霍乱弧菌根据O抗原的A、B、C三种抗原成分组成不同分成三个血清型, 小川型:含A、B 抗原 稻叶型:含A、C抗原 彦岛型:含A、B、C 抗原。

血清学分型 O1血清分群 生物学分型 血清学分型 非O1群( O139群) 小川型 古典型 彦岛型 稻叶型 霍乱弧菌 O1群 小川型 古典型 彦岛型 稻叶型 霍乱弧菌 O1群 小川型 ElTor型 彦岛型 稻叶型

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标本接种于碱性胨水,35℃6~8 h接种至TCBS平板或双洗琼脂平板或庆大霉素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在TCBS上形成黄色,双洗琼脂或庆大霉素琼脂平板上呈灰褐色中心的菌落 用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多价和单价抗血清进行凝集,结合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作出初步报告。 依据全面生化反应,血清学分群及分型进行最后鉴定。符合霍乱弧菌的菌株需区分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

初筛试验 霍乱弧菌的鉴别试验 特征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鸡红细胞凝集 - + V-P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Ⅳ组噬菌体裂解 霍乱红试验; 粘丝试验; O/129敏感试验 霍乱弧菌的鉴别试验 特征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 鸡红细胞凝集 - + V-P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Ⅳ组噬菌体裂解 Ⅴ组噬菌体裂解

霍乱红试验 黏丝试验(String Test) 霍乱弧菌 色氨酸 硝酸盐 吲哚 亚硝酸盐 亚硝酸吲哚 浓硫酸 蔷薇色 霍乱弧菌浓悬液+0.5%去氧胆酸钠,1’内由混变清,再变粘稠,弧菌属细菌除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外,均有此反应

取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点种到含药营养琼脂平板上(多粘菌素B50U/ml),37℃培养24h,El-Tor生物型生长,而古典型敏感。

在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一滴,取被检菌18-24h培养物少许在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然后加一滴2 在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一滴,取被检菌18-24h培养物少许在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然后加一滴2.5%鸡红细胞悬液,充分混匀,1min内出现凝集者为阳性,红细胞呈均匀分散者为阴性。El Tor生物型为阳性,古典型为阴性。 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存在于近海的海水、海底的沉淀物、鱼虾类和贝壳及盐渍加工的海产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及海岛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最常见病原菌,又称嗜盐弧菌。 该菌于1950年首次在日本大阪发生食物中毒的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低热、寒战等。呈水样便,偶尔血性,恢复较快,病程2天~3天,通常为自限性。

致病因素 副溶血性弧菌通过菌毛的粘附, 耐热直接溶血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 KP+菌株产生 溶血作用 细胞致死活性 肠毒性作用 心脏毒性 TDH相关溶血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 TRH): KP—菌株产生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 粪便、食物等 4%NaCl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TCBS分离培养 可疑菌落(绿色) 纯培养 毒素测定 菌种鉴定

生物学性状 为G-杆菌,极单鞭毛,无荚膜 营养要求不高,具有嗜盐性( NaCl浓度1~8%) ,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最适pH为7.7~8.0,在碱性胨水中经6h~9h增菌可形成菌膜。 在TCBS平板上形成蓝绿色的菌落。 从腹泻病人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95%以上在我妻(wagatsuma)培养基上可产生β-溶血现象,称为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KP)。 在SS平板上形成扁平,无色半透明,蜡滴状的菌落,不易刮下

生化反应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氧化酶 + 葡萄糖发酵 蔗糖发酵 — 吲哚 0%NaCl 3%NaCl 7%NaCl 10%NaCl

鉴定 氧化酶+,脲酶- O/129(150μg)敏感 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乳糖-。 吲哚+、V-P- NaCl生长试验:在不含NaCl和含10% NaCl的蛋白胨水中不生长,在3%和7%NaCl 蛋白胨水中生长 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 神奈川现象KP+ 毒素测定 用免疫学方法测定TDH和TRH。 用基因探针和PCR方法直接测定毒素基因tdh或trh

创伤弧菌(V.vulnificus) 1976年首次被认识,在致病性弧菌中,该菌引起的疾病最为严重,引起的菌血症和伤口感染的病程进展非常快而致命。 主要的生化反应为发酵水杨酸和ONPG+ 感染通常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通过生食牡蛎等海产品,侵入肠粘膜淋巴结和门静脉侵入血流导致菌血症,死亡率为50%。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酒精性肝功能损伤或有免疫缺陷的人,与转铁蛋白有关。另外可引起创口的感染,导致蜂窝织炎,偶尔可侵入血流导致菌血症而死亡。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原有四个种: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属原有四个种: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 根据DNA杂交的结果,分为16个基因种或称DNA杂交群(HGs)。 HG8和HG10后被证实为同一菌种,即维隆气单胞菌分为两个生物型:维隆气单胞菌维隆生物型和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以往的温和气单胞菌应将其称之为维隆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型。

临床意义 气单胞菌为水中的常居菌,杀鲑气单胞菌不引起人类的感染,临床常见菌为亲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维隆气单胞菌 气单胞菌引起肠道内的感染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有明显的季节分布。 肠道外感染主要为皮肤和软组织的感染,主要由亲水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引起。

检验程序

生物学性状 气单胞菌为G-直杆菌,有时呈球杆状,除杀鲑气单胞菌外均有动力, 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在SS和TCBS培养基上不生长。NaCl浓度0-4% 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分为:嗜冷菌群和嗜中温菌群 氧化酶+,葡萄糖+,对O/129耐药 初次分离常用血平板、MacConky平板或加有10u/ml氨苄青霉素的血琼脂平板。豚鼠气单胞菌在MacConky平板上发酵乳糖,嗜水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在血平板中有溶血现象

分离培养 标本采集: 腹泻患者采取粪便或肛门拭子,肠道外感染采集血液、脓液、脑脊液或尿液标本, 急性腹泻患者的粪便及脓液标本等可直接接种 初次分离常用血平板、MacConky平板和加有20μg/ml氨苄西林的血琼脂平板 豚鼠气单胞菌在MacConky平板上发酵乳糖 嗜水气单胞菌和维隆气单胞菌在血平板中有溶血现象 菌落灰白色、光滑、湿润、凸起、2mm大小菌落 SS平板和TCBS平板不适合用于气单胞菌分离 含菌量较少的标本可用碱性胨水进行增菌培养

鉴定 氧化酶、吲哚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葡萄糖发酵试验 对O/129耐药、TCBS平板上不生长、在无盐培养基上生长可与弧菌属和邻单胞菌属鉴别 临床常见的亲水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能发酵阿拉伯糖,而其他气单胞菌均为阴性,前者V-P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而后者均为阴性。 维隆气单胞菌维隆生物型的特点是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

邻单胞菌属 本属只有一个菌种,即类志贺邻单胞菌,可导致肠胃炎和菌血症、脑膜炎。 类志贺邻单胞菌为G-直杆菌,可成双或短链状排列,有2~5根端极鞭毛,有动力,生长温度为8~45℃。 类志贺邻单胞菌在血琼脂平板中生长良好,无溶血现象。可在MacConky平板上生长,呈乳糖不发酵或迟缓发酵乳糖菌落。在TCBS平板上和SS上不生长, NaCl浓度0-5% 氧化酶+,发酵葡萄糖,肌醇试验+,O/129敏感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及肠杆菌科的鉴别 特征 弧菌属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 肠杆菌科 氧化酶 + - 葡萄糖 TCBS生长 0%NaCl +/- 6%NaCl O/129敏感性

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 1973年正式命名为弯曲菌属,目前有14个种,对人致病的有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主要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好发于婴幼儿和20-40岁成人,某些菌株可致格林巴利综合征 胎儿弯曲菌主要引起肠外感染

生物学性状 G-,弯曲呈S形或螺旋形,一端或两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呈投镖 样或螺旋样运动 微需氧(5%O2、10%CO2、85%N2)环境中最适生长 分离所用的培养基大多含有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哌酮),如Skirrow培养基,CVA(头孢哌酮-万古霉素-两性霉素琼脂),CCDA,CSM 本属不同菌种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42℃生长( 42℃ 为此两菌的初始分离温度),25℃不生长,胎儿弯曲菌42℃不生长,25℃生长,但37 ℃都生长 氧化酶+,硝酸盐还原试验+,空肠弯曲菌马尿酸盐水解+,其他-

空肠弯曲菌

微生物学检验 直接镜检:G-弯曲呈S形或螺旋形,运动呈投镖样或螺旋样 分离培养:直接接种在选择性平板或过滤法 鉴定: 生 长 水 解 药 敏 生 长 水 解 药 敏 菌名 25℃ 42℃ 马尿酸盐 醋酸吲哚 奈啶酸 头孢噻吩 空肠弯曲菌 - + + + S R 大肠弯曲菌 - + - + S R 胎儿弯曲菌 + - - - R S 凡氧化酶+、 42℃ 生长、马尿酸盐水解+的G-杆菌可报告为空肠弯曲杆菌空肠亚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此菌,1989年正式命名为幽门螺杆菌,2005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HP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最主要病因,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 Marshall 和 Warren

幽门螺杆菌发现的意义 改变观点:正常胃里细菌不能存活 消化性疾病是非感染性疾病 使原本慢性的、经常的、无药可救的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可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明确它是胃炎、消化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纳入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 Hp感染呈全球分布,人群感染率为50%~80% 感染可持续数十年甚至终生 约15%的感染者发生胃、十二指肠疾病

临床意义 HP感染非常普遍。该菌为一种高度适应或只能生活于胃粘膜的细菌,菌体周围微环境的pH值为7.0。胃窦为其定植的最佳部位

寄生部位

HP相关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鞭毛:在运动中起推进器、定居过程中起锚住作用 脲酶:分解尿素,形成氨和CO2,改变局部pH值,有利于HP定植于胃粘膜下层;氨的产生使粘液层离子发生变化,最后导致粘膜中的氢离子反向扩散,刺激胃泌素产生,损伤胃粘膜 细胞空泡毒素 (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 (CagA) 外膜蛋白(OMP):粘附素、微孔蛋白等 Hp感染后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环境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 方法较多且繁杂,且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分离培养+是诊断其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较低。 非损伤性检查: 脲酶C14标记呼气试验(UBT) 血清Ab检测 粪抗原ELISA检测 损伤性检查:胃粘膜活检组织 细菌分离培养 快速尿素酶试验 组织染色 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查 1.活检组织→涂片或悬滴→ 相差、暗视野显微镜→形态、运动,简便快速,阳性率高于细菌培养 2.组织块直接涂片染色→发现典型形态Hp →可诊断 3.组织切片染色 W-S银染色:最好,与组织反差大、易观察,但技术要求较高 HE染色:细菌着色浅,较易漏诊。 荧光染色:敏感性较高 4.免疫组化→ 可检出胃粘膜组织切片中的Hp,特异性高,不仅检出完整Hp,而且能检出菌体或抗原成分 5.间接免疫荧光法→阳性率96%,快速、敏感、特异。

幽门螺杆菌形态(扫描电镜) HP形态 幽门螺杆菌革兰染色形态 幽门螺杆菌鞭毛(荧光染色)

幽门螺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鞭毛:菌体一端或两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约菌体的1.0~1.5倍,运动活泼 糖萼(glucocalyx):厚40nm、细丝网状、与粘膜细胞连接,有人称纤毛或菌毛,粘附胃上皮细胞的主要物质基础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 心脑浸液琼脂培养基 布氏琼脂培养基 M-H琼脂等培养基 加入适量全血(马、羊或人)或胎牛血清 加由万古霉素、TMP、两性霉素、多粘菌素等组合抑菌剂 圆形扁平孤立小菌落,无色半透明,呈露滴状,血平板上轻度溶血;沿接种线扩散生长,融合成片

HP的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特点 微需氧菌:(5%O2、10%CO2、85%N2) 最适生长温度:37℃,25℃不生长,42℃少数生长 最适pH值:中性或弱碱性 营养要求较高:需血液、氨基酸、葡萄糖 生长较为缓慢:通常3~5d甚至更长时间 液体培养基中不易生长:可能与菌体周围微环境中必需的微氧环境、营养物质的稳定以及有害产物的及时扩散有关。 生化反应不活泼,氧化酶+、过氧化酶+,快速脲酶试验强+

快速脲酶试验 脲酶试剂:尿素、基质(琼脂或缓冲液)、酚红指示剂 方法:活检组织→Christensen尿素培养基→几分钟~24h →由黄变为红色→+ 评价:简便实用 快速敏感 较为准确可靠 幽门螺杆菌脲酶试验

13C或14C标记尿素呼吸试验 原理:Hp产生的脲酶可分解尿素释放CO2,受检者服用13C或14C标记的尿素,经脲酶作用产生带同位素的CO2 ,然后随血流到达肺部呼出。 方法:测定病人服用14C标记尿素前后呼气中14C CO2 量。 评价: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好 13C检测--需特殊的质谱仪,价格昂贵, 14C检测--相对简单,但有放射性。

治疗 适应症(幽门螺杆菌) 治疗方案 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 MALT淋巴瘤 胃癌切除后及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阿莫西林(1g bid)或甲硝唑(500mg bid) 克拉霉素(500mg bid) 奥美拉唑(20mg bid)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霍乱红试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神奈川现象、黏丝试验、制动试验、 弧菌属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与肠杆菌科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幽门螺杆菌所致疾病与致病机理、微生物学诊断方法与判断依据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其与胃癌之间是什么关系?检测之对胃癌的诊断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