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四讲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二个问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第三个问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个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然失败? 本章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辛亥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第二个问题: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第三个问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四个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然失败?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列宁: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上层也不能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的话,革命才会取得胜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和签订。签约国:大清国,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接受西式教育 上书李鸿章 (1899年的孙中山)
成立兴中会 发动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 (兴中会成立宣言) (檀香山兴中会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鲁迅:“倘说影响,则别的千言万语,大概都抵不过浅近直接的革命军马前卒邹容所做的《革命军》”。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示钟》)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3年黄兴成立华兴会; 1904年刘静庵成立科学补习所,年底组建日知会; 1904年蔡元培组建光复会; ----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学说的确立 (1)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
同盟会的组织体系: 同盟会纲领 总理 评议部 司法部 执行部 支部 分会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2)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内容: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优点: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将满族贵族和满族人民区分开来。 缺点: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对汉族地主阶级妥协。
民权主义 内容:创立民国 优点: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 缺点:没有触及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制度 民生主义 内容:平均地权 优点:把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 缺点: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1907年)——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同时也促进革命思想进一步发展 1904年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
革命派:《民报》——汪精卫、陈天华、胡汉民、章炳麟等 改良派:《新民丛报》——梁启超 革命派:《民报》——汪精卫、陈天华、胡汉民、章炳麟等 问题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中国不能革命,只能改良——要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共和,就必须进行暴力的革命(暴动革命),而现在的“国民”并没有实行共和的能力,所以革命只能造成“内乱”,而且还会引起外国的干涉,造成中国被瓜分的局面 ,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 革命派:只有革命才能促进中国社会进步、民族独立。 陈天华(思黄)《中国革命史论》 :“革命者,救人世之圣药子,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也。”“吾因爱平和而愈爱革命。何也?革命平和,两相对待,无革命则亦无平和。腐败而已!苦痛而已!”
问题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制 改良派:不能实行共和政体,而应实行君主立宪制。 梁启超《答某报第四号对于本报之驳论》 :“今日之中国万不能行共和立宪制;而所以下此断案者,曰,未有共和国民之资格。” 革命派:中国国民自有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且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认为中国国民能力差,因而“殴美可以言民权,中国不可以言民权,欧美可以行民主,中国不可以行民主”,这是对中国国民的侮辱。
问题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即要不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而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革命派:认为才有通过平均地权,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刘师培(韦裔)《悲佃篇》 :“土地者,一国之所共有也,一国之地当散之一国之民。今同为一国之民,乃所得之田有多寡之殊,兼有无田有田之别,是为地权之失平。” 改良派:平均地权是煽动乞丐流氓,导致中国的大动乱。
三、辛亥革命的成功 (一)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1、武装起义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07年7月光复会发动的皖浙起义; 1908年熊成基发动的安庆起义; 孙中山在华南领导的七次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一次是广州黄花岗起义); … …
2、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6月成都保路同志会成立 保路风潮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斗争 成都血案 荣县及各州县独立
(二)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 1、武昌起义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组成同一的起义 领导机构,蒋翊武任湖北革命军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1911年10月9日起义消息泄露,刘复基、彭楚藩等革命党人被杀。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第一枪,12日武汉三镇光复。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汤化龙任民政部长。
2、各省独立 湖南(焦达峰) 陕西 江西 山西(阎锡山) 云南(蔡锷) 上海(陈其美) 浙江(汤寿潜) 江苏(程德全) 贵州安徽(孙毓筠 柏文蔚) 广西 福建(许崇智) 广东(胡汉民)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该政权中居领导和主体地位; 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代表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体(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政体(内阁、法院、参议院) 规定了中华民国国民的一系列民主权利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2、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 3、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 为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辛亥革命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毛泽东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成败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就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一)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1、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解 散 国 民 党 和 会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任 命 亲 信 组 阁 洪 宪 帝 制 南 北 和 谈 闹 选 大 总 统 废 除 临 时 约 法 逼 请 帝 退 位
袁世凯独裁统治能够建立的原因: 帝国主义的大力扶持和帮助; 国内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积极支持; 立宪派的支持;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 袁世凯拥有相当的军事政治实力。
2、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表现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义。 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尊孔复古思潮猖獗。
(二)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屡挫屡奋 1、二次革命 (李烈均发起讨袁二次革命)
2、护国运动 蔡锷 护国运动
3、护法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时期任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的孙中山。) (孙中山出席广州各界欢迎南下护法的海军将士时合影)
4、第二次护法运动 (陈炯明炮击孙中山)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主观原因:革命派的局限性(阶级局限性)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学习思考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文献 1、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1912年7月) 2、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3、《民报》:《〈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1906年4月28日)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6、《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