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西方行政制度》复习重点 试题类型本次考试的题型分四大题,分别是:不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 不定项选择题 12 小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2. 判断分析题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3. 简答题 4 道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4. 论述题 1.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1 城镇化与大改革:谁该在先?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千人计划教授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抗争与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 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55课时 中外著名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三讲 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试验及失败 主讲人:张永.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关于课程的参考书目 二、关于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 三、关于课程的考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公元1912年1月一1949年10月).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阶段 程度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建立 概念: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对内镇压革命,实行独裁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兴起: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北洋军名称从此开始。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北洋军成为清未最大.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 专制复辟 民主共和 1、1913年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第四讲 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运动.
高一历史复习试卷 高一历史复习试卷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 六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温故知新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2015年11月8日,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的决定》,准备举办隆重的纪念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 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共 和 国 之 恋.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站 富 强 三民主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法律制度(上) (公元1912—1927年)
高三政治多媒体课堂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 1912年1月9日 教育部成立蔡元培首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历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昌起义谱春秋。 立国行宪废帝制, 有花无果恨悠悠。 江苏省扬州中学 姚娣.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目标导航 【认知目标】知道宪法是根本大法,了解国家宪法日的来历,十八大以来的法治进程。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析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违宪行为,正确行使权利,严守权利边界。 【情感目标】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17世纪英国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节 国家理论 第二节 政体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国 家 结 构 形 式
回顾知识: 资本主义国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半总统半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 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光荣革命 法国大革命 英国
温故知新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王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至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第六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二章 现代国家的国体、政体与政治民主化.
                                                                                                                                                                
第三讲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 专制制度终结的.
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丽 QQ
第13课 辛亥革命 兴县中学 赵小鹏.
辛亥革命.
1908年,被软禁了十年的光绪帝和掌握了大权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先后死去。不满三岁的溥仪被慈禧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相隔仅一天,登基大典时,受不住烦琐仪式折腾的小皇帝不停地哭闹:“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生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而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仍然没完没了,载沣只好哄着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朝臣们听了,窃窃私语道:“怎么可以说快完呢?”觉得这是不祥之兆。
第一个形成宪法的资产阶级国家(“近代宪法之母”)
第四单元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9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世界近现代史 第二讲 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1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彩色照片 小二寸 免冠 一、近五年科研项目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位伟人。你知道这三位伟人的名字吗?他们为什么当选为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位伟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环境保护 / 能源 / 绿色城市 / 生态环境 / 林业局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第 三 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革命目标

二、革命普及的原因 1、群众诉求 1902—1911年,各地民变达1300余起(1910长沙抢米)。 农民、会党、革命党 《民呼日报》刊登的漫画 《官与民之担负》 外债赔款及捐税 1902—1911年,各地民变达1300余起(1910长沙抢米)。 农民、会党、革命党

2、立宪派诉求 (1)立宪原因、立宪派出现 1901年清末新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1906年预备立宪,立宪派 ①1901《辛丑条约》,改革要求 1901年清末新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②1904日俄战争,立宪要求 1906年预备立宪,立宪派

(2)立宪结果、立宪派态度改变 ①1911年5月皇族内阁 奕劻为总理大臣,13名成员中满族9人,皇族7人。 ②立宪派加入反清行列 清末新政失败,汉族官僚、地方督抚

三、革命爆发 (一)武昌首义 时间 地点 人物 经过 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打响起义第一枪,一夜占领武昌,三天光复武汉,成立湖北军政府。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二)革命爆发过程中的特征? 1、革命烈火异常凶猛 2、妥协倾向非常明显

四、革命成就 革命最大的成就?

1、建立民国

(1)革命派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 事例: 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率全国的权力 陆军、外交等重要部门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且“总长取其名,次长取其实” 立法机关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员占有多数 这些说明了什么?

事例: (2)各项政策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政治 经济 文化 习俗 ①废刑罚 ②保护华侨 ③禁卖人口 ①奖励工商业②废除苛捐杂税 ①不拜孔子 ②不读四书五经,废止旧教材 ①提倡自由、平等、友爱②革除旧习俗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以上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2、颁布“宪法”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 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日公布施行。

(1)规定 ①中华民国主权在民;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统治权 ②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具有弹劾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 ③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选举与被选举权

(2)意义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制度。

3、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宣告结束。

五、革命结局 (一)袁获胜利果实 3月10日在北京取代孙中山就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

(二)二次革命 1913年7月,南方国民党人武装反袁,史称“二次革命”,9月失败,标志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六、革命失败后的抗争 1.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4年 孙中山、黄兴、陈其美

2、护国运动

3.护法运动 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护法,结果遭军阀排挤。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发出“南北如一丘之貉”的叹言。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参考书目: ①王晓秋、尚小明:《戊戌维新与清末新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②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③章开沅、刘望龄:《国内外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④朱宗震等:《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⑤杨天石:《从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后史事发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