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通式 :RCOOH Carboxyl group 有机化学 羧酸及其衍生物 Carboxylic acids and derivatives 通式 :RCOOH Carboxyl group
一、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根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 一元酸 mono- 根据R的性质 芳香酸 饱和酸 二元酸 di- 多元酸 poly- 根据分子中羧基的数目 一元酸 mono- 二元酸 di- 多元酸 poly- 根据R的性质 芳香酸 饱和酸 脂肪酸 不饱和酸
2. 命名 a) 俗名
b) IUPAC命名法 选取含羧基的最长碳链——主链 从靠近羧基的一端开始编号 取代基、重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二、羧酸的物理性质 1. 分子中有两个部位可形成H-键,常以二聚体存在 1) b.p很高(比M相近的醇高) 例: M甲酸 = M乙醇, C1—C4 的酸与水混溶,R增大,水溶性↓
2. 波谱性质 IR:特征吸收: νC=O: 缔合 1710~1760cm-1 游离 共轭 1690~1720cm-1 νO-H:缔合 2500 3000~3550cm-1游离 辅助:ν C-O: 1210~1320cm-1 ~
NMR: δ: 2~3 10~13 MS: 饱和脂肪酸 M+小 芳香酸 M+ 大 最主要的裂解方式——麦氏重排 M/Z=60+14n
三、羧酸的化学性质 结构与反应性
OH氧上带孤对电子,与C=O的π键共轭 结果:O-H键极化加大,H 易离去 酸性 P-π共轭 C=O键增长:120 123 pm 使得羧基碳原子上的正电性削弱 亲核加成比醛酮难 α-H的酸性比醛酮弱 P-π共轭 C=O键增长:120 123 pm 的证据: C-O键缩短:143 136 pm +
1. 酸性 酸根负电荷平均分布在两个O原子上——稳定 酸性大小: 酸性大小: 大多无机酸> 羧酸 > H2CO3 > 苯酚 > ROH pKa(甲酸3.75) 4.75-5 6.37 9.98 16-17 溶于Na2CO3 不溶
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诱导效应:X-CH2COOH -I使酸性增强 X= F Cl Br I CHO NO2 N+(CH3)3 pKa 2.66 2.86 2.90 3.18 3.53 1.68 1.83 +I使酸性减弱 HCOOH CH3COOH (CH3)2CHCOOH pKa 3.75 4.76 4.86
共轭效应: 场效应: X= OH OCH3 CH3 H Cl NO2 pKa 4.57 4.47 4.38 4.20 3.97 3.42
2. 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共同的反应历程:
1)酯化 使反应进行到底: 反应慢,H 催化 可逆,难进行完全 乙酸 + 乙醇 K=2/3 ①反应物之一过量 ②除去产物之一(常是H O)使平衡向左移动 2
例:
反应机理: 两种可能
实验事实: 说明反应是按a式进行的
下列羧酸与甲醇的酯化相对速度如下: 羧酸的pKa相近 与同种醇酯化速度相差很大 进一步支持按a反应机理 因为速控步骤是加成一步, CH3COOH 1 羧酸的pKa相近 与同种醇酯化速度相差很大 进一步支持按a反应机理 因为速控步骤是加成一步, 酰基体积大不利于醇的亲核进攻 CH3CH2COOH 0.84 (CH3)2CHCOOH 0.33 (CH3)3CCOOH 0.037 (C2H5)3CCOOH 0.00016
完整反应历程可以表示如下:
进一步研究发现: 1º、2º醇的酯化按a式进行: 亲核加成—消除,动力学上二级反应 3º醇的酯化按b式进行: 消除—加成,动力学上是一级反应
2)生成酰卤的反应 历程:
3)生成酸酐的反应 常用
4)生成酰胺的反应
5)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 (也属加成—消除反应) R'MgX不能进行上述反应 因为中间体 是不溶盐,不能继续反应!
3. α-H的取代反应 羧酸的α-H不如醛酮的活泼, 需红磷(光、碘、硫等)催化: α-卤代酸在合成上很有用: X NH2,CN,OH等 多功能基化合物
α(β)-C上有强吸电子基的羧酸不稳定: 4. 脱羧反应 汉斯狄克(Humsdiecker)反应: α(β)-C上有强吸电子基的羧酸不稳定:
5. 羧酸的还原反应
四、羧酸的制备 1. 氧化法 醇: 酮: 醛:
烃: 2. 由卤代烃制备
五、羧酸衍生物
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a) 酰氯和酰胺——根据酰基来命名 b) 酸酐和酯——根据水解后生成的酸(和醇)来命名 丙烯酰氯 苯甲酰胺 丙烯酰氯 苯甲酰胺 b) 酸酐和酯——根据水解后生成的酸(和醇)来命名 乙酐 乙丙酐 顺丁烯二酸酐 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酐) (混酐) (马来酸酐)
2. 物理性质 a) 不少挥发性酯具有花果香气——可作香料 香蕉香 菠萝香 b) 酰胺分子之间形成多个氢键,b.p.(m.p.)比相应羧酸还高。甲酰胺(b.p. 111℃/20mm),其余均为固体 N,N-二甲基甲酰胺(DMF)
c) 波谱性质 IR(cm-1 ) (VCN 2240~2260) VC-O(C-N VN-H 1800 1800~1860 链强 Δ60 1800~1860 链强 Δ60 1750~1800 环强 1045~1310 1735 1050~1300 缔合 游离 δ N-H 3180 3400 1600 3350 3520 1640 3300 3440 1640 1650~1690 1400 NH 2 NHR (VCN 2240~2260)
NMR: δ 2~3 3.7~4.1 5~8(宽) MS:
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结构与反应性: p-π共轭程度: p-π共轭使C+削弱,亲和核加成活性降低,对α-H活化作用降低。
羧酸衍生物都能进行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羰基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 L离去的难易顺序:Cl- > RCOO- > RO- > -NH2
历程: 碱催化: 酸催化: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The End of Chapter 12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