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四 刨、插加工 4.1、刨削加工 一、 刨削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1. 刨削加工特及其应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加工中心应用技术》 项目 2 :工艺镂空件的加工 任务 : 孔类零件铣削 编制 王晓华
Advertisements

二、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机床构成图 图 数控机床的构成 零 件 图 样 程 序 编 制 信 息 介 质 输 入 装 置 数控装置
Machining Surface Quality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 焊接式外圆车刀刃磨 鄞州职教中心 卢东.
课题二  工件安装 与夹具基础知识.
金属工艺学 冷加工.
项目三 数控铣床操作与零件加工 任务一 平面类零件铣削加工
优质、高产、低消耗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单调递增 非单调递增 怎么办 总结:G71只能车削单调递增(或递减) Company Logo.
任务2-1 工艺路线的确定.
第一单元 模具钳工基础. 第一单元 模具钳工基础 主要内容 课题一 模具钳工基本知识 课题二 划线及孔加工 课题三 研磨与抛光.
三、平面加工 1、平面的技术要求 2、平面的分类 3、常见平面加工方法 (1)、形状精度:平面本身的直线度、平面度。
铸、锻、焊工艺及应用教学模块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情景二 零件生产 任务2:行星轮架零件加工.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階段監造管理之探討 授課老師: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陳文福 教授 報告人: 顏廣智 學 號:
任务三 车削台阶轴 活动一 学会装夹 活动二 车削台阶轴 活动三 车削台阶轴训练 思考与练习.
金 工 实 习 第一章 车 削 加 工 中国计量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第一节 机床夹具概述 一、机床夹具的作用 1.保证加工精度
图2-1 机器零件上常用的各种表面 1—平面 2—圆柱面 3—圆锥面 4—螺旋面 5—直线成形面 6—回转体成形面
机床夹具设计 第一章 机床夹具概论 第二章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章 工件的夹紧 第四章 夹具的对定 第五章 各类机床夹具
第二章 制造工艺装备 第一节 金属切削刀具的基本知识 金属切削加工的目的:
任务四 车 削 内 孔 活动一 学会内孔刀具的刃磨 活动二 车削内孔 活动三 车削内孔训练.
應施檢驗商品介紹 (機械類)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臺中分局 黃仁聰 103年3月25日.
1.4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1、基础 2、墙体和柱 3、屋顶 4、楼地层 5、楼梯 6、门窗 次要组成部分(阳台、雨蓬、台阶、散水等)
第2章 机械制造过程基础知识 本章要点 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加工方法 定位原理与定位误差 机床与夹具 刀具材料与刀具几何角度
项目二 冲压模具简介.
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装.
机械加工概述.
工程训练课程-车削加工技术模块 车床加工工艺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MPO 高回损研磨工艺(PC) 时间:2017年4月.
机械制造技术 模块二 箱体零件加工技术.
第1章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 1.1 数控加工工艺概述 1.2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1.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
项目五:键的选择和强度验算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课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第四章 中级工工考零件的案例分析 1.中级工工考零件一 2.中级工工考零件二 3.中级工工考零件三.
任务三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
高速切削机床的主轴系统 2004年9月.
第六章 刀具磨损与刀具使用寿命 6.1 刀具磨损形态 6.2 刀具磨损的原因 6.3 刀具磨损过程与磨钝标准
第五章 数控车床编程 理论学时:6学时 主 讲:程胜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情境2 轮廓类零件 任务一 铣削加工简单轮廓零件 任务二 铣削加工盘型零件.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六章:齿轮机构 外啮合齿轮 内啮合齿轮 齿轮齿条 1.分类 平面齿轮机构 直齿轮 斜齿轮 人字齿轮 直齿轮 斜齿轮 直齿条 斜齿条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课题五:配合件加工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圆柱、圆锥、螺纹类配合件的加工方法,学会配合件加工及控制配合精度的方法,并能合理使用各种编程指令,合理安排加工工艺。 二:课时安排 (0.5周) 1、工艺分析 2、学生编程 3、下料及准备工作 4、数控加工 5、检测评分 三:检测手段.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012慈濟大學18週年校慶運動會 裁判研習 體育教學中心 張木山 教授.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3.2 铣削加工夹具的选用 主讲:任同 副教授.
情境1 铣削加工中心加工零件 任务一 加工中心加工孔系零件 任务二 加工中心加工旋钮模型腔.
单元08:子程序的应用 主讲教师:鲁淑叶.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单元二 铣削加工 2.1 铣床 铣床按其工作特点分为:升降台式铣床、工作台不升降铣床、床身式铣床、龙门铣床、工具铣床、仿形铣床、专门化铣床(如凸轮铣床、曲轴铣床)等。 加工范围:平面、沟槽、键槽、T 形槽、V 形槽、燕尾槽、螺纹、螺旋槽,齿轮、链轮、花键轴、棘轮等成形表面,切断等。
一 概述与基本概念 一.切削 金属切削加工:就是利用车 、铣、刨、磨等切削加工的方法切除工件上多余的材料,获得所需的图形及尺寸。完成工件的切削所需的条件有机床、刀具、夹具、量具、辅具、工件。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高三数学组 李 蕾.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单元04:外轮廓铣削加工零件工艺分析 主讲教师:钟如全.
情境2 数控车削加工盘套类零件 任务一 数控车削加工短套零件 任务二 数控车削加工简易盘零件 任务三 数控车削加工简易盘零件.
单元10:钻、扩与铰孔加工的工艺分析 主讲教师:熊隽.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单元13:镗孔与螺纹加工的工艺分析 主讲教师:袁洞明.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轴无处不在.
项目七:槽的数控车削加工.
第二节 齿形加工 一、 概述 齿轮类型 应用 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 平行轴间传动 螺旋齿轮、蜗轮与蜗杆 垂直交错轴间传动 内齿轮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八章 键和花键联结的精度.
课题八:一般复杂零件的加工 目的与要求 1、熟练和巩固数控车一般指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运用各种测量手段检测工件精度的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元四 刨、插加工 4.1、刨削加工 一、 刨削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1. 刨削加工特及其应用 单元四 刨、插加工 4.1、刨削加工 一、 刨削加工的特点与应用 1. 刨削加工特及其应用 刨削加工是在刨床上利用刨刀(或工件)的直线往复运动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方法。刨刀或工件所作的直线往复运动是主运动,进给运动是工件或刀具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所作的间歇运动。 刨削可以加工平面、平行面、垂直面、台阶、沟漕、斜面、曲面等,如 图4-1所示。

刨削可以加工平面、平行面、垂直面、台阶、沟漕、斜面、曲面等,如图4-1所示

(1)加工质量一般同等级,精粗、精加工后均可达到中等精度。但二者又略有区别,加工大平面时,刨削因无明显接刀痕而优于铣削。 刨削种类 尺寸公差等级 表面粗糙度Ra 粗刨 IT12~IT11 25~12.5μm 半精刨 IT10~IT9 6.3~3.2μm 精刨 IT8~IT7 3.2~1.6μm (直线度可达0.04~0.08mm/m) 2、刨削加工具有以下特点: (1)加工质量一般同等级,精粗、精加工后均可达到中等精度。但二者又略有区别,加工大平面时,刨削因无明显接刀痕而优于铣削。 (2)生产率一般铣削高于刨削,但加工窄长平面除外。 (3)加工范围铣削比刨削广泛的多。 (4)工时成本铣削高于刨削。 (5)应用(生产批量)铣削比刨削广泛

二、插削加工 插削加工可以认为是立式的刨削加工。 加工时,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插刀装在滑枕的刀架上。 主运动:滑枕带动刀具在垂直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为主切削运动。 进给运动:工作台带动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运动。圆工作台可实现分度与圆周进给。

插削的主要加工对象 加工范围:单件小批量生产中零件的某些内表面及外表面。

插削实例 插削孔内单键槽: 首先在工件孔的端面上划出键槽加工线,采用卡盘或压板螺栓装卡,将工件安装在插床圆形工作台上,并找正使工件孔的轴线与圆形工作台的回转轴线重合。 键槽插刀一般采用平头成形插刀。当键槽宽度较小时,可用宽度等于槽宽的插刀,一次走刀插到槽宽尺寸。

二、刨 床 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⒈ 牛头刨床 牛头刨床主要用于加工小型零件。其外形如图4-2所示。 二、刨 床 刨床类机床主要有牛头刨床、龙门刨床和插床三种类型。 ⒈ 牛头刨床 牛头刨床主要用于加工小型零件。其外形如图4-2所示。 2. 龙门刨床 龙门刨床主要用于加工大型或重型零件上的各种平面、沟槽和各种导轨面。图4-3为龙门刨床的外形图。 3. 插床 插床又称立式刨床,其主运动是滑枕带动插刀所作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图4-4所示为插床的外形图。

牛头刨床主要用于加工小型零件。其外形如图4-2所示。

牛头刨床: 加工时,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刀具装在滑枕的刀架上。 主运动:滑枕带动刀具的往复直线运动为主切削运动。 进给运动:工作台带动工件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运动。 刀架后的转盘可绕水平轴面扳转角度。

图4-3为龙门刨床的外形图。

龙门刨床: 加工时,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刀具安装在横梁上的垂直刀架或工作台两侧的侧刀架上。 主运动:工作台带动工件的往复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刀具沿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间歇运动。 刨床的主运动都为直线运动,但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刀具的直线运动,龙门刨床的主运动为工件的直线运动。

图4-4所示为插床的外形图。

(三) 刨刀 1.常用刨刀的结构形式 刨削所用的刀具称刨刀,常用的刨刀有平面刨刀、偏刀、角度刀及成形刀等。 (三) 刨刀 刨削所用的刀具称刨刀,常用的刨刀有平面刨刀、偏刀、角度刀及成形刀等。 刨刀的几何参数与车刀相似,但是它切入和切出工件时,冲击很大,容易发生“崩刀”或“扎刀”现象。 1.常用刨刀的结构形式 常用刨刀的结构形式见表4.1-1。

表4.1-1 刨刀的结构形式

2.常用刨刀的种类 刨刀的种类是根据刨削加工工艺要求设计的,具体种类和用途见表4.1-2。

表4.1-2 常用刨刀的种类及用途

3.刨刀几何角度的选择 表4.1-3 刨刀切削几何角度的选择

4.常用刨削用量 表4.1-5 常用刨削用量 工序名称 机床 类型 刀具材料 工件材料 背吃刀量ap /mm 进给量ƒ /(mm/往复行程) 表4.1-5 常用刨削用量 工序名称 机床 类型 刀具材料 工件材料 背吃刀量ap /mm 进给量ƒ /(mm/往复行程) 切削速度ν /(m/min) 粗 加 工 牛头 刨床 W18CrV 铸铁 钢 4~6 3~5 0.66~1.33 0.33~0.66 15~25 YG8 YT5 10~15 8~12 1.66~1.0 30~40 25~35 龙门 10~20 5~15 1.2~4.0 1.0~2.5 25~50 20~40 1.5~3.0 1.0~2.0 30~60 40~50 精 0.03~0.05 0.33~2.33 5~10 5~8 0.005~0.01 1~15 1~20

5.刨削加工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表4.1-6 刨平面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表4.1-6  刨平面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不符合要求 光整精加工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 最后光整精刨时,采用较小的 ap、ƒ、ν 刀具几何角度不合理、刀具不锋利 合理选用几何角度,刀具磨钝后及时刃磨 工件表面产生波纹 机床刚性不好,滑动导轨间隙过大,切削产生振动 调整机床工作台、滑枕、刀架等部分的压板、镶条及地脚螺钉等 工件装夹不合理或工件刚性差,切削时振动 注意装夹方法,垫铁不能松动,增加辅助支撑,使工件薄弱环节的刚性得到加强 刀具几何角度不合理或刀具刚性差,切削振动 合理选用刀具几何角度,加大γ0、Кr、λs。缩短刨刀伸出长度,采用减振弹性力

续表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平面出现小沟纹或微小台阶 刀架丝杆与螺母间隙过大,调整刀架后未锁紧刀架 调整丝杆与螺母间隙,或更新丝杆、螺母。调整刀架后,必须将刀架溜板锁紧 拍板、滑枕、刀架溜板等配合间隙过大 调整间隙 刨削时中途停机 精刨平面时,避免中途停机 工件开始进给的一端形成倾斜倒棱 拍板、滑枕、刀架溜板间隙过大,刀架丝杆上端轴颈锁紧螺母松动 调整拍板、滑枕、刀架溜板间隙,以及刀架侧面镶条与导轨间隙。锁紧刀架丝杆上端螺母 背吃刀量太大,刀杆伸出量过长 减小背吃刀量和刀杆伸出量 刨刀Кr和γ0过小,背向力增大 适当选用较大的Кr和γ0角 平面局部有凹陷 牛头刨床大齿轮曲柄销的丝杆一端锁紧螺母松动,造成滑枕在切削中有瞬时停滞现象 应停机检查,将此螺母拧紧 在切削时,突然在加工表面停机 精刨平面时,避免在加工表面停机 工件材质、余量不均,引起“扎刀”现象 选用弯颈式弹性刨刀,避免“扎刀”。多次分层切削,使精刨余量均匀 平面的平面度不符合要求 工件装夹不当,夹紧时产生弹性变形 装夹时应将工件垫实,夹紧力应作用在工件不易变形的位置 刨刀的几何角度、刨削用量选用不合适,产生较大的刨削力、刨削热而使工件变形 合理选用刨刀的几何角度和刨削用量,必要时可等工件冷却一定时间再精刨 两相对平面不平行,两相邻平面不垂直 夹具定位面与机床主运动方向不平行,或机床相关精度不够 装夹工件前,应找正夹具基准面,调整机床精度 工件装夹不正确,基准选择不当,定位基准有毛刺、异物,工件与定位面未贴实 正确选择基准面和定位面并消除毛刺、异物。检查工件装夹是否正确

表4.1-7  刨垂直面和阶台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续表

表4.1-8 切断、刨直槽及T形槽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切断面与相邻面不垂直 刀架与工作台面不垂直 刨削时,找正刀架垂向行程方向与工作台垂直 切刀主切削刃倾斜让刀 刃磨时,使切削刃与刀杆中心线垂直,装刀时,主切削刃不应歪斜 切断面不光 进给量太大或进给不匀 自动进给时,选用合适进给量;手动时,进给要均匀 切刀副偏角、副后角太小 加大刀具副后角、副偏角 抬刀不够高,回程划伤 抬刀应高出工件 直槽上宽下窄或槽侧有小阶台 刀架不垂直,刀架镶条上下松紧不一致,刀架拍板松动 找正刀架垂直,调整镶条间隙,解决拍板松动 刨刀刃磨不好,或中途刃口磨钝后主切削刃变窄 正确刃磨刨刀,提高刀具寿命 槽与工件中心线不对称 分次切槽时,横向进给偏差造成中心偏移 由同一基准面至槽两侧应分别对刀,使其对称 T形槽左右凹槽的顶面不在同一平面 一次刨成凹槽时,左右弯头切刀主切削刃宽度不一致 刃磨时,左右弯头切刀主切削刃宽度应一致 多次刨削凹槽时,对刀不准确 对刀时,左右应一致 T形槽两凹槽与中心线不对称 刨削左右凹槽时横向进给未控制准确 控制左右横向进给一致

表4.1-9 精刨表面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表4.1-9  精刨表面常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有规律的直纹 外界振动引起 消除外界振源 刨削速度偏高 选择合理的刨削速度 刨削钢件时前角过小,刃口不锋利 选择合理的刀具前角,按要求研磨刃口 刀具没有弹簧槽,抗振性差 增设开口弹性槽,或垫硬质橡胶块 刀具后角过大 应加消振倒棱,常取α0=0°,b0=0.2~0.5mm 鱼鳞纹 刀杆与拍板、拍板与刀架体以及拍板与销轴等接触不良 按精刨要求调整配合关系 工作台传动蜗杆与齿条啮合间隙过大 必要时调整啮合间隙 刀具后角过小 采用大后角,α0=3°~4°,α0=6°~8° 工件定位基面不平 调平、垫实基面,提高工件刚性 交叉纹 导轨在水平面内直线度超差 按精刨要求调整机床导轨 两导轨平行度误差引起工作台移动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