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堂小學 專題報告︰母題-北京奧運 2008 子題-綠色奧運多面睇
組員 ‧李麗敏、凌藝蘊 ‧梁依玲、何夏輝 ‧張巧欣、伍江鋒 ‧白淑惠(副組長)、黃煒彤 ‧溫芷欣(組長)、范嘉瑤 導師︰孔秀紅老師、岑偉成老師
目錄 1.引言 2.綠色奧運 a)綠化 b)建設 c)能源 3.尚待完善的地方 4.建議 5.感想
1.引言 我們希望讓大家了解環保與奧運的關係、奧運綠化的進展,評估北京一系列的環保措施對體現綠色文化的進展。 綠色奧運是奧運三大主題之一,它包含5方面,分別是綠化、建設、能源、廢物處理和教育意義。 我們希望讓大家了解環保與奧運的關係、奧運綠化的進展,評估北京一系列的環保措施對體現綠色文化的進展。
背景 奧運會與環境的衝突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新建大量場館設施會破壞環境,加重污染; 水上專案會污染水域,甚至污染水源; 奧運會期間的大量人流會帶來交通擁擠、能源消耗、空氣污染和噪音污染,以及垃圾堆放問題; 賽後場館利用不當會給生態造成影響,變成社會負擔。
2.綠色奧運 a) 綠化 - 七項綠化指標 - 屋頂綠化技術 - 首都綠化 - 環保志願者
在興建奧運村和比賽場館的同時,北京將新建十二座汙水處理廠和三個垃圾處理廠,以實現屆時城市汙水處理率百分之九十、污水回用率百分之五十、垃圾資源化率百分之三十、垃圾分類收集率百分之五十的目標。 解決大氣污染是北京市環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爲消除污染源,去年底,北京燕山水泥廠和北京鐵合金廠實行停産。北京市計劃在二00五年將市區內工業用地降至百分之七以下,使居民免受工業污染的困擾。
截至2005年底,北京市的林木綠化率已達到50.5%,提前3年實現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綠化目標。全市林地總面積達1580萬畝,森林覆蓋率35.47%,城市人均綠地面積46平方米。北京2008年奧運會承諾的“城市青山環抱、市區森林環繞、郊區綠海田園”的生態景觀初步呈現。目前,北京城市、平原、山區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形成,首都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經過幾年的建設,北京的城市公共綠地達8.91萬畝,點、線、面、帶、環、網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基本形成;城市綠化隔離地區共實現綠化面積116平方公里,極大地推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工程共實現綠化面積36萬畝,初步形成了以綠色生態走廊為骨架的高標準防護林體系。
七項綠化指標 2001年北京申奧時向全世界承諾七項綠化指標 包括全市林木覆蓋率接近50%、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70%、「五河十路」兩側建成2.3萬公頃綠化帶、市區建成1.2萬公頃綠化隔離帶、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自然保護區面積不低於8%。
屋頂綠化技術 到了2008年,北京市所有有條件的建築物都要實行屋頂和垂直綠化,更會使北京出現「綠色波浪天上來」的壯麗場景。 為配合北京綠色奧運,北京全市普遍推廣屋頂綠化技術。這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淨化空氣,降低城市燥音等。 到了2008年,北京市所有有條件的建築物都要實行屋頂和垂直綠化,更會使北京出現「綠色波浪天上來」的壯麗場景。
綠化進行中 綠化前 綠化後1個月
首都綠化 奧運會期間,北京將栽擺花卉四千萬株
用的不是珍貴的花草,而是容易生長的植物
環保志願者 全國28個省(市)的100萬環保志願者在同一時間啟動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共同迎接2008年北京“綠色奧運”。
一連串的綠化工作令北京的主要道路、 河流變得愈來愈優美。 北京全市市民均為綠色奧運而努力 1.在長城腳下植樹 2.在昆玉河畔放養 魚苗 一連串的綠化工作令北京的主要道路、 河流變得愈來愈優美。
b) 建設 - 奧運比賽場館 - 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名城 的風貌 2.綠色奧運 b) 建設 - 奧運比賽場館 - 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名城 的風貌
奧運比賽場館 ‧新建場館 ‧改建場館 ‧臨時場館 環境保護是奧運設施規劃和建設的 首要條件。
場館 (一) 北京奧運場館綠地面積將不低於建設用地的30% 奧林匹克公園網球中心主要採取了自然通風、建築外遮陽技術、保溫技術、熱回收、環保型製冷劑、土壤源地源熱泵、空調水系統變頻技術、中水回收回用、太陽能、污水零排放等
場館 (二) 奧運場館外牆將貼上太陽電池,場館周圍80%至90%的路燈將利用太陽能技術供電; 而奧運會90%的洗浴熱水來自太陽能集熱技術。 科技部和北京市計劃于明年開建一座30千瓦並網光伏示範電站,爲部分場館的照明與空調提供動力。
北京市及奧運場館
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彩葉工程」 在各大風景名勝區、旅遊區,計劃完成造林工程20000畝,重點安排在八達嶺、十三陵、十渡等,展現首都的風采。
保護和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 長城 (八達嶺) 故宮
胡同 四合院
2.綠色奧運 c) 能源 - 環保能源 - 節約能源
環保能源 北京以清潔燃料代替傳統燃煤的措施,使燃料污染得到一定控制。
而且北京將提供建設太陽能奧運村,并且其他比賽場地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為汽車加入燃料電池,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以及石油的使用量。
北京前年在官廳水庫岸邊開建的第一處大型風電場,一期33座大風車已經並網發電,二期還將有43座即將開建。每座巨型白色的大風車高70米,葉面近40米,扇面轉速9轉至17.3轉,平均風功率密度約爲422瓦/平方米,年有效發電小時約爲2000小時,發電小時數在1800小時以上。 風電機組全部並入北京城市電網,每年向北京輸送一億度的綠色電力,供市民和奧運場館使用。
*2007年北京公交集團公司所購置的2810輛車全部爲達歐Ⅳ排放標準的柴油車、達EEV標準(優於歐5標準)的天然氣車、以及零污染零排放的無軌電車和純電動車。極大地提升了北京公交車輛的環保水平。
節約能源 為了節約能源,提倡 以自行車代步。 而且目前北京已全 面禁止塑膠飯盒的 使用,以其他可降 解的品質代替。 改變過份使用木材的習慣。
*“無車日”將劃定天橋至珠市口、王府井至八面槽等路段早7點至晚7點爲無小汽車區域,只允許公共交通車輛通行。爲保障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屆時公交集團將增加200部車輛,地鐵運營公司準備10組預備車。 *截至目前,本市和北京、河北等地關停了重點污染企業,占計劃關停企業總數的75%,兩市共淘汰了1.5萬輛老舊公交車、計程車。
3. 尚待完善的地方 雖然北京已經芾邁向「綠色奧運」,但市民燃煤的習慣仍在污染著環境。 而且接近北京的山西、山東、內蒙古以及河北一帶,那里有很多煤礦、電廠、水泥廠和煉鋼廠,仍在製造廢氣。 隨著風向的改變,有可能會將污染物吹到北京上空來。
4.我們的建議 ‧多設垃圾筒 ‧用資訊科技代替紙張 ‧進一步少開汽車,多走路或以自行 車代步 ‧少用膠袋 ‧利用剩餘的建築材料來建設公園 ‧進一步少開汽車,多走路或以自行 車代步 ‧少用膠袋 ‧利用剩餘的建築材料來建設公園 ‧少用油漆 ‧多種植
5.感想 今次的專題,讓我們學會了很多關於奧運與環保的關係,更令我們領悟到社會資源有限,保護環境是全世界人民的責任。我們衷心希望祖國在順利舉辦奧運的同時,亦能堅守愛護地球的信念。
最後,我們希望北京奧運可以成功舉辦! 張巧欣、凌藝蘊的感想 在這次專題研習活動中,我們覺得很希意義,很開心。因為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關於奧運的知識,也體會到原來一組同學合作做一件事情,不能單靠一、兩個人認真、努力去做,是要全體同心協力、攜手合作才能成功。 最後,我們希望北京奧運可以成功舉辦!
經過這一次的專題研習,我們不但學會了和人合作,而且還了解到甚麼是綠色奧運。 梁依伶、何夏輝的感想 經過這一次的專題研習,我們不但學會了和人合作,而且還了解到甚麼是綠色奧運。 多謝學校給我們這一個機會,讓我們知道更多關於奧運的事情,進一步了解綠色奧運的發展,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我們在這段時間好好學習,爭取時間去搜查資料,完成這一份專題報告。 至於在合作期間,我們盡力配合其他組員的要求,做一為盡責的組員。 此外,我們也想謝謝我的帶領老師。謝謝他們花那么多心血來教導我們。
李麗敏、伍江鋒的感想 通過這次專題研習,我覺得自己關於綠色奧運的了解充實了很多,我還學會了怎樣去與組長和其他組員合作。
白淑惠、黃煒彤的感想 我們覺得這次的專題很有意義,除了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北京現在的情況,對奧運有更全面的認知,知道北京因為今次的奧運會付出了很多,自己也因此而為我國感到驕傲。另外,我還認識到一些新朋友,感受到團結的精神呢!在這些日子里,老師總是在旁邊引導我們。 有幸伴隨著奧運的來臨,我們希望大家看到我們的專題報告會更了解「綠色奧運」,而且這個報告是我們全組同學一點一滴的心血集結而成,希望北京奧運舉辦成功;此外,更希望我國能夠誕生一面又一面由奮鬥汗水而奪得的金牌,創下輝煌的成績!
多謝祖國能夠給予我和同學一同學習、並肩作戰的機會,我們因您-祖國而感到驕傲! 溫芷欣、范嘉瑤的感想 我們覺得這次專題研習很有意思,因為在研習期間認識了5A班的同學,我們一邊學習有關奧運和環保的知識,一邊學習互相合作。無論我們做錯了甚麼事,大家也不會互相指責,只會默默支持,給予最大的鼓勵。 多謝祖國能夠給予我和同學一同學習、並肩作戰的機會,我們因您-祖國而感到驕傲!
我們衷心希望 「北京奧運 舉辦成功! YEAH!!」
資料來源 http://sports.sina.com.cn/z/beijing2003_2008/ http://en.beijing2008.cn/ http://sports.sina.com.cn/z/beijing2003_2008/ http://www.beijing2008.com http://www.thefirst.hk/ http://olympicnets.db66.com/(奧林匹克百科全書網) http://www.hktdc.com/olympics/chinese/plan.htm http://www.mpinews.com/htm/INews/20080118/gb52147a.htm http://chinainfra.hktdc.com/markshow.asp?id=0401 http://wc2002.sina.com.hk/cgi-bin/news/show_news.cgi?type=new&date=2007-12-04&id=1382827 http://env.people.com.cn/BIG5/8220/64071/index.html 本作品只作非商業用途,無意侵犯別人的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