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檢視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瞭解國際收支的內容 瞭解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知道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经济全 球化 表现 载体 贸易全球化 资本全球化利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趋利避害,防范风险, 勇敢地迎接挑战 实质 含义 生产全球化 弊 跨国公司 发达国家主导.
Advertisements

企业对外支付中的有关税收问题.
第九章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策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财政转移支付的分类及效应分析 第三节 我国转移支付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维护建设税 注意: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 不征收城建税 特点:附加税;特定目的行为税; 在“营业税及其附加”核算
中小学教育网课程推荐网络课程 小学:剑桥少儿英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强化提高班 人大附中同步课程
第 五 章 《金融学导论》 第五章 中央银行 主讲教师:唐琳.
第三章 外汇与汇率管理 1973年Bretton Woods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后,世界各国汇率体制由原 盯住型转为汇率体制多元化。汇率朝着更有弹性方向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的趋势。因此汇率成为开放经济体调控经济内外平衡的关键价格变量之一。而一国汇率的变动方式、变化幅度与该国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实施何种汇率政策密不可分。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Credit and Interest Rate)
营改增试点政策(金融业) 二o一六年四月.
單元主題: 簡介我國金融市場 設計者:黃淇瀅、陳凱蕾 97創意教材教具競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人民币汇率制度概述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国商院 杨奕 2007年11-12月.
第十五章 [教材十九、二十章]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框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八章 开放经济的 宏观经济学 山东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
會計要素與記錄規則 Accounting Elements and Rules of Debit and Credit
第16章 金融與貨幣 第一節 金融體系 第二節 貨幣的功能 第三節 貨幣的定義 第四節 貨幣創造 第五節 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與工具
会计专题 上海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金星 2006学年版
第十二章  為企業財源把關:財務管理.
第九章 經 貿 學前預知 9-1 景氣與不景氣 9-2 經濟成長與創新 9-3 國際貿易活動與外匯 9-4 國際經貿組織.
国 际 金 融.
第十三章 有效资本市场 有效资本市场(efficient capital market)是一个证券价格能根据新信息的出现迅速调整的市场,即现行的证券价格能够反映有关证券的全部信息。 研究意义:第一,对投资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观点相差很大,有很多未知问题需要研究。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国际收支 失衡与平衡.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国际金融(第三版) 陈雨露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材的地位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3课 △课标要求:
06学年度工作意见 2006年8月30日.
第四章 外匯市場 國際金融的基本概念 最狹義的外匯是指外國貨幣。
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利润和平均利润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生息资本和利息 地租.
如何打造学习型团队 主讲:詹琼然 选送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妇幼保健院 0903NX《中国医院内训师高级研修班》学员.
第十九章 財務管理.
第十二章 国际收支分析 学习目的: l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 l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l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与记帐方法;
第五章 国际资本流动管理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的规模越来越大,流动愈发频繁。既给当事国带来了资金,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一面,但愈发频繁、较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动也会严重干扰相关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国际资本流动,主要是短期资本流动对世界经济大环境以及当事国经济基本面的反应较敏感,如何既要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又尽量规避、化解风险是一个很难处理但又要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Living Stander: Incomes, Inequality, and poverty
CHAPTER 17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金融学 第二篇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第1章 外匯與匯率 授課教師: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 ■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本专题的中心和基本内容 一个中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总的发展态势。
山东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国际贸易》重点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之三 教学PPT
第二章 外汇与汇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第二章 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第一章 會計之基本概念 著作權所有 未經正式書面授權 禁止轉載截錄.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现代金融机构面临的基本风险,包括: 注意各种风险的相互作用,如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國際財務管理 第五章 外 匯 市 場 介 紹 胡德中 101年上學期.
Principle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13章 開放經濟社會 固定與浮動匯率 管理開放經濟社會 布列登森林的崩潰 浮動匯率制度的長期均衡 固定對浮動匯率
學習目標 知道什麼是貨幣 瞭解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瞭解近年來我國金融改革的概況 知道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過程 OBJECTIVES.
購買力平價說 PPP 絕對購買力平價 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國際財務管理 第六章 匯率決定理論 胡德中 101年上學期.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二章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外匯匯率 班級:進修學院金四甲 講師:馬孝親.
第3章 國際收支與國際經濟聯結 授課教師: 1 國際金融概論‧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Ch.7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在第一篇我们介绍的贸易理论,都是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讨论贸易的原因、贸易的模式以及贸易利益及其分配的。而事实上,所有的国家都会对国际贸易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包括关税(Tariff)和非关税(Non-tariff Barriers)措施。由于这些限制措施和法规与一国的贸易或商业有关,因而通常被称为贸易或商业政策(Trade.
小小銀行家 擔心子女未來的「錢」途嗎?或是否正苦思對策,希望能教導子女更負責任的使用、管理金錢?
第一篇 全球化.
第三篇 銀行體系與金融市場 第十章 國際收支帳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 10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1章 外匯與匯率.
國際財務管理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學習重點 了解外匯市場實際運作情形與報價方式 利用匯率的預期定理分析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關係 運用利率平價定理解釋兩國利率與匯率之關係 解釋單一價格法則、購買力平價學說與國際費雪效果.
第3章 國際收支表.
學習目標 瞭解政府收入與各種稅制 區別政府支出的效果 瞭解政府預算 掌握政府預算編列原則 OBJECTIV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檢視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瞭解國際收支的內容 瞭解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知道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知道購買力平價與利率平價 瞭解國際收支調整的途徑 OBJECTIVES

22.1 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開放經濟體系下,一國之總產出等於 Y = C + I + G + (EX - IM) 淨出口 NX 又稱為國際貿易餘額(trade balance) NX= EX – IM

22.1 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開放經濟體系循環圖

22.1 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貿易順差(trade surplus) 出口大於進口,即淨出口額為正,我們稱之為貿易順差或貿易出超 貿易逆差(trade deficit) 如果出口小於進口,即淨出口額為負,我們稱之為貿易逆差或貿易入超

22.1 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貿易平衡(balanced trade) 出口等於進口,淨出口額為零 淨國外投資(net foreign investment, NFI) 即是本國居民所購買的國外資產減去外國居民所購買的本國資產差額,淨出口必然等於淨國外投資

22.1 開放經濟體系下的均衡 國民儲蓄等於投資加上淨出口。又淨出口恆等於淨國外投資 S = I + NFI 一個經濟體系的儲蓄除供給本國投資的需求外,還用來購買外國的資本財

22.2 國際收支 針對國際收支內容特定項目計算其餘額高低,可顯示特定經濟活動在一定期間內的變化情形 當商品貿易餘額大於零,表示本國商品出口金額大於商品進口金額 整體餘額大於零,表示本國外匯存底持續累積增加

22.2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的記載方式及內容 以複式簿記(double-entry book keeping)方式做為原則,國際收支永遠保持會計平衡(accounting balance),亦即國際收支恆等於零

22.2 國際收支 經常帳(current account, CA) 所記載的交易包括進出口、勞務收支、所得收支與經常移轉(current transfer) 商品出口、勞務收入、所得收入與經常移轉收入記為正號(貸方);商品進口、勞務支出、所得支出與經常移轉支出記為負號(借方)

22.2 國際收支 經常帳 經常帳若為貸餘,謂之經常帳順差(CA surplus)或經常帳盈餘 經常帳若為借餘,謂之經常帳逆差(CA deficit)或經常帳赤字

22.2 國際收支 資本帳(capital account) 記載官方與民間資本移轉(capital transfers)與獲得或處分非生產性(nonproduced)、非金融性(nonfinancial)資產的交易

22.2 國際收支 資本帳記錄的包括 金融帳(financial account) 當期「資本財」的移轉 不具生產性或非金融性資產的買賣 金融帳(financial account) 根據投資種類與功能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其他投資、準備資產

22.2 國際收支 金融帳 資本流出(capital outflow) 本國人購買外國公司股票、外國政府公債、外國房地產等,一般稱資本流出 資本流入(capital inflow) 外國人購買本國的資產,一般稱資本流入

22.2 國際收支 金融帳根據投資的種類或功能區分為 直接投資 指直接購買外國公司或到國外設立分公司等投資行為 證券投資 指國人(外國人)投資外國(本國)股市,或購買外國(本國)證券、票券、公債等

22.2 國際收支 金融帳根據投資的種類或功能區分為 其他投資 包括貿易信用、借款、現金或存款及其他資產等項

22.2 國際收支 外匯存底交易帳(official reserve transaction account) 由於央行保有的外國資產稱為外匯存底,因此記錄央行外匯存底的帳目,謂之外匯存底交易帳,又稱官方準備交易帳 經常帳餘額+資本帳餘額+金融帳餘額 =央行外匯存底的變動額

22.2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簡表

22.2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簡表

主要國家外匯存底 經濟統計

22.3 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雙邊匯率(bilateral exchange rate) 國際金融匯兌關係的建立,最早是19世紀中葉開始的金本位制度

22.3 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金本位制度的興衰 鑄幣平價(mint parity) 以黃金做為該國貨幣價值支撐的具商品支持貨幣制度,各國官方制訂該國貨幣與黃金間的兌換關係 1936年世界各主要工業化國皆已放棄金本位,金本位制度正式宣告結束

22.3 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布列敦森林協定 美、英兩國於1944年與各國簽訂布列敦森林協定:建立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

22.3 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布列敦森林協定下的匯率制度 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並非如金本位制度的固定匯率制度(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22.3 國際金融制度的演變 浮動匯率時代 1973年後歐洲各國與日本皆放棄與美元間兌換關係,放任匯價自由浮動,浮動匯率制度的時代正式開啟

22.4 匯兌制度 依據國際貨幣基金會針對目前世界各國匯率制度的分類,主要匯率制度區分為 爬行釘住 依據經濟環境或相關數量指標,如通貨膨脹等之變化,定期地以固定、預先宣布之幅度進行匯率之調整

22.4 匯兌制度 爬行區間浮動 依實際狀況訂出一中心匯率價位,並維持實際匯率在一定區間內波動 管理浮動 由貨幣主管當局以無預警宣布方式於外匯市場上進行主動干預,決定匯率價位

22.4 匯兌制度 自由浮動匯率 匯率主要是由市場加以決定 無法定貨幣之匯率機制 以他國貨幣做為本國之流通通貨,或該國以所屬貨幣同盟(monetary union)之通貨做為法定貨幣

22.4 匯兌制度 貨幣發行局制度 透過立法方式將本國貨幣與特定外國貨幣間維持一定的固定價位,同時本國貨幣的發行完全以此特定外國通貨做為發行備,此又稱為聯繫匯率制度

22.4 匯兌制度 傳統釘住匯率機制 匯率以固定方式釘住一主要通貨或一籃通貨 匯率目標區 匯價在當局所決定之中心匯率上下區間進行變化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顯示匯率的方式 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es) 外國幣以本國幣表示的價值,即1單位外國幣可兌換若干單位本國幣 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es) 本國幣以外國幣表示的價值,即1單位本國幣可兌換若干單位外國幣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升值與貶值 當外匯市場(foreign exchange market)的外國貨幣出現超額供給時,其價值會下降,相對地本國貨幣價值將會上升。換言之,當外國幣貶值(depreciation)時,本國幣將相對地的升值(appreciation)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匯率決定理論 匯率流量分析之架構 流量分析模型認為即期匯率水準乃是經由外匯市場對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雙方所共同決定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台灣對於美元的需求曲線 由台灣的觀點來看,美元為本國(台灣)購買外國(美國)商品所需使用的外國貨幣,為以新台幣表示的美元價格(NT/$)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外匯市場與匯率決定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外匯需求增加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外匯供給增加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從開放體系國民所得恆等式中,當國家儲蓄發生赤字時,資本淨流入會導致外匯供給增加,新台幣升值 台灣取消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制度(QFII)之投資限制,會吸引外資流入,導致外匯市場外匯供給增加,造成匯率下降,新台幣升值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敘述匯率與兩國物價間的一種關係,貨幣購買力為物價的倒數,物價愈高貨幣購買力愈低。以相同貨幣表示時,兩國物價應該相等,亦即兩國的貨幣購買力也會相等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單價法則(Law of One Price) 在無任何交易成本下,一種商品在兩地的售價應該完全相同 由於套利(arbitrage)(套取價差)的行為,若商品可以自由移動,且運輸不需任何成本的話,兩地的物價水準應該相同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購買力平價分為: 絕對購買力平價(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均衡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的比較來決定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絕對購買力平價 e = Pd / Pf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相對購買力平價(compar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均衡匯率應隨著兩國物價水準的變動率而調整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相對購買力平價 et 表示 t 期時的匯率,e0 表示基期的均衡匯率,P 表示物價水準,下標d、f,表示本國、外國;而上標 0 表示基期,t 表示 t計算期

大麥克指數測口袋的「麥克」 核心概念 購買力平價 時間讀解

22.5 外匯市場與均衡匯率 利率平價(interest parity) 以國內外利率差距調整貨幣相對交換比率之匯率的方式,即是利率平價 資金因本國利率高於外國利率,熱錢流入本國購買債券,在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增加,造成外國貨幣匯率下跌,本國貨幣就會升值

禿子跟著月亮走 核心概念 匯率聯動 國際貿易 時間讀解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 物價與國際收支的調整 在固定匯率制度之下,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盈餘時,貨幣供給數量上升,該國物價上揚,該國商品競爭力下跌,盈餘國際收支幅度縮減,直至國際收支重新恢復平衡,物價上揚的狀況方告終止,反之亦然

外匯存底躍升,人民幣攀升 核心概念 匯率政策 全球視野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利率與國際收支的調整 假設A、B兩國,A國有著國際收支盈餘,B國有國際收支赤字。A國的貨幣供給將上升,B國的貨幣供給下降,A國的利率下滑、B國的利率走高,市場資金由A國移向B國,使A國國際收支盈餘逐漸減少,而B國的國際收支赤字則獲得改善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沖銷政策(sterilization)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有貿易出超時,國內貨幣供給增加,造成國內物價上漲。若中央銀行要減緩貿易順差產生物價上漲的壓力,可以採公開市場操作方式,賣出公債回收新台幣以降低貨幣供給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外匯市場之沖銷措施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所得與國際收支的調整 當一國國際收支盈餘,產出、所得水準上升,進口需求隨之上揚,使得原先有著盈餘的國際收支減少 ,反之亦然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國際收支之自動調整與其可行性 透過物價、利率與所得的調整過程,經濟體系存在使國際收支維持平衡的自動調整機制 在調整過程中會出現物價上漲、通貨膨脹或物價下跌、通貨緊縮等現象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國際收支之自動調整與其可行性 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政府當局可另行採取讓本國幣主動貶值或升值的手段,來改善國際收支的失衡現象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貶值效果 J曲線 當一國採用固定匯率制度時,若政府想採貶值改善其國際收支赤字之情況;在短期國際收支赤字不但未能改善,反而有惡化的現象,在長期才有改善之可能

22.6 國際收支失衡調整與匯率政策 J曲線 由於國際收支變化的情形像英文字母“J”,故稱為J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