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agonists against Rhizoctonia sp.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牙刷十大創意行銷企劃 指導老師:簡南山老師 4A 劉家汶 4A 楊雅涵 4A 許晉嘉 4A 何怡蓁 4A 莊倖怡 0A20F144 王珮.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 中 医 妇 科 学 总 论 主讲人 李朝平.
不一樣的太陽 - 向日葵 作者 : 劉家慈 指導老師 : 黎家雲. 目錄 1. 研究動機 2. 研究目的 3. 研究辦法 4. 研究結果 5. 心得感想 6. 參考資料.
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衔接, 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咽、舌,属脾,络胃,注心中。 络脉从本经分出,走向足阳明经,进入腹腔,联络肠胃。 经别结于咽,贯舌本。 经筋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散于胸中。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106 級畢業學分檢核說明 1. 畢業學分檢核 — 什麼最重要呢? 使用你們這一屆的課程架構表 請確認這份課程架構表是否有修改過 最新的教育系課程架構表請到本系網站下載 網址: → 課程規劃.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掌握中药毒性的现代研究 了解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功能性微生物制剂在农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中的研究与示范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 主讲:黄志秋.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ENTER 余杭勾庄中学 郭 琳
103年度學生健康檢查.
夯实基层 创新进取 大力践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丽水市卫生局 黄 刚
   比與比值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人 因 工 程 四室一B 黃雅勤 四室一B 黃曉楓 四室一B 鄭羽真 四室一B 張起順.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聆」機一觸 —— 運用聆聽策略提升聆聽能力的嘗試
恒泰期货研究所2016年 期债暴跌告一段落,短期波动降低 国债期货周报
专题三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六章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第三节 灰树花栽培技术 主讲 段鸿斌.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落实重患护理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姚军.
植物篇 植物的自然史 河北冠林数字出版有限公司 刘全儒 傅春生◎主编 十万个为什么 植物与人类.
实验二 1、观察上次课实验结果 2、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 3、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 4、细菌的特殊构造观察
第一节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主讲:XXXXX 平菇栽培技术.
第一篇总 论 第 八 章 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七章 人与生物共生.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理化性状(自学).
利用饋料發酵生產納豆激酶之研究 From: 范瓊藝 B 何純誼.
漫畫.
主講人:臺中市政府警察局 交通警察大隊 行政組組長簡仁照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十七章 植物病害防治   植物病害的防治主要是以作物为中心,合理有效运用各项措施预防或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将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并且力求做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使作物生产符合我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益农业的新要求。 防治的目的:降低群体植物的发病率或产量的损失率,以减少经济损失。具特殊价值或意义的单个植物,如单株果树、庭园行道树、名胜古迹风景树等,仍要妥善保护,有时还要进行病害治疗。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Local anaesthetics ) 牡丹江医学院 药理 (张会常)
青春期男生女生交往.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陈湘龙
菜豆.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Chapter 3 微生物分類與命名.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香菸、酒、檳榔的危害 蘇材龍 葉修銘 陳建宏 江嘉祥 吳嘉駿
企業政策作業-電影魔球分析 姓名:曾怡靜 班級:企三甲 學號:4A0F0094.
金属学与热处理 主讲: 杨慧.
学习风格差异.
聆聽速記篇.
济 南 职 业 学 院 文 化 传 播 与 艺 术 管 理 文 秘 教 研 室
一位年青肿瘤医生的自述
足太阳膀胱经.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
餐飲實務操作之衛生安全 君悅大飯店 食品安全顧問 謝佑良.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第五章 中耕机械 一、除草技术与中耕机械 ○ 化学除草剂:易于污染环境、有些草难以除尽 ○ 中耕机械:适于行间除草
江苏省大丰市农广校.
蔬菜生产技术 茭白栽培.
細菌的代謝 metabolism Usually, bacteria produce extracellular enzymes to degrade (or digest) surrounding nutrient molecules into small molecules for importing.
Capsule stain (莢膜染色) Capsule is an extra-cellular structure to protect bacteria from environmental stress or immunological response inside host. Generally,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风是一位画家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化学 人教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排查落实练一 化学计量.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Skin
18-3 課堂整理 第十五組 0993B010 張維哲 0993B042 游博雄.
黎明职业大学图书馆使用指南 1.图书馆概况 2.图书馆布局 3.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4.反对不文明现象.
保险法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宫明霞 赵云凤 许金哲 陈莹 胡睿轩.
百喜草覆蓋與敷蓋對陡坡地荔枝園 水土保持效益與養份之影響
Check in分組及抽專題題目(為一次上課,無故不到即曠課一次)
台灣房價指數 台灣房屋 中央大學 2011年7月29日.
善用評估資料優化課程規畫 數學教育組 2006/1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agonists against Rhizoctonia sp. 報告學生:楊麗燕、白瓊文

前言 * Rhizoctonia sp. (立枯絲核菌)屬於不完全菌綱,以菌核進行感染,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 在純培養下不形成有性與無性胞子,其營養菌絲具有下列特徵: 1. 菌絲的分枝在其起源處有縊縮; 2. 菌絲分枝在距分枝點處不遠有隔膜; 3. 菌絲常成直角或銳角分枝; 4. 菌絲無色至黃褐色,菌落最初為白色至乳白 色,最後呈黃褐色。

* 本菌可為害植株根、莖、葉,造成下位葉黃化,嚴重時,黃化現象向上蔓延,造成立枯病,也可在葉緣或葉鞘上造成不規則黃褐色 條斑等病徵。 * 本菌在水稻上會造成水稻紋枯病,在其他冬 季作物、田間雜草和其他植物上會造成種子 腐爛、根腐病和苗猝倒病,危害範圍相當廣泛,故其防治辦法也有許多研究報告。

* 前人研究 Bacillus spp.、Pseudomonas sepacia、Flavobacterium odoratum、Trichoderma spp.等都具有程度不一的防治效果。

目的 * 分離並初步鑑定具有能夠對 Rhizoctonia sp. (立枯絲核菌)產生拮抗作用的菌株。

材料 土樣 無菌生理食鹽水 培養基 本組與第五組土樣,故宮路上、青青農場旁及明水路上的菜園。 (1)1/10 TSA(+cycloheximide 100 ppm) (2)1/10 TSA (3)MRB(+ streptomycin 30 ppm) (4)PDA (5)WA (6)WA(玻璃紙) (7)NA

生理及生化測試 ( 1 ) MacConkey agar ( 2 ) Simmons citrate agar slant ( 3 ) Trypticase nitrate broth ( 4 ) Gelatin ( 5 ) Phenol red glucose broth ( 6 ) Phenol red manniol broth ( 7 ) SIM agar ( 8 ) Starch agar

實驗架構 採樣 初步篩菌 細菌 真菌(Trichoderma spp.) 對峙培養 選效果明顯者 觀察菌絲纏繞 生化測試鑑定 分生孢子柄特徵

實驗方法 採樣 ↓ 篩菌 分離 純化 自不同農地取得土樣 土樣稀釋後推平板 細菌:由菌落外觀挑選 真菌:只取 Trichoderma 細菌:1/10 TSA + cycloheximide 100 ppm 真菌:MRB + streptomycin 30 ppm 土樣稀釋後推平板 細菌:由菌落外觀挑選 真菌:只取 Trichoderma 細菌:1/10 TSA 真菌:PDA, WA

↙ ↘ Trichoderma sp. 細菌 玻璃紙 Rhizoctonia sp. Rhizoctonia sp. ↓ 生化測試 ↓ 鏡檢

表一、菌株資料與拮抗實驗結果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P-1 本組 -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P-1 本組 - P-2 P-3 P-4 P-5 0.5 G-1 青青農場 G-2 G-3 G-4 0.4 G-5 G-6 1.5 1.2 G-8 G-9 -:無抑制

表二、菌株資料與拮抗實驗結果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B-1 故宮路 -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B-1 故宮路 - N B-2 B-3 B-4 B-5 B-6 M-1 明水路 M-2 M-3 M-4 M-5 M-6 -:無拮抗效果 N:不生長

表三、菌株資料與拮抗實驗結果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F-1 第五組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細 菌 F-1 第五組 0.8 - F-2 F-3* 0.6 F-4 F-6 F-7 F-8 F-9 F-10 F-11 F-12 F-13 F-16 -:無拮抗效果 * F-3後來證明為真菌

表四、菌株資料與拮抗實驗結果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放線菌 AB-7 故宮路 類 別 編 號 來 源 對 R. solani 生長抑制距離 (㎝) NA PDA 放線菌 AB-7 故宮路 1.3 - AG-7 青青農場 0.5 AG-10 N AF-5 第五組 AF-14 AF-15 AF-17 -:無拮抗效果 N:不生長

表五、真菌菌株資料與對峙實驗結果 類別 編號 來源 纏繞現象 Trichoderma spp. TG-1 青青農場 +* TF-1 第五組 - TF-2 TM-1 明水路 TM-2 TP-1 本組 TT-1 助教 TT-2

F-1 G (+) 桿菌,菌落為霧面白色不透明且扁平,會隨畫線方向生成紡綞狀,直徑約 0.5-0.8 cm,邊緣粗糙,產孢時菌體會膨大。 G-4 G (+)桿菌,菌落為霧面白色不透明且扁平,直徑0.3-0.5 cm,邊緣不規則,產孢。 G-5 G (+)桿菌,菌落為霧面白色不透明且扁平,直徑0.3 cm左右,邊緣不規則,產孢。

P-5 F-3 G (-)球桿菌,菌落為有光澤的乳白色,呈圓形突起,直徑0.1 cm ,具有黏性,不產孢。 絲狀真菌,起先為白色,成熟後菌落中間呈墨綠色,鏡檢後有帚狀的分生孢子柄。

TF-2 Trichoderma sp. ,產孢後菌落顏色偏黃綠色,分生孢子柄為短瓶狀,孢子是圓形。 TG-1 Trichoderma sp. ,產孢後顏色偏綠色,分生孢子柄為瓶狀,孢子為略尖的圓形。

表三、具拮抗能力菌株之生化測試 B. subtilus F1 G4 G5 P5 30℃ + 50℃ - mobility citrate nitrate catalase starch gelatin glucose +- mannitol

Gram’s stain - + P-5 F-1 G-4 G-5 coccobacilli (+) catalase endospore, rod (+) motility (-) glucose (-) Bacillus spp. 5 genera and 1 family

F-1 G-4 G-5 Bacillus spp. (-) Grow at 50℃(+) 23 species 11 species (-) Mannitol (±) F-1 G-4 G-5 B. pantotenticus (±) Glucose (+) G-5 G-4 B. brevis B. licheniformis

結果 1. 拮抗實驗所得到的有明顯效果者,在五十三株不同類型的測試菌中共有 10 株,其中Trichoderma spp.有兩株,放線菌有三株,其他種類細菌有四株,還有一株 Penicillium sp.。 2. 經生理生化測試後得知 F-1、G-4、G-5屬於 Bacillus spp.,而剩下一株 P-5 經推論認定屬於 Flavorbacterium sp.。

3. B. subtilus 作為 Gram’s stain 的正對照,經試驗後亦發現有拮抗 R. solani 的能力。 4. 三株 Bacillus spp. 經過進一步的測試後,判斷 F-1、G-4、G-5分別為 B. pantotenticus、B. licheniformis 以及 B. brevis。

5. Trichoderma spp.八株中僅 TF-2 及 TG-1 有菌絲纏繞現象 6. F-3 菌絲起先為白色,成熟後菌落中間呈墨綠色,鏡檢後有帚狀的分生孢子柄,故認定為 Penicillium sp.。 7. 三株放線菌並未再作進一步鑑定。

討論 1. 多數的細菌菌株在 PDA平板上不生長,而有拮抗能力的細菌菌株在 PDA 上的表現也多較 NA上差,推斷是因為 pH 值太低,不適合細菌生長。 2. Trichoderma spp.和 Rhizoctonia sp. 之間的拮抗無法直接從菌落外表看出,必須經由鏡檢才能確定是否有菌絲纏繞的現象。

3. F-3是真菌 Penicillium sp.,但卻能在添加cycloheximide 的 1/10 TSA 上生長,也許是它對 cycloheximide 具有抗性。

有明顯拮抗效果的菌株

有明顯拮抗效果的菌株

真菌在分離平板上之形態

顯微鏡下Trichoderma sp. 對 Rhizoctonia sp. 纏繞的情形

生化測試

參考文獻 Hebbar, P., Berge, O., Heulin, T. and Singh, SP. 1991. Bacterial antagonist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fungal pathogens. Plant soil 133:131-140. Hoitink, HAJ. 1987 . Production of disease suppressive compost and microorganism culture for use therein. US Patent 4,642,131. Nielsen, Preben, and Sørensen, Jan. 1997. Multi-target and medium-independent fungal antagonism by hydrolytic enzymes in Paenibacillus polymyxa and Bacillus pumilus strains from barley rhizosphere.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22:183-192 Yu G.Y., Sinclar, J.B., Hartman, G.L., and Bertagnolli, B.L. 2002. Production of iturin A b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ppressing Rhizoctonia solani .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4:95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