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存储系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数字电子技术》7.1 概述 7.2 只读存储器( ROM ) 7.5 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7.4 存储器的扩展 7.3 随机存储器( RAM ) 7.6 集成芯片简介及应用举例.
Advertisements

第6章 存储系统 6. 1 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评价 6. 2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原理与 层次结构存储系统 6. 3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应用
教员信息 姓 名:仲崇权 单 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 话: 办公室:创新院大厦720房间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 网考小组.
第四章 存储系统 4-1 存储系统概论 4-2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4-3 ROM(只读存储器) 4-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第5章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5.1 三级结构存储系统概述 主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CPU 高速缓存 三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第三章 存储系统 现代计算机系统都以存储器为中心 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存储器是各 种信息存储和交换的中心。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 无条件方式输入输出 查询方式输入输出 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2.1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硬件与软件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 6.1 概述 6.2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存储器的扩展
第二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 --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第4章 主存储器 4.1 主存储器概述 4.2 读/写存储器 4.3 非易失性存储器 4.4 DRAM的研制与发展
第2章 主机 李渊林 本章要点   CPU 主板 2.3   内存 2.4 机箱和电源.
复习回顾 2.2 计算机硬件系统 2.1 计算机发展概述 1、芯片组的作用是什么? 1、计算机分为几代?主要元器件是什么?
计算机导论 第4讲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
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概述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有关术语 三、计算机发展简史 四、微型计算机概述
第一节 存储器的构成 第二节 存储系统的构成 第三节 Cache 第四节 虚拟存储器
第五章 总线 及其形成 本节课之前,大家学习了: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4.1内存在系统中的使用 4.2内存的分类 4.3内存的技术指标 4.4内存条的种类 4.5内存技术展望 4.6内存的选购
第 6 章 I/O 接口和总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第 4 章 記憶單元.
第5章 中央處理單元與主記憶體 5-1 中央處理單元-CPU 5-2 主記憶體.
三、计算机存储设备介绍及选购 By:查宇
基本硬體介紹 1.主機板 2.CPU(運算中心) 3.記憶體(RAM-短暫記憶資料處) 4. 硬碟(HDD儲存資料處) 5.顯示卡(接螢幕)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6章 DMA传输 6.1 DMA传输原理 6.2 DMA控制器8237A A的编程使用 欢迎辞.
第五章 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 系统内存扩充 高速缓冲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PC系列机中的主存储器 习题与思考 上一章 目 录 帮助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第 6 章 存储系统 6.1 概述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第四章 存 储 器 4.1 概述 4.2 主存储器 4.3 高速缓冲存储器 4.4 辅助存储器.
2018/11/ /11/23 TRAINING-LZW.
计算机组成原理 武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2章 電腦硬體的架構及功能.
单片机应用技术 项目一 循环彩灯装置 第2讲 51单片机的结构与引脚 《单片机应用技术》精品课程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第3章 存储系统 本章内容: 存储器概述 随机读写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和闪速存储器 高速存储器 cache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 存储保护.
第8章 PCH中的常规接口.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 第三章 内存储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各种类型内存储器若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5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基本概念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数字电子技术 湖南计算机高等专科学校李中发 胡锦 制作.
第二部分 微机原理 第5章 存储器 主讲教师:喻红.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 12 章 8237A DMA控制器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第2章 计算机基本硬件介绍及选购 2.1 主板 2.2 中央处理器CPU 2.3 内存.
第7章 I/O接口和总线 7.1 I/O接口 7.2 总线.
第五章:输入输出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8086微处理器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 8086CPU的工作模式和引脚信号 8086的存储器管理 8086的总线操作和时序.
第七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PLD 7.1 PLD 概述 PLD 的电路结构及分类 PLD 的编程工艺及描述的逻辑规则和符号 PLD 的设计过程及主要优点 7.2 只读存储器 ROM 的内部结构 用ROM 实现组合逻辑设计 常用的LSI.
第九章 微处理器外部结构和总线操作时序.
第6章 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6.1 概述 6.2 ROM(只读存储器) 6.3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 7.1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和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集成度高,体积小 可靠性高,价格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忠民.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第5章 存储器 5.1 存储器概述 5.2 半导体存储芯片结构及使用 位系统的存储器接口.
第七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第10章 存储器接口 罗文坚 中国科大 计算机学院
第六章 記憶體.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王 莹.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8086的存储器组织 的系统配置及引脚功能 CPU时序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第 7 章 存储器.
第三章 计算机体系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5章 存储系统

CPU 微型计算机中存储器的作用 存 储 器 M I/O 接 口 输 入 设 备 I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地址总线 AB 出 O 外部 存储 接口 外部 存储 设备

微型机的存储系统、分类及其特点 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外部特性及其与系统 的连接 存储器扩展技术 高速缓存 本章主要内容 微型机的存储系统、分类及其特点 半导体存储芯片的外部特性及其与系统 的连接 存储器扩展技术 高速缓存

5.1 概 述 内容: 微型机的存储系统 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两类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区别

微型机的存储系统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速度、容量和价格各不相同的存储器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起来 这样就构成了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速度、容量和价格各不相同的存储器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起来 这样就构成了计算机的存储系统。 系统的存储速度接近最快的存储器, 存储容量接近最大的存储器。

现代微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结构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部件。 存储器的三级结构: Cache容量小(几百KB),速度与CPU相当 主存容量大(256MB~512MB) ,速度比Cache慢 外存容量大(40~80GB),速度慢

微型机的存储系统 Cache存储系统 虚拟存储系统 主存储器(内存) 磁盘存储器(外存) 高速缓冲存储器(快存) 主存储器(内存) 解决速度问题 虚拟存储系统 解决容量问题 高速缓冲存储器(快存) 主存储器(内存) 主存储器(内存) 磁盘存储器(外存)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微机拥有不同类型的存储部件(多层/多级结构), 由上至下容量越来越大,但速度越来越慢。 CPU内核 快 寄存器堆 小 高速缓存 容量 速度 主存储器 联机外存储器 慢 脱机外存储器 大

两大类——内存、外存 内存/主存——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存取速度快、容量小、随机存取、CPU可直接访问。 材料:通常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分类:RAM、ROM。 外存/辅存——存放非当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特点:存取速度慢、容量大、顺序存取/块存取、需调入内存后 CPU才能访问。 材料:通常由磁、光存储器构成,也可以由半导体存储器构成。 分类:磁盘、磁带、CD-ROM、DVD-ROM、固态盘、U盘。

半导体存储器 由能够表示二进制数“0”和“1”的、具有记忆功能的一些半导体器件组成。如触发器、MOS管的栅极电容等。 能存放1位二进制数的器件称为一个存储元。 若干存储元(多位)构成一个存储单元。

内存/主存储器的分类 内存/主存储器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 (RAM) 特性:能读能写、挥发 作用:存放编写的程序和数据 只读存储器 Read Only Memory (ROM) 特性:只能读不能写、不挥发 作用:存放固定的程序和数据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特点及分类 双极型RAM 特点: 存取快\驱动强\集成度低\功耗大\价格高 RAM 静态存储器Static RAM(SRAM) 组成:双稳态触发器存储1/0信息 特点: 存取较快\功耗较小\价格较便宜 动态存储器Dynamic RAM (DRAM) 组成:电容充放电存储1/0信息 特点: 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便宜 MOS型RAM EDO SDRAM DDR RAMBUS …. 组成单元 速度 集成度 应用 SRAM 触发器 快 低 小容量系统 DRAM 极间电容 慢 高 大容量系统 NVRAM 带微型电池 小容量非易失

只读存储器(ROM)分类 只读存储器 ROM (固定或掩模ROM) PROM (一次性可编程ROM) EPROM (可擦除可编程ROM) EEPROM 或 E2PROM (可电擦除可编程ROM 字节、页 ) Flash ROM (闪存ROM 整片、块 )

ROM 种类 掩膜ROM: 信息制作在芯片中,不可更改 PROM: 允许一次编程,此后不可更改 EPROM: 用紫外光擦除,擦除后可编程; 并允许用户多次擦除和编程 EEPROM (E2PROM):采用加电方法在线进 行擦除和编程,也可多次擦写 Flash Memory (闪存):能够快速擦写的 EEPROM,但只能按块(Block)擦除

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M×每单元位数N 存取时间:从启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的时间 存取周期: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间隔的 最小时间 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功耗: 动态功耗、静态功耗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结构-典型的RAM的示意图

(1) 存储体 一个基本存储电路只能存储一个二进制位。 将基本的存储电路有规则地组织起来,就是存储体。 存储体又有不同的组织形式: --将各个字的同1位组织在一个芯片中, 如:8118 16K*1(DRAM) --将各个字的 4位 组织在一个芯片中, 如:2114 1K*4 (SRAM) --将各个字的 8位 组织在一个芯片中, 如:6116 2K*8 (SRAM)。 (2) 外围控制电路 地址译码器、I/O电路、片选控制端CS 、输出缓冲器等

地址译码电路的译码方式-以6根地址线为例 单译码方式 双译码方式 单译码 选择线64条 行译码 A2 A1 A0 7 1 列译码 列译码 A3A4A5 64个单元 双译码-可简化芯片设计 译码器 A5 A4 A3 A2 A1 A0 63 1 存储单元 64个单元 单译码 选择线16条

5.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要求掌握: SRAM与DRAM的主要特点 几种常用存储器芯片及其与系统的连接 存储器扩展技术

一、静态存储器(SRAM) 材料:用双稳态触发器存储信息。 特点:速度快(<5ns)、不需刷新、外围电路比较 简单、但集成度低(存储容量小,约1Mbit/片)、 功耗大。 应用:在PC机中,SRAM被广泛地用作高速缓冲 存储器Cache。 容量与地址线数关系: 对容量=M*N的SRAM芯片,其地址线数=㏒2M;数据线数=N。 反之,若SRAM芯片的地址线数为K,则可以推断其单元数为2K个。

基本存储电路- 6管静态存储电路: 存储1个二进制位 基本存储电路- 6管静态存储电路: 存储1个二进制位 Q1、Q2 组成一个R-S触发器, Q3、 Q4 作为负载电阻, Q5、 Q6 作为控制门(X向译码)。 注意:若双向译码,还需增加Q7、 Q8 作为控制门(Y向译码)。 (1)写入时 地址选择线=1 由数据I/O线输入。 若I/O=1,使Q2 导通,Q1 截止, A=1,B=0。 (2)读出时 地址选择线=1 A、B点信号由Q5、Q6送出到数据I/O线上。 若A=1,B=0,则I/O=1。

典型SRAM芯片 Intel CMOS RAM芯片 2114\6116\6232\6264\62128\62256\62512 (1K 4 2KB 4KB 8KB 16KB 32KB 64KB) 其中 6264容量=8KB=8K8=213  8=(29  24 ) 8 说明:13根地址线(9根X向,4根Y向), 8根数据线, 还需片选线、读写线和电源线。 下面将介绍6264芯片 主要引脚功能 工作时序 与系统的连接使用

SRAM 6264芯片逻辑符号 A12-A0 CS1 CS2 6264 13 8 D7-D0 OE WE

6264芯片的主要引线 地址线: A0~A12 数据线: D0~ D7 输出允许信号:OE 写允许信号: WE 选片信号: CS1、CS2 (一般CS2 =1)

6264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过程 工作方式表 读操作、写操作的工作时序参见p201、p202 方式 操 作 0 0 0 非法 操 作 0 0 0 非法 不允许WE与OE同时为低电平 0 1 0 读出 从RAM中读出数据 0 0 1 写入 将数据写入RAM中 0 1 1 选中 6264内部I/O三态门均处于高阻 1 ×  × 未选中 读操作、写操作的工作时序参见p201、p202

存储器读时序图 指定地址 有效数据 WE为高电平

存储器写时序图 有效数据 指定地址A0-A12(A19)

8086/8088读周期时序

8086/8088写周期时序

CPU总线M读、写时序(简化) 思考: 是否插入TW以及插入几个TW? M读时序 M写时序 A19~A0 CLK D7~ D0 T4 T1 MEMR CLK D7~ D0 T4 T1 T2 T3 Tw MEMW D7~D0 M写时序 思考: 是否插入TW以及插入几个TW?

MEMR MEMW MEMR MEMW

CPU与M连接时的几点考虑: 1 CPU总线时序与M的读写时序 高速CPU与低速M间的速度若不匹配,应在CPU访问M的周期内插入等待脉冲TW。下面仅考虑两者匹配。 2 CPU总线的负载能力 系统总线一般能带1~几个TTL负载。系统总线需驱动隔离时,DB要双向驱动,AB与CB则单向驱动,驱动器的输出连至M或其他电路。下面仅考虑不需驱动。 3.M结构的选定 CPU的DB有8、16、32、64位等几类,相应M的结构分为单体、2体、4体、8体等。CPU与M连接时,M是单体结构还是多体结构。下面先仅考虑两者D相等。

5.DRAM控制器(DRAM与CPU连接专用) 4.片选信号(片外)及片内地址产生机制 由于M芯片的容量是有限的,微机中M的总容量一般远大于M芯片的容量,因此,M往往由多片M芯片组成,在CPU与M芯片之间必须设有片选择译码电路,一般由CPU的高位地址译码产生片选,而低位地址送给存储器芯片的地址输入端,以提供存储芯片内部的行、列地址。 5.DRAM控制器(DRAM与CPU连接专用) 它是CPU和DRAM芯片之间的接口电路,目前已生产出不同型号的集成芯片(带刷新电路)。它将CPU的信号变换成适合DRAM芯片的信号,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有不同的DRAM控制器。后面再讨论DRAM 。

6264芯片与系统的连接--类比居民小区寻找10- 508 内存 8088系统 片内 地址 6264(1) 片外 地址 6264(n) 8086 /8088 最大模式/ 最小模式 存储总线 系统总线 D0~D7 D0~D7 A0 片内 地址 A0 • 低位地 址信号 • • • • • 6264(1) • A12 A12 内存 8088系统 MEMW WE +5V MEMR OE CS2 译码 电路 A13 Y0 CS1 高位地 址信号 • • • • • • • • • • A19 片外 地址 6264(n) Yn

译码电路 作用: 将输入的一组二进制编码变换为一个特定的控制信号,即:将输入的一组高位地址信号通过变换,产生一个有效的控制信号,用于选中某一个存储器芯片,从而确定该存储器芯片在内存中的地址范围。 组成: 它可用普通的逻辑芯片或专门的译码器实现。 存储器地址译码方法: 根据存储器的片选信号译码 (1)线选法: 从高位选择几条地址线 (2)全译码法: 高位全部参加译码 (3)部分译码: 高位地址线部分参加译码

三种译码方式特点 (1)全译码法 片内寻址未用的全部高位地址线都参加译码,译码输出作为片选信号。 全译码的优点是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是唯一确定,而且各片之间是连续的。缺点是译码电路比较复杂。 (2)部分译码 用片内寻址外的高位地址的一部分译码产生片选信号。 部分译码优点是较全译码简单,但缺点是存在地址重叠区。 (3)线选法 高位地址线不经过译码,直接(或经反相器)分别接各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端来区别各芯片的地址。 它的优点是电路最简单, 但缺点是也会造成地址重叠,且各芯片地址不连续。

全地址译码 用全部的高位地址信号作为译码信号,使得存储器芯片的每一个单元都占据一个唯一的内存地址。 存储器 芯片 存储器 芯片 … … 低位地址 A0 … 全部地址 Ax 片选信号 译 码 器 … 全部高位地址 优点是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是唯一确定,而且各片之间是连续的。缺点是译码电路比较复杂。

全地址译码例(参见p203) & 6264芯片的地址范围: A19~A13 A12~A0 A19~A13 A12~A0 111100000……0 ~ 111100011……1 = F0000 H ~ F1FFF H A12~A0 A12 ~ A0 A19 1 A18 1 6264 高位地址线全部参加译码 A17 1 A16 & 1 A15 D7 ~ D0 A14 ≥1 1 D7~D0 A13

部分地址译码 用部分高位地址信号(而不是全部)作为译码信号,使得被选中得存储器芯片占有几组不同的地址范围。 存储器 芯片 存储器 芯片 … 低位地址 A0 … 全部地址 Ax 片选信号 译 码 器 … 部分高位地址 部分译码较全译码简单,但存在地址重叠区。

部分地址译码例(参见p204) & 同一物理存储器占用两组地址: F0000H~F1FFFH B0000H~B1FFFH A18不参与译码( A18=1/0=x) A19A18 A17~A13 A12~A0 1 1/0 1 1 0 0 0 0 ~ 0 1 ~ 1 = F0000H~F1FFFH 或 B0000H~B1FFFH A19 1 此例使用高5位地址作为译码信号,从而使被选中芯片的每个单元都占有两个地址,即这两个地址都指向同一个单元。 A17 1 到6264 CS1 A16 1 & A15 A14 ≥1 1 A13

使用译码器的应用举例 将SRAM 6264芯片与系统连接,使其地址范围为:38000H~39FFFH和78000H~79FFFH。 选择使用74LS138译码器构成译码电路 74LS138逻辑图: Y0 G1 Y1 G2A Y2 G2B Y3 Y4 A Y5 B Y6 C Y7 译码允许信号 片选信号输出 地址信号 (接到不同的存储体上)

74LS138的真值表(注意:输出低电平有效) 可以看出,当译码允许信号有效时,Yi是输入A、B、C的函数,即 Y=f(A,B,C) G1 G2A G2B C B A Y0 Y1 Y2 Y3 Y4 Y5 Y6 Y7 1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0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其 他 值 X X X 1 1 1 1 1 1 1 1

应用举例(续): 0 0/1 1 1 1 0 0 0 ~ 0 1 ~ 1 & & 下图中A18不参与译码,故6264的地址范围为: A19A18 A17~A13 A12~A0 0 0/1 1 1 1 0 0 0 ~ 0 1 ~ 1 =38000H~39FFFH或78000H~79FFFH D0~D7 D0~D7 A0 A0 • • • • • • 6264 A12 A12 MEMW WE MEMR OE 0/1 & 1 G1 CPU系统 1/0 Y0 CS1 G2A A17 1 & CS2 A16 1 G2B • • • A15 1 138 A19 C +5V A14 B A13 A 可接其它 存储芯片 Y7

线选地址译码 高位地址线不经过译码,直接(或经反相器)分别接各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端来区别各芯片的地址。 存储器 芯片 存储器 芯片 … A0 低位地址 … 全部地址 Ax 片选信号 … 高位地址 也会造成地址重叠,且各芯片地址不连续。

全译码示例 A15 A14 A13 A16 C B A E3 138 2764 A19 A18 A17 A12~A0 CE Y6 E2 E1 IO/M 1C000H 1DFFFH 全0 全1 0 0 0 1 1 1 0 地址范围 A12~A0 A19A18A17A16A15A14 A13

部分译码示例 138 A17 A16 A11~A0 A14 A13 A12 (4) (3) (2) (1) 2732 C B A E3 E2 IO/M CE Y0 Y1 Y2 Y3 A19~ A15 A14~ A12 A11~A0 一个可用地址 1 2 3 4 ××10× 000 001 010 011 全0~全1 20000H~20FFFH 21000H~21FFFH 22000H~22FFFH 23000H~23FFFH

线选译码示例 切记: A14 A13=00的情况不能出现 00000H~01FFFH的地址不可使用 A14 A12~A0 A13 (1) 2764 (2) CE A19~ A15 A14 A13 A12~A0 一个可用地址 1 2 ××××× 1 0 0 1 全0~全1 04000H~05FFFH 02000H~03FFFH 切记: A14 A13=00的情况不能出现 00000H~01FFFH的地址不可使用

本次课程的安排 布置本次课作业及预习下次课的内容(1分) 简单复习上次课讲授的主要内容(5~8分) 存储系统3级体系、内存RAM/ROM分类、SRAM的结构(基本单元\6264)、SRAM与CPU系统连接(连接5要素\高位地址3种接法--- 全译码、部分译码、线选)等。 简单介绍本次课准备讲授的内容(86~92分) DROM的结构(基本单元\2164)、DRAM与CPU系统连接(3种扩展---位/字/字位)、8088/8086 与 M连接比较等。 ROM的结构(基本单元\2764)、 RAM/ROM与CPU连接等。 简单总结本次课主讲的内容(2~5分) 布置本次课作业及预习下次课的内容(1分)

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材料:D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存储信息的。由于电容上的电荷会逐渐泄漏,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内容不丢失(称为动态刷新),所以DRAM需要设置刷新电路,相应外围电路就较为复杂。 刷新定时间隔:一般为几ms 特点:是集成度高(存储容量大,可达1Gbit/片以上),功耗低,但速度慢(10ns左右),需要刷新。 应用:非常广泛,如微机中的内存条、显卡上的显存几乎都是用DRAM制造的。 注意:DRAM与SRAM的异同

DROM的基本存储电路 数据以电荷形式存于电容器上,三极管作为开关。 (1)写入时,行选择线为 1 ,Q导通,C充电/放电; (2)读出时,行选择线为 1 ,电容C上电荷通过Q送到数据线上,经放大,送出; (3)需刷新,逐行进行(行选1时选中,内部进行,刷新放大器读出再重写C,不改变C原来状态)。刷新周期通常为2ms~8ms,刷新电路做在片外/片或模块内 Y向地址选择线 X向地址选择线 数据线(读出/写入)

单元存储电路及刷新放大器 刷新放大器

常见DRAM的种类: (1) SDRAM——它在1个CPU时钟周期内可完成数据的访问和刷新,即可与CPU的时钟同步工作。SDRAM的工作频率目前最大可达150MHz,存取时间约为5~10ns,最大数据率为150MB/s。 (2) RDRAM——由Rambus公司所开发的高速DRAM。其最大数据率可达1.6GB/s。 (3) DDR DRAM——是对SDRAM的改进,它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可以传送数据,其数据率可达200~800 MB/s。 …… RAM的3个特性: (1) 可读可写 非破坏性读出,写入时覆盖原内容。 (2) 随机存取 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 (3) 易失性(挥发性) 当断电后,存储器中的内容立即消失。

典型DRAM芯片2164A 常见DRAM有4116(16K×1)和2164(64K×1)等 采用行地址X和列地址Y 双方向译码来确定一个单元; 行地址、列地址分时传送,共用一组地址线A0~A7; 地址线的数量仅 为同等容量SRAM 芯片的一半。 1 1 0 0 0 列地址 行地址 以24=22×22为例 (两个2-4译码器)

2164A的内部结构 256 X向 Y向 如何实现X向地址和Y向地址 的分时传送?

DRAM地址锁存 R: 行(RAW) 地址 C: 列(Column)地址

DRAM芯片地址复用(Multiplexing) LS158 二选一 2164A

2164A引脚与逻辑符号 8

主要引线 RAS:行地址选通信号,用于锁存行地址; CAS:列地址选通信号,用于锁存列地址。 地址总线A0~A7上先送上行地址A0~A7 ,后送上列地址A8~A15 ,它们分别在RAS和CAS有效期间被锁存在(X/Y方向)地址锁存器中。 对比:SRAM情况- -省线 DIN: 数据输入 DOUT:数据输出 对比:SRAM中情况 写入 WE=0 读出 OE=0 WE=0 ---数据写入 WE=1 ---数据读出 WE:“写允许”信号 对比:SRAM中情况 输入/输出合用1根D

三种操作 (1) 数据读出 (2) 数据写入 (3) 刷新:将存放于每位中的信息读出再照原样写入原单元的过程 参见p208-p209读/写/刷新工作时序图

DRAM读时序 R:行(RAW)地址 C:列(Column)地址 =1 读出

DRAM 2164的读周期 存储地址需要分两批传送 行地址选通信号RAS*有效,开始传送行地址 DOUT 地址 TCAC TRAC TCAH TASC TASR TRAH TCAS TRCD TRAS TRC 行地址 列地址 WE CAS RAS 存储地址需要分两批传送 行地址选通信号RAS*有效,开始传送行地址 随后,列地址选通信号CAS*有效,传送列地址,CAS*相当于片选信号 读写信号WE*读有效 数据从DOUT引脚输出

DRAM 2164的写周期 存储地址需要分两批传送 行地址选通信号RAS*有效,开始传送行地址 随后,列地址选通信号CAS*有效,传送列地址 TWCS TDS 列地址 行地址 地址 TDH TWR TCAH TASC TASR TRAH TCAS TRCD TRC TRAS DIN WE CAS RAS 存储地址需要分两批传送 行地址选通信号RAS*有效,开始传送行地址 随后,列地址选通信号CAS*有效,传送列地址 读写信号WE*写有效 数据从DIN引脚进入存储单元

DRAM 2164的刷新 采用“仅行地址有效”方法刷新 行地址选通RAS*有效,传送行地址 列地址选通CAS*无效,没有列地址 芯片内部实现一行存储单元的刷新 没有数据从输入输出 存储系统中所有芯片同时进行刷新 DRAM必须每隔固定时间就刷新 TRC TCRP TRAS 高阻 TASR TRAH 行地址 地址 DIN CAS RAS

三、存储器扩展技术 假设扩展同种芯片,则需要的芯片 : 总片数=总容量/(容量/片) 用多片存储芯片构成一个需要的内存空间,它们在整个内存中占据不同的地址范围,任一时刻仅有1片(或1组)被选中。 位扩展 —— 扩展每个存储单元的位数 (扩展宽度) 字扩展 —— 扩展存储单元的个数 (扩展长度) 字位扩展—— 两者的综合 (扩展宽度和长度) 假设扩展同种芯片,则需要的芯片 : 总片数=总容量/(容量/片) … … … … … … 位扩展 字扩展 字位扩展

位扩展 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等于M × N : 单元数M(=2K) × 每单元的位数N … 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等于M × N : 单元数M(=2K) × 每单元的位数N 当构成内存的存储芯片的字长 < 内存单元的字长时,就要进行位扩展,使每个单元的字长满足要求。 8088/8086的内存单元的字长=8/16。 位扩展 字节数 字长

位扩展例1: 把两片SRAM 2114,其容量=1K4=210  4 扩展为1KB=1K 8 (参见p211 图5-19) 2114 (1) A9~A0 I/O4~I/O1 片选 D3~D0 D7~D4 (2) CE 10 两个芯片可看作为一个整体的“芯片组” 1 4 4 (1) 多个位扩充的存储芯片的数据线连接于系统数据总线的不同位数, 其它连接都一样; (2) 这些芯片应被看作是一个整体, 常被称为“芯片组”,它们应同时选中,一起进行读或写.

位扩展例2:用8片容量为64K x 1的2164A芯片构成 64KB = 64K x 8存储器, 64K x 1的2164A 芯片需8片 构成64K x 8=64KB DB D0~D7 D0 D1 D7 一个 整体的“芯片组” 2164A (1) 2164A (2) 2164A (8) WE RAS CAS MEMW 行选 列选 … 64K x 1 64K x 1 64K x 1 64K x 8 A0~A7 A0~A7 A0~A7 LS158 二选一 … A0~A7 A8~A15 A0~A7 A8~A15 A0~A7 A8~A15 AB A0~A15 如何实现? (参见p210/p211 图5-18 / 图5-20)

DRAM控制器结构

位扩展方法总结: 位扩展方法: 将每片的地址线、控制线并联,数据线分别引出。 位扩展特点: 存储器的单元数不变,位数增加。 … 位扩展

字扩展 特点: 地址空间的扩展。芯片每个单元中的字长满足,但单元数不满足。 扩展原则: … 特点: 地址空间的扩展。芯片每个单元中的字长满足,但单元数不满足。 扩展原则: 每个芯片的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并联,仅片选端分别引出,以实现每个芯片占据不同的地址范围。 字扩展 注意:实际上前面讲授SRAM扩展时已介绍了

字扩展例 译码器 用两片1KB=1K×8位=210 ×8位的SRAM芯片构成容量为2KB=2K×8位的存储器 (参见p212) 片选端 D7~D0 A19~A10 A9~A0 (2) CE (1) 译码器 0000000001 0000000000 两芯片不同时选中,不会同时工作 总容量2K8 1K8 1K8

字位扩展 根据内存容量及芯片容量确定所需存储芯片数; 进行位扩展以满足字长要求; 进行字扩展以满足容量要求。 … 字位扩展 … … … 根据内存容量及芯片容量确定所需存储芯片数; 进行位扩展以满足字长要求; 进行字扩展以满足容量要求。 若已有存储芯片的容量为L×K,要构成容量为M ×N的存储器,需要的芯片数为: (M ×N) / (L×K) =(M / L) ×(N / K) 字位扩展 即 总片数=总容量/(容量/片)= 字扩展倍数 × 位扩展倍数

字位扩展例 注意:以上的例子中所需的地址线数并未从系统整体上考虑。 用4K×1位=212×1的芯片组成16KB =214×8的存储器。 再扩成16KB —— 4*8=32片 (=16K×8 / 4K×1) 地址线需14根(A0-A13),其中12根(A0-A11)用于片内寻址,2根(A12,A13)用于片选译码。连接图。 (参见p213) 注意:以上的例子中所需的地址线数并未从系统整体上考虑。 在实际系统中,总线中的地址线数往往要多于所需的地址线数,这时除片内寻址的低位地址线(即片内地址线)外,剩余的高位地址线一般都要用于片选译码。

例: 某半导体存储器总容量4Kⅹ8。其中固化区2K字节,选用EPROM芯片2716(2Kⅹ8);工作区2K字节,选用SRAM芯片2114(1Kⅹ4)。 解: 先确定所需芯片数:固化区2Kⅹ8,需2716一块;工作区2Kⅹ8,2块2114拼接为一组容量为1Kⅹ8,需2组,共4块2114。见下图。 存储器总容量为4Kⅹ8,共12条地址线A0~A11,8条数据线,各存储器芯片的地址分配和片选逻辑如下表。

8088系统中存储器的连接使用方法 存储器与8088系统总线的连接要点: 存储器的地址范围? 根据要求的地址范围可确定用哪几根地址线进行片选,哪几根地址线做片内寻址以及如何进行片选译码。 系统总线上与存储器有关的信号线有哪些? 熟悉与存储器有关的总线信号和存储芯片引脚的功能。 译码电路的构成(译码器的连接方法) 系统地址空间一般比存储芯片的容量大(即总线中的地址线数多于存储芯片的地址线数),物理内存实际只占用系统地址空间的一小块区域。把物理内存分配到系统地址空间的哪一块区域,取决于如何进行地址译码。

8088系统中存储器连接涉及到的总线信号包括: 地址线: A19-A0 数据线: D7-D0 (注意:8086为: D15-D0 ) 控制线: 存储器读信号MEMR 存储器写信号MEMW 需要考虑的存储芯片引脚 地址线: An-1-A0: 接地址总线的An-1-A0 数据线: D7-D0: 接数据总线的D7-D0 片选线: CS(CE) (可能有多根): 接地址译码器的片选输出Ym-Y0 控制线: 输出允许OE(即读出允许) : 接MEMR 写入允许WE: 接MEMW

*补充:8086的16位存储器接口 数据总线为16位,但存储器按8位进行编址 --- 用两个8位的存储体(BANK)构成16位 如何产生? 如何连接? A19-A0 体选信号 和读写控制 译码器 BANK0 偶数地址 BANK1 奇数地址 控制信号 D7-D0 D15-D8 如何产生? D15-D0

*8086的16位存储器接口 读写数据有以下几种情况: 8086读写16位数据的特点: 读写从偶数地址开始的16位的数据 读写从奇数地址开始的16位的数据 读写从偶数地址开始的8位的数据 读写从奇地址开始的8位的数据 8086读写16位数据的特点: 读16位数据时会读两次,每次8位。 读高字节时BHE=0,A0=1; 读低字节时BHE=1,A0=0 每次只使用数据线的一半:D15-D8 或 D7-D0 写16位数据时一次写入。 BHE和A0同时为0 同时使用全部数据线D15~D0

*8086的16位存储器接口 两种译码方法 独立的存储体译码器 每个存储体用一个译码器; 缺点:电路复杂,使用器件多。 独立的存储体写选通 译码器共用,但为每个存储体产生独立的写控制信号 但无需为每个存储体产生独立的读信号,因为8086每次仅读1字节。对于字,8086会连续读2次。 电路简单,节省器件。

1)独立的存储体译码器 64KB×8片 D15-D9 D7-D0 高位存储体 (奇数地址) A16-A1 A15-A0 注意这些信号线的连接方法 A19 A18 A17 C B A Y0 Y7 CS OE WE Vcc G1 G2A G2B BHE 64KB×8片 MEMR MEMW D7-D0 D7-D0 低位存储体 (偶数地址) A15-A0 A19 A18 A17 C B A Y0 Y7 CS Vcc G1 G2A G2B OE WE A0 读16位数据时每个体被选中几次? MEMW信号同时有效,但只有一个存储体被选中

8086系统与存储器的连接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输出 地址范围 A19~A16 A15~A13 A12~A0 全0 000 从全0到全1 Y0 00000H~01FFFH 001 010 Y2 04000H~05FFFH 011 Y3 06000H~07FFFH 100 Y4 08000H~09FFFH 101 Y5 0A000H~0BFFFH 110 Y6 0C000H~0DFFFH 111 Y7 0E000H~0FFFFH

2)独立的存储体写选通 64KB×8片 D15-D9 D7-D0 高位存储体 (奇数地址) A16-A1 A15-A0 ≥1 CS OE BHE OE WE MEMW ≥1 A0 64KB×8片 MEMR D8-D0 D7-D0 低位存储体 (偶数地址) A15-A0 A19 A18 A17 C B A Y0 Y7 CS Vcc GND G1 G2A G2B OE WE 读16位数据时每个体被选中几次? 每个存储体用不同的写控制信号

5.3 只读存储器(ROM) 掩模 ROM 一次性可写 PROM 可读写ROM 分 类 EPROM(紫外线擦除) EEPROM(电擦除) Flash ROM (快速闪存)

掩膜式只读存储器ROM 由MOS管组成掩膜式只读存储器的结构 0 0 0 1 单译码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容量=4×4=22×4 字位线的交叉点有MOS管存0,而无MOS管存1

EPROM的基本存储电路

EEPROM基本存储电路

Flash ROM基本存储单元电路

一、EPROM 特点: 可多次编程写入; 掉电后内容不丢失; 内容的擦除需用紫外线擦除器。 典型的EPROM芯片有:2716(2K×8)、 2732 (4K×8) 、 2764 (8K×8)、 27128 (16K×8)、 27256 (32K×8) 、27512 (64K×8)等

EPROM2764芯片引脚及内部结构

EPROM 2764的主要引脚 8K×8bit芯片,其引脚与SRAM 6264完全兼容 主要引脚: 地址信号:A0 ~ A12 数据信号:D0 ~ D7 输出信号:OE 片选信号:CE 编程脉冲输入:PGM 编程电压: VPP

2764的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 其中编程写入的特点: 每出现一个编程负脉冲PGM就写入一个字节数据 数据读出 -- 在正常工作电路中 数据读出 -- 在正常工作电路中 编程写入 -- 在专门的写入器中 擦除 -- 在专门的擦除器中 标准编程方式 快速编程方式 工作方式 其中编程写入的特点: 每出现一个编程负脉冲PGM就写入一个字节数据

2764A的工作方式选择表 方式 A9 A0 VPP VCC 数据端 功能 读 低 高 × 5 V 数据输出 输出 禁止 高阻 备用 编程 数据输入 校验 标识符   制造商编码 器件编码 引脚

2764A编程波形 太宽使编程时间长,且芯片功耗大 TMS27C040仅100s

8088系统与2764EPROM和6264SRAM的连接 Vcc 思考: 请同学们自己计算8片存储芯片的地址

二、EEPROM( E2PROM ) 特点: 可在线编程写入; 掉电后内容不丢失; 电可擦除。 典型E2PROM芯片有:2816/2817(2K×8)、 2864/98C64A (8K×8)等

EEPROM芯片2817A 存储容量为2K×8 28个引脚: 11根地址线A10~A0 8根数据线I/O7~I/O0 片选CE* NC A12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I/O0 I/O1 I/O2 GND Vcc WE* A8 A9 OE* A10 CE* I/O7 I/O6 I/O5 I/O4 I/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存储容量为2K×8 28个引脚: 11根地址线A10~A0 8根数据线I/O7~I/O0 片选CE* 读写OE*、WE* 状态输出RDY/BUSY*

EEPROM芯片2864A 存储容量为8K×8 28个引脚: 13根地址线A12~A0 8根数据线I/O7~I/O0 片选CE* Vcc WE* NC A8 A9 A11 OE* A10 CE* I/O7 I/O6 I/O5 I/O4 I/O3 A12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I/O0 I/O1 I/O2 GN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存储容量为8K×8 28个引脚: 13根地址线A12~A0 8根数据线I/O7~I/O0 片选CE* 读写OE*、WE*

典型E2PROM芯片98C64A 容量: 8K×8bit芯片 主要引脚: 13根地址线(A0 ~ A12) 8位数据线(D0 ~ D7) 输出允许信号(OE) 写允许信号(WE) 选片信号(CE) 状态输出端(READY/BUSY)

98C64A的工作方式 数据读出 编程写入 擦除 字节写入:每一次BUSY正脉冲写 入一个字节 自动页写入:每一次BUSY正脉写 入一页(1~ 32字节) 字节擦除:一次擦除一个字节 片擦除:一次擦除整片

E2PROM的应用 可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芯片的读写,但 每写入一个字节都需判断READY/BUSY 端的状态,仅当该端为高电平时才可写 入下一个字节。

例5-6 将一片98C64A接到系统总线上,使其地址范围在3E000H~3FFFFH之间,并编写程序将芯片所有单元写入66H。 电路图见下面所示。 READY/BUSY端的状态通过一个接口电路送到CPU数据总线的D0,CPU读入该状态以判断一个写周期是否结束。 READY/BUSY状态接口地址为02E0H。 66H 98C64A 3E000H~3FFFFH 02E0H

下面分别用延时等待方式和查询READY/BUSY端状态方式向芯片的所有单元写入66H。 程序2:查询状态方式 START: MOV AX,3E00H MOV DS,AX MOV SI,0000H MOV CX,2000H MOV BL,66H AGAIN:MOV DX,02E0H WAIT: IN AL,DX TEST AL,01H JZ WAIT MOV [SI],BL INC SI LOOP AGAIN HLT 程序1:延时等待方式 START: MOV AX,3E00H MOV DS,AX MOV SI,0000H MOV CX,2000H MOV AL,66H AGAIN:MOV [SI],AL CALL TDELAY20MS INC SI LOOP AGAIN HLT

四、闪速 flash E2PROM 特点: 通过向内部控制寄存器写入命令的方法来控制芯片的工作方式,而非用引脚的信号来控制芯片的工作。 应用 BIOS 便携式闪存硬盘(U盘) 典型的芯片:28F040(512K×8)等

闪速E2PROM的工作方式 数据读出 编程写入 擦 除 读单元内容 读内部状态寄存器内容 读芯片的厂家及器件标记 数据写入,写软件保护 擦 除 数据写入,写软件保护 字节擦除,块擦除,片擦除 擦除挂起

5.4 高速缓存(Cache) 了解: Cache的基本概念; 基本工作原理; 命中率; Cache的分级体系结构

1)为什么需要高速缓存? CPU工作速度与内存工作速度不匹配 解决办法: 例如,800MHz的PIII CPU的一条指令执行时间约为1.25ns,而133MHz的SDRAM存取时间为7.5ns,即83%的时间CPU都处于等待状态,运行效率极低。 解决办法: CPU插入等待周期——降低了运行速度; 采用高速RAM——成本太高; 在CPU和RAM之间插入高速缓存——成本上升不多、但速度可大幅度提高。

2)工作原理 基于程序执行的两个特征(局部性原理): 程序访问的局部性:过程、循环、子程序。 数据存取的局部性:数据相对集中存储。 存储器的访问相对集中的特点使得我们可以把频繁访问的指令、数据存放在速度非常高(与CPU速度相当)的SRAM——高速缓存CACHE中。需要时就可以快速地取出。

CAM—Content Access Memory Cache的工作原理 CAM—Content Access Memory ②检索(用主存地址作为关键字,查找CAM)—前提:每次访问的主存地址都保留在CAM内。 ①送主存地址 AB CPU Cache控制部件 RAM Cache DB ③命中则发出读 Cache命令, 从Cache取数据 ④不命中则发出读RAM命令, 从RAM取数据

只要命中率相当高,就可以大大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减少等待。现代计算机中CACHE的命中率都在90%以上。 找到(称为命中)——直接取出使用; 没找到——到RAM中取,并同时存放到CACHE中,以备下次使用。 只要命中率相当高,就可以大大提高CPU的运行效率,减少等待。现代计算机中CACHE的命中率都在90%以上。 命中率影响系统的平均存取速度 系统的平均存取速度≈ Cache存取速度×命中率+RAM存取速度×不命中率

例如:RAM的存取时间为8ns,CACHE的存取时间为1ns,CACHE的命中率为90%。则存储器整体访问时间由没有CACHE的8ns减少为: 1ns×90% + 8ns×10% = 1.7ns 速度提高了近4倍。 在一定的范围内,Cache越大,命中率就越高,但相应成本也相应提高 Cache与内存的空间比一般为1128

*Cache系统有三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把Cache与主存都分成大小相同的页(若主存容量为2n,Cache容量为2m,页的大小为2p(即页内地址有p位),则主存的页号共有(n-p)位,Cache页号共有(m-p)位)这样,主存—Cache地址变换,就是如何把主存页映射到Cache页上(即只映射页号)。 全相连映射——主存任意页可映射到Cache的任意页。这需要有一个很大的页号映射表(共有2m-p项),放在CAM存储器中。昂贵,但冲突小。 直接映射——主存页号B与Cache页号b满足关系:b=B mod 2m-p 例如:主存0、4、8、12,…页映射到Cache的0页,主存1、5、9、13,…映射到Cache的1页,依此类推。不需要页号映射表,但冲突概率高。 组相连映射——把页分组,然后结合上面两种方法:组间直接映射,组内全映射。

不命中时如何替换Cache内容 Cache与主存的一致性 有以下几种替换算法: 两种常用的更新算法: 随机替换 先进先出FIFO 最近最少使用LRU(Least Recently Used) 最久没有使用LFU(Least Frequently Used) Cache与主存的一致性 两种常用的更新算法: 写穿式(WT,Write Through)——同时更新 回写式(WB,Write Back)——仅当替换时才更新主存

*Cache的读写操作 写穿式 回写式 写操作 读操作 贯穿读出式 旁路读出式

写穿式(Write Through) 从CPU发出的写信号送Cache的同时也写入主存。 Cache CPU 主 存

回写式(Write Back) 数据一般只写到Cache,当Cache中的数据被再次更新时,才将原来的数据写入主存相应页,并接受新的数据。 CPU Cache 主 存

贯穿读出式 CPU对主存的所有数据请求都首先送到Cache,在Cache中查找。若命中,则切断CPU对主存的请求,并将数据送出;如果不命中,则将数据请求传给主存。 CPU Cache 主 存

旁路读出式 CPU向Cache和主存同时发出数据请求。如果命中,则Cache将数据送给CPU,并同时中断CPU对主存的请求;若不命中,Cache不做任何动作,由CPU直接访问主存。 Cache CPU 主 存

3)PC机中的CACHE 一般有两级CACHE(有的具有三级) L1 CACHE——容量一般为8KB~64KB L2 CACHE——容量一般为128KB~2MB 新型CPU一般将这两级CACHE都做在CPU内核中。而且运行速度与CPU内核相同,使CPU的整体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 各种CPU的Cache配置见教材p229表5-5。

IBM PC/XT的内存空间分配 00000H RAM区 640KB 9FFFFH 保留区 128KB BFFFFH ROM区 256KB FFFFFH

作业 P244 5.3 5.5 5.7 5.10 5.11(注意地址范围是F0000H~F1FFFH)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