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中的力 力 的 作 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必 修 1 、 2 )的教学体会 北京师大二附中 李文燕 2008 年西城新课程教师培训的讲稿.
Advertisements

《饲料分析与质量检测技术》 说课 主讲教师:管建慧. 课程名称: 《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技术 》 课程编码:
1 認識創業之財務 ( 資金 ) 及稅務問題 講師 : 蘇炳章 日期 : 92 年 8 月 12 日.
一、中国湿地面临的威胁 目前,湿地污染严重,湖泊 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随着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污 染在很长时期内依然严重。 湿地污染 1.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2009/12/211 商務科技管理系 實 務 專 題 報 告 辦桌非難事 學生: 施雅雯 ( ) 張敬芝 ( ) 葉明臻 ( ) 黃怡琅 ( )
专题二:城市化与城乡规划 授课教师:周栋文.
高雄師範大學103學年度教育學程招生準備方向 高師大師培中心 凃金堂
滚 滚 长 江 安匠初中:李艳阁.
第五章 话语的语用意义(上) 主讲人:周明强.
狙公 劉基.
成语乐园 成语乐园 执教老师:李道梅.
天主教善導小學 錦繡中華 --- 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實地考察 福建客家土樓的變與同.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说课) 说课人 物理组 殷仁勇
第二組 組長:16葛詠馨 組員:8張庭瑋、14葉映歡 17鄭琇文、37黃世宣
高齡自主學習團體終身學習試辦計畫經費核銷
詹天佑.
少阳病和柴胡剂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讲义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漫 步 現 金 流 現金流,這輩子非得瞭解….
舌尖上的昭通.
各位茶友,大家好.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有关法律知识介绍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陈东辉
台北縣98年三鶯區語文研習 --建國國小 修辭與標點符號 福和國中廖惠貞
在公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下面兩種交通標誌:
有三件事我很確定: 第一、愛德華是吸血鬼 第二、出於天性,他渴望喝我的血 第三、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他了……
主办:泰兴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泰 兴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立體四子棋 研究成員:謝旻諺、 鄭家鈞 指導老師:林屏森老師.
长江.
“三步式”网络学习法 《探究与发现》数学网络学习平台介绍
50个经典面试问答 主讲:卢秀峰.
過新年吃 美食 享 健康 春節挑食(吃巧)顧健康 請按滑鼠換頁 內容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
初中思想品德 规范的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三創產業學程 學群主持人:袁國榮召集人.
台灣加油!! 決不放棄!! 加油!! 加油!! 馬英九.
論文心得報告 冷凍二忠 39號 顏酩修.
第十八章 沟通的真理.
企业引进顶级人才之门, 人才跨上顶级职业之路 。
《体育与健康》说课稿 课题:新兴体育舞蹈 —踢踏舞教学 北师大泉州附中 陈玉慈.
7-1 能量的形式和轉換 1 of 12 能量是促成自然現象變化的根源,太陽能替我們將水搬到高處,人類再利用高、低水位差發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
《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組別:第六組 莊欣萍 蔡宜芳 游錦雲 王詩評 羅福勇 梁慧敏
組 員: 王 新 惠 吳 映 暄 李 盈 慧 廖 香 涵 盧 姵 華 訪談日期:
第八章鋼之熱處理 改進教學計畫編號:教改進-97C-003 計畫主持人:楊慶彬.
物理学专业 光学实验绪论 主讲人:路莹 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2009年3月.
愛惜生命.
味精的妙用 班別:4A 姓名:盧芷桐(23),吳宝怡 (25),余心 穎,(26).
珊瑚白化和全球化之關係 作者:仲士豪、姜少強.
組員:4960P013 陳佳琪 4960P018 柯琬婷 4960P054 林家瑜 指導老師: 陳碩珮 老師
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 是中國的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如何成立公司 組員:洪鼎鈞 謝宜龍 林永貴 曾賴志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乐清市柳市中学 郑林生.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第三章 光现象 三、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鸡泽县实验中学.
薏仁=益人 20510李佶秝.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声的世界复习.
自动控制原理.
組員:.
彰化花壇【高速公路戰備跑道啟用】參觀點 時間:96年5月15日 時
行政救濟實務 -行政訴訟 楊東連 行政救濟實務.
多姿多彩的世界.
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系別/班級:國貿系四年甲班 姓名:彭咨錞 2010/08/26
 主講人:楊文明主任委員   106/06/30 中華電信職工福利委員會台北分會業務簡介.
指數、對數函數 數101乙 周文翔 朱哲明 張良聿.
李商隐诗两首 锦 瑟 马 嵬 夕阳无限好,只是尽黄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生活中的力 力 的 作 用

力的種類:接觸力 超距力 力的單位:絕對單位與重力單位 力的合成:向量相加 力的效應:改變形狀 改變運動狀態 (牛頓運動定律)

力的種類: 接觸力:兩物體需經接觸後,才能感受到力的作用。例如:衝力、正向力、摩擦力等。 兩物體互相接觸時,在接觸面上產生相互作用力,此作用力即為正向力。 正向力必與接觸面垂直。 網子對球的正向力 加教學圖說明

超距力:不經由接觸,在隔空或遠距的情形 下,能產生相互作用的力。 例如:萬有引力、靜電力、磁力、電磁力等。 萬有引力:宇宙中任兩個物體間,皆存在一個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的大小與兩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其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 F= m1 m2 r F = G = 6.67×10-11 Nm2/㎏2

任何物體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即是 物體與地球間的萬有引力。 若地球的質量為M,物體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地球的半徑R,則物體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 找一張有地球與物體間的照片,標示出萬有引力關係

已知地球的質量為5.97x1024 kg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0 km 萬有引力常數G為6.67x10−11 N.m2/㎏2 物體在地球表面因受地球重力所產生的 重力加速度g值等於 9.8 m/s2

⊙立即練習(一) 一質量為3公斤的花盆,不慎自高為19.6公尺 的七樓花臺掉落,則此花盆經多久的時間會落至地面? 設花盆經 t 秒會落至地面 ∵花盆掉落的初速度為0,且在地球表面因受地球重力所產生的重力加速度等於 9.8 m/s2 ∴花盆落至地面時的速度大小V = 9.8 x t ∵位移=平均速度×時間 ∴ ∴ t = 2(秒) ∴花盆經2秒會落至地面。

行星環繞太陽運轉,人造衛星在地球上 空環繞地球運行,都是利用萬有引力作 為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 人造衛星與地球間的萬有引力 地球上空的人造衛星照片 文字敘述不好,圖片來自龍騰

力的單位: ∴ 1公斤重 = 9.8牛頓 絕對單位:使質量為1公斤的物體產生 1公尺/秒平方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量為 1牛頓。 重力單位:質量為1公斤的物體在地球表面(海平面附近的高度)所受的地球引力為 1公斤重。 物體在地球表面若只受地球引力而自由落下,其落下的加速度為9.8公尺/秒平方。 ∴ 1公斤重 = 9.8牛頓

力的合成 一物體若受到兩個以上的外力,其所受的總力是這些外力向量相加的結果。 右圖球體所受的外力為重力W 與桌面的支撐力N。 ∵重力W 與支撐力N 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 W 與N 兩力向量相加 的結果為0。 圖片來自龍騰

如右圖,以三條質量很輕的繩子將木塊懸吊於天花板下。三條繩子的支撐張力分別為T1、T2、T3,木塊所受的重力為W。 對P點而言, T1與T2向量相加的結果與T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T1、T2、T3三力向量相加 的結果為0 對木塊而言,其所受的重力W與T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W 與T3 兩力向量相加 的結果為0 P 力的"向量相加"圖 (加圖)一水桶由兩力共提,以flash方式呈現。大角度、分力大,哭臉。小角度、分力小,笑臉。合力固定 P

⊙立即練習(二) 如下圖,一重量為25公斤重的物體置於三邊比例為3:4:5的斜面上而下滑。 已知物體所受的斜面動摩擦力為10公斤重,則物體受重力與正向力的向量相加結果為何? 物體受各外力的向量相加結果為何? 重力 正向力 重力與正向力所合成的下滑合力 動摩擦力

∵正向力與重力的向量相加圖中的任一三角形, 與斜面相似。 ∴重力、正向力與合成力的比為5:4:3。 ∵重力為25公斤重。 ∴合成力為15公斤重。 ∵合成力與動摩擦力方向相反,所以其向量相加的結果為5公斤重(15 – 10 = 5),方向為沿斜面向下。 重力 正向力 重力與正向力所合成的下滑合力 動摩擦力 正向力 4 5 3 重力與正向力所合成的力 3 5 4 重力

力的效應 當一物體受力作用後,此物體可能改變形狀 或可能改變其運動狀態。 受力改變形狀:當物體受外力作用後,可能改變其內部某些分子間的距離,使得物體的外型有所改變。 受力改變運動狀態: 物體受力與其運動 狀態間的關係,可由 牛頓運動定律來闡釋。 圖片來自龍騰 受力變形 受力改變運動狀態

牛頓運動定律 物體每一瞬間的運動狀態(運動的快慢與其方向)可由物體每一瞬間的速度 來表示。 速度 V=25m/s, 方向北偏西15度角 物體每一瞬間的運動狀態(運動的快慢與其方向)可由物體每一瞬間的速度 來表示。 速度 V=25m/s, 方向北偏西15度角 如果車可以移動更好 速度 V

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 若物體所受各力的向量相加結果為0 (相當於物體在不受力的狀態下),則此物體會一直維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若物體原來靜止,則會持續靜止。 若物體原有運動速度,則此物體會保持在原來速度的情形下,繼續運動下去。

如右圖,小球與接觸面接非常光滑,可以忽略摩擦力。 運動中的小球,在上坡路面會越來越慢;在下坡路面會越來越快;在光滑的水平面運動,只好持續運動下去! 太空船在浩瀚的宇宙中探索,如果在未受到星球引力的作用下,可以維持原速度持續前進,不需另外供應動力,消耗能源。 加入合力為0之計算題

第二運動定律(運動定律) 如果物體受力的向量相加結果不為0,則物體的運動狀態(v)會產生改變。即此力(F)會使物體產生一個加速度(a)。 在固定外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的物體,其每秒的速度變化量(a)越小。 質量(m)的物體,若受外力(F)的作用,則會產生加速度(a),其關係為: F =m a 加速度(a)的方向必與外力(F)的方向相同。

如果物體的受力方向與其速度方向平行,則此力所產生的加速度稱為切線加速度(aT),會改變運動速度的快慢。 aT 與v 同向,速度變快; aT 與v 反向,速度變慢。 下圖為短跑選手起跑時的加速照片, F與v方向相同,所以選手越跑越快。 v 圖片來自龍騰,亦可找到車子加速的照片 F

平拋的黃球與自由落下的紅球在垂直落下方向的初速度皆為0。 平拋的黃球與自由落下的紅球皆只受垂直向下重力作用。 ∴黃球與紅球在垂直方向上,其運動狀態的變化情形會相同。

⊙立即練習(三) 一質量為400公克的棒球被投手投出,以144公里/小時的速度接觸球棒,打擊者將球反向擊出,使球以180公里/小時的速度反向飛回。 若球棒與球的接觸時間為0.05 秒,則打擊者以球棒對球施力為若干牛頓? 數字再斟酌

棒球的質量m=400(g)=0.4(kg) 棒球的初速度v0=144(km/hr)=40(m/s) 棒球的末速度v=-180(km/hr)=-50(m/s)(反向) 棒球與球棒的接觸時間t=0.05(s) ∴棒球的速度變化量 aT =〔 (-50) - 40 〕÷ 0.05= -1800(m/s2) ∵F =m a=0.4× - 1800= - 720(Nt) ∴打擊者以球棒對球施力為720牛頓,方向與球飛來的速度相反。

如果物體的受力方向與其速度方向垂直, 則此力所產生的加速度稱為法線加速度 (aN),會改變運動速度的方向。 人甩繩子對小球施力,小球受繩子拉力與重力向量相加結果的合力,與速度方向垂直,使得小球的速度快慢維持固定,方向一直改變,做水平面的等速率圓週運動。 圖片來自龍騰

當物體做等速率圓周運動時,速度的快慢 維持固定,但方向一直改變,所以物體會有 一個法線加速度(aN)。 即向心加速度 切線速度 v 半徑 r 向心加速度 an

⊙立即練習(四) 在距離地心 r 公尺處的地球上空,水平發射一物體,此物體一定會落至地面嗎? v 物體與地心距離 r 水平速度 v 重力加速度 an 水平速度 v v 在距離地心 r 公尺處的地球上空,水平發射一物體,此物體一定會落至地面嗎?

在距離地心 r 公尺處的地球上空,物體因地球引力 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其方向與水平速度 v 垂直。 如果 物體會落至地面。 物體會繞地球做等速率圓周 運動,不會落至地面。 旋轉半徑 r 向心加速度 an 切線速度 v v1 v2

當你乘坐遊樂場中的輻射椅,會感受到快慢與 方向都在改變。 輻射椅吊繩的 拉力與重力的 向量相加結果, 既不平行也不 垂直運動速度, 所以會同時產生 aT與aN ,以改變 輻射椅運動速度 的快慢與方向。 圖片來自龍騰

第三運動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當一物體A受到來自另一物體B的作用力時,B也同時承受來自A物體的反作用力。 第三運動定律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當一物體A受到來自另一物體B的作用力時,B也同時承受來自A物體的反作用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產生。 A B 作用力 反作用力

游泳與划船都是對水施力,再藉著反作用力使人或船前進。 圖片來自yahoo

⊙立即練習(五) 大型龍舟競賽的槳手有22人,舵手、旗手、鼓手各一人。 比賽時槳手動作一致,每位槳手平均以槳對水施力120牛頓。 若龍舟上的總質量為3000公斤,在不考慮水面流速的情況下,每次槳手划槳時,會使龍舟產生多大的加速度? 圖片來自yahoo

槳手以槳對水施力的同時,水也會對槳 施以同樣大小的反作用力。 對龍舟而言, F = 150 × 22 = 3300(牛頓) m = 3000(公斤) ∵ F = m a ∴ a = 1.1(公尺/秒平方) 即在不考慮水面流速的情況下,每次槳手划槳時,會使龍舟產生1.1(公尺/秒平方)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