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 精華版 Essential Calculus 第 9 章 多重積分
9.1 逐次積分和平面上的面積 9.2 二重積分和體積 9.3 積分變數變換:極坐標 9.4 曲面面積
9.1 逐次積分和平面上的面積 逐次積分 我們知道如何將其他的變數都看成常數,而對一個特定的變數微分。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將其他的變數都看成常數而對一個特定的變數積分。 p.431
例 1 對 y 積分 計算 。 解 x 看成常數,對 y 積分得到 p.432
例 2 積分的積分 計算 。 解 利用例 1 的結果,得到 p.432
例 2 中的積分稱為逐次積分(iterated integral)。此後在類似例 2 的題目裡,中括號通常不寫,而簡單寫成 內層的積分上、下限(inside limits of integration)可以是外 層的積分變數的函數,但是,外層積分的上、下限(outside limits of integration)卻必須是(相對於兩層積分的變數而 言)常數。 一個逐次積分的上、下限事實上給出了相關變數的兩組閉 區間,這兩個聯立不等式決定了這個逐次積分的積分區域 R(region of integration R)。 p.432
圖 9.1 的積分區域。 p.432
平面上區域的面積 在區域 R 上架一個樣本長方形有助於決定逐次積分的順序和積分的上、下限。一個鉛直的樣本長方形表示積分的順序是 dydx(先對 y 積,再對 x 積),其內層積分的上、下限就是樣本長方形的上、下限,如圖 9.2 所示。而其外層積分的上、下限 x = a 和 x = b 代表的是區域 R 左、右兩邊的界限。這種以鉛直線 x = a 和 x = b 為左、右兩邊界限的區域稱為鉛直單純形(vertically simple)。 p.433
圖 9.2 鉛直單純區域。 p.433
一個水平的樣本長方形表示積分的順序是 dxdy(先對 x積,再對 y 積),其內層積分的上、下限是樣本長方形的左端和右端,如圖 9 一個水平的樣本長方形表示積分的順序是 dxdy(先對 x積,再對 y 積),其內層積分的上、下限是樣本長方形的左端和右端,如圖 9.3 所示。而其外層積分的上、下限 y = d 和 y = c 代表的是區域 R 上、下兩邊的界限。這種以水平線 y = d 和 y = c 為上、下兩邊界限的區域稱為水平單純形(horizontally simple)。 p.433
圖 9.3 水平單純區域。 p.433
平面區域的面積 1. 如果 R 由聯立不等式 a ≤ x ≤ b 和 g1(x) ≤ y ≤ g2(x) 定義,式中 g1 和 g2 是 [a, b] 上的連續函數,則 R 的面積等於下列定積分 2. 如果 R 由聯立不等式 c ≤ y ≤ d 和 h1(y) ≤ x ≤ h2(y) 定義,式中 h1 和 h2 是 [c, d] 上的連續函數,則 R 的面積等於下列定積分 p.433
例 3 長方形區域的面積 以逐次積分表圖 9.4 中長方形的面積。 解 圖 9.4 中的區域既是鉛直單純形又是水平單純形,所以 例 3 長方形區域的面積 以逐次積分表圖 9.4 中長方形的面積。 解 圖 9.4 中的區域既是鉛直單純形又是水平單純形,所以 積分的順序可以任意,我們選擇 dy dx 而得到下式 p.434
圖 9.4 p.434
例 4 以逐次積分求面積 以逐次積分求以下列圖形為界的區域面積。 x =π/4 和 x = 5π/4 。 例 4 以逐次積分求面積 以逐次積分求以下列圖形為界的區域面積。 x =π/4 和 x = 5π/4 。 解 由於 f 和 g 都是 x 的函數,考慮鉛直的樣本長方形比較 方便,因此選擇積分的順序為 dy dx,如圖 9.5 所示。外層積 分的上下限是π/4 ≤ x ≤ 5/4,並且,由於小長方形的上界是 f (x) = sin x,下界是 g(x) = cos x,因此得到 p.434
p.434
圖 9.5 p.434
例 5 比較不同順序的積分 描繪面積是下列積分的積分區域,並以不同順序各積一次來 比較結果。 例 5 比較不同順序的積分 描繪面積是下列積分的積分區域,並以不同順序各積一次來 比較結果。 解 由內、外層積分的上、下限可看出區域 R 由聯立不等式 所定義,如圖 9.6(a) 所示。積分值是 p.435
若要將積分的順序改成 dy dx,先在區域上架一個鉛直的長方 形樣本,如圖 9.6(b) 所示。從圖可以看出外層積分的上、下 限是由 x 的常數不等式 0 ≤ x ≤ 4 決定。再以 x 解方程式 x = y2,可以看出內層的上、下限是由 y 的(x 變數)不等式 0 ≤ x ≤ 決定。 p.435
所以,此區域的面積也可以下列積分計算 計算過程如下: 我們得到相同的答案 16/3。 p.435
圖 9.6 p.435
例 6 以兩個逐次積分計算面積 區域 R 在拋物線 y = 4x – x2 拋物線構成 R 的上緣 之下,x 軸和直線 例 6 以兩個逐次積分計算面積 區域 R 在拋物線 y = 4x – x2 拋物線構成 R 的上緣 之下,x 軸和直線 y = –3x + 6 此線和 x 軸構成 R 的下緣 之上,求區域 R 的面積,見圖 9.7。 解 先將 R 分成 R1 和 R2 兩個子區域,如圖 9.7 所示。在子 區域上,各架一個鉛直的樣本長方形來決定內層積分的上、 下限,結果如下 p.436
p.436
圖 9.7 p.436
9.2 二重積分和體積 二重積分和立體的體積 求出介於 xy 平面和下列曲面之間立體區域的體積 9.2 二重積分和體積 二重積分和立體的體積 求出介於 xy 平面和下列曲面之間立體區域的體積 z = f (x, y) 曲面在 xy 平面上方 如圖 9.8 所示。我們先在區域 R 上畫好長方形的小格子,如 圖 9.9,其中完全落在 R 內的長方形構成 R 的一個內部分割 (inner partition)Δ,||Δ|| 的範數(norm) 就定義為所有Δ 中各個長方形對角線長的最大值。 p.437
圖 9.8 p.437
圖 9.9 在 R 內的長方形形成 R 的一個內部分割。 p.438
長方柱體的底面積是ΔAi,高是 f (xi, yi) 。 圖 9.10 長方柱體的底面積是ΔAi,高是 f (xi, yi) 。 p.438
圖 9.11 以長方柱體的體積和近似立體區域的體積。 p.438
例 1 近似立體的體積 請用邊長為 ¼ 的正方形分割求在拋物面 例 1 近似立體的體積 請用邊長為 ¼ 的正方形分割求在拋物面 之下,正方形區域 R (0 ≤ x ≤ 1, 0 ≤ y ≤ 1) 之上立體體積的近 似值。 解 先將 R 分割為邊長為 ¼ 的小正方形。為方便起見,我們 選擇小正方形的中心來計算相關的 f (x, y)。 p.438
由於每一個正方形的面積都是ΔAi = 1/16,作為近似值的黎 曼和是 圖 9.12 顯示此一近似立體區域的長方柱。體積的準確值是 2/3(見例 1)。如果選取更細的分割,近似的程度會更佳。 例如,若取邊長為 1/10 的正方形分割,近似值是 0.668。 p.438
圖 9.12 p.439
圖 9.13 p.439
二重積分的定義 f 是定義在 xy 平面中一個有界閉區域 R 上的函數,如果極限 存在,我們就稱 f 在 R 上可積(分)(integrable),而以 ∫R∫f (x, y) dA 表此極限值,稱為 f 在 R 上的二重積分 (double integral of f over R)。 p.439
如果兩個區域的交集面積為 0,我們就稱它們不重疊。在此圖中,R1 和 R2 的交集是一條線段,線段的面積為 0。 圖 9.14 如果兩個區域的交集面積為 0,我們就稱它們不重疊。在此圖中,R1 和 R2 的交集是一條線段,線段的面積為 0。 p.439
立體區域的體積 如果 f (x, y) ≥ 0,並且在平面區域 R 上可積,則定義在 R 之 上,在 f 的圖形之下的立體區域體積為 p.440
定理 9.1 二重積分的性質 f 和 g 都是平面中一個有界閉區域 R 上的連續函數,c 是一個常數,則 f 和 g 均在 R 上可積並且有下列性質。 p.440
p.440
計算二重積分 計算二重積分時,第一步是將它改寫成一個逐次積分。如圖 9.15 所示,有一個以平面 z = f (x, y) = 2 – x – 2y 和三個坐標平面為界的立體區域。此立體的每一個與 yz 平面平行的鉛直截痕都是一個三角形,它的底是 y = (2 – x)/2,高是 z = 2 – x。這表示對一個固定的 x,上述三角形截痕的面積是 p.440
圖 9.15 p.440
由 5.2 節,已知截痕面積的立體區域體積公式是: 不管 A(x) 如何求得,均可依照上述過程進行。當然,也可以 用積分求 A(x),如圖 9.16 所示。也就是說,把 x 看成常數, 將 z = 2 – x – 2y 從 y = 0 積到 y = (2 – x)/2 得到 p.440
圖 9.16 三角形截痕 p.441
如果將上述過程寫成一個式子,就得到下面這個逐次積分 若要深入瞭解將二重積分改寫為逐次積分的步驟,最好把上 述的積分想像成「展線以為面,積面以為體」的兩階段動 作。對內層的積分來說,是由鉛垂線掃出一個截痕的面積; 對外層的積分來說,三角形截痕又掃出整個的體積,如圖 9.17 所示。 p.441
圖 9.17 p.441
定理 9.2 Fubini 定理 已知 f 在平面區域 R 上連續。 1. 如果 R 由聯立不等式 a ≤ x ≤ b, g1(x) ≤ y ≤ g2(x) 定義,式中 g1 和 g2 都在 [a, b] 上連續,則 2. 如果 R 由聯立不等式 c ≤ y ≤ d, h1(y) ≤ x ≤ h2(y) 定義,式中h1 和 h2 都在 [c, d] 上連續,則 p.441
例 2 以逐次積分計算二重積分 計算 式中 R 是由不等式 0 ≤ x ≤ 1, 0 ≤ y ≤ 1 定出的區域。 例 2 以逐次積分計算二重積分 計算 式中 R 是由不等式 0 ≤ x ≤ 1, 0 ≤ y ≤ 1 定出的區域。 解 由於 R 是一個單純的正方形,既是鉛直也是水平單純 形,因此可以任取一個順序求逐次積分。如果選擇 dy dx,並 且在 R 上架一個鉛直的樣本長方形,如圖 9.18 所示。進行逐 次積分得到 p.442
p.442
圖 9.18 立體區域的體積是 2/3。 p.442
例 3 以二重積分求體積 求以拋物面 z = 4 – x2 – 2y2 和 xy 平面為界的立體區域體積。 例 3 以二重積分求體積 求以拋物面 z = 4 – x2 – 2y2 和 xy 平面為界的立體區域體積。 解 令 z = 0,可以看出立體區域立基於 xy 平面上的橢圓 x2 + 2y2 = 4,如圖 9.19(a) 所示。此一平面區域既是鉛直又是 水平單純形,我們選 dy dx 來進行。 計算體積如下: p.442
p.443
圖 9.19 p.443
例 4 比較積分的順序 如圖 9.20,求以曲面 f (x, y) = e–x2 曲面 例 4 比較積分的順序 如圖 9.20,求以曲面 f (x, y) = e–x2 曲面 平面 z = 0,平面 y = 0,平面 y = x 和平面 x = 1 為界的立體 區域體積。 解 立體區域 R 在 xy 平面上的基礎是以直線 y = 0, x = 1 和 y = x 為界的三角形,圖 9.21 顯示兩個可能的積分順序。 開始進行逐次積分的時候,順序 dx dy 需要知道∫e–x2 dx,亦 即 e–x2 的反導數,但是因為 e–x2 的反導數不是基本函數,所 以無法求出。 p.443
圖 9.20 以 z = 0, y = 0, y = x 和 x = 1 為界的基礎。 p.443
圖 9.21 p.444
但是順序 dy dx 由於在內層積分進行之後,變成要求 xe–x2 的 反導數,這個反導數是基本函數,請看下面的計算。 p.444
例 5 以兩曲面為界的立體區域體積 如圖 9.22 立體區域 R 的上緣是拋物面 z = 1 – x2 – y2,下緣是 例 5 以兩曲面為界的立體區域體積 如圖 9.22 立體區域 R 的上緣是拋物面 z = 1 – x2 – y2,下緣是 平面 z = 1 – y,請求 R 的體積。 解 先求 z 的公解,以決定兩曲面相交的曲線落在正圓柱面 上,其方程式為 1 – y = 1 – x2 – y2 x2 = y – y2 由於 R 的體積是拋物面之下覆蓋的體積和平面之下覆蓋的體 積之差,其相關的積分式如下: p.444
p.444
圖 9.22 立體區域的體積是 π/32。 p.444
9.3 積分變數變換:極坐標 在極坐標系中計算二重積分 9.3 積分變數變換:極坐標 在極坐標系中計算二重積分 有時在極坐標系中計算二重積分要比在直角坐標中來得容易。特別是積分區域是圓域,心臟線內部或瓣線內部,而被積函數中有 x2 + y2 這類很容易以極坐標表示的式子。 心臟線的極坐標方程式是 r = a + a cos, a > 0。 瓣線指玫瑰線的一個(花)瓣,玫瑰線的極坐標方程式是 r = a cos nθ或 r = a sin nθ,n 是大於 1 的整數,a > 0。 p.446
例 1 以極坐標描寫平面區域 以極坐標描寫圖 9.23 中的區域。 解 a. 區域 R 是半徑為 2 的四分之一圓域,其極坐標表示法為 例 1 以極坐標描寫平面區域 以極坐標描寫圖 9.23 中的區域。 解 a. 區域 R 是半徑為 2 的四分之一圓域,其極坐標表示法為 R = {(r,θ) : 0 ≤ r ≤ 2, 0 ≤θ≤π/2 } b. 區域 R 是介於半徑為 1 和 3 的同心圓間的區域,其極坐標 表示法為 R = {(r,θ) : 1 ≤ r ≤ 3, 0 ≤θ≤ 2π} p.447
圖 9.23 p.447
極扇形是指以下列不等式定出的區域,如圖 9.24 所示。 若要在極坐標系中定義一個連續函數 z = f (x, y) 的二重積分,考慮以直線θ=α,θ=β和圖形 r = g1(θ),r = g2(θ) 為界的區域 R。第一步是對 R 作分割,在 R 上畫出一個由輻射線(從原點出發的半直線)和圓弧(以原點為圓心的圓弧)所構成的極坐標格子,每一格都是一個極扇形,如圖 9.25 所示。 p.447
圖 9.24 極扇形。 p.447
圖 9.25 區域 R 分成(極坐標)格子。 p.447
式中,ri = r1 + r2 / 2, Δri = r2 – r1, Δθi = θ2 – θ1。這表示在 其中完全落在 R 內的極扇形構成一個 R 的內部極坐標分割 (inner polar partition), 的範數(norm)就定義為所有 中各個極扇形對角線長的最大值。 如圖 9.26,看一個特定的極扇形 Ri,其面積是 ΔAi = riΔriΔθi Ri 的面積 式中,ri = r1 + r2 / 2, Δri = r2 – r1, Δθi = θ2 – θ1。這表示在 Ri 上,曲面 z = f (x, y) 之下的立體體積的近似值是 f (ri cos θi,ri sin θi)riΔriΔθi 因此得到 p.447
聯立不等式 r1 ≤ r ≤ r2 和 θ1 ≤ θ ≤θ2 定出極扇形。 圖 9.26 聯立不等式 r1 ≤ r ≤ r2 和 θ1 ≤ θ ≤θ2 定出極扇形。 p.448
圖 9.27 水平單純形 S。 p.448
定理 9.3 極坐標積分變數變換 區域 R 在極坐標系中以聯立不等式 0 ≤ g1(θ) ≤ r ≤ g2(θ), 定理 9.3 極坐標積分變數變換 區域 R 在極坐標系中以聯立不等式 0 ≤ g1(θ) ≤ r ≤ g2(θ), α≤θ≤β定出,其中 0 ≤ (β–α) ≤ 2π。如果 g1 , g2 在 [α, β] 上連續而 f (x, y) 在 R 上連續,則 積分區域 R 必須是 r-單純(r-simple)區域或是θ-單純(θ-simple)區域如圖 9.28 所示。 p.448
圖 9.28 p.448
例 2 計算極坐標二重積分 如圖 9.29 區域 R 是介於圓 x2 + y2 = 1 和 x2 + y2 = 5 之間的環 例 2 計算極坐標二重積分 如圖 9.29 區域 R 是介於圓 x2 + y2 = 1 和 x2 + y2 = 5 之間的環 形區域,求積分 ∫R∫(x2 + y) dA。 解 相關的極坐標範圍是 和 0 ≤θ≤ 2π。將 x 和 y 分別以 r cos θ, r sin θ代入被積函數,得到 p.449
p.449
圖 9.29 r-單純形。 p.449
例 3 極坐標積分變數變換 如圖 9.30,以極坐標積分求以半球面 為上界而以圓域 R x2 + r2 ≤ 4 圓域構成下緣 例 3 極坐標積分變數變換 如圖 9.30,以極坐標積分求以半球面 為上界而以圓域 R x2 + r2 ≤ 4 圓域構成下緣 為下界的立體區域體積。 解 在圖 9.30 中,可以看出 R 以聯立不等式 和 定出。而在極坐標,相關不等式是 0 ≤ r ≤ 2 和 0 ≤θ≤ 2π 高是 。因此,所求體積為 p.449
圖 9.30 p.449
p.450
例 4 求極坐標系中區域的面積 以二重積分求圖形 r = 3 cos 3θ 所圍出的面積。 例 4 求極坐標系中區域的面積 以二重積分求圖形 r = 3 cos 3θ 所圍出的面積。 解 如圖 9.31,R 代表玫瑰線的一瓣。區域 R 是一個 r-單純 區域,相關的極坐標範圍是 此瓣曲線內部的面積是 p.450
因此,總面積是 A = 9π/4。 p.450
圖 9.31 R 的面積是 3π/4,總面積是 9π/4。 p.450
例 5 調換積分的順序 求以螺線 ,和 x 軸正向為界在 r = 1 和 r = 2 之間區域 的面積。 例 5 調換積分的順序 求以螺線 ,和 x 軸正向為界在 r = 1 和 r = 2 之間區域 的面積。 解 如圖 9.32 相關的極坐標範圍是 因此可以計算區域的面積如下(先積θ) p.451
圖 9.32 θ-單純區域。 p.451
9.4 曲面面積 曲面面積的定義 假設 f 和 f 的偏導數都在 xy 平面中的閉區域 R 上連續。以 9.4 曲面面積 曲面面積的定義 假設 f 和 f 的偏導數都在 xy 平面中的閉區域 R 上連續。以 z = f (x, y) 的圖形在 R 之上所定出的曲面 S 的面積(area of the surface S)公式為 p.452
圖 9.33 p.452
圖 9.34 p.452
曲面面積相關的公式 p.453
例 1 平面區域的面積 如圖 9.35,求平面 z = 2 – x – y 在四分之一的圓域 x2 + y2 ≤ 1, 例 1 平面區域的面積 如圖 9.35,求平面 z = 2 – x – y 在四分之一的圓域 x2 + y2 ≤ 1, x ≥ 0, y ≥ 0 上方的面積。 解 由於 fx(x, y) = –1,fy(x, y) = –1,所求部分的面積是 注意上述結果就是 乘上區域 R 的面積,R 是半徑為 1 的 四分之一圓,面積等於π/4。所以 S 等於 π/4。 p.454
圖 9.35 平面在四分之一圓上部分的面積是 π/4。 p.454
例 2 求曲面面積 如圖 9.36(a),求曲面 f (x, y) = 1 – x2 + y 在以 (1, 0, 0), (0, –1, 0) 和 (0, 1, 0) 為頂點的三角形上方的面積。 解 由於 fx(x, y) = –2x, fy(x, y) = 1,所求面積 S 為 從圖 9.36(b),不難看出 R 的範圍是 0 ≤ x ≤ 1,和 x – 1 ≤ y ≤ 1 – x,所以 S 的積分變成 p.454
p.454
圖 9.36 p.454
例 3 極坐標變數變換 如圖 9.37 求拋物面 z = 1 + x2 + y2 在單位圓上方的面積。 例 3 極坐標變數變換 如圖 9.37 求拋物面 z = 1 + x2 + y2 在單位圓上方的面積。 解 由於 fx(x, y) = 2x, fy(x, y) = 2y,所求面積 S 為 以 x = r cosθ, y = r sinθ代入,換成極坐標求積分。因為 R 的範圍是 0 ≤ r ≤ 1 和 0 ≤θ≤ 2π,所以 S 的積分變成 p.454
圖 9.37 在單位圓上方的拋物面面積約為 5.33。 p.455
例 4 求曲面面積 如圖 9.38,求半球面 在圓域 x2 + y2 ≤ 9 上方的面積。 解 f 的一階偏導數為 從曲面面積的公式可得 例 4 求曲面面積 如圖 9.38,求半球面 在圓域 x2 + y2 ≤ 9 上方的面積。 解 f 的一階偏導數為 從曲面面積的公式可得 p.455
其中 R 代表圓域,x2 + y2 ≤ 9。以 x = r cosθ, y = r sinθ代 入,換成極坐標求積分,由於 R 的範圍是 0 ≤ r ≤ 3 和 0 ≤θ≤ 2π,所以 S 的積分變成 p.455
圖 9.38 在圓域上方半球面的面積是 10π。 p.455
圖 9.39 p.456
例 5 以辛浦森法求曲面面積的近似值 如圖 9.40,求拋物面 f (x, y) = 2 – x2 – y2 在四方形區域 –1 ≤ x 例 5 以辛浦森法求曲面面積的近似值 如圖 9.40,求拋物面 f (x, y) = 2 – x2 – y2 在四方形區域 –1 ≤ x ≤ 1, –1 ≤ y ≤ 1 上方的面積。 解 f 的偏導數為 代入曲面的面積公式得到 p.456
其中 R 代表四方形區域。在極坐標中,直線 x = 1 就是 r cosθ = 1 或是 r = secθ。因此,求出圖 9.41 中,R 的四分 之一部分的範圍是 令 x = r cosθ, y = r sinθ代入,換成極坐標積分得到 p.456
最後,取 n = 10,以辛浦森法求單變數積分的近似值,得到 p.456
圖 9.40 p.456
圖 9.41 R 的四分之一部分的範圍是: p.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