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地茅與狼尾草應用於關渡平原砷污染地之植生復育 Using Vetiver and Napiergrass for Phytoremediation in the Arsenic-Contaminated Site at Guandu Plain 台灣大學農藝系 吳哲宇 王裕文 摘 要 結 果 與 討 論 近年來的調查發現北投關渡平原地區土壤砷含量超過國家標準 (60ppm)的農地達128公頃,本試驗希望利用植生萃取的方式,透過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砷汙染物運移到地上部組織,再透過採收地上部組織將土壤的汙染物移除,以達到植生復育的目的。本研究選用培地茅及狼尾草這兩種多年生大型禾草,以三種種植密度及施用兩種不同肥料量進行植生復育效果評估,以取得最佳復育條件。於關渡地區砷污染農地歷經建立初期及一次割刈與生長累積共計種植318日,估算出培地茅於高密度高肥田區獲得的21.26公噸/公頃的植株地上部乾物中,能累積11.71公克的砷,具有最佳的移除效果;狼尾草最佳表現在於低密度高肥田區,所獲得24.46公噸/公頃的植株地上部乾物中能累積6.3公克/公頃的砷。因為植株仍在初期建立階段,尚未達到成熟穩定狀態,但因兩種植物在此段研究期間呈現穩定健康的生長,因此仍預期具有深厚的潛力。 狼尾草植體砷濃度、生質量及砷移除量調查表 狼尾草建立初期132日: 高密度高肥具有最大生質量 低密度高肥移砷除量最高 狼尾草割刈後生長186日: 中密度高肥具有最大生質量 低密度低肥砷移除量最高 種植318日的狼尾草,於低密度高肥田區24.46公噸的植株地上部乾物能累積6.3公克/公頃的砷 培地茅植體砷濃度、生質量及砷移除量調查表 材 料 與 方 法 實驗場址:北投關渡平原砷污染農地 培地茅建立初期132日: 高密度低肥具有最大生質量 高密度高肥砷移除量最高 培地茅割刈後生長186日: 高密度高肥具有最大生質量 中密度高肥移除量最高 地號454 面積2403.46m2 種植狼尾草 地號459-2與459-3 面積1864.13m2 種植培地茅 狼尾草 種植318日的培地茅,於高密度高肥田區21.26公噸的植株地上部乾物中能累積11.71公克/公頃的砷,具有最佳的移除效果 培地茅 種植318日綜合比較 狼尾草與培地茅生長318日 總乾物重皆隨著密度降低而減少 相較於狼尾草,培地茅總乾物 重隨著種植密度降低快速減少 栽培密度:(行距*株距 cm)30*10、 30*25、 30*50 肥料施用: 高肥:氮素100公斤/公頃/年 低肥:氮素 50公斤/公頃/年 (分別於建立初期及全面割刈時施用) 試驗田區建立: 全面割刈以 促進分蘗 狼尾草與培地茅生長318日 的總乾物重皆隨著肥料量 降低而減少 狼尾草乾物重對於肥料量 的效應較明顯 割刈後 生長累積 186日 田區建立 132日 植體生質量及砷含量調查: 生質量估算 田間採樣 乾燥(80℃72hr) 磨粉 狼尾草生長318日的總砷移除量 隨著密度降低而緩慢增加 培地茅的總砷移除量隨著種植 密度降低而明顯減少 原子吸收光譜儀 (Hitachi Z-2300) 濕式灰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