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调制荧光技术研究光合作用
本实验内容 比较不同植物的光合差异 比较同一植物不同年龄叶片的光合差异 比较逆境胁迫植物的光合差异(高温、低温等逆境胁迫处理30分钟以上)
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 调制荧光技术及其应用
关于光合作用 Chloroplast Light
光反应过程—光合电子传递 PS II Cytb6/f PS I ATPase Calvin Cycle ATP ADP+Pi NADPH 2H2O O2+4H+ ADP+Pi ATP NADPH Calvin Cycle
暗反应过程——卡尔文循环 CO2 暗反应过程—Calvin循环
如何测光合作用? 测CO2 的变化:气体交换法 测O2释放量:氧电极法 测糖的增加:半叶片法 测荧光变化:调制荧光法 Light Chloroplast Light
光合膜的结构 PS II Cytb6/f PS I ATPase 1.电子门的概念 (光系统II的开放和关闭) e- e- e- e- e- 2H2O O2+4H+ ADP+Pi ATP NADPH Calvin Cycle e- e- e- e- e- e- e- e- e-
光合膜的结构 PS II Cytb6/f PS I ATPase 1.电子门的概念 (光系统II的开放和关闭) 2.荧光的产生 e- e- 2H2O O2+4H+ ADP+Pi ATP NADPH Calvin Cycle 2.荧光的产生 e- e- e- e- e- e- e- e- e-
叶绿素荧光的产生 较高激发态 热 最低激发态 光合作用 蓝光 红光 荧光 热 基态 叶绿素荧光:植物吸收的一小部分光重新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光合膜的结构 PS II Cytb6/f PS I ATPase 1.电子门的概念 (光系统II的开放和关闭) 2.荧光的产生 2H2O O2+4H+ ADP+Pi ATP NADPH Calvin Cycle 2.荧光的产生 3.线性电子传递与循环电子传递的平衡 (光系统II与光系统I的平衡) e- e-
光强与叶绿素荧光的关系 Fm Fo 叶绿素荧光 光强 µmol m-2 s -1 光化光 (AL) 饱和光 (SP) 测量光 (ML) 1 2000 光强与叶绿素荧光的关系
任一状态下的荧光产量是将最大荧光(Fm)淬灭的结果 (D) (P) P+F+D=1 F=1-P-D 如何通过荧光来反映光合呢? 活体状态下,叶绿素荧光几乎全部来自PSII的叶绿素a。 PSII处于光合电子传递链的上游,光合作用各个过程密切偶联,因此任何一步的变化都会影响到PSII,从而引起荧光的变化。 荧光是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 任一状态下的荧光产量是将最大荧光(Fm)淬灭的结果 光化学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
光诱导曲线 光(饱和)曲线
PAM测量的荧光诱导曲线—饱和脉冲法 Fv/Fm =(Fm-Fo)/Fm Y(II)=(Fm’-F)/Fm’ =F/Fm’ Fm Fv Time SP Fo Fm Fm’ F Fo’ Fv F AL AL ML ML Fv/Fm =(Fm-Fo)/Fm Y(II)=(Fm’-F)/Fm’ =F/Fm’ PAM测量的荧光诱导曲线—饱和脉冲法
PAM测量的荧光诱导曲线—饱和脉冲法 NPQ qL Time qL=(Fm’-F)/(Fm’-Fo’)·Fo’/F=qP·Fo’/F SP AL AL ML ML qL NPQ qL=(Fm’-F)/(Fm’-Fo’)·Fo’/F=qP·Fo’/F qP=(Fm’-F)/Fv’=1-(F-Fo’)/(Fm’-Fo’) NPQ=(Fm-Fm’)/Fm’=Fm/Fm’-1 qN=(Fv-Fv’)/Fv=1-(Fm’-Fo’)/(Fm-Fo) PAM测量的荧光诱导曲线—饱和脉冲法
PAM测量的荧光诱导曲线—饱和脉冲法 Y(NPQ) Y(II) Y(NO) Time Y(II)=(Fm’-F)/Fm=F/Fm’ Y(NPQ)=F/Fm’-F/Fm Y(NO)=F/Fm Y(II)+Y(NPQ)+Y(NO)=1 Y(NPQ) Y(II) Y(NO) SP Time ML AL AL ML
暗适应:Fv/Fm —— 最大光合效率 光适应:ΔF/Fm’ —— 实际光合效率 E=P + D + F = 1 (能量守恒定律) 打开饱和脉冲时:P=0, F=Fm, D=Dm, Dm=1-Fm 假设在打开饱和脉冲的短暂时间内,D/F的比值保持不变,则 D/F=Dm/Fm D=F Dm/Fm=F (1-Fm)/Fm 因此,PS II的量子产量P可根据下式计算: P=1-F-D =1-F-F (1-Fm)/Fm =(Fm-F)/Fm =ΔF/Fm 暗适应:Fv/Fm —— 最大光合效率 光适应:ΔF/Fm’ —— 实际光合效率
重要荧光参数 Fv/Fm: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 Φ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 qP: 光化淬灭 (光合活性高低) NPQ: 非光化淬灭(耗散过剩光能的能 力,光保护) ΦNPQ: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 ΦNO: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 ETR:相对电子传递速率
常用叶绿素荧光参数 Y(II)=ΦPS II=(Fm’-Fs)/Fm’=ΔF/Fm’=qP·Fv’/Fm’ : Fv/Fm =(Fm-Fo)/Fm : PS II的最大量子产量,反映了植物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光合效率) 高等植物:0.8-0.84;绿藻:0.7-0.75; 硅藻/甲藻:0.65-0.7;蓝藻/红藻:无固定值 当植物受到胁迫(Stress)时,Fv/Fm显著下降! Y(II)=ΦPS II=(Fm’-Fs)/Fm’=ΔF/Fm’=qP·Fv’/Fm’ : 任一光照状态下PS II的实际量子产量(实际光合能力、实际光合效率) 不需暗适应,不需测定Fo’,适合野外调查
实例一:低温对银叶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将培养在光照培养箱(24℃)的银叶树幼苗从培养箱取出放在室外自然低温处理,记录低温对Fv/Fm的影响; 分别记录小苗取出前,低温处理1d,2d,3d的Fv/Fm;
快速光饱和曲线 rETR =PAR·Y(II)·0.84·0.5 : 光系统II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 rETR随PAR的变化图即为光响应曲线,即使光化光的持续时间短至10 s,也可得出典型的光响应曲线,这被称为快速光曲线(Rapid Light Curves)
实例二、逆境胁迫下高山榕叶片快速光饱和曲线 ETR PAR
调制荧光技术的优点 为什么选择荧光? 简便、快速、灵敏、可靠 活体测量、对样品无干扰 光合作用研究的三大技术之一(调制荧光,光合放氧和气体交换) 对样品形状无任何限制,只要有叶绿素就能测 为什么选择荧光?
调制荧光技术可以做什么? 研究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各种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盐、空气污染、重金属…)。 不同物种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性不同,可以进行种质资源的筛选。 植物健康状态的早期诊断 用于光合作用机理研究 植物病理学研究 筛选突变株 ……
应用于作物病理学
猕猴桃果实的光合作用异质性 Fo Fm
荷花叶片荧光参数的横向异质性 Y Fv/Fm rETR/50 qP qN NPQ/4
Zeiss Axiostar with Plan-Apochromat 10x/0.45 objective 分类:丝状绿藻与附生的硅藻 Zeiss Axiostar with Plan-Apochromat 10x/0.45 objective
植物胁迫生理学 Control 48° 50° 44°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