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History and Art Criticism Week Two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 pp. 7-119 Ch. 1 “What is Art History?” Art History pp. 1-28 Iris Tuan
藝術史 與 藝術批評 定義: 對藝術作品的描述詮釋與評價 (p. 7) 史與批評相同處: 個別藝術作品所具有審美上的特質 相異處:藝術史家 focus on 當代以前 藝術批評家 focus on 當代 藝術史家對任何作品常提出的20個問題 (pp. 8-10)
甚麼是藝術史? 傳統定義: 建築雕刻與繪畫 (p. 11) 藝術史家的目標—分析及詮釋作品 (p. 12) 藝術史與藝術論(art theory)關係較為密切 (p. 12) 藝術批評對藝術作品的探討分三種: 歷史的, 再創的, 與評價的批評 (p. 13) 藝術史家—貴真實, 主通達, 尚爾雅 (p. 14) (5 W & 1 H)--Who, What, When, Where, How, Why (p. 15) 甚麼是藝術史?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H. W. Janson’s “The Library of Art History” (p. 16)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指出藝術史與其他文化史現象的密切關係 (p. 18)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不可分— 史家需有批評的判斷 批評家受歷史限制 (p. 18) 西洋藝術史第一個藝術史學家—Ciorgio Vasari (1511-1574)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ing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 中國唐朝張彥遠之 “歷代名畫記”(p. 19) Connoisseur (p. 21) 鑑真偽年代作者 Iconology (p. 22)方式—主題態度圖式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藝術史研究方法之 回顧與前瞻 潘諾夫斯基: 分作品意義成三類1.根本的或自然的題材 2. 從屬的或約定俗成的題材 3. 內在意義或內容 (p. 22-23) 內在與外在的方式 (p. 24-25) 生平研究亦可從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角度來探討 (p. 25) ex. 梵谷 (p. 27) 從社會史的觀點 (p. 27-28) ex.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 (p. 29) 文化史 (p. 29-31) 與德國 19th C. 德國的精神史有關 (p. 30) Ex. 德弗札克 觀念史 (p. 31) 現代藝術反寫實主義 (p. 33)
藝術史的主觀與客觀 James S. Ackerman points out—史重背景, 批評重當代思潮反應(p. 40) 行家與外行人, 根據H. W. Janson 的看法, 差別在 “程度”(p. 42) 主觀: 先天感性, 深刻感受作品 客觀: 後天經驗, 運用分析方法 (p. 43) 幫助外行人亦能了解為何是傑作與其所喜愛的原因(p. 43)
藝術的故事 E. H. Gombrich所著, 值得細讀的藝術史好書 埃及藝術—反映 “知道” (p. 46)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 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 Ex. 達文西的 “蒙娜麗莎”(pp. 46-47) 藝術上的再現(Representation) Gombrich 在“藝術與幻象”一書中指出—內容與形相不該分開來談 (p. 48-49)
藝術幻象意義 Ernst H. Gombrich’s book The Story of Art and Art and Illusion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Ex. Manet’s Le dejeuner sur l’herbe 草地上的午餐 (pp. 53-54) 成規—習慣性的詮釋 (p. 55, p. 62) 與模擬 (Mimesis) (p. 55) 再現 (Representation) (p. 57) 意義情境的三要素—(1)interpretator (2) sign , and (3) meaning (p. 62)
中國藝術史傳統的特徵 與 發展大勢 中國藝術史傳統之特徵 範圍: 陶瓷玉器銅器書法繪畫雕塑建築及工藝品 (p. 66-67) 天人合一 儒家倫理觀 著重主觀超曠的象外之境 流動的空間意義 持續中有變化, vice versa
中國藝術史 發展大勢 中國三代多裝飾 漢代並重抽象與寫實 隨代轉換期 宋代再現寫實主義 元代寫意率意風格 明清變形主義 中國藝術史新舊並陳 生生不息 持續與變化
中國藝術史 方法上的 基本問題 風格(Style) (p. 86-89) Gombrich’s idea about style (p. 59-60)—it’s up to choice Arnold Hauser’s view (p. 81) Intention (p. 82) 克羅齊: “過去是永恆的現在的一部份”(p. 81, p. 83) T. S. Eliot’s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 (p. 82-83) 筆墨 (p. 92) 個人趣味與作畫的手的特殊條件 (p. 93) 中國藝術史 方法上的 基本問題
Conclusion 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關係密切 Homework—Go to the National Museum to enjoy the arts Week 7 (April 12) Special guest’s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