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缓 冲 溶 液 (Buffer Solu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越范围及指示剂的 选择原理。  掌握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 掌握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原理。  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实验五 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
Advertisements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缓冲溶液 聂爱英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思考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生存环境有何异同?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盐类的水解.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3.3 酸碱溶液[H+]的计算 全面考虑、分清主次、合理取舍、近似计算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 一、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的定义 2 酸碱电离平衡(质子理论) 3 酸碱的强弱 二、水的自偶电离平衡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5.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多元酸碱溶液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第四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在此幻灯片插入公司的徽标 从“插入”菜单 选择图片 找到徽标文件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莆田十三中 张碧霞 生物 必修2 人教版 下学期.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一、EDTA及其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氨羧络合剂 最常见:乙二胺四乙酸 (Ethylene Diamine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物料(元素)守恒关系式。
第 五 章 酸 碱 反 应.
第五章 酸碱平衡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pH值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5.4 缓冲溶液
第一章 水溶液.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imetry)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第七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 的意义 在人体内各种酶只有在一定pH值范围 的体液中才具有活性。在体外,细胞的培
第8单元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引 言 在正常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磷酸、乳酸、乙酰乙酸等酸类物质,也使血液的酸性增强;也会产生一些碱类物质,如氨。 另一方面,我们吃的蔬菜和果类都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如乳酸、柠檬酸的钾盐和钠盐等,它们在体内被吸收后也会增加血液的碱性,而正常人体血液的pH始终保持在一恒定范围内,本单元将讨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第5章 电解质溶液与电离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第六节 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 的配制 一、缓冲容量 (一)缓冲容量的概念
第七章 酸碱平衡 主要内容: 7.1 电解质溶液 7.2 酸碱质子理论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 7.4 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
Acid-Base Equilibrium and Acid-Base Titration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溶解平衡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4-4 緩衝溶液 1 1.
Zn2+、Ca2+混合溶液中Zn、Ca的测定
第五节 缓冲溶液 一、 缓冲溶液的定义 二、 缓冲原理 三、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四、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三节 缓冲溶液 主讲教师:李海霞 副教授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
一、酸碱理论发展简介 二、溶液的酸碱性 三、 电解质的电离 四、 同离子效应 缓冲溶液
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 1.基本概念: 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基准物质、标准溶液 2.滴定分析计算: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第三节 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二、多元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三、两性物质的质子传递平衡.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第四章 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理化检验 混合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2CO3和NaHCO3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混合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2CO3和NaHCO3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
碳酸鈉 作者:8102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日期:( ).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1. 某弱酸的pKa = 9.21,现有其共轭碱NaA溶液20.00 mL,浓度为 mol / L,当用 mol / L HCl溶液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解:pKb = 14 – 9.21.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五章 酸碱平衡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5.4 缓冲溶液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作用 一、缓冲作用及缓冲溶液的概念 缓冲溶液: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 碱或稍加稀释,而保持其pH值基本不 变的溶液.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普陀三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2016年11月.
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     pH值的测定.
活度系数γ=1,离子积Kw、任意n元酸HnA第m级电离常数Kam、分析浓度CHnA已知且为真值的情况下酸的水溶液[H+]近似计算的误差分析
The Soluble Group Na2+, K+, Mg2+,NH4+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即c(NaOH)-c(HA)=[OH-]-[HA]-[H+] 从滴定终点误差的定义可得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缓冲溶液的性质;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缓 冲 溶 液 (Buffer Solution)

第一节 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 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 能够抵抗少量外来强酸、强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缓冲作用(buffer action) 缓冲溶液对强酸、强碱或稀释的抵抗作用称为缓冲作用。

抗酸成分 (anti-acid component) 一、缓冲机制 同离子效应 HAc + H2O H3O+ + Ac- NaAc → Na+ + Ac- HAc + H2O H3O+ + Ac- H3O+ 大量 大量 共轭碱(conjugate base) 抗酸成分 (anti-acid component)

抗碱成分 (anti-base component) HAc + H2O H3O+ + Ac- H3O+ 大量 大量 共轭酸 (conjugate acid) 抗碱成分 (anti-base component)

缓冲作用是在有足量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存在的缓冲体系中,通过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平衡移动来实现的。 HB + H2O B- + H3O+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二、缓冲溶液的组成 缓冲溶液是由具有足够浓度、适当比例的共轭酸碱对组成的: 共轭酸→抗碱成分 缓冲系 共轭碱→抗酸成分

常用缓冲系 (conjugate acid ) (conjugate base) H3PO4 —— NaH2PO4 HB + H2O B- + H3O+ (conjugate acid ) (conjugate base) NH4Cl —— NH3 H3PO4 —— NaH2PO4 NaH2PO4 —— Na2HPO4 Na2HPO4 —— Na3PO4 H2CO3 —— NaHCO3 NaHCO3 —— Na2CO3 H3BO3 —— NaH2BO3 HAc —— NaAc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1、体液中存在多种生理缓冲系,使体液的pH值保持基本稳定。如:血液中存在多种缓冲系 H2CO3 —— HCO3- H2PO4- —— HPO42-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盐 HHb(血红蛋白) ——KHb(血红蛋白盐) H2CO3 —— HCO3-

大量 大量 CO2(溶解) + H2O H2CO3 H+ + HCO3- conjugate acid conjugate base anti-base component anti-acid component

2、以下情形均需要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 大多数为酶所控制的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培养 组织切片 细胞染色 药物调剂、研制等

第二节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一、缓冲溶液pH的近似计算公式 HB + H2O B- + H3O+ 平衡时

其中[HB]≈C(HB),[B-]≈C(B-)

讨 论 1、pka是共轭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C(B-)是缓冲溶液中共轭碱的浓度;C(HB)是缓冲溶液中共轭酸的浓度。 讨 论 1、pka是共轭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负对数; C(B-)是缓冲溶液中共轭碱的浓度;C(HB)是缓冲溶液中共轭酸的浓度。 2、公式说明: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决定于共轭酸的pka;其次决定于C(B-) / C(HB) (缓冲比) 3、缓冲溶液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抗稀释的性能。 4、温度对缓冲溶液的pH有影响。

例:在500mL0.200 mol·L-1NH3·H2O中,加入4.78gNH4Cl固体,配制1升缓冲溶液,求此缓冲溶液的pH。 已知: NH3·H2O的 pKb=4.75

§4-3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一、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的定义 缓冲容量表现了单位体积缓冲溶液的pH发生一定变化时所能抵抗的外加一元强酸或强碱的物质的量。

说明:缓冲容量取决于缓冲系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因素: 为缓冲比 其中 [HB] +[B-]=c总(总浓度) 说明:缓冲容量取决于缓冲系的总浓度和缓冲比。

说明: 1、总浓度的影响:对同一缓冲系,缓冲比一定时,总浓度越大,缓冲容量越大。

2、缓冲比的影响:对同一缓冲系,总浓度一定时,缓冲比越趋近于1,缓冲容量越大;缓冲比等于1时,缓冲容量最大。

三、有效缓冲范围 (buffer effective range) 一般认为,缓冲比在1/10~10/1范围内,缓冲溶液才能有效发挥缓冲作用. pH=pKa-1 ~ pKa+1

(1)HCl (2)0.1 mol·L-1 HAc+NaOH (3)0.2 mol·L-1 HAc+NaOH(4)0.05 mol·L-1 KH2PO4+NaOH (5)0.05 mol·L-1 H2BO3+NaOH(6)NaOH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一、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 1、选择合适的缓冲系:使所选缓冲系中共轭酸的pka与所配缓冲溶液的pH值尽量接近。 2、保证有足够的总浓度: 0.05 ~ 0.20 mol ·L-1。 3、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计算所需缓冲系的量。 4、校正。

1、选用相同浓度的共轭酸和共轭碱直接混合而得: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1、选用相同浓度的共轭酸和共轭碱直接混合而得: pH=pKa+lgV(共轭碱)/V(共轭酸) 2、在一定量的弱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强碱,利用剩余的弱酸和反应生成的弱酸强碱盐构成缓冲对。

三、计算示例 例1:相同浓度的H3PO4和NaOH溶液按2 :3的体积比混合后,形成的缓冲对为 ,该缓冲对可配制pH从 到 的缓冲溶液,其中的抗酸成分是 ,抗碱成分是 ,计算该缓冲溶液pH的公式为 H2PO4-—HPO42- 6.21 8.21 HPO42- H2PO4-

例2 用某二元弱酸H2B配制pH=6. 00的缓冲溶液,问应在450ml c(H2B)= 0 例2 用某二元弱酸H2B配制pH=6.00的缓冲溶液,问应在450ml c(H2B)= 0.100mol·L-1的溶液中,加入c(NaOH) =0.100mol·L-1的溶液多少毫升? (已知H2B的pka1=1.52,pka2=6.30,设溶液的体积是可以加和的)

四、标准缓冲溶液 溶液 浓度/ mol·L-1 pH(25oC) 温度系数(△pH/ oC) KHC4H4O6 饱和, 25oC 3.557 -0.001 KHC8H4O4 0.05 4.008 +0.001 KH2PO4 -Na2HPO4 0.025,0.025 6.865 -0.003 0.008695 , 0.03043 7.413 (Na2B4O7· 10H2O) 0.01 9.180 -0.008

在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中,最常用的缓冲系是Tris及Tris-HCl

Summary A solution that could withstand the effect of a few additional strong acid or strong base and keep its pH changeless is called buffer solution . Ⅰ The composition of a buffer Usually a buffer consists of large numbers of two components of a conjugate acid-base pair.

conjugate acid → anti-base component conjugate base → anti-acid component When small amounts of strong acid are added ,the conjugate base can withstand the additional strong acid without changing its pH ; When small amounts of strong base are added ,the conjugate acid can withstand the additional strong base without changing its pH .

buffer component ratio Ⅱ How to calculate the pH of a buffer Henderson-Hasselbalch equation: pKa——the pKa of the conjugate acid buffer component ratio

Ⅲ Buffer capacity Definition: The buffer capacity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nents and buffer component ratio. The more concentration the components of the buffer, the greater the buffer capacity.

A buffer has the highest capacity when its components are present in equal concentration ,that is, when [B-]/[HB]=1 . Buffer effective range is from pKa-1 to pKa+1,that is, pH=pKa-1 ~ pKa+1

Ⅳ How to prepare a Buffer 1) Choose the reasonable conjugate acid-base pair 2) Calculate the ratio of buffer component 3) Determine the buffer concentration 4) Adjust the final buffer to the desired pH

本章目的要求: 1、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和作用原理。 2、掌握缓冲溶液pH值近似计算公式及应用。 3、熟悉缓冲容量的概念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4、了解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P67(4)(6)(9) P68(15) 习 题 Exercises: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