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肌肉適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这是天父世界(一) 神的话语 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 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新约 · 罗马书 1 : 20.
Advertisements

103 學年度社工系生涯規劃課程 國考秘笈分享及學職涯多元開展 講座活動記錄. 活動日期: 102 年 11 月 25 日 活動地點:慈濟大學 2C108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 講師 : 刑志彬 花蓮縣社會處社工師 參與人數: 53 人.
脊柱与四肢检查 一、脊柱检查 脊柱视诊.rm 脊柱视诊.rm 方法:视、触和叩诊 目的: 弯曲度 有无畸形 活动范围 有无压痛 叩击痛。 病变表现:为疼痛、形态或姿势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 等。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要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有声音一定有声源。  (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声音可以在.
一、音调  听过女高音和男低音的歌唱吗?他们的声音 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女高音:音调高, 男低音:音调低,比较低沉。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科主任的修悟 ——2012年淮安市一院管理讲坛 主讲人:孙晓阳 2012年4月27日.
接待耶穌的人 路加福音2:6-14.
Physical Therapy 物理治疗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叶海霞.
一、信息加工概述 1、信息技术是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评价相关的技术。 2、信息加工的重要性: 原始信息 加工的信息
苏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1.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新沂市窑湾中学 余荣兴 探究活动:了解自己听觉的频率范围 频率 音的设备)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刚听到时就 老师用一台音频发声器(发出不同频率声 音的设备)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当刚听到时就.
(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医学部 药理学说课 药理教研室 韩桂英.
中山醫學大學 有氧舞蹈 授課教師:郭瑜婷.
Better文明,Better生活 初一五班.
朝鲜.
遺物 -吳晟.
健康檢查簡介 新湖國小健康中心 王淑華護理師 99/11/17.
《爱的教育》一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第一天开始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More『2』莊園 1+1 MORE 2 的秘密.
志願服務倫理  高雄餐旅學院師資培育中心     馮莉雅 副教授.
探 索 与 创 新 夏若出版社.
第十一章、运动素质 第一节、力量素质 第二节、速度素质 第三节、耐力素质 第四节、灵敏和柔韧素质.
定风波.
第一節 制定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運動處方的目標與基本內容 第三節 運動處方的組成與運動實施程序
Week 15 台灣政治.
腦科學導論 報告主題:大腦的解讀 姓名:徐敏甄.
心跳加快 安靜且無發燒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肌躍型抽搐 (睡眠中無故驚嚇/突然間肌肉收縮)
10 兒童與青少年     的運動處方 作者:方進隆.
成人發展與適應-參訪門諾醫院長期照護部:居家照服工作、日間照顧中心、 護理之家
职业生涯规划的故事.
心快樂人生.
健康體適能,健康, 及身心健康 Physical Fitness, Health, and Wellness
身边的噪音 ——六(1)班班队活动 李瑷蔚 符蓉.
His name was Louis Braille.
Unit 4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Been During the Vacation?
日本 班級:六年四班 座號: 八號 姓名:楊維綱.
主門徒 生命火 台福人 2013 So. Cal Joint Retreat San Diego Cross Training.
Can you tell me what to do if I want
当转眼仰望耶稣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是否將一切獻上 Is your all on the Altar
雨後的濕地 夜晚的落葉層 清晨的姑婆芋下   你可能曾經和這個小精靈錯身而過…… 遇見蝸牛百分百 《蝸牛不思議》/遠流出版.
肌力的測量與訓練 指導老師:曾慶裕.
U N I Q L O.
那一样比较好? 美好的膏油 名誉.
認清目的 哥林多書10:23-33.
Your only Son no sin to hide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想想议议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想想为什么。.
Unit 1 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海報評比 班級:系統四甲 學號: 姓名:蔡飛宏 授課老師:唐蔚.
歡喜迎真光 Welcome the true Light
《以弗所书》是一本「天上的书信」 先看看新约圣经对于「天上」的陈述 ....
電子發票政策說明及效益分析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科長 劉醇錕 103年11月10日.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數學科 年級: 三 、 四 年級 (低組) 學習範疇:度量 單元:時間和日期 單位:星期、年和月、日曆
A parable for our times 當代寓言
关系代词.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听觉媒体技术.
n. 傢伙;一群人;夥伴們 Hey, you guys! 嗨,你們幾個!
Your only Son no sin to hide
聖公會聖三一堂中學 中學生閱讀大使 讀書會.
神篩選基甸的勇士.
ORBITA ONE CARD SYSTEM ORBITA TECHNOLOGY CO.,LTD
力学实验复习 杨昌彪 月.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S412 當轉眼仰望耶穌 Turn Your Eyes Upon Jesus 1
Adjectives- are words that describe or modify another person or thing in the sentence. Examples are : one, beautiful, small, circle, old, red, American,
物理治療原理、技術與實作/Whole body vibration training
声音的特性.
历代志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認識肌肉適能

肌力訓練的由來與歷史神話故事 The body will become stronger and function better if increased demands are placed upon it. The Story of Milo This famous athlete increased his strength by lifting a small calf several times a week. His muscles became stronger, allowing him to lift more weight. Milo’s use of the overload principle made him the only person in his village to have the strength to lift a full size bull. MILO OF CROTONA LEGENDARY USE OF THE OVERLOAD PRINCIPLE

肌肉適能的意義 肌肉適能:主要指肌力與肌耐力。 肌力: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的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王順正,1998)。 肌耐力:肌肉維持使用某一動作時所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肌肉適能的重要性 GOOD:促進健康、預防傷害、提高工作效率。 BAD:無法勝任日常活動與緊張的工作負荷,易產生肌肉疲勞與疼痛現象,甚至形成慢性肌肉骨骼系統的傷害。

重量訓練的好處 增加肌力、肌耐力與爆發力等神經肌肉系統的功能。 增加淨體重、減少體脂肪、塑身。 增加肌肉量與肌肉尺寸。 增加或保持骨質密度,減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增加自信。 減少傷害、降低下背痛。

肌力訓練的意義 一、定義 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設計不同的訓練動作,藉由個人體重、器械或其它設備為負荷,以增強肌力、爆發力及肌耐力為主要目標的體能訓練方式。 同義名詞: 阻力訓練、重量訓練。

1、力學上的理由 二、肌力訓練的理由 爆發力=力量*速度 =力量*技術(速度) 爆發力 =力量*技術 爆發力 =力量*技術 爆發力

方法 :徵召:Size principle。 激發頻率:力量愈大激發頻率愈高。 2、生理學上的理由 目的: 徵召快縮肌 方法 :徵召:Size principle。 激發頻率:力量愈大激發頻率愈高。 激 發 頻 率   20   40   60   80 100      %最大收縮力量百分比 氧化慢縮肌 氧化快縮肌 無氧快縮肌 無氧慢縮肌 10 20 30 40 50 60 70 HZ

3、動作控制的意義 肌內協調與肌間協調

4、減少運動傷害 快速肌力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慢速肌力的訓練可以循序漸進強化結締組織,及均衡發展各肌群。

認識人體的主要肌肉 斜方肌 三角肌 胸大肌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腹直肌 闊背肌 腹外斜肌 臀大肌 股四頭肌 股二頭肌 脛骨前肌 腓腸肌

改善肌肉適能的原則 一、 超負荷(Overload)原則: 1. Dr. Selye A.的生物適應規律: 負荷刺激→適應→機能提高→負荷再提高 →再適應→機能再提高 2. 超量恢復(補償)規律: 負荷刺激後所產生的疲勞必須得到消除,能量物質得到恢復和超量恢復,使負荷和恢復交替進行,才能得到積極的訓練效應。

二、漸增負荷原則: 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肌肉能力亦會提 高,為達超負荷原則,訓練的負荷必須隨著訓練時間的增加而提高。 三、特殊性(針對性)原則: 依運動項目的要求(如能量供應系統、運動的形式、所使用的肌群),進行特殊而有針對性的訓練。

四、訓練部位與順序原則: 1.大腿和臀部。 2.胸部和上臂。 3.背部和大腿後部。 4.小腿和踝部。 5.肩部和上臂後側。 6.腹部。 7.上臂前側。

不同運動型態的能量供應系統

肌力訓練對神經肌肉的適應關係圖 訓練初期,神經系統的適應是肌力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訓練後期,肌肉肥大則是肌力增加的主要因素。(Wilmore & Costill,1994)

ACSM肌力訓練指南 一、以緩慢、能控制的方式完成所有的動作 二、運動過程要維持正常的呼吸。 三、任何會引起疼痛的動作應即時停止。 四、運動後要伸展每個肌肉群。 身體肢段伸長時----吐氣 身體肢段縮短時----吸氣

為什麼重量訓練可以減肥 肌肉比決定代謝率 運動是讓身體組成(體脂肪比率)保持在最理想狀況的必要條件,肌肉的比例越高相對就表示脂肪堆積的越少。 一磅的肌肉需要35卡來完成一日的基本消耗量;然而一磅的脂肪一日卻只需要1~2卡。 當身體肌肉比率提高了,也就提高基礎代謝率,表示身體比一般人更能燃燒熱量。 有氧運動是燃燒脂肪的條件之一,加入重量訓練卻能達到減肥的另一個境界。 Shape, August 2002

肌力訓練的理論 一、RM理論(Repetition Maximum): 指機體在疲勞前按指定的反覆次數可完成的最大負荷重量。其最大特點是以一定的負荷重量之最大反覆次數,來確定發展不同類型的力量素質之負荷結構。

二、強度理論: 此一理論是由蘇聯訓練學家馬特維也夫所建立,其基本特徵是以負荷重量做為練習的強度,而以肌肉克服最大重量的百分比,來確定發展不同性質的力量素質之負荷重量。

三、動作速度定量控制理論: 基本假設:「相同的重量負荷若以更快的動作速度來完成,或在漸增重量負荷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原有的動作速度,如此對爆發力的發展將更具意義」。本理論就是基於本假設所發展出的爆發力與跳躍能力訓練法。

肌肉收縮形式 運動形態 肌肉收縮形式 肌肉長度 動態 向心 Concentric 縮短 Dynamic 離心 Eccentric 伸長 運動形態 肌肉收縮形式 肌肉長度 動態 向心 Concentric 縮短 Dynamic 離心 Eccentric 伸長 靜態 等長 Isomctric 不變 Static

肌力訓練的型態 一、 等張訓練: 二、等長訓練: 三、等速訓練:

肌力訓練的方法 一、克服自身體重與地心引力的訓練。 二、彈性帶、彈性繩訓練。 三、單人、雙人徒手拮抗訓練。 四、 Machine 固定式的器械訓練。 五、 Freeweight 槓啞鈴的訓練。 六、Plyometrics 增強式訓練

改善肌肉適能的運動處方之條件 一、運動型態: 重量訓練(器械或體重)、增強式訓練(Plyometrics)…。 二、負荷重量與反覆次數: 1.肌力訓練:4-8 RM。 2.肌耐力訓練:12-25 RM。 3.肌力與肌耐力綜合訓練:8-12 RM。

三、組數:1-3回合。 四、訓練頻率:最好有48小時以上的休息時間,但不要超過96小時。 五、訓練組合(王順正,1998): 肌力 爆發力 肌耐力 最大肌力% 80-100 50-80 25-50 反覆次數 3-6 8-12 20以上 組數 1-3 1-4 1-5 頻率 最少每週一次

肌力訓練的課程安排指南

肌力訓練的負荷安排

最大肌力的評估方法 1RM的評估方法 % of 1RM 100 95 92.5 90 85 80 75 70 反覆次數 1 2 3 4 6 8 10 12 例:某人蹲舉200公斤時可最大反覆 8次,則可預判其1RM最大肌力為200÷80%=250公斤。

如何訓練肌肉爆發力 當負荷與動作速度在其最大值的三分之一時可產生最大爆發力值

肌力訓練注意事項 一、訓練前要做熱身運動。 二、使用重量訓練器材或儀器前,要知道如何 操作。 三、在個人能夠負荷的範圍內,逐漸增加負荷 四、訓練過程不要閉氣,原則上,上舉吐氣, 下放吸氣。

五、兼顧所有大肌肉群,使全身肌肉均 衡發展。 六、相同肌群的訓練項目勿排在一起, 使肌肉有充分的休息恢復時間。 七、負荷較重或做槓鈴推舉時,需有人 在旁保護。 八、勿過度訓練,以免造成傷害。

肌力訓練範例 單人徒手拮抗肌力訓練 雙人徒手拮抗肌力訓練 器械式重量訓練(Machine) 啞鈴訓練(Free-weight)

遊戲式肌力訓練 一、螃蟹打仗 二、摔角比賽 三、背部互推 四、逗牛比賽 五、推人出圈 六、拔河比賽 七、鬥雞比賽 八、背人接力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