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服務工作坊
各急救袋的物資及擺放位置 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及配件(例如:BVM、Suction、long board) 急救服務物資準備的考慮因素
個人急救袋
大急救袋 (B Kit)
急救背囊 (C kit)
Suction/手動抽液器
BVM膠囊及面罩復蘇器 Ambu Bag
袋裝面罩 Pocket Mask
Neck collar頸圈
SAM splint
OPA/口咽人工氣喉 6件
Long Board/ Spinal Board 長脊板/ -頭部固定器/ head immobilizer -固定板 (底板) -固定帶 -固定器 (頭枕) -快速制動帶(蜘蛛帶)
在小隊的左後方為隊長 先觀察急救員是否準備好,然後發出動令(Ready? Two, Three Lift)後一齊站立,手臂垂直。
聽到『go』之動令後,急救員以靠近床邊的腳步開步,步伐要一致(於傷病者左前方的隊員需要指揮隊員步伐,(in-out-in-out)。
通常運用抬床/脊椎板運送傷病者時,傷病者足部應向前, 唯以下情況例外 運送下肢沒有受傷的傷病者上斜 將傷病者搬到床邊或床尾時 將傷病者搬入救護車時 將下肢受傷的傷病者運下斜坡
Ambulance Wheelchair救護輪椅 Spencer 406
救護輪椅 可推動或抬起患者的手提式摺椅 是狹小的空間、樓梯間、電梯或地牢內等地方搬運傷者的工具 取代因地理環境而未能使用救護車床時 不適用於脊椎、盆骨、股骨損傷或腹下部疾病的傷病者
將救護輪椅完全將開,並把安全扣(環扣)放下
如有需要,將長毛氈橫鋪輪椅上
將傷病者坐於輪椅中,用毛氈包裹及將兩臂藏於氈內
使用安全帶固定傷病者
抬動輪椅時,由一急救員於輪椅背後,在椅背上端按壓令輪椅往後傾斜靠近自己,另由兩急救員在兩旁分別手握椅之兩手柄
(無論任何情況,當輪椅上有傷病者時,必須有一急救員在椅後扶持,以防後墜)
摺合放法 應先把安全扣移開 用腳或手把安全掣拉下
消毒藥水的使用 Fernandez, Griffiths and Ussia (2001)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infection rates or healing in wounds cleansed with either tap water, distilled water, boiled water, normal saline or Povidine-Iodine. The volume of fluid used is a critical variable to ensure thorough cleansing and reduction in infection J Athl Train. 2006 No differences were noted in the rates of infection and healing between the use of tap water and normal sterile saline in the cleansing of acute and chronic wounds.
AED 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器 CR Plus Medtronic
大型活動急救的準備 傷者登記及處理記錄 傷者輸送安排 在埸警員/民安隊/管理人員/保安 「當值記錄表 (Form FS01) 」 如果傷病者需送院,請先聯絡指揮站,由統籌決定等候位置 其他傷病者則由個別急救站處理 在埸警員/民安隊/管理人員/保安
傷者報告表 「當值記錄表 (Form FS01) 」 「急救服務傷者記錄總表(Form FS02)」
如非特別食物、份量可能較重要 不建議用NA描述藥物敏感 應寫於急救處理 沒有提及傷口、是否昏迷? 並非急救處理
沒有提及左/右 沒有提及哪一隻
應記錄急救處理,例如:安慰、平臥休息
建議:沖洗傷口
大型活動急救的準備 當更器材、人員、支援、通訊 Walkie Talkie Ambulance Wheelchair Long Board B kit, C kit, P kit
大型活動急救的準備 活動規則, 法律責任 職安健安排 (膳食及轉更排) 大量傷者分流的應變計劃 請盡量安排會員輪流擔任mobile team,並分批休息 大量傷者分流的應變計劃
普及性預防措施 以避免因血液或其他體液接觸而感染所有經血液及體液傳染的疾病,包括愛滋病、乙型肝炎及性病等。預防措施的重點在於避免身體直接接觸可構成感染的體液,包括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及母乳。
普及性預防措施的工作守則 處理傷口 清洗衣物 處理血跡或穢物 處理自己的傷口 減少口對口的接觸
服務活動指引 (社區服務) 在進行社區服務前,應該: 在服務過程中,應該: 在完成服務後,應該: 為會員量度體溫,如會員出現流感病徵,必須停止服務,並通知負責職員作出安排。 在嚴重級別或以上,會員應戴上口罩及在服務前後勤洗手。 在服務過程中,應該: 保持雙手清潔,在接觸服務對象後、處理呼吸系統分泌物後、接觸眼/鼻/口前、觸摸公共物件後、飲食前及如廁後,應立即以正確方法洗手。 若服務對象出現流感病徵,應鼓勵服務對象戴上口罩。 在與服務對象面對面作出傾談時,儘可能與服務對象保持距離。 在完成服務後,應該: 儘快以正確方法洗手及脫去/更換口罩,並將已使用之口罩棄置於有蓋之垃圾桶內。 若發現服務對象出現流感病徵,應通知負責職員作出跟進。 總部須紀錄及保存服務紀錄,以便有需要時可作跟進。
傷者個人資料 傷者個人資料必須保密。除主辦單位負責人、救護人員及警員外,不可向公眾提供意外經過及傷者個人資料。
何時須召喚救護車 心臟停頓或有心臟病發徵狀、 難以控制出血(超過10分鐘以上)、 窒息或呼吸困難、 人事不省或曾經昏迷 清醒程度下降、 中暑、休克、 難以控制出血(超過10分鐘以上)。 難以控制出血(超過10分鐘以上)、 頭部受傷後(如傷病者出現嘔吐、視覺不清或曾經昏迷)、 眼球創傷、 骨折或懷疑骨折、 嚴重燒傷、 任何威脅生命的情況下 傷病者要求情況下。
對講機之使用 使用正確無線電程序及通話術語 語句要清楚精簡 聽完對方通話後最少兩秒鐘 別人通話完畢或取得通話權後才可發言 最少按下通話鍵一秒後才說話 使用免提裝置時,勿按住收音位置 小心檢查通話機狀態,例如:自動對話
完成服務時 必須檢查及記錄所須補充急救用品,並確保已填寫所有曾接受急救服務之傷者的傷勢報告表以作記錄。
接受記者訪問 部門或服務單位接獲任何傳媒查詢或訪問要求,應記下該查詢者所屬傳媒機構、姓名及聯絡方法,並即交由機構傳訊處統籌及跟進; 建議部門及服務單位不要接受傳媒的突發性訪問(即沒有事先通知)要求,除非部門主管或單位主管肯定有關的訪問並不涉及任何具爭議性的事項及其本人具備所需的資料來回答有關的問題,才答應接納有關訪問。 訪問後,應記下該記者所屬傳媒、姓名、聯絡電話、提問的內容及相關回應,並即通知機構傳訊處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