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衝突事件 運用修復式正義 的理論基礎 2014/7/23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WHAT IS 规律探究 模式 FROM 智 慧 鸟 小 组. 特 点特 点信息技术的应用 流 程 评 价 汇 报 流 程汇 报 流 程.
Advertisements

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国际贸易 第一章 导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何元贵教授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国际贸易课程的历史及其地位 早期的苏联模式 90 年代的国际经济学 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小琉球空照圖.
香港學校輔導 的 政策與發展 學童成長的需要.
建立健全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中共恩施州委党校 潘锦萬 标题 1.
授課主題:生涯規劃之自我概念與自我肯定 授課教授:郭武平教授 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
从自律学习观点谈班级经营的技巧与实务 林明煌 国立嘉义大学.
社會動態學調查(2) 去個人化、去人性化以及 不為之惡
補救教學班級經營 低成就學生學習診斷與評量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教学分析(一) 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周玫.
我们会赞叹生命之花的绚丽和多姿,也会歌颂生命之树的烂漫和青翠,但是生命是如此脆弱……
趣味小故事:马和驴子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 是好朋友。贞观3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 发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经书回到长 安,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 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云霄的山岭,凌云的 冰雪,壮阔的波澜……神话般的一切,让驴子听了 大为惊异、好生羡慕!驴子惊叹到:“你有多么丰.
成為快樂父母、培養幸福小孩                                                                   主講者:徐澤佼.
科研意识与论文的撰写 我能写论文吗?! 温州大学 罗晓杰.
健康生活服务 健身-休闲及娱乐 October 22, 2012 Introduction 简介 Who We Are 我们是谁
PISA科学试题和国内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比较分析
SD6.2:让爱回家 同来正面看事物.
補救教學概論 臺中市溪南國中 張廷吉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唐淑華教授.
2015/Spring 跨平台行動程式進階應用 王派洲老師
聖約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格式說明.
校園偏差與霸凌 的解析與處理 林滄崧 2017/3/22.
指導教授:林君憶老師 報告者:江秀英 日期: (三)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原住民自治與多元民主的內涵 --攸關健康權的反省
主講者:張雪君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副教授 時間:10/12/2011 地點:中山醫學大學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 Science Communication
普特英语网-北外PASS留学基地2012年秋系列英语讲座: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 果陀劇場 2015.
项目六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TIE2010: Inspiration from Best Practices
第1週 課程導論 為什麼要研究應用倫理學?探討哪些議題?
社會學(一) 空中大學花蓮中心 鍾燕菁
男女大不同: 兩“性”心理學 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課程 王惠蓉 授課週數:2
趙義隆 教授 台大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趙義隆 教授 台大國際企業學研究所 2003 MBA How-to #3.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校園霸凌.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Content 目录 中学生领导力项目简介 Introduction 往届内容 Previous Conventions
導師: 溫錦屏女士丶馮映筠女士 2016年10月13日晚上七時三十分
台灣當代社會分析 Ch3 社會與行動者的關聯-台灣的社會發展(一) 林蓬榮 通識教育中心 大葉大學
參考資料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研究成果與期刊投稿 陸偉明 成大教育所特聘教授.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方便无限,精彩尽现 SAGE学术期刊及 科研成果辅助
100年度「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很多人最近在新聞常常聽到校園霸凌這4個字,校園霸凌的含意是什麼?今天我就來告訴你。
好棒棒?負責任? -正向管教與修復式實踐 2015/3/23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洪雯柔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
信息素养知识 信息素养系列讲座第1讲: 主讲人:赵建庆 (中北校区) 电 话:
-正向管教與修復式實踐 好棒棒?負責任? 2019/4/7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自評的思維.
小學訓育持續教育証書 第三部份 – 家庭與社區
送給你 六個生活的啟示.
搞創意、玩點子…未來等於無限大 陳博鍊 時間: 心情:快快樂樂.
題目:親情無價 —親子一生 經文:申六4—9 金句:詩一0三13 講員:張宰金牧師.
侯崇文 國立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 地點:苓雅國中 時間:2018/10/3
澳洲英語授課暑期研習分享: 參與研習對於大學教師國際觀之影響
行動研究之分享 終止國中校園霸凌行為- 「共同關懷方法」的介入 報告人:施 施老師.
6.引用資訊之技巧.
全方位起動通識 戴偉森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4/7/2009.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Malachi 1-2:16 瑪拉基書一章~ 二章16節.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我的學校.
愛永不止息 VS. 恩賜會止息 Why? 現在 主再來 所知、所見有限 (預言也有限) 面對面、全知道 (不再需預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校園衝突事件 運用修復式正義 的理論基礎 2014/7/23 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林育聖

Overview 溝通 x 衝突 x 傷害 衝突事件中各種角色的反應 修復

溝通 x 衝突 x 傷害 衝突 溝通 傷害

暴力升級循環 恰當的報復 B傷害A 恰當的報復 A傷害B 恰當的報復 B傷害A 無意的、合理、相對輕微 故意、不合理、相對傷害 A傷害B 不恰當的過度報復 恰當的報復 B傷害A 恰當的報復 不恰當的過度報復 A傷害B 不恰當的過度報復 恰當的報復 B傷害A 無意的、合理、相對輕微 故意、不合理、相對傷害 A傷害B A 的感受 事件發生 B 的感受 From Anderson, C. A., & Carnagey, N. L. (2004). Violent evil and the general aggression model. In A. G. Miller (E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Good and Evil (pp. 168–192).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建設性溝通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 清晰 清晰表達感受、想法、需要 自信 以不貶抑、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想法與需要 尊重 尊重他人與自己 同理心

衝突事件中的各種角色

違規者的反應 – 認知失調 人有追求認知一致性的驅力 這個研究真有趣 (Festinger & Carlsmith, 1959) 認知失調:兩項認知不一致 不舒服 → 想要消除 最簡單的方式 這個研究真有趣 (Festinger & Carlsmith, 1959) 沒錢 vs. 1USD vs. 20USD

違規者的反應 – 合理化過程 我是好人,別人說我霸凌同學… 認知失調 → 不舒服 要解決:最簡單的方法 → 改變態度 合理化過程 責任的否定 損害的否定 被害者的否定 責備責備者 訴諸較高的忠誠 (Appeal to Higher Loyalties)

管教的四種態度 控 制 應報 懲罰/嚇阻 支持

違規者的反應 - 自我應驗預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Merton, R. K. (1948) The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The Antioch Review, 8, 193-210.  畢馬龍效應 (錯誤的) 想法或信念 (預期) 行為會受到信念或想法的影響 因為行為,塑造出「新」的「現實」

標籤後的影響 烙記 Stigma 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修正或自我預言的實現 公開譴責是一種 身分貶低儀式(Garfinkle, 1956) 追溯既往的閱讀改變被標籤者過去行為的意義 (Lofland,1969) 自我形象Self-image的修正或自我預言的實現 外在標籤力量逐漸強化的邪惡的戲劇化(Tannebaum, 1938) 過程產生了二級偏差 第二個階段是多次標籤以及多人被標籤以後導致犯罪副文化的出現,這個部分主要有兩個影響-烙記以及自我形象的修正 烙記的產生,課本提到有兩個重要的過程,一個是葛芬格Garfinkle所稱的身分貶低儀式,將使受標籤人接受犯罪人的自我形象,且成為其身分的主要象徵(主要身分為criminal status,而超越其所擁有的其他身分,如公民),進而向社會宣布其從合法的社會中隔離,Garfinkle認為一旦被標籤,幾乎終身無法改變,故使被標籤人永遠從事犯罪行為 另外,因為標籤和烙記會逐漸促使他人修正對被標籤者的形象,這不但適用於被標籤以後的行為,甚至會回過頭去改變其過去行為的定義和描述,此時,被標籤者的行為會被重新檢討以符合其現在的形象,例如:對犯罪者的生命史研究常常都會做出一些「追溯既往的閱讀」,由於他今日成為犯罪人,而對其過去的形象標籤為惹麻煩的,不信任他人的等等 標籤的二個結果是所謂:個人自我形象的接受,當外在的標籤逐漸強化時,被標籤者會問自己,是否我真是如此的?故慢慢地放大自己的偏差行為,這個過程就如同自我預言的實現「大家都認為我一定會成為小混混,所以我就加入幫派吧」田那邦又將這個過程稱為「邪惡的戲劇化」,他認為,是因為外在社會控制機構,無論是警察,法院或是觀護人,或者是父母,兄弟等越是去強調行為人行為的不平常,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異於別人的地方,就越容易去強化這種犯罪的結果

注定失敗的懲罰模式 認知失調 自我實現預言 古典犯罪學派 內歸因與外歸因 懲罰三要件 很不幸的…大多數的霸凌沒被老師察覺 行為 懲罰 快、準、狠 迅速、確定、嚴重 很不幸的…大多數的霸凌沒被老師察覺

被霸凌者的反應 不安全感、焦慮、憂鬱、孤獨、不開心、低自尊 習得性無助 (Overmier & Seligman, 1967) http://cwx.prenhall.com/bookbind/pubbooks/morris2/chapter5/medialib/summary/05_2.html

旁觀者 – 不為之惡 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四個決策歷程 人們在他人在場時較不願意提供協助 注意到事件 理解事件的嚴重性 從眾行為 訊息性社會影響(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規範性社會影響(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

旁觀者 – 不為之惡 四個決策歷程 有責任 責任分散(the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知道如何協助被害者

產生動機 賦權 Empower 非主流處理模式

管教的四種態度 控 制 應報 懲罰/嚇阻 修復 修復/重建 支持 忽視 不作為/忽略 放縱 無條件支持

校園中的修復方案 高成本 修復 Meeting與 circle 成人和解 衝突解決技巧訓練 Mentoring 問題 解決 circles 修復式 Conference 衝突解決技巧訓練 Mentoring 問題 解決 circles Community-building circle/情緒管理課程 Buddying Restorative 對話 同儕和解 低成本 Restorative Language 主動預防 事件反應

價值觀 尊敬每個人的權利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相信人可以改變 對於想要改變行為的人給予支持 相信修復式的反應比報復式的反應更能有效的解決衝 突 避免使用懲罰作為報復或嚇阻的手段

明恥與污名化 Shame vs. Stigma 行為 = 人 Shame Reaction 肩膀下垂、低頭 逃避眼神接觸 講話聲音變小 末稍血液擴張(臉紅)

羞愧 Shame… 承認 管理 負責 Avoidance 逃避 Attack Other Flight Shame Fight Withdrawal 退縮 Attack self 管理 負責

修復式方案的目的 遭受傷害的人 對於造成傷害有責任的人 有機會描述傷害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瞭解受到傷害的人的需求以提供適當的協助 瞭解他們的行為對於他人及自己所造成的影響 能夠做些什麼

修復式方案的目的 一定要有 真心的道歉 對於未來行為的計畫 關係修復? 原諒?

修復會談的目的 – 創造一個改變的契機 社會鍵 行為人 - 救贖的儀式 被行為人 – 賦權 (empower) 好人也會做出不好的事情 承擔責任 被行為人 – 賦權 (empower) 決定是否原諒的主導權

我想看書…. http://olive.ntpu.edu.tw linuslin@mail.ntpu.edu.tw Cowie, Helen, & Wallace, Patti. (2000). Peer support in action: From bystanding to standing by. 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Hendry, Richard. (2009). Building and restoring respectful relationships in schools: A guide to using restorative practice.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Jimerson, Shane R., Swearer, Susan M., & Espelage, Dorothy L. (2010). Handbook of Bullying in School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outledge. Olweus, Dan.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Rigby, Ken. (2007). Bullying in School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Melbourne, Vic.: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