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史報告 埃及 組長:馮婉兒1A11 組員:鍾燕榕1A08 Enter----->
目錄 P.1工作分配 P.2獅身人面像 P.3金字塔 P.4金字塔2 P.5古埃及文化的歷史背景 P.6古埃及人的生活 P.7古埃及的文字 P.8古埃及信奉的神明 P.9感想 P.10感想 P.11資料來源
工作分配 組長:馮婉兒 1A 11 重整資料,搜集資料,插圖 組員:鍾燕榕 1A 08 重整資訊,搜集資料,插圖 P.1
獅身人面像 1. 2. 3. 獅身人面像是埃及獨有的必看名勝,它的位置優越,是金字塔的守門大將軍,在鎮了4500年。它們的頭是凡人的30倍。 P.2
金字塔 P.3
金字塔 2 左圖為金字塔的剖視圖。 公元前2750年,金字塔便 成為法魯王的陵墓。現今 已有七十多座的金字塔, 最聞名的金字塔是法魯王 基俄普斯興建的金字塔 (大金字塔)。 P.4
古埃及文化的歷史背景 埃及雖然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一直沒有史書的著作。直到大約公元前304年,希臘將軍托勒密自立為王之後,才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托 (Manetho) 寫了一部「埃及史」。不幸的是,這部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在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連同亞歷山大城圖書館中其他數十萬冊古埃及文字的經卷付之一炬。這部「埃及史」的焚毀,實在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幸好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我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大致沿用馬內托對埃及史的劃分,但是對許多歷史事件的確實年代,仍然不清楚,對於古埃及史的斷代,也有不同的意見。 P.5
古埃及人的生活 埃及人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七千多年前,就分別在上埃及(尼羅河河谷)和下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建立相當有規模的聚落。由七千多年前到大約五千年前,漸漸發展成一個國家。 他們種小麥和大麥,牧牛、釣魚、捉野雁為生,編織亞麻布,用泥磚蓋房子 。和其他地方的新石器文化一樣,陶器相當普遍。當時工匠已經是一種專業,能製作精美的石器和象牙(或河馬牙)工藝品,並且已經開始使用黃銅。 生活在尼羅河畔的人大都是農民,他們以大麥、小麥等穀物為主食,也吃禽類和牛肉,同時人民也會出外捕食尼羅河的各種魚類。婦女會製作啤洒和麵包(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如何釀造啤酒和葡萄酒),也會一起織布,埃及人很早就知道織布及染色的技巧。 P.6
古埃及文字 .老實說,如果沒有發現羅鍚塔石Rossetta stone的話,誰也沒有辦法解開古代埃及文字之謎,現在我們可以有古埃及字母與現代英文字母的對照表了。 .與古埃及語言相關的埃及文字,最早的是象形文字,後來從象形文字演變出來幾種不同的文字,由於形體複雜,書寫速度太慢,所以那些經常要使用文字的僧侶們,逐漸將其簡化,並採用速寫與圓筆的形式,創造了一種較早的草書體,或者說類似於行書,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僧侶體了,僧侶體最早出現於第五王朝,那時僧侶體與象形文字尚難區別,到了中王國和新王國時代,僧侶體文字通常寫在紙草上,一般用來抄寫文學作品和商業文書等,大約到了第廿一王朝前後,僧侶體才開始把宗教文獻寫在紙草上.大約在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即在第廿五王朝時代,從新王國後期的商業文書的僧侶體文字,演變出一種更為快速的書寫形式的文字,也可說是真正的草書,這就是世俗體文字,最初是政府官員們用來書寫契約,公文和法律文書等,到了托勒密王朝和羅馬統治時期,不僅商業上,甚至平民日常生活中,宗教文獻和文學作品,也都用世俗體來書寫,甚至在石碑上也偶而見到這種書體了.古埃及文字最後的是科普特文,從332B.C開始,希臘語成為官方語言,埃及語逐漸發生變化,由於基督教漸漸傅播,科普特文的興起,逐漸替代了古埃及的文字,科普特文字是由24個希臘字母加七個補充字母構成的,成為民間通用的語言文字.到了公元 641年以後,阿拉伯文字變成了唯一通用的文字了. P.7
古埃及信奉的神明 古代埃及人很崇敬鬼神,他們複雜的神學裡,充斥著大量的原始巫術,神話及民間傳說,所以神靈的數目極多,這也是古代先民們的共同點,不足為怪.不過,古埃及的情形是另類的政教合一制,古埃及人相信他們的統治者是神靈的子女,他們相信神靈,也就絕對服從法老王,這個情形是否有點像古時的中國?在眾多的神靈中,最大的神是「太陽神」 . P.8
感想 組長:馮婉兒 在這次報告中,我學會了更多埃及知識和文化,雖然平日在西史堂中也學了不少,資料也較豐富,今次的報告是我和組員-鍾燕榕做的,可能會因此而深刻吧!因為我們是好友呢! 我對金字塔和木乃伊有興趣,我最喜歡這兩個題目呢! P.9
感想 組員:鍾燕榕 我覺得這次報告很有趣呢!好像在探索古代歷史般的,就好像考古學家一樣,很有挑戰性呢! 組員:鍾燕榕 我覺得這次報告很有趣呢!好像在探索古代歷史般的,就好像考古學家一樣,很有挑戰性呢! 希望下一次再做報告時會找到更多有待的事情,我相信下一次再做報告時,會比今次更好! P.10
資料出處 http://www.ngensis.com/egypt.htm 資料出處 http://www.ngensis.com/egypt.htm http://www2.hkedcity.net/citizen_files/aa/bl/ju1961/public_html/math_in_living/pyramid_in_living.htm P.11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