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指數 2004 家庭團結分類指數 發布會 2004年5月14日
香港社會發展指數的目的 透過客觀、科學化的指標系統,追蹤本地的社會發展進程及評估本港整體社會和經濟的需要 綜合專家及團體的力量,推動香港整體的社會發展 引發公眾關注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指數 首次公布社會發展指數於2000年,《社會發展指數2000》 今年是第三次公布有關數據,名為《社會發展指數2004》
社會發展指數2004 -- 「家庭團結」分類指數研究結果 社會發展指數2004 -- 「家庭團結」分類指數研究結果
註: (1) 指標旁的(+)號表示該指標為正指標,正指標數值上升乃有利社會發展;若指標旁為(-)號,則該指標為負指標,表示其數值不利於社會發展。 (2) 括弧內的數值表示1991年的原始數值。 (3) 趨勢數據屬於標準化數據,以1986至1996年作為比較的基礎年期,2002年的家庭團結分類指數的趨勢數據反映在該年相於基礎年期的發展步伐。
「家庭團結」分類指數3次均錄得負增長:由1998年的-90,2000年的-74,下跌至2002年的-150,主要由於本港的低新婚率,高離婚率及持續偏高的家庭暴力個案。
新婚個案及其他相關數據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本港每年新婚個案數目(每十萬名十五歲或以上人口)由1997年的691宗,逐漸下調至2002年的560宗。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1991-2001年,本港二十歲或以上從未結婚的女性人口(每十萬名二十歲或上人口)輕微上升。
資料來源:入境事務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初婚年齡中位數顯示本港的男、女普遍遲婚。 遲婚影響家庭生活的周期,例如父母與子女的年齡差距大對培育下一代所面對的困難。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2002年,香港非婚生子女佔整體初生嬰兒出生數目的百分比(5.83%)仍較1996-1999年(介乎4.17%-4.90%)的數字為高。 出生率下降,將影響未來老年人口獲得的家庭支援,對社會服務的需求造成壓力。
離婚個案及其他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本港的新婚個案數目由1997年的36725宗,逐步下調至2002年的32070宗。1998-2002年期,本港的離婚個案平均每年有一萬多宗。 1998-2002年期間,相比於每年100宗新婚個案,平均每年約有40多宗的離婚個案,值得社會關注。
註:單親人士指已喪偶、離婚/分居,並與十八歲以下子女在同一住戶內的父親或母親。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註:單親人士指已喪偶、離婚/分居,並與十八歲以下子女在同一住戶內的父親或母親。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註:單親人士指已喪偶、離婚/分居,並與十八歲以下子女在同一住戶內的父親或母親。 資料來源:政府統計處
因離婚/分居,並與十八歲以下子女在同一住戶內的單親父親或母親數目持續上升;當中女性離婚/分居個案數目超過六成。 單親媽媽數目不斷上升,2001年,每千名單親媽媽相對有297名單親爸爸。 離婚、分居個案持續上升,婚姻為家庭成員作出支援/保護的功能逐漸減退。
家庭暴力個案及其他相關數據
資料來源:香港警務處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按性別及個案類別劃分的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 (2001-2003) 2002 2003 (1月至6月) 女性 男性 身體虐待 140 166 145 147 70 69 疏忽照顧 12 17 8 9 3 2 性虐待 129 23 162 55 18 精神虐待 10 7 4 多種虐待 14 13 5 總數 308 227 331 189 143 96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香港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 (2003) 2003 數目 百分比 身體虐待 277 57.6% 疏忽照顧 20 4.2% 性虐待 150 31.2% 精神虐待 4 0.8% 多種虐待 30 6.2% 總數 481 100.0%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 按各區的個案比率的高低排列,而紅色的部份顯示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最高的三個地區。 按地區劃分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比率 (2001-2002) 地區 2002 2001 個案數目 個案比率 * 油尖旺 28 0.62 29 0.57 元朗 78 0.61 54 0.48 屯門 59 0.52 77 0.67 北區 36 31 0.41 葵青 40 0.43 21 0.22 西貢 33 0.42 22 0.29 離島 9 0.40 3 0.18 深水埗 0.38 南區 19 0.36 25 觀塘 39 0.35 52 0.50 黃大仙 0.32 荃灣 18 14 0.25 灣仔 7 0.30 0.28 東區 0.17 沙田 0.26 46 九龍城 16 中西區 8 0.20 11 0.24 大埔 13 0.19 0.46 香港境外 N.A. 4 總數 520 0.39 535 註: 每千名居住在該區的0-17歲兒童 ** 按各區的個案比率的高低排列,而紅色的部份顯示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最高的三個地區。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家庭暴力個案數目持續上升。本港已舉報的家庭暴力個案數字每年有一千多宗。 香港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持續偏高,當中超過五成半的受虐個案是年齡介乎0-17歲的女童。 超過五成半的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屬於身體虐待,值得關注是,性虐待的個案持續偏高,當中大部份的受害人都是女性。
2002年,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數目,以元朗、屯門及葵青較高。 2002年,按地區劃分的虐待兒童新舉報個案比率,以油尖旺、元朗、屯門及北區較高。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按性別及虐待類別劃分虐待配偶新舉報個案數目(2001-2003) 2002 2003 (1月至9月) 女性 男性 身體虐待 1,900 167 2,409 232 1,788 227 性虐待 9 1 12 2 精神虐待 50 60 4 230 多種虐待 295 10 306 11 256 總數 2,254 179 2,787 247 2,276 288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香港虐待配偶新舉報個案數目 (2003) 2003 數目 百分比 身體虐待 2575 78% 性虐待 5 0.2% 精神虐待 365 11.1% 多種虐待 353 10.7% 總數 3298 100.0%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本港虐待配偶的新舉報個案數目亦不斷上升,由1998年的1,009宗,上升至2002年的3,034宗;當中超過九成的受虐個案均屬女性。 超過七成半的虐待配偶新舉報個案屬於身體虐待,值得關注是,精神虐待的個案有上升的趨勢,由2001年的51宗(佔整體個案的百分比為2%),大幅上升至2003年9月280宗(佔整體個案的百分比為11%)。
評論
評論 自97年金融風暴後,不少家庭面對高失業率、長工時及負資產等問題。家庭本身的財政狀況及家人的工作時數均對家庭凝聚有一定的影響。 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同居、獨身及離婚的增多對多項社會政策都有影響,需要對這些影響進行更深入研究,以便作出相應措施面對。
評論 (續) 關注舉報數字只屬冰山一角,更關注被虐者通常都啞忍一段長時間才舉報。 關注家庭暴力事件對個案中的兒童所造成的影響,應加強對家庭暴力的受害兒童及施虐者的輔導。
評論 (續) 推行關懷文化,家庭暴力是每個市民皆可及應共同面對及處理的問題,每個市民、教師及其他前線人員都可以從關懷身邊人及服務對象開始,及早察覺家庭暴力的發生,並作出處理。 預防家庭暴力工作應由兒童階段展開,透過公眾及學校教育加強他/她們對生命、人權的尊重。
建議
建議 推動「強化家庭」信念和社會政策,建立關懷員工家庭的工作環境 政府應將「強化家庭」納入其社會政策理念,在制訂政策時應評估對家庭的影響 鼓勵僱主為僱員提供合理工作條件及建立關懷員工家庭的企業策略,包括:合理的工作時間、為家長及護老者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加強家庭支援 加強有關家庭的研究及資料數據的整理
建議 (續) 促進對新來港人士及單親家庭的接納及支援服務 加強為新來港人士提供支援服務,協助他們適應及參與社會、建立互助網絡 加強單親家庭的支援服務,包括協助家長參與社會及就業,為兒童提供足夠的學習及發展機會 透過公眾教育,提升對新來港人士及單親家庭的接納,協助她/他們融入社會
建議 (續) 預防家庭暴力,堅持零度容忍 修訂《家庭暴力條例》及加強執法者的角色,採取有力措施即時停止暴力的發生 強化從中央至地區及個案層面的跨部門協調機制的統籌及監察功能 強化社區教育工作,推行關懹文化,鼓勵市民及專業人員關懷親友鄰里及服務對象,及早察覺家庭暴力的發生,並作出處理 加強對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兒童及施虐者的輔導及支援服務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