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 基本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葡萄糖 糖原 (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 肝糖原较多 肌糖原较多. 糖与人体健康 低血糖 症状 : 1 、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 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 、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 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中国. 中学政治教学网崇尚互联共享 自然医学生机健康法 食疗.
正确使用药物.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项目二十 生态养猪技术 梁春凤
第2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一、天然产物的提取 二、天然产物的分离和精制 三、天然产物的结构鉴定.
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四版)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薛培凤.
天然药物化学 卫生部规划教材.
天然药物化学 Nature Medicinal chemistry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鉴定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 主讲 张辰露 生物工程教研室.
第二章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主讲-吴方评.
第一章 总 论.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中药与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技术与策略.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小檗碱.
天然药物化学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药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要想应用和研究其中的某些成分,必须将它们从中药中提取出来。提取一般是指选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所需成分尽可能完全地从中药中提出,而杂质尽可能少地被提出的过程。
第二章:药用植物成分的提取技术.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天然药物化学 溶剂提取法 通化市卫生学校 李瑛.
鸡病防治技术 涞源职教中心.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甾体(steroides)及其苷类.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菜豆.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鸡腿菇栽培技术 主讲 刘柱明.
(High Performance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五节、提取分离 (一)提取 1.酸水提取法 2.醇类溶剂提取法 3.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法.
第三章 药用动物活性成分类型与提取方法 1动物药活性成分类型 2动物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
第二章 天然产物的分类和生物合成途径.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质谱分析法 化学三班 周俊伟.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结构研究法 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物质的分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液相色谱分析法模块之 任务5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离原理.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氨基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复习氨基酸的结构式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总论 一. 基本概念

1.1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此外,也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1.2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天然药物中含有的各种化学物质,如生物碱、黄酮体化合物、皂苷、挥发油等。如中药麻黄(Ephedra spp.)中含有左旋麻黄素等多种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草酸钙等化学成分;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中则含有甘草酸等多种皂苷以及黄酮体、淀粉、纤维素、草酸钙等成分。

1.3 生理活性成分 生理活性成分:即经过不同程度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包括体外(in vitro)及体内(in vivo)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Question: 何谓生理活性成分?

1.4 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即药材中代表其功效的化学成分。如左旋麻黄素(l-ephedrine)具有平喘、解痉作用,甘草酸(glycyrrhizin)具有抗炎、抗过敏、治疗胃溃疡的作用,分别被认为是麻黄及甘草中的代表性有效成分。 Question: 何谓有效成分?举例说明。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第一章 总论 二. 生物合成

2.1 一次代谢及一次代谢产物 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称为一次代谢产物,也称为初级代谢产物; 上述物质产生过程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且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绿色植物中,此过程称为一次代谢,也称为初级代谢。

2.2 二次代谢及二次代谢产物 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此过程称为二次代谢,也称为次生代谢;生成的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称为二次代谢产物,也称为次生代谢产物。

2.3 主要的生合成途径

第一章 总论 三. 提取分离方法

3.1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主要包括: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 法三种。后二种方法的应用十分有限,实 践中主要应用第一种方法。 Question: 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三种提取方法各具什么特点?用途?

3.1.1 溶剂提取法 原理: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 理想溶剂: (1)有效成分溶解性大,无效成分溶解性小,与植物成 分不起化学反应; (2)安全、成本低; 萜类、甾体:氯仿、乙醚等提取; 糖苷、氨基酸:水、含水醇提取; 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不同pH下的溶剂提取

溶剂分类: 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等 亲脂性有机溶剂:如石油醚、氯仿、乙醚、饱和烷烃等

3.1.2 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如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

3.1.3 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变成蒸汽,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物,称为升华。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如樟木中樟脑的提取。

3.2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3.2.1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3.2.2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进行分离 3.2.3 根据物质吸附力差别—固-液吸附进行分离 3.2.4 根据分子量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3.2.5 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3.2.1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改变温度:结晶与重结晶,即利用溶剂对有效成分与杂质在冷热情况下溶解度显著差异以获得结晶的方法。 (2)改变混合溶剂极性: 水/醇法:水提液+醇(数倍):可沉淀多糖、蛋白 质等水溶性物质(杂质)。 醇/水法:醇提液+水(数倍):可除去叶绿素、 油脂等杂质。

(3)改变pH值: 碱提酸沉(碱/酸法):如提取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 酸提碱沉(酸/碱法):如生物碱类在用酸性水从药材中提出后,加碱调至碱性即可从水中沉淀析出。

(4)金属盐络合法: pb2+、 Ca2+ 等金属离子可与酸、碱性化合物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而析出。

3.2.2 根据化合物在两相溶剂间分配比差别 反流分布法(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 CCD,逆流分溶法) 液滴逆流色谱法(droplet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DCCC) 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 气-液分配色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GC或GLC) 液-液分配色谱(liquid-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或LLC) Question: CCD分离原理?各英文缩写的含义?

CCD法(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反流分布法,逆流分溶法): 是一种多次连续的液-液萃取分离过程。

DCCC (液滴逆流色谱)和HSCCC (高速逆流色谱法): 是在逆流分溶法基础上创建的色谱装置,可使流动相呈液滴形式在固定相间交换,分离效果好。多用于分离皂苷、蛋白质、糖类等。

液-液分配柱色谱: 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充于色谱柱中,用流动相洗柱。 常用载体: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

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 固 定 相: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 流 动 相:弱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 固 定 相: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 流 动 相:弱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 分离对象: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 类、糖类、有机酸等。 反相色谱: 固 定 相:亲脂性物质,如石蜡油等。 流 动 相:强极性溶剂,如水、甲醇等。 分离对象: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 甾体等。 Question: 何谓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3.2.3 根据物质吸附力差别—固-液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表面吸附, 由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3.2.3 根据物质吸附力差别—固-液吸附 物理吸附:也称表面吸附, 由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特点: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可逆,可快速进行,故在实 际工作中用得最广。如硅胶、氧化铝。 化学吸附: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性氧化铝吸附,或生 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 特点:有选择性,吸附牢固,有时不可逆,故很少使用。 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健 吸附,力量较弱,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3.2.4 根据分子量大小差别 凝胶色谱:分子筛,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出柱。

3.2.5 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原理:当样品水溶液通过交换柱时,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不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交换基团发生交换的离子将通过柱子从柱底流出,而具有可交换的离子将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换并被吸附到柱上,随后改变条件,并用适当溶剂从柱上洗脱下来。 Question: 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生物碱的原理 及其反应式?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生物碱原理 (1) 吸附:生物碱盐(Alk—H+)被强阳离子树脂 (RSO3—H+ )吸附,反应式如下: RSO3—H+ +Alk—H+ RSO3—·Alk—H+ + H+ (2) 洗脱:将吸附树脂用NH4OH洗脱,生物碱(Alk) 解吸附,此反应如下: RSO3—·Alk—H+ + NH4OH RSO3—·NH4 +Alk + H2O

第一章 总论 四. 结构研究法

4.1 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初步推断化合物类型:理化性质、文献调研、TLC/PC等。 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元素分析;高分辩质谱等。 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结构片断/基本骨架:谱学性质等。 推断并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文献调研、光谱分析等 推断并确定分子的立体结构:CD (圆二色谱)/ORD(旋光光谱) NOE/NOESY/2D-NMR、X-ray分析。 Question: 天然药物中化学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

4.2 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I III 确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u计算公式: u = IV - + + 1 2 2 2 2 I: 一价原子(如H, X)的数目; III: 三价原子(如N, P)的数目; IV: 四价原子(C, S)的数目。

质谱(Mass Spectra)

FD-MS (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 MS, 场解析电离质谱)

FAB-MS (Fast Atom Bombardment ionization MS, 快速原子轰击电离质谱)与FD-MS互相补充,可得到苷和苷元分子量及其裂解碎片的重要信息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spectroscopy) 4000-1500cm-1特征频率区、1500-600cm-1指纹区

氢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波谱法 (1) 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 (2) 峰面积: 1H-NMR积分面积与分子中的总质子 数相当,故如分子式已知,可据此算出每个信号所相当的1H数。 (3) 信号的裂分(n+1)及偶合常数(J): 如s(single,单峰)、d(doublet,二重峰)、t(triplet, 三重峰)、q(quartet, 四重峰)、m(multiplet, 多重峰)等。

碳核磁共振(13C-NMR) 在决定有机化合物(也可称之为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时,与1H-NMR相比, 13C-NMR无疑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