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设计概论 杭州玄冰科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類起源 一 天上來的 一 天上來的 : 1 中國布朗族 : 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洪荒時 代,天下無人,一天刮起狂風暴雨,天落 下五人,為各族的祖先。 2 中國崩龍族 : 天上下來八個神造世界,他 們聞到大地的香味而吃了芳香的泥土,在 地上住了九千年,其中四個變成女人,四 個變成男人,成了人類最早的父母。
Advertisements

國中選填志願說明會 政大附中 輔導室 私立學校獨立招生 報名日期:依各校簡章而定 ( 各校網站 ) 各校內規請自行與各校教務處聯繫 ex: 將該校填第一志願。若無,則不錄取。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传 热 学 (Heat Transfer).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传热学 -导热部分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蒯大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导热 Heat Conduction.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 五 章 传 热 Heat Transfer 第一节 传热概述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第四节  热交换 第五节 辐射传热.
学习情境三 桥梁下部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桥梁墩台的构造.
關西古都興起與其環境之關係 組員 - 01王俊硯 11徐尚毅 18張庭瑋 京都 大阪.
§5-4 边界层积分方程组的求解及比拟理论 二、数学模型(完整的数学描述应是:方程+定解条件) 积分方程 一、物理问题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 6.3 管内受迫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一些特点 1 、两种流态 6.3 管内受迫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一些特点 1 、两种流态 层流区: Re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热量传递基础 4.1 概述 4.2 热传导 4.3 对流传热 4.4 冷凝与沸腾传热 4.5 辐射传热.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捷運綠線先到公車 GR線「桃園航空城捷運線先導公車」
第10章 流量传感器及其应用.
十 代 词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传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主讲:刘立宁 传热学.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一节 导热 一、导热的基本概念 1、温度场 概念:某一时刻换热系统中空间一切点温度的分布 情况, 数学表示式: t=f(x,y,z,τ)
4.3 边界层积分方程 3.紊流边界层积分方程的解 普朗特假设
第四章 传 热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过程称为热量传递过程或传热过程,简称传热。
應施檢驗商品介紹 (機械類)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臺中分局 黃仁聰 103年3月25日.
化工原理(上册).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传热学 建筑环境与热能工程系.
第四章 传热 第一节 传热基本知识 第二节 传热基本计算 第三节 常见传热器.
定标率的实际应用(量纲分析/半定性的物理学)
Geophysical Laboratory
模块三:换热操作技术 工作任务: (1)换热器的仿真操作 (2)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 (3)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计算 (4)换热器的强化途径
本章主要内容 传热的基本概念 三种传热方式的计算 稳定传热过程计算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
第三章 热量传递 3.1 概述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1.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作业 P152 习题 复习:P 预习:P /5/2.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本章概述 一、什么是热学? 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方法
实验三 16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不带进位控制的算术运算 置AR=1: 设置开关CN 1 不带进位 0 带进位运算;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章 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第3章 热量传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3-2 一外径为0.3m,壁厚为5mm的圆管,长为5m,外表面平均温度为80℃。200℃的空气在管外横向掠过,表面传热系数h为80W/(m2·K)。入口温度为20℃的水以0.1m/s的平均速度在管内流动。如果过程处于稳态,试确定水的出口温度。水的比定压热容为4184J/(kg·K),密度为980kg/m3。
125H201—无卤阻燃热缩管 ≥1014 Ω.cm 技术指标 规格表-1 产品介绍 产品特点 性能 指标 试验方法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第11章 蒸发 .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这门课学什么 ?.
以適當科技與風險評估的角度來看 風能系統 班級:車輛三甲 學號: 姓名:曾士軒 指導老師:林聰益.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可见: 若能得出热效率 的值, 便可求出T2或t2 .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说明您的研究内容的标题 名 I. 姓1,名 I. 姓2 1. 公司/大学名称,院系名称,街道地址,市,省,邮政编码(如适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热设计概论 杭州玄冰科技

Content 热设计概论 传热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要进行热设计 高温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绝缘性能退化; 元器件损坏; 材料的热老化; 低熔点焊缝开裂、焊点脱落。

热设计的基本问题 电子设备的有效输出功率比所需的输入功率小得多,而这部分多余的功率则转化为热而耗散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和设备日趋小型化,使得设备的体积功率密度大大增加 提供一条低热阻通路,保证热量顺利传递出去。

热设计的目标 热设计应满足设备可靠性的要求 热设计应满足设备预期工作的热环境的要求 热设计应满足对冷却系统的限制要求 降低成本

热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太阳辐射 灰尘、纤维微粒 寿命周期费用 热瞬变 维修性 水气的冷凝 冷却剂

传热基本原则 凡有温差的地方就有热量的传递。 热量传递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热量的传递过程可区分为稳定过程和不稳定过程两大类: 热量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高温区发出的热量必定等于低温区吸收的热量。 热量的传递过程可区分为稳定过程和不稳定过程两大类: 凡是物体中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热传递过程称为稳定热传递过程; 反之则称为不稳定过程。

传热基本原则 传热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式中:Φ —— 热流量,W; Κ—— 总传热系数,W/(m2·℃); A —— 传热面积,m2; Δt —— 热流体与冷流体之间的温差,℃。

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 对流 辐射 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能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出现

导热机理 气体导热是由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金属导体中的导热主要靠自由电子的运动来完成。 非导电固体中的导热是通过晶格结构的振动实现的。 液体中的导热机理主要靠弹性波的作用。

导热计算 导热基本定律是傅里叶定律:在纯导热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面积的热流量,正比于该地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面积及其温度变化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Φ —— 热流量,W; λ—— 导热系数,W/(m·℃); A —— 垂直与热流方向的横截面面积,m2; —— x方向的温度变化率,℃/m。 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对流传热 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大类 对流换热采用牛顿冷却公式计算 式中:hc —— 对流换热系数,W/(m2·℃); A —— 对流换热面积,m2; tw —— 热表面温度,℃; tf —— 冷却流体温度,℃。

对流传热

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 式中:Nu —— 努谢尔特数,Nu=hD/λ; Ra —— 瑞利数,Ra=Gr·Pr; Gr —— 格拉晓夫数,Gr=βgρ2D3Δt/μ2; Pr —— 普朗特数; C、n —— 由表2-1查得,定性温度取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h —— 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W/(m2·℃); D —— 特征尺寸, m; λ —— 流体的导热系数, W/(m·℃); β —— 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 ℃-1; g —— 重力加速度, m/s2; ρ —— 流体的密度, kg/m3; μ —— 流体的动力粘度, Pa·s; Δt —— 换热表面与流体的温差, ℃。

自然对流准则方程中的C和n值

自然对流换热的简化计算 对在海平面采用空气自然冷却的多数电子元器件或小型设备(任意方向的尺寸小于600mm),可以采用以下简化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φ —— 热流密度,W/m2; A —— 换热面积,m2; C —— 系数,由表2-1查得; D —— 特征尺寸,m; Δt —— 换热表面与流体(空气)的温差,℃。

强迫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 管内流动及沿平板流动的准则方程 三、强迫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

强迫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 表中的雷诺数Re定义为: 式中: ρ —— 流体的密度, kg/m3; u —— 流体流速,m/s; μ —— 流体的动力粘度, Pa·s; D —— 特征尺寸,m。

当管道为短管(即管长l与管径d之比小于50)或弯管时,前表中的紊流准则方程右端应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

强迫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 弯管修正系数εR为 气体: 液体: 其中R为弯管曲率半径。

对流换热影响因素 流体流动发生的原因(自然对流与强迫对流) 流体流动的状态(层流与紊乱流) 换热面的几何形状和位置(平板,圆管,肋面 与横放,竖放,水平或垂直等) 流体的物理性质(导热系数,比热,密度,黏度等)

辐射传热 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任意物体的辐射能力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ε —— 物体的表面黑度; σ0 —— 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5.67×10-8 W/(m2·K4); A —— 辐射表面积,m2; T —— 物体表面的热力学温度,K。

辐射传热计算 两物体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公式为: 式中: T1、 T2 —— 物体1和物体2表面的绝对温度, K; ε1、 ε2 —— 物体1和物体2的表面黑度; εxt —— 系统黑度; A —— 物体辐射换热表面积, m2; F12 —— 两物体表面的角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