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化 学 平 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k: Boltzmann 常数(k = ×10-23 J K-1)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chapter 5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Energy Relationships in Chemical Reactions
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二、影响化学平衡 移动的因素.
第五章  化学平衡.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可以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两个方向速率相等时,体系就达到了平衡状态。不同的体系,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平衡后体系中各物质的数量均不再随时间而改变,产物和反应物的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外界条件一经改变,平衡状态就要发生变化。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课三 电化学&化学动力学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5.1 化学反应速率 5.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反应级数 5.4 反应机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移动 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高中化学竞赛 【第七讲 速率与平衡】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六章 化学平衡.
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0分钟识记 一举双得的课前预案 5分钟体会 一气贯通的课堂学案 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 考点一一突破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 §10.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0.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0.3 电极电势 §10.4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第三章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讨论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实际上反应能否发生,平衡
Reaction Heat, Directions and Limit of Chemical Reactions
第六章 化学平衡 §6.1 引言 一、单向反应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认为是既能正向进行,亦能逆向进行;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例: K ,各气体分压 KPa 下 N2(g) + 3 H2(g) = 2 NH3(g) 1. 指定条件下,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第六章 化学平衡 §6.1 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和限度 §6.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6.3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表示式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 反应热 二、 Hess定律 三、 生成焓.
第 3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绪论 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同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同人民生活和人类社会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实验探索: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实验1:取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01mol/L的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反应,观察反应的现象;再将以上混合液均分到两个试管中,再分别滴加FeCl3和KSCN溶液,观察反应的现象。 结论: 在已平衡的反应里,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怎么变化?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怎么变化?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4.1 标准平衡常数 §4.2 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 §4.4 自发变化和熵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平衡常数 相的定义:系统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部分。 反应按相分类: 1相 2相 1相 1.气相反应:系统中均是气体的反应。
第二章 热化学 §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4 Hess定律
选修4课件: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题.
欢迎各位专家指导! 曹旭琴 西交大苏州附中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荆门市胡集高级中学 陈恒恒.
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6章 化学平衡常数 6-1 化学平衡状态 6-2 平衡常数 6-3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4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物理化学 第五章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 与经典习题赏析 河北省宣化县一中 栾春武.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3 影響平衡的因素.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3章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 主讲教师:公瑞煜.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5 章 化 学 平 衡

主 要 内 容 化学平衡状态 1 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 K 与 ΔrGm 的关系 ⊖ 4 化学平衡的移动

5-1 化学平衡状态 某温度下,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 PCl5 g PCl3 g + Cl2 g ( ) 5-1 化学平衡状态 某温度下,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 PCl5 g PCl3 g + Cl2 g ( ) 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各种反应的可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如反应 NH3(g)+ HCl(g) NH4Cl(s) 也是可逆反应,但是在常温下可逆程度很小。与上面提到的反应不同 PCl5 g PCl3 g + Cl2 g ( )

即使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表 现出的可逆性也不同。 可以用一个物理量,定量描述反应 进行程度的大小。 我们引入平衡常数的概念。

5-1-1 经验平衡常数 参与反应的物质按一定比例组成反应混 [ PCl3 ] [ Cl2 ] 但实现平衡时 的值是不变的。 5-1-1 经验平衡常数 参与反应的物质按一定比例组成反应混 合物。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例如反应 PCl5 g PCl3 g + Cl2 g ( ) 尽管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同时,平衡体 系的组成并不相同 但实现平衡时 的值是不变的。 [ PC5 ] [ PCl3 ] [ Cl2 ]

2 HI (g) H2(g)+ I2 (g) [ H2 ] [ I2 ] 平衡时, 的值保持一定。 [ HI ] 2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 对于化学计量数不全是 1 的反应,如 2 HI (g) H2(g)+ I2 (g) 平衡时, 的值保持一定。 [ H2 ] [ I2 ] [ HI ] 2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 a A + b B g G + h H [ A ]a [ B ]b [ G ]g [ H ]h = K 某温度下达平衡时, K 称为经验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

上述的结果可表述为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时,生成物浓度的幂的连乘积与反应物 浓度的幂的连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 幂指数分别为各自的化学计量数。

[ G ]g [ H ]h [ A ]a [ B ]b (g + h)-(a + b) (mol •dm-3) 即为浓度的某次幂。 = K 从经验平衡常数 K 的表达式中可以看 出,K 的单位是: (mol •dm-3) (g + h)-(a + b) 即为浓度的某次幂。 当 (g + h) =(a + b )时,K 的量 纲为 1。

( ) 对于气相反应 a A g + b B g g G g + h H g ( ) 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不变,有关系式 = pG pH pA ( ) 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不变,有关系式 = pG ( ) g pH h pA a pB b Kp Kp 也是一种经验平衡常数,称为分压 平衡常数。

而用浓度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则称 pV = nRT p = — RT p = cRT 为浓度平衡常数,写成 Kc 。 对于气相反应,既有 Kc , 也有 Kp, 表达的是同一平衡态,但数值可能不同。 Kc 和 Kp 之间可以相互换算,相关 的式公有 pV = nRT p = — RT p = cRT n V

换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单位。 pV = nRT p = — RT p = cRT 公式中 浓度 c 的单位是 mol∙dm-3, 压力 p 的单位是 Pa, R = 8.314  103 Pa·dm3∙mol-1∙K-1

CaCO3(s) CaO(s)+ CO2(g) 在书写 Kc 或 Kp 表达式时,只写浓度 或分压可变的溶液相和气相,纯固态和纯液 态物质不写。如 CaCO3(s) CaO(s)+ CO2(g) Kp = p(CO2) 固相不写入。

Cr2O72-(aq) + H2O(l) [ CrO42- ] [ H+ ] [ Cr2O72- ] H2O 为液相,不写入。 2 CrO42-(aq)+ 2 H+ (aq) K c = [ CrO42- ] [ H+ ] [ Cr2O72- ] 2 H2O 为液相,不写入。

平衡常数之间的下列关系,要熟练掌握。 N2 + H2 NH3 (1) [ N2 ] [ H2 ] N2 + 3 H2 2 NH3 (2) 1/2 3/2 [ NH3 ] [ N2 ] [ H2 ] K1 = N2 + 3 H2 2 NH3 (2) [ NH3 ] [ N2 ] [ H2 ] 2 3 K2 =

N2 + H2 NH3 (1) N2 + 3 H2 2 NH3 (2) K2 =(K1),计量数扩大 2 倍,平衡常 方程式的计量数扩大 n 倍,平衡常数 K 乘 n 次方。

[ B ] 正反应 a A b B (3) [ A ] [ A ] 逆反应 b B a A (4) [ B ] K3 = 正反应 a A b B (3) [ A ] a [ B ] b K4 = 逆反应 b B a A (4) K3 = K4 1 互逆反应,其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 NO + O2 2 NO2 (5) [ NO2 ] [ NO ] [ O2 ] 2 NO2 N2O4 (6) [ N2O4 ] K5 = 2 NO2 N2O4 (6) [ N2O4 ] [ NO2 ] 2 K6 = 2 NO + O2 N2O4 (7) [ N2O4 ] [ NO ] [ O2 ] 2 K7 =

2 NO + O2 2 NO2 (5) 2 NO2 N2O4 (6) 2 NO + O2 N2O4 (7) (7) = (5)+(6) 而 K7 = K5•K6 反应方程式相加(减),平衡常数相乘(除)。

5-1-2 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是指实现化学平衡时,已转化 的反应物占起始总量的百分比。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表示反应进行到最大 5-1-2 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是指实现化学平衡时,已转化 的反应物占起始总量的百分比。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表示反应进行到最大 程度。 故平衡常数大小可以表示出反应物的最大 转化限度。

Kc = 9。若 CO 和 H2O 的起始浓度皆为 0.02 mol·dm-3,求 CO 的平衡转化率。 ( ) ( ) 例5−1 某温度下,反应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Kc = 9。若 CO 和 H2O 的起始浓度皆为 0.02 mol·dm-3,求 CO 的平衡转化率。 ( ) ( ) 解:设平衡时体系中 H2 和 CO2 的浓度均为 x mol·dm-3。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 ) 平衡 0.02-x 0.02-x x x

[ H2 ] [ CO2 ] x2 [ CO ] [ H2O ] 0.02―x 2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平衡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 ) 0.02-x 0.02-x x x [ H2 ] [ CO2 ] [ CO ] [ H2O ] Kc = = x2 0.02―x 2 ( ) = 9 解得 x = 0.015 即平衡时 [ H2 ] = [ CO2 ] = 0.015 mol·dm-3

则平衡时已转化的反应物 [ CO ] = 0.015 mol∙dm-3 所以,CO 的转化率为 0.015 mol∙dm-3 0.020 mol∙dm-3 100%  = 75%

5-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5-2-1 标准平衡常数 K 将浓度除以标准浓度,即得相对浓度。 例如 [ A ] = 5 mol∙dm-3 5-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5-2-1 标准平衡常数 K ⊖ 将浓度除以标准浓度,即得相对浓度。 例如 [ A ] = 5 mol∙dm-3 相对浓度为 = 5 5 mol∙dm-3 1 mol∙dm-3 [ A ] = c ⊖

将分压除以标准压强,即得相对分压。 例如 分压 pA = 10  100 kPa 相对分压为 p pA 100 kPa ⊖ 100 kPa 10  100 kPa = = 10

( ) a A(aq)+ b B(aq) g G(aq)+ h H(aq) = [ G ] [ H ] [ A ] [ B ] 对于溶液反应 平衡时 = ( ) g [ G ] c ⊖ K h [ H ] a [ A ] b [ B ]

( ) a A(g)+ b B(g) g G(g)+ h H(g) 平衡时 对于气相反应 = pB p K pA pH pG b a h g ( ) pB p ⊖ 平衡时 K a pA h pH g pG

CaCO3(s) CaO(s) + CO2 (g) = 对于纯固体、纯液体和稀溶液中大量存 在的水相,其相对浓度为 1。 p 平衡时 K ⊖ K 纯相的 xi = 1,其标准态为 xi = 1。相 除结果为 1,不必写入表达式中。

K 称为标准平衡常数,也称之为热力 学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 1 的量,因为相 对浓度和相对分压的量纲均为 1。 ⊖ 标准平衡常数是量纲为 1 的量,因为相 对浓度和相对分压的量纲均为 1。 对于不含气相物质的反应,K 和经验 平衡常数 K 在数值上相等。 ⊖ 因为标准态的值为 1。

但是,有气相物质参加的反应,标准 平衡常熟 K 和 经验平衡常数 K 的数值 经常不相等。 ⊖ 因为标准态 p ≠ 1。 ⊖

( ) ( ) 例5−2 某温度下反应 A(g) 2 B(g) 达到平衡, 例5−2 某温度下反应 A(g) 2 B(g) 达到平衡, 这时 pA = pB = 1.0 105 Pa,试求该反应的 K ⊖ 解: 标准平衡常数 K = ⊖ 2 pA ( ) p pB = 1.0 105 Pa ( ) 2 = 1

A(g) 2 B(g) 其经验平衡常数 Kp = pA pB 1.0 105 Pa ( ) = 1.0 105 Pa = ( ) = 1.0 105 Pa = Kp 和 K 在数值和单位上一般都不相等。 ⊖

5-2-2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某化学反应 a A b B [ B ] b 达平衡时 Kc = [ A ] a 平 5-2-2 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某化学反应 a A b B 达平衡时 Kc = [ A ] a 平 [ B ] b 不平衡时,A,B 当然也有具体浓度数 值 [ A ],[ B ] 。

Q 的表达式类似于平衡常数 K 的 a A b B [ B ] b 令 Q = [ A ] a Q 称为某时刻的反应商(这里是 浓度商) 表达式,只是其浓度不是平衡浓度。

下面讨论 Q 与 Kc 的大小与反应进行 当 Q < Kc 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 B ] b 即 时 < [ A ] a 平 即 时 为达到平衡,此刻反应是在向什么方 向进行?

< [ A ] a [ B ] b 平 只有反应商 Q 的分子,即生成物 B 的浓度增大,分母即反应物 A 的浓度减 小,才会实现上式左右两侧的相等,才会 达到反应的平衡。 所以此时刻反应是在向正向进行。

比较 Q 和 K 的关系,判断反应方向 当 Q < K 时,反应正向进行; 当 Q > K 时,反应逆向进行; 当 Q = K 时,反应达到平衡。 注意 比较 Q 和 K 的大小时,Q 和 K 两者的浓度或分压表示一定要一致。

5-3 K 与  rGm 的关系 计算出反应的 ,并加以判断。 ⊖ 在标准状态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可以用反应的 加以判断。 在标准状态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可以用反应的 加以判断。  r Gm ⊖ 可以查生成自由能 表  f Gm ⊖ 之后用公式 = -  r Gm ⊖ i f Gm (反) i f Gm(生) 计算出反应的 ,并加以判断。  r Gm ⊖

5-3-1 化学反应等温式 a A + b B g G + h H 但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并非处于标准态 5-3-1 化学反应等温式 但各种反应物,生成物并非处于标准态 的情况,怎样使用自由能判断反应进行的方 向呢 ? 设某时刻化学反应 a A + b B g G + h H 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并非标准态,此时的反应商为 Q 。

化学热力学中有如下关系式,表明 rGm, Q 和 rGm 三者之间的关系: ⊖ ΔrGm = ΔrGm + RT lnQ ⊖ 这就是化学反应等温式 用该式可以求出 rGm,以做为非标准态 下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rGm < 0 自发反应 rGm = 0 可逆,平衡态 rGm > 0 非自发反应

rGm = -RTlnK + RTlnQ 当体系处于平衡时, rGm = 0, 同时 Q = K 故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Gm = ⊖ 故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Gm = ΔrGm + RT lnQ ⊖ 变为 0 = rGm + RTln K ⊖ 即 rGm = -RT ln K ⊖ 将其代入化学等温式,得 rGm = -RTlnK + RTlnQ ⊖

由 rGm = -RTlnK + RTlnQ Q 得 rGm = RT ln K 该公式将非标准态下的两种判据联系起来: ⊖ 得 rGm = RT ln K Q ⊖ 该公式将非标准态下的两种判据联系起来: Q < K 时,反应正向自发进行, rGm < 0 ⊖ Q = K 时,反应达到平衡, rGm = 0 ⊖ ⊖ Q > K 时,反应逆向自发进行, rGm > 0

例5−3 计算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 自由能变化,并求 298 K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例5−3 计算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 自由能变化,并求 298 K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1 2 H2O2 l H2O l + O2 g ( ) 解:在化学热力学一章中,曾查表计算了 298 K 反应的 ΔrGm = -116.7 kJ·mol-1 ⊖ 由式 rGm = -RT ln K ⊖ ln K = - ⊖ rGm RT ―116.7  103 J∙mol-1 8.314  298 J∙mol-1 = ln K = 47.1 ⊖ 故 298 K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2.8  1020 ⊖

5-3-2 几种热力学数据之间的关系 = -  r Gm i f Gm (反) i f Gm(生) = -  r Hm 5-3-2 几种热力学数据之间的关系 = -  r Gm ⊖ i f Gm (反) i f Gm(生) = -  r Hm ⊖ i f Hm (反) i f Hm(生) =  i (生)-  i (反) r Sm Sm ⊖ 对于同一个反应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rGm = rHm - TrSm ⊖

Q 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Gm = ΔrGm + RT lnQ rGm = -RT ln K rGm = RT ln K ⊖ rGm = -RT ln K ⊖ rGm = RT ln K Q ⊖ 这些关系式所表达的基本概念对于 初学者是极其重要的,必须认真理解。

5-4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当条件发生 变化时将被破坏,从平衡态变为不平衡态。 5-4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当条件发生 变化时将被破坏,从平衡态变为不平衡态。 之后,在新的条件下,反应再度平衡。 这种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可以从反应商的改 变和平衡常数的改变两个方面去考虑 。 例如,某温度下反应 a A b B 达到平衡 平衡时,有 Q = K , + =  - 。 当体系中加入反应物 A,Q 的分母增大, Q 变小,导致 Q < K,反应向右进行。过一 段时间,又达到平衡,即平衡右移。

温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反应的 , 这是由于改变 Q,使 Q ≠ K 造成的平 衡移动。 导致 Q 变化的因素一般有浓度,压力, 体积等外界条件。 温度的改变,将会影响反应的 ,  r Gm ⊖ rGm = rHm - TrSm ⊖ 因为 同时,温度的改变也导致 K 的变化。 ⊖ 因为 ln K = - ⊖ rGm RT

5- 4-1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以例5−1 的反应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5- 4-1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以例5−1 的反应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为例来讨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已经计算过 ( ) 当 [ H2 ]起始 = [ CO2 ]起始 = 0.02 mol·dm-3 时 CO 的转化率为 75% 也可以算出,当 [ CO ]起始 = 0.02 mol·dm-3, [ H2O ]起始 = 1.00 mol·dm-3 时 CO 的转化率为 99.8 %

CO g + H2O g H2 g + CO2 g ( ) ( ) [ CO2 ] [ H2 ] Qc = [ CO ] [ H2O ] [ H2O ] 增大, Q 减小,导致 Qc < Kc, 平衡被破坏,反应向正向进行。 所以增大一种反应物 H2O 的起始浓度, 另一种反应物 CO 的转化率提高。 这就是改变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这种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 ) 5- 4- 2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可 能对平衡有影响。 5- 4- 2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可 能对平衡有影响。 PCl5(g) PCl3(g) + Cl2(g) 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 = ⊖ ( ) p PCl5 PCl3 Cl2

( ) ( ) 现将体系的总压扩大 2 倍,试判断平衡移 动的方向? 总压增大时,反应商 Qp 将如何变化,是 问题的关键。 由 pi = p总 xi 可知 xi 不变, p总 扩大 2 倍, pi 将扩大 2 倍。 Q = ( ) 2 p PCl5 p ⊖ PCl3 ( ) Cl2 所以 = 2 K ⊖

,平衡被破坏,反应向左进行。 Q > K 这与我们熟知的结论,增大压强,平衡 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相一致。 ⊖ 这与我们熟知的结论,增大压强,平衡 向气体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相一致。 体积变化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浓度或压强 变化的影响。 故体积变化的影响不再单独讨论。

例5−4 某温度下 N2O4 g 部分分解成 NO2 g 。 平衡时体系的总压为 p0,平衡转化率为  1。现 将总压降为 0.1 p0,求这时的平衡转化率  2。 已知  1 = 25%。 ( ) 解:设反应开始时体系是 1 mol N2O4(g) N2O4(g) 2 NO2(g) n0/mol 1 0 n/mol 1 – 1 2 1 平衡时物质的量(1 – 1)+ 2 1 = 1 + 1

平衡时物质的量为 1 + 1 N2O4(g) 2 NO2(g) n0/mol 1 0 n/mol 1 – 1 2 1 1 – 1 1 + 1 21 1 + 1 摩尔分数 x 1 – 1 1 + 1  p0 21 1 + 1  p0 分压

( ) ( ) 平衡时物质的量为 1 + 1 分压 1 – 1 1 + 1  p0 21 N2O4(g) 2 NO2(g) = 2 平衡时物质的量为 1 + 1 分压 1 – 1 1 + 1  p0 21 N2O4(g) 2 NO2(g) = ( ) 2 21 1 + 1  p0 1 – 1 Kp = p NO2 2 ( ) N2O4 = 4 12 p0 1 – 12

同理,总压降至 0.1 p0 时, Kp = 4 22  0.1 p0 1 – 22 故 = 4 22  0.1 p0 1 – 22 4 12 p0 1 – 12 将  1 = 25% 代入上式 解得  2 = 63%

( ) CO(g)+ H2O(g) H2(g)+ CO2(g) 对于反应 K = p H2O CO2 H2 CO ⊖ ( ) p H2O CO2 H2 CO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总压扩大 2 倍时平衡不移动。

( ) CO(g)+ H2O(g) H2(g)+ CO2(g) Q = 2 p CO p H2 CO2 H2O = K ( ) 2 p CO p ⊖ H2 CO2 H2O = K ⊖ 所以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无变化 的平衡体系中,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5- 4-3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将使平衡常数 K 改变, 从而影响平衡。 rGm = -RT ln K 5- 4-3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将使平衡常数 K 改变, 从而影响平衡。 rGm = -RT ln K ⊖ rGm = rHm - TrSm ⊖ 联立 -RT ln K ⊖ = rHm - TrSm ln K ⊖ = R rSm - rHm RT 所以

ln K = R rSm - rHm RT 不同温度 T1 ,T2 时,分别有等式 (1) ln K1 = R rSm - rHm ⊖ = R rSm - rHm RT 不同温度 T1 ,T2 时,分别有等式 (1) ln K1 ⊖ = R rSm - rHm RT1 (2) ln K2 ⊖ = R rSm - rHm RT2

( ) (2)-(1), 得 或 RT1T2 这里,近似地认为 和 不随 温度变化。  r Hm  r Sm R T1 1 T2 - 这里,近似地认为 和 不随 温度变化。  r Hm ⊖  r Sm (2)-(1), 得 R T1 1 T2 ( ) - rHm ⊖ ln = K1 K2 或 RT1T2 (T2- T1) rHm ⊖ ln = K1 K2

RT1T2 (T2- T1) rHm ln = K1 K2 式中 RT1T2 > 0 对于吸热反应, > 0  r Hm 升温时 ⊖ ln = K1 K2 式中 RT1T2 > 0 对于吸热反应, > 0  r Hm ⊖ 升温时 T2 > T1 即 T2 -T1 >0 所以 K2 > K1 ⊖ 吸热反应在升温时,化学平衡向 正方向即吸热方向移动。

RT1T2 (T2- T1) rHm ln = K1 K2 式中 RT1T2 > 0 对于放热反应, < 0  r Hm 升温时 ⊖ ln = K1 K2 式中 RT1T2 > 0 对于放热反应, < 0  r Hm ⊖ 升温时 T2 > T1 即 T2 -T1 >0 所以 K2 < K1 ⊖ 放热反应在升温时,化学平衡向 逆方向即吸热方向移动。

= RT1T2 例5−5 已知水的汽化热为 44.0 kJ∙mol-1,求 273 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 解: H2O(l) H2O(g) p ⊖ K = 1 1.01  105 pa。 RT1T2 (T2- T1) rHm ⊖ ln = K1 K2 利用公式 往求 273 K 的 K 。 ⊖

RT1T2 (T2- T1) rHm ln = K1 K2 44.0 103(273 - 373) 8.314  273  373 ⊖ ln = K1 K2 44.0 103(273 - 373) 8.314  273  373 = = ―5.197 5.533  10 ―3 = ⊖ K1 K2 所以 = 5.533 10 ―3 K2 ⊖ K1 = 5.533 10 ―3  1 = 5.533 10 ―3

由 p H2O ⊖ K = 得 = p H2O K p ⊖ = 5.533  10 ―3 Pa  1.013  105 = 561 Pa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一个动力 学问题,它不改变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故不影响化学平衡,只改变化学平衡实现的 时间。

涉及的公式、符号  r Gm  f Hm  c Hm  r Hm ⊖ p =  r Hm ( ) ( ) [ N2O4 ] ( ) ( ) [ N2O4 ] [ NO ] [ O2 ] 2 K7 = K1 ⊖ t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