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 楊智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llow v. wrong adj. What’s wrong? midnight n. look through guess v. deal n. big deal work out 允许;准许 有毛病;错误的 哪儿不舒服? 午夜;子夜 快速查看;浏览 猜测;估计 协议;交易 重要的事.
Advertisements

自由法學 楊智傑. 概念法學 – 形式主義 – 啟蒙時代的自然法思想,想把人權法律化,要 求法官依法判決,不濫用權力 – 但法律可能有漏洞,這種完全依法判決,可能 無法跟上時代.
高考短文改错专题 张柱平. 高考短文改错专题 一. 对短文改错的要求 高考短文改错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判断发现, 纠正语篇中 语言使用错误的能力, 以及考察考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 语知识的能力. 二. 高考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 高考短文改错题的形式有说明文. 短文故事. 书信等, 具有很 强的实用性.
四六级讲座 罗婧. 写在前面的话 4 , 6 级强人的经验之谈 – 屡战屡败的原因(裸考、投机) – 所以要一鼓作气.
TOEFL Speaking ----Q1&Q2 坚果托福 秀文.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Volume Grammar Fluency Logic / Organization Lexical ability Pronunciation.
一. 不定冠词的用法. 分析 : a 和 an 均用于单数可数名词 之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中的 “ 任何 ” 一个,相当于汉语中的 “ 一 ” ,但不 用于强调数目的概念。 1. Jack’s father is _____ doctor. A. a B. an C. some D. /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1. 中立 1.1 态度 “ 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者行为流 露自己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者态度。 法官调解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并注意言行审慎, 避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 理的怀疑。 ”
英美法各論 真理大學財經法律系 助理教授楊智傑.
歷史上的法理學 楊智傑.
從香港郵票 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特色 吳書虹 ( ).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人權價值的絕對與相對- 淺論人權教育的「寬容」與「包容」
专题八 书面表达.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sisu Password:
摩洛哥(Morocco) Welcome to Morocco!.
道路交通管理 授课教师:于远亮.
「婚姻」Marriage.
To Tell His Story To Tell His Story
第三課 人與人權 彰化高中 ˙人 是什麼…? ˙人權是什麼… ?
從警民衝突事件 看香港的民主自由制度 香港人權監察主席 莊耀洸律師 2011年3月18日.
導 論 成大政經所丁仁方.
行政法学 Administrative Law 王 芳
民主理論之意涵─ 近代民主之演進 沈宗瑞
古典民主 -啟蒙時代 112-1毛勇文 2任立恆 5施懿展 23陳彥婷 29劉運萱.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历史和 理论学说 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宋 英 2014年9月第一版.
The keys to Unit 2 Section A 趣味英语
Reading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 学习目标 1、了解几个重要历史事件。
Been During the Vacation?
What water is more suitable for nurturing the goldfish
第二章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Int. L.)
第四讲 政治主体论.
聖靈所結的果子 Fruits of the Spirit Powerpoint Paradise.com
John Locke ( ) The Second Treaties of Government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True Original, Extent and End of Civil Government) 中心德目:抵抗權/革命權 Keywords:
永不孤單 Never Alone.
高考常考单选、写作句型默写.
CBCWLA Prayer Retreat, 9/10/2016, 8AM-12PM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Translation II Instructor : Pei-Lun Tsai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 Rise Up and Move Forward
Uses of “It” I、 用作人称代词的 it II. 用作先行词的 it III. 用在强调句型中的 it
Lesson 44:Popular Sayings
Supernatural Love and Unity
Single’s Day.
MCLS – Chinese Classes advanced Stream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 这人就是爱我的。」 约14:21 “He who has My commandments and keeps them is the one who loves Me.” John 14:21.
Hot Issue 2013 Policy Address 熱點事件 – 醫療美容事件 回到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台 瀏覽內容.
認識人權 (Introduction to Human Rights)
第十三講:彌勒「論自由」(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On Liberty: Chapter II Of the Liberty of Thought and Discussion
十架七言 Last Words from the Cross
第二讲 世贸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馬太福音 Matthew 16: When Jesus came to the region of Caesarea Philippi, he asked his disciples, “Who do people say the Son of Man is?” 14 They replied,
BORROWING SUBTRACTION WITHIN 20
ENVIRONMENTAL SCIENCE
学习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的史实:内容、影响; 2、了解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时间、含义; 3、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十一講:盧梭「社會契約」(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高考应试作文写作训练 5. 正反观点对比.
Choice of Law in Property (物权的法律适用)
UNIT FOUR Chapter Outline
Thomas HobbesⅡ 關鍵字:state of nature, natural rights, fear of death, social contract, liberty, sovereignty, Leviathan 授課教師:陳嘉銘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谁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呢? Who shall separate us from the Love of God?
复活以后 After Resurrection
定语从句(4).
獻上自己來榮耀神 Offering Ourselves To Glorify God
Ministers of the New Testament 新約的執事 2 Corinthians 3
成为出色演讲者的 21个秘密 *** Glass Ceiling Question *** 李开复 微软副总裁.
每日靈修見證分享 洪敏良 弟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自然法 楊智傑

格老秀斯

格老秀斯 Hugo Grotius (10 April 1583 – 28 August 1645), also known as Huig de Groot or Hugo de Groot, worked as a jurist in the Dutch Republic. With Francisco de Vitoria and Alberico Gentili he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law, based on natural law.

荷蘭攔截了葡萄牙的商船 (On the Right of Capture). Grotius sought to ground his defense of the seizure in terms of the natural principles of justice. In this, he had cast a net much wider than the case at hand; his interest was in the source and ground of war's lawfulness in general.

為荷蘭航權辯護 格老秀斯的貢獻主要是在法律方面,特別是海洋法與國際合作方面。他主張公海是可以自由航行的,為荷蘭突破西班牙和英國對海權的壟斷提供理論基礎(《海洋自由論》)。 In The Free Sea (Mare Liberum, published 1609) Grotius formulated the new principle that the sea was international territory and all nations were free to use it for seafaring trade. Grotius, by claiming 'free seas', provided suitable ideological justification for the Dutch breaking up of various trade monopolies through its formidable naval power (and then establishing its own monopoly).

自然法 他的法律基礎是自然法。他把自然法與神學分家,聲稱:「即使我們假設那不可能的事——就是上帝不存在,或是祂不在乎人類之事」,自然法都將「保持其有效性」。他又說:「自然法是如此不可變的,甚至不能被上帝自己來改變」。 自然法若不是由上帝所決定的,那它的起源是什麼呢?格勞秀斯認為自然法的起源是人性。若是一個行動是合於人性,就被自然法所允許。若是不合,就不被允許。自然法若是基於人性,那麼人性的基本要求是什麼呢?人性的基本要求有兩方面;一是自我保存的慾求,一是對社會的需要。這兩種需求有時會矛盾,但自然法就要求人在這中間以理性來權衡。所以基於人的自我保存慾求,自然法要求人盡力追求自己的生存與豐富,但是基於人的社會性,自然法也要求人不可侵犯別人所擁有的。

On the Law of War and Peace: Three books 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 (On the Law of War and Peace: Three books)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625, dedicated to Grotius' current patron, Louis XIII. The treatise advances a system of principles of natural law, which are held to be binding on all people and nations regardless of local custom.

戰爭法 Book I advances his conception of war and of natural justice, arguing that there are some circumstances in which war is justifiable. Book II identifies three 'just causes' for war: self-defense, reparation of injury, and punishment; Grotius considers a wide variety of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these rights of war attach and when they do not. Book III takes up the question of what rules govern the conduct of war once it has begun; influentially, Grotius argued that all parties to war are bound by such rules, whether their cause is just or not.

洛克 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國的哲學家。在知識論上,洛克與大衛·休謨、喬治·貝克萊三人被列為英國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會契約理論上做出重要貢獻。他發展出了一套與湯瑪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不同的理論,主張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並且保障人民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自然權利時,其統治才有正當性。洛克相信只有在取得被統治者的同意時,社會契約才會成立,如果缺乏了這種同意,那麼人民便有推翻政府的權利。

洛克政府二論 《政府論》《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1689年到1690年寫成的兩篇《政府論》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論文。《政府論》的第一篇是對羅伯特·費爾默爵士(Robert Filmer)的《先祖論即論國王之自然權》的反駁。洛克極力並有效地駁斥了費爾默的君權神授的主張。洛克主張政府的權威只能建立在被統治者擁護的基礎之上,並且支持社會契約論。不過他也強調社會契約論是可以廢除的。在第二篇中洛克則試圖替光榮革命辯護,提出了一套正當政府的理論,並且主張當政府違反這個理論時,人們就有權推翻其政權。洛克還巧妙的暗示讀者當時英國的詹姆斯二世已經違反了這個理論。

天賦人權 洛克提出了一套與湯瑪斯·霍布斯的「自然狀態」不同的理論,他主張每個人都擁有自然權利,而他們的責任則是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並且尊重其他人的同等權利。透過洛克稱為「理性」的自然法的概念,人們就能理解為何他們必須尊重其他人的權利,包括了尊重他人經過勞動而獲得的財產的權利。由於在實踐上自然法經常被忽略,因此政府的保護是必要的,然而政府的統治也必須經過被統治者的同意,這樣的統治也只有在一個全體的法律體制下才能表現出來。因此所有的政府都只是人民所委託的代理人,當代理人背叛了人民時,政府就應該被解散。當立定的法律被違反、或是代理人濫用權力時,一個政府便是背叛了其人民。當政府被宣告解散後,人民便有權再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以對抗舊政府的不正當權威,這種情況又可以稱為「革命」。

財產理論 在《政府論》中洛克主張公民社會是為了對財產權利提供保護才產生的。洛克所謂的財產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詞為基礎,代表了一個人所擁有的東西—包括了擁有他自己。也因此,洛克所謂的「財產」包括了擁有「生命、自由、和財產」的權利。政治社會創立的目標便是為了提供財產權利更好的保護,因為財產能夠代表其成員私人的(非政治性的)利益,但卻無法代表一些只有與共同體裡其他人結合才能實現的利益。

勞動權理論 洛克主張每個個人都「擁有」他自己,所以每個人在自然狀態下都是同樣自由而平等的。因此,每個人也必然擁有他勞動所得的產品,要否認這點便等同於將他視為奴隸。也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在自然賦予的資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勞動:一顆長在樹上的蘋果對所有人都沒有用處,只有當某個人將其採收後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蘋果便成為了那個採收的人的財產。洛克同時提出另一種論點,他主張我們必須允許蘋果被採收為私人財產,否則無論世界上的資源有多麼豐富,所有人類都只有餓死一途。一個人也必須被允許進食,因此他有權利食用經過他勞動所得的果實(同時他也有權拒絕其他人食用他的果實)。

勞動權理論之條件 洛克假設在自然狀態下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只要其他人還有機會取得「同樣多」和「同樣好」的資源,一個人便有權利拿走一部分的自然資源,而由於自然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一個人可以在拿走所有他自己會用到的資源的同時,也不會侵犯到其他人的資源。除此之外,一個人不可以拿走超過他能使用到的數量,以免資源被糟蹋。洛克也因此提出了兩個取得財產的但書:「同樣多和同樣好」的條件、以及避免「浪費糟蹋」的條件。

孟德斯鳩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男爵(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是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社會學家,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拜占庭帝國」這個說法的流行,孟德斯鳩出力甚多。

人類學觀察、歸納各種政治體制 be among the first to extend comparative methods of classification to the political forms in human societies. Montesquieu's 'On the Spirit of Laws' "is the first consistent attempt to survey the varieties of human society, to classify and compare them and, within society, to study the inter-functioning of institutions". Montesquieu's political anthropology gave rise to his theories on government.

法意 他雖為貴族,卻是法國首位公開批評封建統治的思想家,他突破「神授君權」的觀點。認為人民應享有宗教和政治自由。認為決定法的精神和法的內容是每個國家至關重要的。保證法治的手段是「三權分立」,即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分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機關,三者相互制約、權力均衡。「三權分立說」對於1787年的《美國憲法》、1791年-1795年的《法國憲法》和1792年的《普魯士法典》的制定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也完全否定了當時法國社會的三個基石:教會、國會和貴族。

Montesquieu's most influential work divided French society into three classes: the monarchy, the aristocracy, and the commons. two types of governmental power existing: the sovereign and the administrative.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s were the executive,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judicial. These should be separate from and dependent upon each other so that the influence of any one power would not be able to exceed that of the other two, either singly or in combination. This was a radical idea because it completely eliminated the three Estates structure of the French Monarchy: the clergy, the aristocracy, and the people at large represented by the Estates-General, thereby erasing the last vestige of a feudalistic structure.

three main forms of government, each supported by a social "principle": monarchies (free governments headed by a hereditary figure, e.g. king, queen, emperor), which rely on the principle of honor republics (free governments headed by popularly elected leaders), which rely on the principle of virtue; and despotisms (enslaved governments headed by dictators), which rely on fear. The free governments are dependent on fragile co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Montesquieu devotes four chapters of The Spirit of the Laws to a discussion of England, a contemporary free government, where liberty was sustained by a balance of powers. Montesquieu worried that in France the intermediate powers (i.e., the nobility) which moderated the power of the prince were being ero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