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专题复习 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主讲人:董生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四、后期物理复习备考建议 不同阶段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建构)的目的 复习课教学 设计的目的 理 解 · 对某知识的全面、抽 象理解 · 抽象知识和具体情景 的转化 综 合 · 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 题 基本素质 · 审题、表达、审视答 案等基本能力 复习 ( 一 ) 复习(二) ☆ ☆☆☆ ☆☆  进行科学规划.
Advertisements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第三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 付村中学 张鑫.
人生格言: 天道酬勤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 自师1201 姓名:刘 威.
105年桃連區適性入學宣導 桃園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宣導團 宣講講師:龍岡國中 校長 郭玉承 時 間:105年 3 月 9 日 1.
民國88年至99年期間,下列何種空氣品質指標污染物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第九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 評量標準數學科研發說明 2013/09/26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七(7)中队读书节 韩茜、蒋霁制作.

中考数学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专题.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社会保险计划 私人经营社会保障的可能性 联邦健康保险制度系统的资金融通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医疗费用的风险是一个基本风险吗?
新准则与老准则 主要变更内容.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岳阳市教学竞赛课件 勾股定理 授课者 赵真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9.5因式分解.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248.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致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 老师的幸福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
受力分析 力的正交分解 虎山中学 高一(7)、(8)、(9)班.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制作人 魏海军
中考语文积累 永宁县教研室 步正军 2015.9.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课标教材下教研工作的 实践与思考 山东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郭允远.
群組未知 水蜜桃每4個裝一盒,爸爸買了5盒,一共買了幾個水蜜桃? 爸爸想把20個水蜜桃平分給他的5個朋友,每個朋友可以得到幾個水蜜桃?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大綱: AAA 性質 SAS 性質 SSS 性質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2-2 比例線段與相似三角形 一.比例線段 二.相似三角形.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第1节 椭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本节内容 3.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求曲线方程(3).
向量数乘运算及几何意义.
4.8 平行线 海南华侨中学 王应寿.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 ★ ★ ★ ★如有教务问题,课后统一提问或者到服务QQ提问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 代入消去法 加減消去法 自我評量.
变 阻 器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陆 俊.
苏 教 版 五 年 级 数 学(上) 用字母表示数 青阳体仁小学 胡春雅.
《几何图形初步》(四) 2019/4/20.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第一部分 数字电路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主讲教师:喻红.
几何画板5.03教 程 第三章 用变换菜单作图.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互等定理 主讲教师:戴萍.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内容 本课内容 4.2.
大綱: 母子相似性質 內、外分比性質 重點複習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段 射线 直线.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南海中学数学组 周福隽.
9.1.2不等式的性质 周村实验中学 许伟伟.
2015中考第一轮复习 确定圆的条件.
第一章 集合论 集合是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没有定义 集合是所有数学的基础 两种集合论 朴素集合论:直观描述集合的概念,有悖论
分配律 ~ 觀念 15 × 15 × + 15 × 乘法公式 蘇德宙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美丽的旋转.
§12-5 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一. 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1. 分振动 : 2. 合振动 : 解析法
下列哪些是不等式 的解? 10, 9 , , –1,  全部皆是 你認為不等式 有多少個解? 5 個 無限多個
畢氏定理(百牛大祭)的故事 張美玲 製作 資料來源:探索數學的故事(凡異出版社).
幂的乘方.
102年人事預算編列說明 邁向頂尖大學辦公室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数学高考专题复习 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 主讲人:董生麟

圆锥曲线回顾

.当0<t<1或t>1时,轨迹为椭圆;当t =1时,轨迹为圆;当t<0时,轨迹为双曲线. 例1:已知ΔABC底边BC的长为2a(a>0),又知tgBtgC=t(t≠0).(a,t均为常数).求顶点A的轨迹. y [思路分析]:首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A及定点B、C的坐标,如何将tgB、tgC坐标化是本题的关键.由图易知∠B是直线AB的倾斜角,∠C是直线AC的倾斜角的补角,因而tgB、tgC都可以用斜率来表示.这样可直接写出顶点A的方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化简方程和判断轨迹是何种曲线,必要时可进行讨论. B C A x 本题答案:轨迹方程为 x2/a2 +y2/ta2 =1 (x≠+-a) .当0<t<1或t>1时,轨迹为椭圆;当t =1时,轨迹为圆;当t<0时,轨迹为双曲线.

例2:已知直线L1⊥直线L2,垂足为M,点N ∈L2,(如图)以A,B为端点的曲线段C上任意一点到L1的距离与到N的距离相等 例2:已知直线L1⊥直线L2,垂足为M,点N ∈L2,(如图)以A,B为端点的曲线段C上任意一点到L1的距离与到N的距离相等.若ΔAMN为锐角三角形,且|AM|=√17,|AN|=3,|BN|=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段C的方程. x y [思路分析]:坐标系的建立是本题的突破口,由于L1⊥L2,故可选择它们为坐标轴;也可以以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哪一种更好呢?)由题设可知曲线段C为抛物线的一部分,L1为准线,N为焦点,很显然选择标准方程y2=2px(p>0).下面的关键是求出p的值,而ΔAMN为锐角三角形及|BN|=6又起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认真思考. B A M N L1 L2 本题答案:y2 =8x (1≤x≤4,y>0)

例3:设AB是圆x2+y2=1的一条直径,以AB为直角边,B为直角顶点,逆时针方向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当AB转动时,求点C的轨迹. [思路分析]本题中的动点C满足两个条件:BC⊥BA,|BC|=|BA|,无论用哪一个都不能直接得出点C的方程,因此要另辟他径.仔细分析题意,点C的运动依赖于点B的运动(A也是这样),因而可以用点C的坐标来表示点B的坐标,又点B在已知曲线上运动,其坐标满足曲线方程,从而得出点C的轨迹方程.如何得出B和C的坐标的关系就成为解题的关键.联想到复数知识,可以利用点与复数的对应关系,复数与向量的对应关系,来得出两点的坐标的关系. x y C B A 本题答案:x2 +y2 =5

例4:抛物线y2 =4x的焦点为F,准线与 x轴交于A,P是抛物线上除去顶点外的动点,O为顶点 例4:抛物线y2 =4x的焦点为F,准线与 x轴交于A,P是抛物线上除去顶点外的动点,O为顶点.连接FP并延长至Q,使|FP| = |PQ|,OQ与AP交于M,求点M的轨迹. F Q M A y O x [思路分析1]本题中的动点M是由两条动直线相交而得,而它们的运动又都依赖于动点P ,因此选择P的坐标为参数,写出两直线的方程,解方程组,得点M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再化为普通方程,从而得出M的轨迹. P [思路分析2]既然M的运动依赖于P的运动,可否用例3的方法,用M的坐标表示P的坐标,而P又在已知曲线上运动,代入已知曲线得出M的方程.M和P是什么关系?回到图中仔细分析,连接AQ会怎么样?点M与ΔAFQ是什么关系? 本题答案:y2 =8/3×(x +1/3).轨迹为以(-1/3,0)顶点,开口向右的抛物线(除去顶点).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直接法: 根据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直接写出其坐标所满足的代数方程. 代入法 (也称相关点法): 所求动点M的运动依赖于一已知曲线上的一个动点M0的运动,将M0的坐标用M的坐标表示,代入已知曲线,所的方程即为所求. 参数法:动点的运动依赖于某一参数(角度、斜率、坐标等)的变化,可建立相应的参数方程,再化为普通方程.

本节小结 1.当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能直接用其坐标代入时,可用直接法.(例1) 2.直接法的另一种形式称为定义法,即已知曲线的类型和位置,可设出曲线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2) 3.当所求动点的运动很明显地依赖于一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运动时,可利用代入法,其关键是找出两动点的坐标的关系,这要充分利用题中的几何条件.(例3) 4.当所求动点的运动受一些几何量(距离、角度、斜率、坐标等)制约时,可考虑用参数法求解.(例4) 5.求得的轨迹方程要与动点的轨迹一一对应,否则要“多退少补”,多余的点要剔除(用x,y的取值范围来制),不足的点要补充. 6.注意求轨迹和求轨迹方程的区别.

(1999,24t,14f)如图,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 = -1 (1999,24t,14f)如图,给出定点A(a,0)(a>0)和直线L:x = -1. 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平分线交AB于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 这是一九九九年的高考题(第24题,14分),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OC平分∠BOA.设出B(-1,t),C(x,y)的坐标,有以下思路: 思路1: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BC|:|CA|=|OB|:|OA|,而将C视为BA的内分点,λ= BC:CA=|BC|:|CA|,|OA|、|OB|均可用距离表示,得出点C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 y x A B O C 思路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点C到直线OA,OB的距离相等,又点C在直线AB上,分别写出OB和AB的直线方程(用B的坐标表示),消去参数即可. 思路3:利用三角形中的边角关 系,tg∠AOC=|y|/x,tg∠BOD=|BD|:|OD|=|y|(1+a)/(a-x),又∠COA=∠COB=∠COD-∠BOD=π-∠COA-∠BOD,∴2∠COA=π-∠BOD,tg(2∠COA)=-tg∠BOD.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 最后祝您一帆风顺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