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 第4週 Moral Objectivism
前 言 奴役有錯嗎? Seba出生在馬利共和國,很小就被一位女士帶去 巴黎,她答應會送Seba去上學。 前 言 奴役有錯嗎? Seba出生在馬利共和國,很小就被一位女士帶去 巴黎,她答應會送Seba去上學。 到了巴黎後, Seba沒有上學,而是從早到晚工作, 從來沒有休假。女主人常打她,甩巴掌或用電線、 掃炳抽打,有一次甚至把辣椒擦在她的傷口上。 女主人和他的丈夫相信,他們的行為沒什麼問題。 請問:女主人應該受到譴責嗎?為什麼?
前 言 遭豆干廠軟禁14年、超時上班 印尼女移工獲救 前 言 遭豆干廠軟禁14年、超時上班 印尼女移工獲救 高雄警方破獲一家知名豆干工廠非法軟禁外籍移工, 一名印尼籍女移工阿芳原本來台要擔任看護工,卻 被仲介公司賣去高雄岡山「筌聖老家食品公司」, 不僅每日工時高達15小時,業者竟還非法限制阿芳 行動長達14年,形同軟禁,此事一直到阿芳打手機 求救後才曝光。 …… [三立新聞網 2017.2.27] 請問:可以根據哪些道德原則來批評奴役或剝削 他人的行為?
前 言 道德客觀主義(moral objectivism):有普遍且客觀 的道德原則,對所有人和社會環境都有效。 前 言 道德客觀主義(moral objectivism):有普遍且客觀 的道德原則,對所有人和社會環境都有效。 道德絕對主義(moral absolutism):有絕不可違反 的道德原則。道德原則是無例外且不可凌越的。 [相同點]:主張道德原則具普遍、客觀的有效性。 [相異點]:客觀主義者不必然接受道德原則是無例 外的。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道德學說:基本主張 及其問題。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道德學說:基本主張 及其問題。 自然法理論(natural law theory)—客觀主義。 雙果律(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絕對主義。 溫和客觀主義(moderate objectivism):Louis P. Pojman和James Fieser的主張。 倫理情境主義(ethical situationalism):基本主張 及其與倫理相對主義的差別。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一)自然法理論: 1.基本主張:存在永恆的道德法則,人可以透過觀 察人類和社會的本性,發現這樣的法則。 斯多噶學派(Stoics)相信,理性使人能發現個人幸 福和社會和諧所必要的永恆法則。 斯多噶學派是宇宙論者(cosmopolitans),賦予所有 社會有關對的普遍標準。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功能論證:人類的本質和 適當功能是展現理性。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阿奎那結合斯多噶學派和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建 立其道德學說。 理性的慎思過程發現普遍的自然法則。 自然法則屬於人類自然傾向的事物。 首要法則:促進善、避免惡。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2.自然法傳統的關鍵概念: (1)人類擁有由神確立的理性本性。 (2)理性可以發現人類興盛所必要的法則。 (3)自然法則是普遍且不變的,應該用它們來判斷個 別的社會及其實在法(positive laws)。 道德法則擁有客觀的有效性。 人類興盛的絕對必要價值:生存和生殖的欲望、 知識、友誼。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二)雙果律(DDE): 理性可在所有情況裡,藉由遵守一種無例外的原 則,來發現對的行動。 [道德絕對主義] 理性可在所有情況裡,藉由遵守一種無例外的原 則,來發現對的行動。 [道德絕對主義] 以「雙果律」解決行動將產生兩種結果(一好一 壞)的道德兩難。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1.基本主張:道德上可允許的行為須滿足四條件 (1)行為的本質:該行為是道德上善的或中性的 (indifferent)。 (2)手段—目的:壞結果不是用來達成好結果的手段。 (3)正確的意圖:行為的意圖是為了帶來好結果,壞 結果只是可預見的副作用(side effect)。 (4)相稱性:好結果至少跟壞結果一樣重要。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案例應用: 例1:懷孕婦女因胎兒而面臨生命危險,墮胎是 道德上可允許的嗎? [雙果律:No] 例2:懷孕婦女罹患子宮癌,切除子宮是道德上 可允許的嗎? [雙果律:Yes] 例3:醫師透過改變羊水成分來救懷孕婦女的命, 但胎兒會死亡,這麼做是道德上可允許的嗎? [雙果律:No] Q:例2和例3有何差別,使得雙果律僅允許前者?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羅馬天主教廷依據雙果律,禁止墮胎和避孕。 正義戰爭理論依據雙果律,證成可允許策略轟炸 (strategic bombings),不允許恐怖轟炸(terrorist bombings)。 雙果律的學說對法律、醫療、戰爭規則等相關議 題,產生重要影響。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2.雙果律的問題: (1)相稱性條件會產生不合理的道德命令: 例如,假設張三結婚會造成五個人因絕望而自殺。 根據雙果律會要求他不可以結婚,這違反直覺。 [回應]:直覺並不總是正確,有些是迷信。 [反駁]:有關生命權的直覺並非迷信,而是基本道 德權利。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2)結果跟行為多密切才算被意圖的對象,不很清楚。 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Philippa Foot最早提出 Q:電車駕駛是否應該轉換軌道,犧牲一人來拯救 五人? 雙果律似乎禁止轉換軌道。 「殺人」(killing)比「讓人死亡」(letting die)糟。 [回應]:電車駕駛沒有殺死那一人的意圖,所以轉 換軌道不違反雙果律的條件。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反駁]:轉換軌道跟壞結果有密切且明確的連結關 係,難以證成行為者沒有殺死那一人的意圖。 Q:九一一的恐怖份子可否訴諸雙果律,證成他們 摧毀世貿雙子星大樓的行為是道德上可允許的?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補充]電車系列問題:Judith Jarvis Thomson 旁觀者讓電車轉軌:由旁觀路人扳動轉撤器,可 讓電車轉到右邊軌道。 天橋上的無辜胖子:天橋上有個旁觀路人和一個 身型足以阻擋電車的胖子。 環形軌道上的無辜胖子:旁觀路人扳動轉撤器, 可讓電車轉上支道,但之後仍將轉回主道。支道 上有個身型足以阻擋電車的胖子。 環形軌道上的無辜工人,身後有巨石。 Q:根據雙果律,旁觀路人應該怎麼做?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3)如何描述行為的問題: 把好結果解釋成意圖的對象,壞結果僅是可預見 的副作用,所有行為都是道德上可允許的。 [回應]:Eric D’Arcy主張,用來指稱某類行為的語 詞不能(a)省略為指稱其結果的語詞;(b)隱藏或未 能揭露該行為本身的本質。 [反駁]: (a)行為本身的精確本質可能有不同詮釋。 (b)雙果律的絕對主義仍違反許多人的直覺。 (c)每個道德兩難可能有超過一個正確答案。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4)演化理論的挑戰: 雙果律預設自然法對人性採取的目的論觀點,把 每個人看成擁有一種由神或自然所設計的計畫。 根據達爾文式的演化理論,根本沒有這種設計。 人類是根據「最適者生存」的法則演化出來的。 理性的任務是幫助人們存活、實現欲望。
一、阿奎那的道德學說 (三)可能的替代理論: 洛斯(William D. Ross)區分: 1.初確義務(prima facie duty):僅具初步約束力, 在某些情況下可被凌越。例如,忠誠、補償、感 激、正義、慈善、自我改善、不傷害他人。 2.實際義務(actual duty):當初確義務發生衝突時, 依據直覺判斷最具嚴格性的義務。 客觀主義要為真,不需承認有絕對無例外的原則。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一)核心道德(core morality): 1.基本主張:存在一些普遍且客觀的道德原則,對 所有人和社會環境都有效。 Louis P. Pojman 和James Fieser:至少有一個道德 原則,足以駁倒倫理相對主義。 A.為了取樂而虐待人是道德上錯誤的。 即使有某個人或部落不接受A,不影響我們確信A 為真。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2.一組最低限度的基本客觀道德: (1)不殺害無辜者。 (2)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不說謊或欺騙。 (4)不偷竊或詐取。 (5)遵守承諾並兌現契約。 (6)不剝奪另一人的自由。 (7)實現正義,以人們應得的對待方式來對待他們。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8)報答(reciprocate):對被提供的服務表達感激。 (9)幫助他人,特別是當自己只需付出很小代價時。 (10)遵守正義的法律。 我們可以給出理由來解釋,核心道德的這些原則 對社會凝聚、個人福祉為什麼是必要的。 Q:教材作者對上述道德原則提出的解釋合理嗎? 試著提出挑戰。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二)共通的人性: 休謨(David Hume):所有國家和年代的人的行為 有極大的一致性,都是出自情感(passions)。 客觀主義的道德系統奠基在人們有共同需要和欲 望的人性之上。 Q:人有哪些相同的需要和欲望? 人們相同之處多於差異。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支持論證: (1)人性在基本的尊重、擁有一組共同的基本需要和 利益方面,是相當類似的。 (2)道德原則是人類需求和利益的函數,且是透過理 性建立。 (3)有些道德原則將比其他原則更能達成需求、促進 人類利益。 (4)能夠達成基本的人類需求、促進最重要利益的原 則,在理想的方式下是客觀有效的道德原則。 (5)因此,因為有共通的人性,所以有一組客觀有效 的道德原則,適用於所有人。
二、溫和的客觀主義 賽局理論(game theory)證實,所有人都重視公平 和慷慨,且願意放棄某些利益來懲罰搭便車的人。 核心道德的各原則是初確原則,不是絕對原則。
三、倫理情境主義 基本主張:客觀的道德原則在不同脈絡裡有不同 的應用。 不同情境可能要求不同的特殊規則。這種道德彈 性不蘊含倫理相對主義。 例子:在《桂河大橋》(The Bridge over the River Kwai)裡,英軍上校尼克森(Colonel Nicholson)面 臨要不要炸毀橋樑的抉擇。 制訂和遵守道德規則是為了促進人類的價值。當 情況改變,手段也要改變。
結 語 溫和客觀主義主張,有一組核心道德原則是普遍 有效的,背後的基礎是共通人性。 道德依賴情境,各原則在不同脈絡裡有不同應用。 結 語 溫和客觀主義主張,有一組核心道德原則是普遍 有效的,背後的基礎是共通人性。 道德依賴情境,各原則在不同脈絡裡有不同應用。 倫理相對主義者問:誰能夠判斷什麼是對和錯? 答:我們所有人──每個理性存有者必須做出道 德判斷,並且準備好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下週課程主題:價值以及對「好」的探索(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討論課—討論問題 溫和的客觀主義透過共通人性(human nature)論證 出有一組客觀有效的道德原則。 1.請問從「共通人性」導出「一組客觀有效的道德 原則」的論證有何可議之處? 2.你們認為以溫和的客觀主義對核心道德原則的理 解,能解決「誰來判斷(道德)對與錯」這個問 題嗎?如果不能,為什麼?如果能,那麼又是誰 來判斷(即你們認為道德的客觀來源為何)?
閱讀教材 指定閱讀: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2017. Chapter 3 Moral Objectivism. 延伸閱讀: 1.林火旺,《基本倫理學》,2009。第二篇:第五 章 道德相對論。 2. McIntyre, Alison, "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4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14/entries/ double-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