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產品組裝干擾分析與統計公差設定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成品受其元件之品質特性影響,在組合時形成干擾現象,且多以尺寸方面之干擾為主,其干擾可分為長度、面積、體積、及幾何關係四種情形。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1.長度之干擾: 圖6.1 長度之加法性:四個元件之成品組合圖 B C D A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1.長度之干擾: 圖6.2 長度之減法性:兩個元件之成品組合圖 B A
圖6.3 長度之加、減法性:三個元件之成品組合圖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1.長度之干擾: 圖6.3 長度之加、減法性:三個元件之成品組合圖 C B A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1.長度之干擾: 長度干擾情形之成品品質特性之平均數,是各組合元件間之線性組合,即 = k代表組合之元件個數,ai為+1或-1。而元件之品質特性值Xi與成品品質特性值Y皆為隨機變數。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1.長度之干擾: 成品之變異方面,若各元件之品質特性均服從常態分配,令i表各元件品質特性值之標準差, 表成品品質特性值之標準差,則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2.面積之干擾: A B C 圖6.4 面積之品質特性:三個元件之成品組合圖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2.面積之干擾:標準差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3.體積之干擾: A B C 圖6.5 體積之品質特性:箱盒之例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3.體積之干擾:標準差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4.幾何關係之干擾: (1)垂直公差(perpendicularity tolerance) L L2 L1 圖6.6 元件與成品垂直關係圖
產品組裝干擾之品質特性 4.幾何關係之干擾: (2)位置公差(position tolerance) dy dx 圖6.7 元件與成品位置關係圖
單一製品之公差界限設定 自然公差界限之設定係假設 及s與製程無異,但樣本之參數常與製程參數有若干差距,此時欲定公差界限即須應用下式 依此而定出之公差界限即為統計公差界限,k稱為統計公差界限係數,可查表6.1得。
單一製品之公差界限設定 範例1: 從製程中隨機抽取20個樣本,測得樣本之平均數為7.250cm、標準差為0.036cm,若欲使製程之不合格率在95%信賴水準下,控制在1%內,則製程之統計公差界限應定為多少? 《解》已知n=20, =7.250,s=0.036,c=0.95,p’=1-1%=0.99,查表6.1得k=3.615. 故製程之統計公差界限應為=7.253.615(0.036)=7.120~7.380cm
單一製品之公差界限設定 範例2: 若將一製品品質特性之統計公差界限定為11.50~12.50cm,並希望製程之合格率在95%以上,今從製程中隨機抽取30個樣本,測得樣本之平均數為12.0cm、標準差為0.25cm,求在95%信賴水準下,該製程之合格率是否符合期望?
單一製品之公差界限設定 《解》 已知n=30, =12.0,s=0.25,c=0.95,p’=0.95 因 =12.0k(0.25)=11.50~12.50,故k=2 查表6.1,知當k=2,在n=30,c=0.95時,其製程之合格率小於0.90,遠低於期望之0.95。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當成品係由A、B兩元件組成,A元件之品質特性值X1~N(1,12)、B元件品質特性值X2亦~N(2,22)時,若兩元件與成品之品質特性值為線性關係,則成品品質特性值Y,亦呈常態分配,即 Y ~N(1+2, 12+22)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則 k值可由表6.1查得,或依製程能力需要自 定之。 設成品之公差為,平均數上下之公差界限為Y 則 = USL – LSL = (Y+ Y)-( Y- Y) = 2Y 若令Y =kY(當k=3時,為成品之自然公差) 則 k值可由表6.1查得,或依製程能力需要自 定之。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當元件A、B之製程規格公差界限1、 2,亦設定為平均數上下k個標準差時,即1 =k1, 2 =k2,則 Y = kY = k = 若要求成品之製程能力指標須大於1.33,則此成品之製程規格Y Y可依下列公式訂定之: Y=1+2 , Y = kY = k 其中k4。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範例3: 若一成品是由A、B兩元件所組成,A元件之製程平均數1為2.50 cm,標準差1為0.036cm,B元件之製程平均數2為4.50 cm,標準差2為0.032cm,兩元件之品質特性均服從常態分配。若成品與元件之公差界限係數k均定為4,請問該成品之製程均數、及規格上下限應為多少?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解》已知1=2.50,2=4.50,1為0.036,2為0.032,k=4 設成品之製程均數為Y、標準差為Y, 則成品之品質特性亦服從常態分配~N(1+2, 12+22) 即 Y = 2.50 + 4.50 =7.00 cm, Y = =0.048 cm 故,USL = Y + 4Y = 7.19 cm LSL = Y - 4Y = 6.81 cm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範例4: 某廠商生產8英尺長之木板,已知木板長度為常態分配,其平均數為96英寸,標準差為0.12英寸。若必須將8英尺長的木板切成7英尺,而切割之製程亦可視為為常態分配其平均數為12英寸,標準差為0.16英寸。若木板長度小於83.60英寸時,必須報廢,而木板長度大於84.40英寸時須重做,試求木板重作及報廢之百分比。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解》已知8英尺長木板長度服從常態分配~N(96,0.122),且從8英尺木板所切下之1英尺木板亦呈常態分配~N(12,0.162),故7英尺木板係呈8英尺木板與1英尺木板之線性關係,故亦呈常態分配~N(96-12,0.122+0.162),即~N(84,0.202)。換言之,7英尺木板之平均值=84英寸,標準差=0.20英寸,且呈常態分配。
元件與成品呈線性關係之統計公差設定 報廢之百分比: 重作之百分比:
量測變異分析 在量測技術上,有兩個基本觀念: 1.準確度(Accuracy):指量測平均偏離目標值之程度。 2.精密度(Precision):指量測值變異之大小。 對同一物品重覆量測之結果,除極微小之自然變異外,量測數據應具準確與精密兩種性質。
量測變異分析 (a)準而不精 (b)精而不準 (c)不準又不精 (d)既準且精
量測變異分析 影響精密度有兩個主要來源: (1)量具誤差(gauge error):即同一量測者在相同環境條件下,以相同量具重覆多次量測,可能產生多種量測值,此種誤差係來自量具或量測者本身,故稱為儀器重複量測產生之誤差(repeatability,重複性)。 (2)量測者誤差(operator error):即不同量測者在相同環境條件下,對同一物品之量測所產生之誤差(reproducibility,再現性),此種誤差多半係量測者之訓練不足,未按標準方法量測之結果,變異之產生係來自不同量測者間。
量測變異分析 量測誤差(measurement error)之變異可定義為 量測值(measured values)之總變異則為真實尺寸(true dimension)之變異數與量測誤差變異數之和:
量測變異分析 量測總變異與規格公差比(P/T)常用於評估量測儀器是否能精確量測產品之品質特性,其公式為: P/T= 若P/T0.10,則此時測量系統或量具之精密度最為適當。若0.1<P/T0.25,則表示此一量具之精密度雖不滿意但尚可接受。若P/T>0.25,則表示此一量具無法提供精密之量測值。
量測變異分析 範例5: 欲知一個數字顯示之電子磅稱,其量測誤差變異情形,經抽取20個樣本,每個樣本皆以此電子磅稱量測三次,得資料如表6.2,重量單位:g。 (1)求此磅稱之量具誤差之標準差 (2)若量測值之標準差經利用 管制圖抽樣量測結果,計算得 =1.45g,求其真實尺寸之標準差。 (3) 若規格公差為USL=122g,LSL=119g,請計算P/T比值,並評估此電子磅稱之精密度是否合格。
量測變異分析 《解》本題之量具為顯示重量數字之電子磅秤且僅有一位量測人員,故無量測者間之再現性誤差,只有電子磅秤之量具誤差(即重複性誤差)。將量測三次之資料整理,得平均之量測值 =120.910g, =0.099g。 (1)由R管制圖可查知表6.2中第10筆樣本的R值(0.47)超出管制上限(見下頁)應予刪除。而經刪除異常點後的 再藉由 之公式,可求得 其中d2=1.693係查表4.1中當n=3時之值。
量測變異分析 (2)因無量測者誤差,故 且因 故 =1.452-0.046962=2.100 即, 1.449g。
量測變異分析 (3)因P/T= 由於此電子磅秤之P/T比值小於0.10,故其精密度十分良好,不需調整或校正,可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