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SIRS 、 SEPSIS 及 MODS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ICU 蔡文训 罗华. SIRS 、 SEPSIS 、 MODS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和 状态 既有关联 又有区别.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外科休克 Surgical Shock 吴 肇 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概述 休克( shock )- 有效循环血量 ↓ 、组织灌注 ↓ 、细胞缺氧,功能受损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三要素- 充足血容量 充足心排出量 适当外周血管阻力 脓毒症的特点- 细胞器受损.
、休克的概念 2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5 、休克的防治原则 1 、休克的概念 3 、休克的微循环改变及发生机制 4 、休克时机体机能和代谢改变.
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13 版解读 胡益群 胡益群. 1.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 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汕头市疾控中心 张旭彬. 一、晨检 二、缺勤登记 三、校医室诊疗情况 四、老师仔细观察 发现后怎样处置?
炎 症.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一、概念 炎症 (inflammation) 是具有血管系统 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作用所发生 的防御反应过程 炎症是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复杂的 损伤和防御反应,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 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渗出和增生,由 此引起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番禺的各位同行 : 早 上 好! 番禺的各位同行 : 早 上 好!. SIRS, Sepsis MODS & Shock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MODS 和休克 SIRS, Sepsis MODS & Shock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 MODS 和休克 曾 其 毅曾 其 毅.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休 克 Shock.
急诊:休克的诊治 主讲人:赵启忠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肺气肿护理查房 呼吸一病区 姜珍珍 2015 年 11月 22 日.
细胞因子.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与多器官功能障碍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 感染、败血症和SIRS的关系 感染、败血症和SIRS的关系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病理生理教研室 谭 红 梅
感染性休克 苏州市立医院急诊科 庄智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Shock (休克).
炎症与免疫研究进展 中科院感染免疫重点实验室 唐 宏.
第十二章 休克 (shock) 第一节 概述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中国医科大学 于 宏.
呼吸困难 《急诊医学》.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 病理生理学:王曜晖
第二十一章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 诊疗进展 (Proc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 in elderly, MOF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临床医学院 陆惠华.
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MODS(MSOF).
外 科 休 克 surgery shock 主讲人:陈玉宏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神经外科.
 第八章 休 克 休克是多由病因引起的、多发病环节的、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的,以循环功能障碍,特别是使组织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各重要器官结构、功能和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调节性危重病理过程。 1.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 细胞和效应分子
Chapter 12 休克 shock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刘江月
休 克 shock.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水 肿.
第七章 休 克 (Shock).
第十二章 休克 shock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第 13 章 休 克 病理学教研室 于兰英.
炎症.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四章 炎症 Inflammation.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三章 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Disorder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 中山医科大学附一院急诊科 马中富
Case study 患者,男,30岁,因烧伤入院。 体检结果:烧伤面积达80%(III度占52%),入院时神志不清。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第四章 炎症 第二节 急性炎症.
免疫细胞.
缺 氧 (hypoxia).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休克是什么? 是晕过去吗?(昏厥)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
第十六章 肝功能不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
器官的切取.保存与修整 Organ procurement preservation and recovery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Historial origin of MODS concept)  30、40年代: 失血 休克  50年代: 急性肾功能衰竭  60年代: ARDS  70年代:多发性、进行性、序贯性系统器官衰竭  90年代: MOF MODS 2

MODS的定义(concept of MODS)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指患者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 或感染等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损害以至衰竭。 3

病因和发病经过 (Causes and process of MODS)

1. 感染性病因(infectious causes) 2. 非感染性病因(noninfectious causes) MODS的高危因素: 多发伤 大手术 多处骨折 体内有大量坏死组织 大面积烧伤 低血量性休克延迟复苏 全身性感染 急性胰腺炎 长时间低血压 多次输血 5

创伤: 多发伤、大手术、多处骨折、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合并大量失血和低血容量休克或延迟复苏。患者表现如全身感染但血中无细菌内毒素,主要有创伤和坏死组织引起的炎症介质大量释放所致。 感染: 感染;菌血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 6

二、分型(Classification) 原始病因 单相速发型 (原发型) SIRS 双相迟发型 (继发型) 恢复 死亡 7

二次打击学说 (double hit) 第一次打击 第二次打击 组织损伤 恢复 保 护 MODS 逐级放大 全身性 炎症反应 8

(Mechanisms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发病机制 (Mechanisms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失控 (The wild 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WBC EC TNF、IL-1、IL-8、 C5a、PAF、内毒素 WBC C5a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血栓素、白三烯 EC C5a:趋化物质 10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指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指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烧伤 等记性危险重病时发生的一种难以控制的 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 SIRS可导致多个器官、系统衰竭,称为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或多器官衰竭(MOF) 11

SIRS发病机制 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 炎症细胞活化 炎症因子表达调控机制紊乱 炎症细胞经过滚动-粘附-渗出并进入组织 炎症因子 激活 分泌 12

参与SIRS的重要的炎症介质: TNF-a 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释放IL-1,-6,-8和白三烯等多种炎症因子。 促进NO的释放,降低血压。 增加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 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 活化凝血系统和补体系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促凝血因子及内皮细胞凋亡。 13

IL-6 有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 14

细胞膜 TLR4 细胞核膜 MAPK Ik-B LPS MAPKKK MYD88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粘附因子 趋化因子 NF-IL6 CREB NFkB 15

具备以上二项或二项以上,SIRS即可成立 体温>38C或<36 C ;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 <32mmHg(4.3kPa);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0  109/L,或幼稚 粒细胞>10%。 具备以上二项或二项以上,SIRS即可成立 16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 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 指感染或创伤时机体产生可引起免 疫功能降低和对感染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 炎反应。当SIRS与CARS并存且互相牵制时,可导致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严重障碍,称为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 17

引起抗炎反应的因素: 前列腺素E2(PGE2)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诱导TH2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抗炎因子IL-4,-10。 抑制TNF-a,IL-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 抗炎性内分泌激素的释放 糖皮质激素(GC)和儿茶酚胺 18

促炎反应 抗炎反应 抗炎反应 促炎反应 促炎反应 抗炎反应 内环境稳态 抗炎反应 促炎反应 SIRS 促炎反应 抗炎反应 CARS 19

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R,Ca2+ overloa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No reflow ATP ↓ Organ dysfunction or failure Neutrophils Endothelial cel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Distal organ dysfunction or failure 20

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缺血-再灌注的基本机制: 钙超载 (calcium overload) 氧自由基的作用 (oxygen free radical ) 机制 白细胞的作用(leukocyte) 21

(Damage of intestinal barrier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三、肠屏障功能损伤及肠道细菌移位 (Damage of intestinal barrier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绒毛损伤 肠粘膜屏障破坏 通透性增加 休克、创伤、 感染 细菌、内毒素 全身循环 细胞因子 SIRS MODS 22

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 肠道细菌透过肠粘膜屏障入血, 经血液循环抵达远隔器官的过程。 23

肠源性感染(intestinal infection) MODS无明显的感染病灶发现, 但其血培养中可见到肠道细菌。 24

四、细胞代谢障碍 创伤、休克、感染 应激反应 应激激素 高分解代谢 (high catabolism) (Disorder of cell metabolism) 创伤、休克、感染 应激反应 应激激素 高分解代谢 (high catabolism) 25

高代谢(hypermetabolism) 静息时全省耗氧量增高的情况。 1.应激激素分泌增多 2.发热及创面热量丧失 3.细胞因子的作用 26

DO2:单位时间内,运送到组织的氧量 VO2:单位时间内,组织耗氧量 27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代谢障碍、ATP生成不足 ↓ 钙超载、氧自由基作用、炎症介质失衡、能量代谢障碍 感染 创伤 交感肾上腺↑ 炎症介质释放 有效循环血量↓ 内外源凝血启动 ↓ ↓ ↓ ↓ 腹内器官缺血 血液流变学x 器官低灌流 微循环衰竭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酸中毒、代谢障碍、ATP生成不足 ↓       器官功能障碍(缺血后果) ↓ 再灌注复苏 ↓ 钙超载、氧自由基作用、炎症介质失衡、能量代谢障碍 ↓ 器官功能衰竭 ( 单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 ) 28

五、细胞凋亡 ㈠死亡受体途径 ㈡线粒体介导途径

Apoptosis and Necrosis 30

Apoptosis signaling by CD95 (Left) TNFR1(Middle) and DR3(Right)

细胞凋亡在MODS中的意义: 细胞凋亡是清楚受损的、突变的细胞维护自身稳定性的重要机制。在MODS中细胞凋亡是一种有效的代偿适应性反应。 34

(Functional changes of multiple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变化 (Functional changes of multiple organs and systems)

一、肺的功能变化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lung) 肺最先受累而且衰竭发生率最高 83%-100% 循环血液的重要滤器,含有丰富的巨噬细胞。 呼吸、代谢的重要器官 原因 36

二、肾的功能变化 肾功能障碍在决定MODS病情的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发病率40%-55%。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kidney) 肾功能障碍在决定MODS病情的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发病率40%-55%。 有肾功能衰竭者多死亡 无肾功能衰竭者即使有3个器官衰竭也有 希望存活 37

三、肝的功能变化 肝衰发病率 10%,但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可达95%。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liver) 肝衰发病率 10%,但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可达95%。 创伤、休克、感染 肝实质细胞及Kupffer细胞受损 炎症介质 解毒 肺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 38

四、胃肠道的功能变化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创伤、休克、感染 微循环血流量 粘膜变性、坏死,通透性 屏障功能 肠源性感染、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39

五、心脏的功能变化 六、免疫系统的变化 七、凝血系统的变化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heart) (Changes of the immune system) 七、凝血系统的变化 (Changes of the clotting system) 40

各系统、器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肝脏受损 吞噬、解毒功能 肺: ARDS 门静脉 MSOF 肺循环 41

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是MOF的始动机制。 SIRS、CARS、MARS是MOF的发病基础或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是MOF的关键(中心环节)。 肺是MOF最易受累器官。 肠是内源性感染的中心器官,是恶性循环的源头。肝功能衰竭是恶性循环形成的关键。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是恶性循环表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结果。 能量代谢障碍贯穿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展的始终,终末器官氧(能量)代谢障碍是MOF的本质。 活性氧和细胞凋亡是MOF参与者。 42

 肾衰竭: 血肌酐>177 mol/L,尿素氮>18mmol/L 判断标准 (criteria of judgement) 肺衰竭: ARDS,呼吸困难、PaO2 <50mmHg  肾衰竭: 血肌酐>177 mol/L,尿素氮>18mmol/L  肝衰竭: 黄疸或肝功能不全,LDH、AKP等↑ 胃肠道衰竭: 应激性溃疡或出血 43

心功能衰竭: 突发低血压,心脏指数< 1.5L/(min.m2) 中枢神经系统衰竭: 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 免疫防御系统功能衰竭: 菌血症或败血症 44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一、防治原发病  及时有效的复苏  酌情使用抗氧化剂和细胞保护剂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disease)  及早发现并清除感染灶  及时有效的复苏  酌情使用抗氧化剂和细胞保护剂 46

(Block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二、阻断炎症介质的有害作用 (Block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 血浆交换法(plasma Exchange) 47

三、其他 (Others) 支持疗法: 提高支链氨基酸的摄入 量,鼓励患者尽可能经胃肠道进食 维持胃肠黏膜屏障功能  改善氧供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