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的意義 Integration 組員:鐘志翔、羅有呈、梁君熙
主題 引言.基本概念 積分的符號.用處 圖形的面積 多邊形的面積 積分的意義
引言.基本概念 在談積分之前,不得不複習所謂微量的概念。任何一個量都容許些微的變動,比方說,時間是一個量,在某時刻 t 的時候,可以讓 t 再往前走一點點,或者往後走一點點,這個「一點點」就是一個微量,通常記成△t ,△t 可正可負,它的值不必確定,它可以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或是更小更小。一般而言,現象通常以一個或多個量來描述,例如在 t 時刻,某物的位置在 x,或是當密度為 ρ 的時刻,某物所受的浮力為 F 等等。
當我們觀察兩個相關的量時,其中一個量微微的變化會影響另一個量也跟著起了微微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兩個微量的變化之間是相關的。由於生活中一些具體事物的啟發,我們因此專注在理解兩個微量之間的比值。比方說 ,又由於△t 的大小並不確定,我們因此發展了一個令△t 趨近於 0 的(求極限)處理方式,記成:
上式稱為 x 對 t 的微分。如果了解求微分的操作,就可以從已知的公式中如 ,得到當 x=t2 時,△x 和△t 的比之極限是 2t。在更多的場合,我們常常喜歡使用另一種寫法,即 d(t2)=2tdt,或 d(x2)=2xdx 如果兩個量 y 與 x 之間有 y=x2 的關係,那麼從 d(x2)=2xdx 這個關係式中,y=x2 對 x 的微分就是 2x,經常我們把上述的觀念直接表成 。 那麼如果 y=f(x),則dy=f(x)dx。
積分符號.用處 積分,則是一個把許多微量重新求和的概念。例如,想求圓的面積 A,如果把圓割成許多小小的扇形,這每一個小小的扇形可以籠統的以 dA 表達。在分割的過程中,無論分成多麼細的扇形,它們的總和總是原來的 A 這個量,記成 或 , 是 的變形,它代表對無窮多個無窮小的微量求和的過程。
再說, 也不能簡單的看成是一句廢話,這個式子有兩個要緊之處,其一就是剛才談過的「A 是一個不變的總量」這件事,任何一個問題的處理,都要注意到所求的量是不會因為求法的不同而改變的。其二就是 的這個表示,必須要倚重另一個量才有真正的用處。
例如弧長 s,我們知道一個小扇形可以看成是一個小小的等腰三角形,它的底邊近似來看是 ds 而腰或高的近似就是半徑 r,因此 這樣一個表示同時也提醒我們 dA 和 ds 這兩個微量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是從本文一開始就一再強調的。
知道了 ,則 就是 的1/2r倍,但是 的意義正是求所謂圓周的總長,因此得到圓面積的公式 我們注意到,如果不能把 dA 表達成另一個微量 ds 的一個係數,那麼即便是寫下 也是無法真正求出一個答案來。
可以這麼說,若是想求一個量 Q,積分的意義就在於把 Q 表成 之後,再繼續把 dQ 以某一個更方便的微量 dP 來表成 ,則 ,如果能解 ,就可以掌握 Q,這樣的想法和過程不僅幫我們求出答案,同時,也說明了求 Q 的方式不外是了解 再得到 Q,這個過程有人說成是求 的反微分,因為 是 Q 的微分,所以 Q 就是 的反微分了。
至於求 Q 的時候要選誰當(參考量)P 呢?那當然要看哪一個 P 才能提供最清楚的 。一般來說,問題的本身可能會提供不只一個的參考量 P,但是若是不能方便的知道 ,如何求 Q 也就幫不上忙。
再以求 y=f(x) 的函數圖形下所覆蓋的面積 A 為例,如果以 x 為參考量的話,要如何理解 呢?注意到 是 的極限,也就是說要先了解當 x 變化到 x+△x 時,A 究竟起了什麼變化?當然 △A 是一個近似的梯形,它的高是 △x,下底和上底分別是 y 和 y+△y ,同時面積 △A 近似等於 ,而 近似等於 ,當 △x 趨近於 0,得到 ,所以求 A 等於是求 y=f(x) 的反微分,這正是牛頓與 Leibniz 發現的微積分基本定理。
圖形的面積 在一平面上,三角形、四邊形或其他多邊形,都能圍出一個封閉區域,也都有其各自的面積。,此外圓、橢圓以及各種型態的曲線,只要能圍出一個封閉區域,同樣具有一定的面積。
一個封閉區域R的面積可記為A(R)。 關於面積,我們有以下三點基本共識: (1)若區域R經平移或旋轉或鏡射後得區域R’(R’與R全等),則R’的面積與R的面積相等,即A(R’)=A(R) (2)若區域R1包含於區域R2,則R1的面積不大於R2的面積,即A(R1)≦A(R2)
(3)若區域R可以分割成不重疊(邊界除外)的兩區域R1與R2,則R的面積等於R1與R2面積之和,即A(R)=A(R1)+A(R2) 由(3)又可進一步推得:若區域可以分割成不重疊的個區域R1,R2,…,Rn,則 A(R)==A(R1)+A(R2)+…+A(Rn)
多邊形面積 我們都知道三角形的面積是底乘以高的一半,由於任意多邊形皆可分割成有限個三角形,會求三角形的面積之後,就可以求多邊形的面積了。 有些特殊的多邊形可以分割成若干個矩形,再將這些矩形面積相加,便得多邊形的面積。
積分的意義 一般而言,在座標平面上,如果要考慮一條x軸上方的曲線y=f(x)(f(x)≧0)在鉛直線x=a與x=b(b>a)之間與軸所圍區域之面積,如圖所示:
設n是一個正整數,並以鉛直線x=a+ (b-a),x=a+ (b-a),…, x=a+ (b-a)將區域R分割成n個部分,其中第k部分(k=1,2,…,n)由曲線y=f(x),鉛直線x=a+ (b-a)及x=a+ (b-a)與x軸所圍成。設函數f在閉區間[a+ (b-a) ,a+ (b-a)]中的最小值為mk,最大值為Mk,則第k部分之面積介於兩個矩形之間,如圖所示:
其中較小矩形之面積為 ˙mk,較大矩形之面積為 ˙Mk,故區域R之面積介於Ln= 與 Un= 之間,即Ln≦A(R)≦Un。當n趨向無窮大時,只要函數f在閉區間[a,b]上連續,數列〈Ln〉與〈Un〉會趨近同一個正數α,即limLn=α且limUn=α。因此α≦A(R)≦α,於是得到區域R的面積A(R)=α。一般而言,要取得函數f在閉區間Ik=[a+ (b-a) ,a+ (b-a)]中的最小值mk及最大值Mk,未必容易。
事實上,我們可以任取tk Ik,並令Tn= ,則由於mk≦f(tk)≦Mk 而有 ≦ ≦ 即Ln≦Tn≦Un, 此時,limLn=limUn=A(R),由夾擠定理知limTn=A(R)。我們通常將tk一律取為閉區間Ik的右端點或左端點的中點。
參考資料 高中數學課本康熙版數學甲下冊2-4 相關網頁:微積分基本定理 微積分與差和分大意(蔡聰明) 人怎樣求得面積?(黃武雄) Leibniz 如何想出微積分?(蔡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