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 【第三讲 化学热力学】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  前言  §2-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 §2-3 熵判据的建立  §2-4 熵变的计算及熵判据的应用  §2-5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 §2-6 熵的物理(统计)意义  §2-7 自由能判据  §2-8 ΔG.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k: Boltzmann 常数(k = ×10-23 J K-1)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chapter 5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Energy Relationships in Chemical Reactions
《大学化学》 曹瑞军主编《大学化学》,第二版
第 2 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物 理 化 学 Physical Chemistry
第1章 化学热力学 Chapter 1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返回 研究内容: 1.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换与守恒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篇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热力学,讨论化学反应的 可能性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实际上反应能否发生,平衡
第九节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第一篇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条件和限度。 2.化学反应的机理,反应速率和改变条件。
§3.8 克拉佩龙(Clapeyron)方程 1. 克拉佩龙方程
Reaction Heat, Directions and Limit of Chemical Reactions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例: K ,各气体分压 KPa 下 N2(g) + 3 H2(g) = 2 NH3(g) 1. 指定条件下,正反应可否自发进行;
第六章 化学平衡 §6.1 化学反应的自发方向和限度 §6.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 §6.3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表示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 反应热 二、 Hess定律 三、 生成焓.
第 3 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绪论 化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同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同人民生活和人类社会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 5 章 化 学 平 衡.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 2.1 热化学与能量 §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 热化学 §2.1 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4 Hess定律
欢迎各位专家指导! 曹旭琴 西交大苏州附中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1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主讲教师:公瑞煜.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3课时).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人们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 有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方面。 二是能量方面。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永嘉碧莲中学 徐晓娟.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温度滴定法 陈文锋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本章概述 一、什么是热学? 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方法
化学反应的焓变 宁波二中 于淑儿.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热点透析 2.典例剖析 第二讲: 热化学方程式 3.易错警示 4.变式训练 5.真题演练.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 (第一部分).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方向 书利华教育网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 关系和能量关系.
第四章 化学平衡 熵和Gibbs函数.
第2章 热化学.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厦大附中 黄耿阳.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中化学竞赛 【第三讲 化学热力学】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竞赛基本要求】 1、热力学能(内能)、焓、热容、自由能和熵的概念。 2、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及有关计算。 3、自由能变化与反应的方向性。 4、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极其应用。 5、范特霍夫标准熵及其应用。 6、热化学循环。

【知识点击】 一、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1)体系:我们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其它部分,称为环境。例如:我们研究杯子中的H2O,则H2O是体系,水面上的空气,杯子皆为环境。当然,桌子、房屋、地球、太阳也皆为环境。但我们着眼于和体系密切相关的环境,即为空气和杯子等。又如:若以N2和O2混合气体中的O2作为体系,则N2是环境,容器也是环境。按照体系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关系,将体系分为三类: ①【敞开体系】: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 ②【封闭体系】:无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③【孤立体系】: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

2、状态和状态函数 状态:由一系列表征体系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存在形式,称为体系的状态。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是状态函数。例:某理想气体体系n = 1 mol,p = 1.013×105 Pa,V = 22.4 dm3,T = 273 K这就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称其处于一种标准状态)。是由 n,p,V,T 所确定下来的体系的一种状态,因而 n,p,V,T 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体系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函数发生了变化,则体系的状态也要发生变化。 始态和终态:体系变化前的状态为始态;变化后的状态为终态。状态函数的改变量:状态变化始态和终态一经确定,则状态函数的改变量是一定的。

3、过程和途径 过程: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从始态到终态,我们说经历了一个热力学过程。简称过程。若体系在恒温条件下发生了状态变化,我们说体系的变化为“恒温过程”,同样理解“恒压过程”、“恒容过程”。若体系变化时和环境之间无热量交换,则称为之“绝热过程”。 途径:完成一个热力学过程,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我们把每种具体的方式,称为一种途径。过程着重于始态和终态;而途径着重于具体方式。 4、体积功(W = p·△V ) 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发生体积变化。体系反抗外压改变体积,产生体积功。设:在一截面积为 S 的圆柱形筒内发生化学反应,体系反抗外压 p 膨胀,活塞从 I 位移动到 II 位。

5、热力学能(内能) 体系内部所有能量之和,包括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核能,电子的动能……, 以及一些尚未研究的能量,热力学上用符号 U 表示。 虽然体系的内能尚不能求得,但是体系的状态一定时,内能是一个固定值,因此,U 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始终态一定,则内能变化(△U)是一定值,理想气体是最简单的体系, 可以认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温度一定, 则 U 一定。即 △T = 0,则 △U = 0。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示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示   某体系由状态 I 变化到状态 II,在这一过程中体系吸热 Q,做功(体积功) W,体系的内能改变量用 △U 表示,则有: △U = Q – W 体系的内能变化量等于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减去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显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 例如:某过程中,体系吸热 100 J,对环境做功20 J,求体系的内能改变量和环境的内能改变量。 由第一定律表达式:△U = Q - W = 100 J -20 J = 80 J 从环境考虑,吸热 -100 J,做功 -20 J,所以: △U= (-100 J) - (-20 J) = -80 J 体系的内能增加了80 J,环境的内能减少了80 J。

2、功和热 3、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理想气体的内能 (1)功和热的符号规定 Q 是指体系吸收的热量。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2、功和热    (1)功和热的符号规定 Q 是指体系吸收的热量。体系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W 是指体系对环境所做的功。体系对环境做功为正;环境对体系做功为负。 (2)功和热与途径有关 体系由同一始态经不同途径变化到同一终态时,不同途径作的功和热量变化不同,所以功和热不是状态函数。只提出过程的始终态,而不提出具体途径时,是不能计算功和热的。 3、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 理想气体的内能 法国盖·吕萨克与英国焦耳在1834年做了此实验:连通器放在绝热水浴中,A 侧充满气体,B 侧抽成真空。实验时打开中间的活塞,使理想气体真空膨胀。 结果发现,膨胀完毕后,水浴的温度没有变化,△T = 0,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热交换, Q = 0。又因是向真空膨胀,p= (外)0,所以 W = p(外)·△V =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W = 0-0 = 0

三、热 化 学 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当生成物的温度恢复到反应物的温度时,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无非体积功)。 (1)恒容反应热 恒容反应中,△V = 0,故 W = p·△V = 0 则:△r U = Qv-W=Qv Qv是恒容反应中体系的热量变化,从 △r U = Qv 可见,在恒容反应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 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内能。当 △r U > 0 时, Qv > 0,是吸热反应,△r U < 0 时,Qv< 0,是放热反应

则有:△r U = Qp- W = Qp-p·△V = Qp-△(pV) (2)恒压反应热 恒压反应中,△p = 0, 则有:△r U = Qp- W = Qp-p·△V = Qp-△(pV) 所以:Qp=△r U + △(pV)= (U2 -U1) + (p2V2 - p1V1) = (U2 + p2V2) - (U1 + p1V1) U,p,V 都是状态函数,所以 U + pV 也是一个状态函数, 令 H = U + pV,则 Qp=△(U + pV) 即:△r H = Qp H 称热焓,或焓,是一个新的状态函数。 H = U + pV, 由于 U 不可求, 故焓H不可求;是一种和能量单位一致的物理量;量度性质,有加合性。对于理想气体,H 也只和T有关。 Q= △r H 说明,在恒压反应中,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全部用来改变体系的热焓。 △r H > 0 时, Qp> 0,是吸热反应 △r H < 0 时, Qp< 0,是放热反应 【注意】:△r U,Q ,△r H,Qp 的单位均为焦耳 J。

(3)Qp 和 Qv 的关系 Qv= △r U , Qp= △r U + p△V = △r H, 由于两个△r U 近似相等(对于理想气体,两个△r U 相等),所以: Qp= Qv + p△V, 对于无气体参与的液体、固体反应,由于 △V 很小,故 p△V 可以忽略,则近似有: Qp= Qv, 对于有气体参加反应,△V不能忽略, p△V=△nRT ,所以:Qp= Qv+△nRT , 即 △r H = △r U +△nRT. 对于1摩尔反应在标态下进行,则有: △r Hm0 = △r Um0 +(v2-v1)RT 式中v2是方程式中气态产物化学式前计量数之和,v1是方程式中气态反应物化学式前计量数之和。

2、热化学方程式 (1)要写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不注明,则表示为:298K,1.013×105 Pa,即常温常压。 (2)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 固相:s,液相:l,气相:g,水溶液:aq。要注明固体的晶形,如:石墨,金刚石等。 (3)方程的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因系数只代表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 (4)注明反应的热效应。 如:①C (石墨) + O2 (g) = CO2 (g) △r Hm= -393.5 kJ·mol-1 ②C (金刚石) + O2 (g) = CO2 (g) △r Hm= -395.4 kJ·mol-1 ③H2 (g) + 1/2 O2 (g) = H2O (g) △r Hm= -241.8 kJ·mol-1 ④H2 (g) + 1/2 O2 (g) = H2O (l) △r Hm= -285.8 kJ·mol-1 ⑤2H2 (g) + O2 (g) = 2H2O (l) △r Hm= -571.6 kJ·mol-1 ⑥H2O (g) = H2 (g) + 1/2 O2 (g) △r Hm= +241.8 kJ·mol-1 从①和②可以看出写出晶形的必要性。从③和④可以看出写出状态的必要性。

3、盖斯定律 1836年,Hess 提出定律,指出: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是分数步完成,其热效应是相同的。 前面讲过,热量的吸收和放出,是和途径相关的。Hess 定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当时研究的反应,基本上都是在恒压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压强和外压相等。这时,Qp= △r H, H 是终态函数,故不受途径影响。亦即,Hess 定律暗含的条件:每步均恒压。例如:C + 1/2O2 = CO,是很简单的反应,但是难于保证产物的纯度,所以,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定。应用 Hess 定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如: C (石墨) + O2 (g) = CO2 (g) (1)△r H1= -393.5 kJ·mol-1 CO (g) + 1/2 O2 (g) = CO2 (g) (2)△r H2= -238.0 kJ·mol-1 △r Hm= △r H1-△r H2 = -393.5 kJ·mol-1 -(-238.0 kJ·mol-1) = -110.5 kJ·mol-1

4、生成热 (1)定义: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各种元素的指定单质,生成标准态的 1 mol 某物质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简称标准生成热。 用符号△f H表示,单位为J·mol-1。这个反应,称为该物质的生成反应。 指定单质,通常是最稳定的单质,它的△f Hm0当然为零。 人们通过大量试验,将298K 时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列成表,供查阅使用。 表中查到:△f Hm0CO(g) = -110.5 kJ·mol-1 。意思是指 CO(g) 的生成热的值,为-110.5 kJ·mol-1, 同时,CO(g) 的生成反应 C(石) + 1/2O2(g) = CO(g) 的△f H= -110.5 kJ·mol-1 (2)标准态 在生成热的定义中,涉及到“标准态”,热力学上,对“标准态”有严格规定: 固态和液态:纯物质为标准态,即:X= 1 溶液中物质A:标准态是浓度bA = 1 mol·kg-1 即:A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 mol·kg-1,经常近似为1 mol·dm-3,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标准态是指气体分压为 1.013×105 Pa

(3)标准生成热的应用 △r H = - 5、燃烧热 热力学规定:在1.013×105 Pa 压强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叫做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简称标准燃烧热(或燃烧热)。 用符号△c Hm0表示 (c为 Combustion,燃烧),单位为 kJ·mol-1 对于燃烧热终点的规定,必须严格: C:CO2(g) H:H2O(l) S:SO2(g) N:NO2(g) Cl:HCl(aq)

6、从键能估算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物中分子的化学键的形成。 这些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过程的热效应的总结果,则是反应热。断键吸热,成键放热。若知道各种键的能量,则可估算反应热: △r H - = 由于在不同化合物中, 同种键的键能不完全一致, 如 C2H4 和C2H5OH 中的 C — H 键就不一样;再者,定义键能的条件也和反应条件不一致。故利用键能,只能估算反应热。

四、化学反进行的方向 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反应热和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1、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反应方向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标准态时,反应进行的方向。如当体系中[Ag+] 和 [Cl-] 均为 1mol·L-1,并与 AgCl 固体共存时,反应的方向当然是生成 AgCl沉淀 1.013×105 Pa的水蒸气在常温下与水共存,过程的方向当然是液化。反应方向的讨论要结合方式来谈,我们谈的方向是指在标准态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非自发过程不等于不能进行,而是不能自发进行。 2、反应热和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仍吸热,但可以自发进行。许多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并不是所有吸热反应在常温下都不自发进行,如:Ba(OH)2·8H2O(s)+2NH4SCN(s) = Ba(SCN)2(s)+2NH3(g)+10H2O(l)。 这是常温下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也并不是所有反应,高温下都发生逆转,如:N2(g) + 1/2O2(g) = N2O(g)为吸热反应,常温下不自发进行;高温下仍不自发进行。综上所述,放热反应,一般可自发进行;改变反应温度,有时可使反应方向逆转。但还有其它影响因素。

3、状态函数——熵 (1)混乱度 总结前面的反应,其中违反放热规律的几个反应,其特点是: 3、状态函数——熵   (1)混乱度 总结前面的反应,其中违反放热规律的几个反应,其特点是: ③ NH4Cl(s) = HCl(g)+ NH3(g) 固体变气体 ④ N2O4(g) = NO2(g)   气体少变成气体多 ⑤ CuSO4·5H2O(s) = CuSO4(s) +5H2O(l) 固体变液体 ⑥ NH4HCO3(s) = NH3(g) + H2O(l)+ CO2(g) 固体变液体和气体 ⑦ Ba(OH)2·8H2O(s)+2NH4SCN(s) = Ba(SCN)2(s)+2NH3(g)+10H2O(l) 固体变液体和气体 总之,生成物分子的活动范围变大,活动范围大的分子增多,体系的混乱度变大,这是一种趋势。 (2)状态函数熵 ( S ) 体系内部质点的混乱度可用一状态函数表示,这个状态函数是熵 ( S )。熵,有加合性,是量度性质,单位为:J·K-1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有两种趋势,一是放热,△H < 0;另外一种是熵增加,△S > 0。

- △r Sm0 = 4、状态函数自由能 ( G ) (3)热力学第三定律和标准熵 假设实现了0 K,晶体的粒子运动停止,粒子完全固定在一定位置上,S = 0。这种观点即为热力学第三定律。 体系从 S = 0 的始态出发,变化到温度 T,且 P = 1.013×105 Pa,这一过程的△S值即等于终态体系的熵值。有了标准熵表,即可求出各反应的△rSm0,公式为: - △r Sm0 = 4、状态函数自由能 ( G ) (1)自由能判据 人们并不满足△r H 和△r S 分别加以考虑的判断反应方向的方法, 要寻找出更加好的判据, 用于判断反应(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某反应在等温等压下进行,且有非体积功,则第一定律的表示式可写成:△rU = Q - W = Q -(W体积 + W非体) Q = △rU + W体积 + W非体=△rU + p△V + W非体积 即:Q = △r H + W非体积;等温等压过程中,以可逆途径的 Q,即 Qr 为最大,故:Q≥△r H + W非体积“=”成立的条件:可逆。

由于△S = Qr/T ,T△r S ≥△r H + W非体积 -(△r H-T△r S)≥ W非 -[(H2-H1)-(T2S2-T1 S1)] ≥ W非 -[(H2-T2S2)-(H1-T1 S1)] ≥ W非 令: G = H -TS (G 状态函数,称自由能,有加合性,量度性质。单位是 J )则有: -(G2-G1) ≥ W非 即:-△G ≥ W非 在化学变化中,体系中所做非体积功的最大限度,是 G 的减少值。只有在可逆过程中,这种非体积功的最大值才得以实现。 故状态函数 G 可以理解为体系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可以用来做非体积功的能量。 这是 G 的物理意义。 更重要的是,上式是等温等压过程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G > W非 自发进行 若将过程还原到恒温等压无非体积功,则判据变为: △G < 0 自发进行 即自由能减少的方向,是恒温等压下,无非体积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达形式。

(2)标准生成自由能 热力学规定: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各种元素的最稳定(指定)单质,生成 1mol 某物质的自由能改变量,叫做这种温度下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简称生成自由能。 用符号 △f Gm0 表示, 单位 kJ·mol-1。 △r Gm0= △f Gm0 受温度影响很大,不能忽略温度的影响。 (3)吉布斯(Gibbs) — 赫姆霍兹(Holmholtz)方程 由定义式:G = H – TS恒温恒压下有公式: △r Gm= △r Hm-T△r Sm 这就是吉布斯 — 赫姆霍兹方程。可看出 △r Gm综合了 △r Hm和△r Sm的双重影响,从而决定反应方向。 -

【例题1】:100 g铁粉在25℃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铁, (1) 这个反应在烧杯中发生; (2) 这个反应在密闭贮瓶中发生; 两种情况相比, 哪个放热较多? 简述理由。 【解析】:Qp = QV +ΔnRT ,第(1)种情况放热量为Qp,第(2)种情况为QV ,因为变化过程有气体产生,Δ n为正值。所以情况(2)放热多于(1)。 【例题2】:22 mol H2和1 mol O2,在373K和101.3 kPa下反应生成2 mol 水蒸气,放出483.7 kJ的热量。求生成1 mol 水蒸气时的△H和△U。 【解析】:2H2(g) + O2(g) =2H2O(g)在恒压下进行,所以△H = Qp = -483.7/2= -241.9kJ·mol-1。设V1、n1分别为反应物的体积与物质的量。V2,n2分别为生成物的体积与物质的量。气体为理想气体,则pV1 = n1RT ; pV2 = n2RT,p△V = (n2-n1RT) = △nRT。△n = -1 ,R = 8.314 J·K-1·mol-1。p△V = (-1)·(8.314)·(373) = -3.1kJ。对生成1 mol H2O(g),p△V= -3.1/2 = -1.55 kJ·mol-1。又△H = △U + p△V。所以 △U = △H-P△V = -241.9- (-1.55) = -240.35 kJ·mol-1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天天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