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来历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1949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一九六四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聂华苓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一九六七年更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自50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背景材料 这是作家聂华苓于 1988年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写了作者应邀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时,参加克拉库耶伐次追悼会的经历。本文以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克拉库耶伐次的一次大屠杀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沉痛的悼念、无尽的追忆、深刻的反思,写出了一个外国人在一个国家所受到的痛苦深刻的印象和沉重美丽的回忆,告诉人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字词识记 泄( ) 纳粹( ) 雕( ) 旭( ) 杀戮( ) 恍惚( ) 蜿蜒( ) 荒谬( ) 屹立( ) 憧憬( ) 悼念( ) 泄( ) 纳粹( ) 雕( ) 旭( ) 杀戮( ) 恍惚( ) 蜿蜒( ) 荒谬( ) 屹立( ) 憧憬( ) 悼念( ) xiè cuì diāo xù lù huǎng hū wān yán miù yì chōng jǐng dào
课文朗读
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详细 内容 来到纪念地 看纪念演出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 来到纪念地 看纪念演出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回顾历史 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 摘录被残杀的人留下来的片纸只字,引发我们深沉的悲哀,深沉的思考
分析引文 萨特的一段话里说记忆是“沉重”的,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 明确:“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民宁死不屈。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 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 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 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问题分析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明确: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让人感到无限悲哀的氛围,渲染气氛。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在这里,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感到了无限悲哀的氛围。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明确: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问题研究 3、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4、作者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明确: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辨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称“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问题研究 5、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6、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阅读赏析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