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姓名 : 陳穎恩 (5) 班別 :5C 唐太宗. ( 一 ) 引言 P. ( 一 ) 引言 P. ( 三 ) 以時間線介紹人物 P.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單元2 秦漢帝國的興衰 一、秦代的政治措施 二、漢代的政治演變 三、秦漢的對外發展 四、漢代的文化成就.
學習重點: 先秦學術思想發達的原因是甚麼? 儒、道、墨、法四家學說有甚麼 不同的主張? 漢武帝怎樣獨尊儒術? 應該怎樣評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
目  錄 第 1 節 秦始皇的厲行法治 第 2 節 漢武帝的獨尊儒術.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治亂興衰 漢武帝之施政
P25.
張騫通西域.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第二節 統一帝國的天下秩序
秦始皇的過失 地方力弱 探究秦郡守縣令的權力,可証明秦時地方力弱之說不確 論者云行郡縣實行中央集權致地方力弱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歷史.
目  錄 第 1 節 百家爭鳴 第 2 節 儒、道、墨、法四家的學說.
試從施行動機,內容及成效三方面比較漢武帝及王莽的經濟改革政策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有言漢武帝遣張騫出使西域旨在割斷匈奴之右臂;此說當真?試有關史實作一評述。 by 李曜彤 黃卓林
秦漢集權統治措施.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課題四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1.認識西漢初年統一全國後的重要政策 a)郡國並行 b)無為而治 2.認識景、武兩帝重整中央權力的概況
課題一 學術思想的發展 認識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概況: 1)先秦學術百家爭鳴(主要認識 儒、墨、道、法四派的學說概要) 2)漢武帝的尊儒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P25.
秦漢以前傳統的天下觀 課文整理 一、周人封建制度下的天下觀:天子為天下「共主」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Chapter 1 Introduction.
音樂之旅 第一冊 單元十 曲式──二段體、三段體.
時代巨輪下對聖經的挑戰 平安福音堂聯堂培靈會 2014年3月13日.
MEDLINE with full text (EBSCO)
【小小的夢想】.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RSS介紹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 遲心筠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
明代的版圖.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多元文化概論.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諸葛亮巧佈空城計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司馬懿得知自己 , 懊悔不已。 結果 結局 地點 時代 時間 事情 三國 西城 諸葛亮、司馬懿 人物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諸葛亮率兵攻打,敗 走 。 開始 起因 諸葛亮兵力薄弱,下令 ,士兵扮成 灑掃街 道,自己在城樓上.
經濟學 學經濟.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專生以自由軟體服務偏遠地區國民小學 毛慶禎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006年12月25日 Theme created by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第七講 漢賦 大漢帝國富庶的象徵.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第一章 自我評量題目 一、何謂警察行政?試舉二例論之(p5-p6) 二、試比較警察行政與公共行政之異同?(p6,p13)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課題四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1.認識西漢初年統一全國後的重要政策 a)郡國並行 b)無為而治 2.認識景、武兩帝重整中央權力的概況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司馬遷的父親為司馬談,是漢朝當時的太史令。
新事業發展專題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漢武帝的集權措施

課題重點 秦漢的統治政策 1)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 2)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原因 3) 秦始皇、漢武帝的政策及措施 4) 秦始皇、漢武帝統治政策的評價 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啟大一統的局面,漢武帝積極有為,把國勢推至頂峰。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法家思想治國,推行一系列的措施,確立集權中央的統治方式。漢初六十餘年無為而治,蓄積國力。漢武帝親政後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繼而推行一系列措施,加強了中央的權力,既改變了當前的政治形勢,也影響了社會與民生。「集權中央」、「士人政府」及「新經濟政策」三項的影響最為深遠。 兩位君主雖能成就大業,但秦始皇的猛政令人民怨憤,秦朝在他死後便迅速被推翻。漢武帝締造的強盛帝國,亦因付出不菲的代價而使國力虧損。

課題重點 漢武帝為何要以儒家思想治國? 漢武帝如何加強統治及鞏固政權? 漢武帝施政的影響(有何功過)? 集權中央 士人政府 新經濟政策 將國力推至頂峰 加強中央的權力 影響社會及民生

漢武帝為何要以儒家思想治國? 前代的「試驗」… 儒家思想是甚麼? 漢武帝取捨的準則是甚麼? 先秦﹕百家爭鳴下的四大流派(儒、道、墨、法) 秦代﹕法家(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漢初﹕道家(黃老無為) 漢武帝﹕剩下甚麼可以選擇… 儒家思想是甚麼? 強調等級秩序 漢武帝取捨的準則是甚麼? 理性﹕ 時移勢易,需要因時制宜 有利完成目標,符合實際需要 非理性﹕個人偏好和對長輩的反動

漢武帝時代(公元前140-87) 強化中央集權 獨尊儒術,士人政府 新經濟政策 征伐匈奴 推恩令 內朝制 刺史制 太學﹕五經博士及博士弟子員制 察舉制 新經濟政策 鹽鐵專賣 均輸平準 征伐匈奴

西漢帝系 孺子嬰(王莽篡漢) 漢平帝 漢哀帝 漢成帝 漢元帝 漢宣帝 漢昭帝 漢武帝 漢景帝 漢文帝 漢惠帝(呂后) 漢高祖

西漢初的君主如何從秦朝速亡的歷史中汲收教訓來鞏固政權? 秦朝速亡的教訓? 不能用過份的方式去推行措施,令人民太辛苦 ,在大亂之後需提供喘息的空間 需考慮人民的承受能力 西漢初君主用以鞏固政權的對策? 輕徭薄賦,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的本質? 減輕人民的負擔? 甚麼事都不做? 道家治術﹕無為而無不為? 積極不干預? 目標﹕恢復生產及社會元氣 順勢隱藏自己的作為,實行「小政府」,避免主動介入。(不搞事?) 釋放空間,各展其能 (給予自由度) 目標﹕恢復生產及社會元氣 效果﹕文景之治,經濟日益繁榮

無為而治是否完美? 証據﹕出現「吳楚七國之亂」 文景之治隱藏了甚麼問題? 匈奴勢力坐大 諸侯勢力坐大 政府青黃不接 商人勢力坐大 無聊人會搞事

匈奴勢力坐大 白登之圍 秦末混戰,匈奴乘機坐大,漢高祖曾率兵30萬打匈奴,被包圍於白登山上,最後要答允和親及開放關市才釋放。 國書之辱 剛死妻子的匈奴君主寫信給剛死丈夫的呂后,叫她改嫁自己 漢初的對策 迴避開戰(原因﹕國力不足) 討好匈奴(和親、互市)

諸侯勢力坐大 歷史發展﹕ 1) 劉邦建國之初封了七個功臣為諸侯王 2) 後來相繼剷除諸王,並以宗室取代(同姓王) 3) 劉邦死後,呂后重用外戚,令外戚勢力膨脹 4) 呂后死後,功臣聯同宗室乘機消滅外戚 5) 功臣在內掌政與宗室分封在外(聯合政府) 6) 宗室作反,發生「吳楚七國之亂」 7) 武帝之後以「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力量

中央政府結構﹕劉邦死前 宗室 功臣 外戚

中央政府結構﹕呂后死後 功臣 宗室

商人勢力坐大 商人坐大源於賺錢夠多… 文景二帝施政重點是推動經濟恢復,為此… 古代最賺錢是甚麼行業? 文景二帝施政重點是推動經濟恢復,為此… 1) 放寬禁令,如「盜鑄錢令」,讓臣下可以鑄錢致富。如鄧通及吳王劉濞。 2) 任由商人從事主要公共事業,牟取暴利,形成「市場壟斷」 3) 不限制商人將營商獲利的資金投入地產業,進而加速土地的兼併。 結果令商人富可敵國,威脅政府收入,促成貧富懸殊

漢武帝為何要改變西漢初年的政策方向? 為了解決「文景之治」隱藏的問題 這與「儒術」有何關係? 問題 對策 商人勢力坐大 諸侯勢力坐大 匈奴勢力坐大 政府青黃不接

漢武帝為何要改變西漢初年的政策方向? 為了解決「文景之治」隱藏的問題 這與「儒術」有何關係? 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均是儒術的主張 問題 對策 商人勢力坐大 重農抑商 諸侯勢力坐大 強調忠君愛國 匈奴勢力坐大 尊王攘夷(征伐) 政府青黃不接 選拔接班人

漢武帝時代的本質? 針對漢初「無為而治」 減少搞作,給予自由度 以便大展拳腳,收緊自由度

重組中央政府﹕武帝(推恩令+士人政府) 功臣 士人 宗室

獨尊儒術,士人政府的形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設立太學及博士弟子員制(辦教育) 推行察舉制 Q ﹕為何要推薦「孝子」、「廉吏」? 統一思想標準 大功臣? 設立太學及博士弟子員制(辦教育) 培養信奉儒術的人材,為國效力 推行察舉制 選拔地方上的優秀人才,為政府提供新血 Q ﹕為何要推薦「孝子」、「廉吏」? 選出來的是甚麼人… 有「德行」的「士人」(儒生)

獨尊儒術的影響 解決了漢武帝的甚麼問題? 政府成份的改變 後世沿用 影響學術發展 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避免政府青黃不接 儒術定於一尊 科技停滯不前

政府成份改變 秦代以前﹕貴族政治 秦代 漢初 武帝﹕破格提拔儒生 符合政府條件(儒家標準) 靠血緣,世襲 秦代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軍功爵 漢初 平民出身,功臣壟斷 「非封侯不得拜相」 武帝﹕破格提拔儒生 「布衣卿相」(公孫弘) 符合政府條件(儒家標準) 掌握經學 德行優良 結果﹕士人取代貴族、功臣及軍人成為政府的重要組成部份(士人政府)

後世沿用 建立「一條龍」式的人才選拔機制 建立「統一」的考核標準 以「功名利祿」引導士人追隨儒家的標準 教育及選拔並行 確保官僚制度的延續 確立官方(正統)思想的權威地位 士人 = 儒生 以「功名利祿」引導士人追隨儒家的標準 市場導向下,其他人不會從事沒有「前途」的事業,形成其他學術、技藝的萎縮(後繼無人),百家爭鳴從此結束

對外措施﹕征伐匈奴 兩手準備﹕ 成果﹕(3) 問題﹕ 軍事進攻﹕佔領「河西走廊」,驅逐匈奴 外交圍堵﹕張騫出使西域,斷匈奴右臂 擴張領土(河西走廊)及勢力範圍(西域都護府) 報仇雪恥,聲威遠播 打通貿易路線 問題﹕ 支出龐大

斷匈奴右臂 漢 大月氏 匈奴 貝爾加湖 (瀚海)

武帝晚年 武帝窮兵黷武,導致政府積蓄用盡,「入不敷支」 對策﹕ 先開源﹕「新經濟政策」 後節流﹕「輪台之詔」,停止對外用兵,與民休息

中央政府﹕武帝(內朝制) 官員(士人) 中朝成員﹕ 1) 皇帝 2) 親信(外戚)

思考﹕ 史家司馬光曾批評「漢武帝的過失與秦始皇十分相似」,你是否同意?

漢武帝與其施政的關係圖 奉行法家思想 二世祖習性 以儒家思想裝飾門面 用盡老百姓以滿足私欲,好行小恩小惠以博取掌聲